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雙邊貿易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李成梁跟李昖以前是合作夥伴,做雙邊貿易的。
隻不過做的項目,在大明朝來說,有些違法,走私武器,甲胄,戰馬等戰備物資。
朝鮮國王李昖,搜羅美女,金銀贈送給時任遼東總兵李成梁。
而李成梁會暗中交付朝鮮戰馬,武器甲胄,當然,大多數都是退下來的,可李成梁將其劃到了戰損那邊。
一邊伸手朝朝廷要新的甲胄,一邊將退下來的,打包送給朝鮮去。
數年間,兩方的雙邊貿易,已經累計數百萬兩白銀,佳人美人數千名。
這些錢李成梁一部分用來給自己的親兵發高等福利,那些佳人也都賞賜給了作戰勇猛的士卒。
而作為李成梁本人做的是長久的生意,在這場兩國大型暗地的貿易中,他隻賺取有限的利潤……
而在他入京為國公之前,朝鮮剛剛支付了數十萬兩白銀,以及六十餘名美女,按照約定,李成梁要將剛剛繳獲的一批蒙古戰馬移交給朝鮮。
五百餘匹。
李成梁本來是一個講誠信的人。
可他到了北京城回不去了。
這五百匹戰馬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萬曆十年初的時候,李昖入京,奏表是在萬曆九年九月都送到了北京城,天子準許後,李成梁是第一時間得知的消息,他作為五軍都督府左軍大都督,立馬請了旨意,要在年後,巡查中都軍務。
當時,朱翊鈞也準了。
而第二次,同樣如此。
可這第三次,李昖沒有發奏表,自己悄悄地來了。
這讓李成梁沒有準備的時間了。
在得到旨意後,李成梁隻能帶著儀仗隊前往天津。
終於在第二日傍晚抵達了天津衛。
馬蹄踏在驛道上的悶響,夾雜著護衛甲葉的鏗鏘,打破了天津驛館的寧靜。
此刻的天津驛館,早已被朝鮮國王李昖一行占據。
驛館內外戒備森嚴,既有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錦衣衛番役,也有頭戴笠帽、身著青藍色朝鮮式戎裝的朝鮮禦營廳武士。
驛館門前,停滿了朝鮮使團的各式車馬轎輿,仆役穿梭,一派忙碌景象。
李成梁在驛館正門前下馬。
早已得到通報的朝鮮方麵,以極高的規格出迎。
隻見驛館中門大開,朝鮮國王李昖身著明黃妝花緞圓領蟒袍,雖為國王,但在大明藩屬體製下,其常服蟒紋亦需低於親王規格,頭戴烏紗翼善冠,腰係玉帶,
在一眾朝鮮重臣的簇擁下,親自步出中門。
李昖年約三旬,麵皮白淨,蓄著精心修剪的短須,眉眼間帶著長期養尊處優的溫和,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精明。
他身後,朝鮮的文武班列森嚴。
每次前來,朝鮮團的規格,都是頂天的。
領議政金孝元,相當於大明朝的大學士,內閣首輔。
金孝元年近六旬,麵容清臒,身著深青色雲鶴補子圓領官袍,頭戴烏紗帽,神情肅穆,目光深邃。
左議政相當於大明朝的副相,柳成龍,這人相對年輕些,約五十許,同樣著深青官袍仙鶴補子,氣度沉穩。
禮曹判書,相當於大明朝的禮部尚書,兵曹判書武將,也相當於大明朝的兵部尚書,以及國王近臣承政院都承旨,還有宗室綾原君李俌。
除了這些大人物外,此外,還有司譯院提調、書狀官,醫官、史官等一應隨員,皆按品級著各色官服,肅立於後。
人數足有三十人之多,鴉雀無聲,盡顯藩國朝覲之禮。
大明這邊,除了李成梁這位國公爺,還有禮部派來協理藩務的一名精幹郎中及兩名主事,肅立李成梁其後。
一出門,李昖麵帶恰到好處的恭敬笑容,率先拱手行禮:“小王李昖,見過大明寧國公。”
漢語流利清晰,毫無滯澀。
李成梁亦是滿麵春風,拱手還禮,聲若洪鍾:“國王遠道而來,一路辛苦!陛下特命本公前來相迎,殿下安好,本公甚是欣慰啊!”
