第693章 天子南巡 17

字數:4259   加入書籤

A+A-


    宗室問題,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給後世之君挖的一個坑。
    而且這個坑,深不見底。
    這麽多的宗室,如何妥善安置,永遠是一個大問題。
    朱翊鈞寫了三幅字,送給了三個藩王。
    隨後,便讓眾人退下了。
    而在朱翊鈞送走三王之後,也想著他昨夜對馮保說的那些話,給宗室縮減開支。
    說白了,就是緩解,根本就治標不治本……
    太祖高皇帝建立明朝後,鑒於元朝“主弱臣強”的教訓,推行“封建諸王”政策,將二十四個兒子,除太子朱標外分封到邊塞與要地,賦予諸多特權……
    親王可設三護衛,兵力少則三千,多則數萬。
    如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邊塞親王甚至節製地方將領,如燕王朱棣節製北方軍務。
    賜田莊、商稅、鹽引,歲祿萬石起步洪武年間親王祿米是一品官員的五十倍,且免稅賦、不事生產,形成“食祿而不治事”的寄生階層。
    親王冕服車駕堪比天子,地方官員拜見需行君臣禮,成為皇權在地方的活體圖騰。
    朱元璋“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試圖用血緣紐帶構建皇權護城河。
    但這套製度從誕生起就埋下隱患……
    藩王兼具軍事、經濟特權,與中央“強幹弱枝”的集權邏輯天然對立。
    漢初“七國之亂”、晉朝“八王之亂”的教訓被朱元璋選擇性忽視,他堅信“親親之誼”能超越權力博弈。
    但老人在,他在,才有親親之誼,他不在了,就隻剩下了權力博弈,就隻剩下,大侄子你在哪,叔叔來找你了……
    而後,宗室人口爆炸式增長。
    “世襲罔替,無差別供養”
    這讓朱翊鈞想想都撓頭。
    對後世子孫也太好了吧。
    這是太祖高皇帝生怕自己的子孫後代會重操舊業,去要飯啊。
    親王嫡子襲爵,其餘兒子封郡王,郡王嫡子襲爵,其餘兒子封鎮國將軍,代代遞減卻永不失業,永遠都是大明的宗室。
    開國太祖定下來的製度,延續了兩百年,法理性在那裏擺著呢……
    至萬曆年間,宗室人口已達十五萬,朝廷每年需支付祿米八百五十三萬石,占全國稅糧的四成之多,形成“國之賦稅,半供宗室”的畸形財政。
    當然,這是理論上,實際上,並沒有給那麽多的糧食……可依然是朝廷每年開支的大頭……
    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朱允炆激進削藩,引發“靖難之役”。
    朱棣以藩王身份逆襲稱帝。
    朱棣登基後,深知藩王軍事威脅,采取“削權不削利”策略,剝奪護衛兵權,親王“不預兵政”,軍事權收歸地方都督府……
    但相對來說,保留了他們的特權,對於最要命的一點,是沒有改變的。
    用財富換兵權,將藩王從“軍事集團”馴化為“高級囚徒”……
    到了大明朝的中期,宗室進入了特權膨脹期,藩王失去兵權後,轉而在地方瘋狂擴張,通過“賜田”“請乞”等名義侵占良田……
    控製鹽引、商稅、礦山,與民爭利……
    還有司法豁免權。
    大明的律法可以針對任何人,就是不能針對大明的宗室們。
    宗室犯罪由朝廷處置,地方官無權過問……
    此時藩王雖無兵權,卻成地方土皇帝。
    明史形容為“宗室日繁,祿餉難繼,而豪滑宗室多行縣邑,撓有司治”。
    到了朱翊鈞這個時候,說白了,藩王已完全退化為寄生階層……還是最大的寄生階層……
    朱翊鈞想到了朱允炆。
    如果太祖高皇帝指定的繼承人,削藩成功了,那麽宗室製度的根本就被瓦解了。
    但他輸掉了。
    結果導致削藩派全軍覆沒,甚至,日後都不敢有言削藩之人。
    這個畸形的製度,就這樣伴隨了大明朝的一生。
    這個削藩不是簡單的削軍權,而是,特權方麵的限製。
    建文因削藩丟掉了皇位,反而強化了“藩王不可輕動”的政治禁忌。
    而朱棣一脈的後世之君,為了讓外藩老實,竟會默許藩王聚斂財富、侵占田產,用經濟特權換取政治服從……
    不過,真正把日子過好的還是那些身份尊貴的郡王,親王們,最下麵,最偏遠的宗室日子過得並不怎麽樣……是真不怎麽樣……因為朝廷經常拖欠給他們的工資,又不允許他們自己討生活。
    人是多麵性的,有的基層宗室是惡霸,會奪會搶,可有的,他就是老實,就關起門來過苦日子……
    到隆慶年間,朝廷已“畏宗藩如虎,又憐宗藩如鼠”。
    不能過問,也不敢過問……
    朱翊鈞歎了口氣,低聲說道:“轉變思想,最為重要,要讓他們的觀念顛覆,用家國同構替代親親尊尊,讓每個宗室成員意識到,他們的特權不是來自血緣,而是來自對王朝的貢獻……”
    “朕從來沒有想過要,消滅宗室……”
    “如果說,他們也能納稅,也能自食其力,沒有那麽多的特權,隻允許他們保留禮儀特權也不是不行……”
    “試想一下,如果說,大明朝真的跟曆史上一樣,民變爆發,從軍從商從政的宗室子弟,或將成為保衛王朝的力量,而非待宰的羔羊,等著城破,身死……”
    朱翊鈞想想,寫寫,念叨念叨,一直念叨到了晚上。
    到了晚上,喝粥的時候,朱翊鈞又跟馮保聊了一會兒,想著把自己的些許想法,給馮保說說,看看可行不可行。
    可馮保隻聽兩句,便趕忙說道:“陛下,奴婢一直都在宮裏麵,陛下讓奴婢怎麽幹,奴婢就怎麽幹,您要是問奴婢,能不能幹,奴婢可真是回答不上來。”
    “不如,您問一下,申時行,申大人……”
    朱翊鈞聽完馮保的話後,並沒有拒絕。
    或許,跟一個大明朝土著,聊聊宗室問題,將自己的想法說說,可能會有些許的收獲吧……
    “好,那你便去傳召他吧。”
    “是,陛下。”
    而此時的申時行忙活了一天,剛開始吃飯,還未嚐到碗裏粟米粥的溫熱。
    門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下人推開房門,粗喘著稟道:“老爺,馮,馮公公到了,說是陛下緊急召見!”
    “召見我,還是馮保親自來的。”申時行眉頭微微皺起。
    昨天,他們可是很不愉快啊。
    今個,怎麽會親自過來找自己呢……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