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雲山辭世舉國哀(下)
字數:2664 加入書籤
“凡各有司衙門,各郡各縣,各營軍伍,都需因地製宜,舉行祭奠活動,為國師送行,以感其恩!”
國喪詔書發布,遊安城處處白衣。
很快,祭奠活動迅速在懷安全境蔓延開來。
遵照雲山先生的遺言,他的喪事。並沒有大操大辦,整個流程,僅僅用了七天。
出靈之日,秦浩父子,親自為其扶棺,而懷抱靈牌之人,則是久未在世人麵前露麵的慕容玄。
一時間,遊安城中萬人空巷,盡皆白衣白巾,為其送行的隊伍也不知道排了有多遠。
同一時間,許多地方的許多人,麵向遊安方向,或跪或拜,遙祭逝者。
“雲山辭世舉國哀,但悲懷安失先賢!”
一個剛來遊安城中雲山書院,求學不久的懷北原鍾離籍學子,目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歎道。
“唉……若無雲山先師,哪裏會有今日的懷安,更沒有我等寒門子弟的出頭之日!”
他的一位同窗也是感慨。
“何止於此!先師最大的功績還不是促成科舉,為我等底層的讀書人開辟了一條金光大道,更是廣開民智,讓民眾得以豐衣足食!”
“不錯不錯!隻有民智得開,粗通文字,才能更快的學會農田增產之法,學會更妙更好的製造工藝,更是難以被那些貪官汙吏糊弄!才能讓我懷安之民日子越過越好,官場的風氣也越來越清廉!”
“雲山先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廣開學堂,廣授文字,不再使學問,隻被那些貴族世家所獨占!若沒雲山先生,隻怕我等,連手捧書卷的機會都不會有,更不要說什麽踏入仕途!”
雲山書院,乃是雲山學派召收精英學子的地方,召人隻看學問,不看門第。
可以說,一旦進了這座書院,半隻腳就已經踏入了懷安的仕途。
自然而然的,這些學子對雲山先生,最是充滿了感激與崇拜,忍不住為其大唱讚歌。
其實,整個懷安國,不說人人為雲山先生的辭世而感到悲哀,但至少絕大部分人還是感念他的恩德的。
隻因為雲山先生大興辦學,重點放在了開啟廣大底層民眾的民智上了,至於所謂的精英教育,反倒是並沒有太過用心。
在秦浩的大力配合下,他所發起的百日記百字、一字一文錢的這類掃盲運動,在懷安從未中斷。
而適齡學童的入學工作,更是他主抓辦學的重中之重。
在他的大力推動下,一地的成人識字率,學童入學率,更是成了考評當地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
為了能讓更多的成人多識幾個字,能讓更多的孩童多上幾年學,他可謂是費盡了心血。
興辦學業,特別是興辦基礎學業,哪有那麽簡單,特別是在這個異世界,在這個時代。
有些人不願意開啟民智,是因為他們認為一旦民智開啟,就不再好管,就會損害他們的既得利益,危及他們的地位。
有些人認為識字無用,還不如多幹幾天活兒,多掙幾斤糧食幾文錢更劃算,他們可沒有什麽長遠的打算。
更不要說興辦學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人員投入。
錢從哪兒來?人從哪兒來?
即使有秦浩的絕對支持,有造紙術、印刷術的突飛猛進,可還是太難辦了。
也就雲山先生,憑著他在懷安官場極其特殊的地位,幾十年的閱曆經驗,才能一點點的將這些事業辦起來,辦得好,形成成熟的製度與法典。
現在,他的心血總算是初步有了回報,民智開啟後帶來的種種好處,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所期待。
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油盡燈枯,終於是與世長辭。
因他而受益,而改變了命運的人,在懷安,不知凡幾。
真心為他哀悼之人,自然也就是數不勝數,遍布懷安。
當然對他不屑、不滿、乃至怨恨的人,也不是沒有,但至少在公開的場合,沒有人敢表現出來。
喪事已畢,就到了小年,大年也就不遠。
二十五,秦浩召開了年末大朝會,無非就是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而今年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明年的遷都問題。
懷安城,在幾經拖延與修築之下,總算是初具雛形,可以讓人搬遷居住了。
喜歡小小領主不好惹!惹急眼了爭天下請大家收藏:()小小領主不好惹!惹急眼了爭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