他目光如電,飛快地掃過李昖身後那群熟悉的朝鮮麵孔,尤其在金孝元的臉上微微停留,這人是當年雙邊“貿易”中的核心人物。
雙方主官互相引薦了各自的主要隨員。
禮部郎中代表朝廷向朝鮮國王表達了慰問,李昖也謙遜地表示了對大明天子恩典的感激和對李成梁親自前來的榮幸。
場麵上的寒暄與禮節一絲不苟,充斥著天朝上國與恭順藩屬之間的雍容氣度……
寒暄過後,李昖熱情地邀請李成梁至驛館內廳詳談。
李成梁欣然應允。
兩人屏退了大部分隨從,隻留下李昖的心腹內侍和領議政金孝元,以及李成梁帶來的數名親兵在廳外守候。
廳內,檀香嫋嫋,冰鑒散發著絲絲涼意。
侍女奉上清茶和朝鮮帶來的果品蜜餞後,也悄然退下。
廳內隻剩下李成梁與李昖二人。
李昖臉上的官方笑容淡去,換上了一種更顯親近和感慨的神情,親自為李成梁斟了一杯茶:“國公爺啊,自您榮升入京,坐鎮中樞,小王在漢陽,可是時常想念您呐!遼東的山水於朝鮮相連一體,遼東的故舊,還有國公爺您當年的赫赫威儀,至今思之,猶在眼前……”
“國公爺如今位極人臣,深得天子陛下信重,實乃我輩楷模……”
上來就是一頓馬屁。
國王斟茶。
李成梁也並未客氣。
倒好茶水後,李成梁端起茶盞,吹了吹浮沫,嗬嗬一笑,帶著幾分自矜:“勞國王掛念了。遼東故地,老夫自然也是想念的。隻是陛下恩重,委以京營重任,為國效力,在哪裏都是一樣的……”
“倒是殿下,兩年三顧天顏,這份對大明、對陛下的赤誠之心,連陛下都讚許不已啊。”
李昖連忙擺手,一臉誠懇:“哎呀,國公爺過譽了!小王身為藩屬,朝覲天子,恪守臣節,乃是本分。”
“國事繁雜,許多事情啊,就容易記混了,記不清了……”
“這次見到國公爺您,小王這心裏頭是說不出的歡喜,這歡喜勁兒一上來,才猛地想起一件…呃…一樁舊事來。”
李成梁端著茶盞的手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麵上笑容不變,眼神卻銳利了幾分,像鷹隼鎖定了獵物,語氣平穩地問道:“哦?國王想起了何事?但說無妨。”
李昖仿佛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聲音壓低了些,帶著點追憶和不確定的口吻:“就是…就是…國公爺您離開遼東前…咱們…咱們不是還有一筆…嗯…五百匹…那個…戰馬的小事……”
他趕緊補充道,臉上堆滿笑容,顯得極其“豁達”:“國公爺您可千萬別誤會!小王絕對沒有把這等小事放在心上的意思!真沒有!隻是今日見了您,心頭歡喜,這舊日裏樁樁件件的事情湧上心頭,這才…這才忽然想起來了……”
“就像是…就像是許久不見的老友,忽然想起了當年一起喝過的一壇酒,走過的某條路,您說是不是?純粹就是念舊,念舊啊!”
李昖的語氣輕鬆隨意,李成梁臉上的笑容依舊掛著,他緩緩放下手中的青瓷茶盞,杯底與紫檀木茶幾接觸,發出一聲輕微卻清晰的磕碰聲。
他沒有立刻接話,隻是靜靜地注視著眼前這位笑容可掬、言語“懇切”的朝鮮國王。
李昖被李成梁盯的有些不自在。
廳內檀香依舊,冰鑒的寒氣絲絲縷縷……
“本公,想確定一下,你此番入京,是為了這五百匹戰馬來的嗎?”
李成梁的話多少帶著些不耐煩……自己稱呼你一聲國王,你還真敢跟自己算賬啊。
老子不在遼東,可老子的兒子,那也是掌控數十萬邊軍的大將軍……
跟我算賬,你算老幾啊。
“不,不……隻是突然想起來,提了一嘴,國公爺,您可千萬不要多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