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香扇墜與董白

字數:3440   加入書籤

A+A-


    隨著時間的推移,眾人的酒意漸漸上頭。張好古尚未從先前的疲憊中恢複過來,卻又接連喝下了許多酒,此刻他的雙眼已經有些難以睜開。酒勁如潮水般湧上心頭,讓他不由自主地坐在那裏,眼皮越來越沉重,最終眯起眼睛,昏昏欲睡。
    一旁的方以智注意到張好古的狀態,他與陳子龍對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陳子龍隨即微微俯身,貼近柳如是的耳畔,輕聲低語了幾句。
    柳如是聽聞陳子龍所言,嘴角泛起一抹輕笑。她手持團扇,看似輕輕拍打陳子龍,實則是帶著幾分嗔怪與戲謔。陳子龍見狀,嘴角也不由得揚起一絲微笑。
    柳如是輕啟朱唇,柔聲對李香君和董小宛說道:“兩位妹妹,你們還愣在那裏作甚?還不快快攙扶張公進去歇息。這可是你們的大好機會,張公可是個心地善良之人呢。若想日後富貴榮華,就看你們如何表現啦。”
    顧橫波在一旁笑嘻嘻地調侃道:“等明天早上,張公睡醒了,咱們可得好好問問他,到底是心裏有君兒呢,還是心裏有宛兒呢,亦或是心裏既有君兒也有宛兒呢。”話一說完,她就像個孩子一樣,用手捂著嘴巴,笑得前仰後合,渾身都在發顫。
    李香君和董小宛聽了顧橫波這番話,都像兩隻受驚的鵪鶉一樣,羞得把頭埋得低低的,恨不得能直接鑽進自己的懷裏去。兩人的臉上都像熟透的桃子一樣,紅彤彤的,也不知道是因為害羞,還是因為剛剛喝了酒的緣故。
    說起李香君的長相,那可真是別有一番特色。她的身材嬌小玲瓏,宛如一隻可愛的小鳥;眉眼兒俏麗生輝,仿佛春日裏初綻的花朵;小嘴唇微微上翹,透露出幾分俏皮和靈動。整個人看上去就是一個惹人憐愛的可人兒。而且,由於她身材嬌小卻又香豔動人,名字裏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們都親切地戲稱她為“香扇墜”,這個稱呼還真是與她的那種獨特韻味相得益彰呢。
    然而,此時的李香君畢竟還沒有完全長開,還是個半大的孩子,哪裏經曆過這樣的場麵呢?雖然她身在青樓,平日裏也難免會聽到一些關於男女之事的閑言碎語,但畢竟她還是個清清白白的清倌兒啊。盡管她的幹娘李貞麗對她非常好,但這種事情對於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姑娘來說,還是太難為情啦!
    李香君出生於蘇州閶門楓橋吳宅,家中共有兄妹三人,她排行老三,上麵還有兩位哥哥。
    李香君的父親原本是一名武官,由於他是東林黨成員,遭到了魏忠賢一夥閹黨的迫害,最終被治罪,導致家道中落。
    在李香君八歲那年,她跟隨養母李貞麗離開家鄉,漂泊異鄉。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李貞麗將她吳姓改為李姓,李香君也因此成為了一名秦淮歌妓。
    李香君自幼聰慧過人,她跟隨他人學習各種技藝,無論是音律詩詞還是絲竹琵琶,都無一不精通。尤其是在南曲方麵,她更是有著極高的天賦,歌聲甜美圓潤,深受四方遊士的追捧和愛慕。
    由於養母李貞麗為人仗義豪爽,且對風雅之事頗有研究,因此媚香樓的客人大多是一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這些人不僅欣賞李香君的才藝,更看重她的人品和氣質。
    在媚香樓的廊柱上,至今還留存著李香君幼時所刻下的《正氣歌》。
    看那那稚嫩的筆觸和墨跡,仿佛訴說著她內心的剛烈俠骨以及對自身身處青樓的無奈。李香君非常渴望能夠跳出青樓這個牢籠,然而,這不僅僅是銀子的問題,其中還牽扯到許多複雜的官司。雖然有人出於同情想要幫助她,但又有誰願意卷入這些官司之中呢?
    如果眼前的張好古能給自己贖身,自古美女慕英雄,張好古能文能武,如今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出口成章,文震天下,武功有收複台灣,二進登州城。
    自己能夠跟隨這樣的人物,就算是做婢女或者奴隸,也肯定比在青樓裏要好得多啊!說不定還能夠借此機會為自己的家族翻案,找回失散的親人呢。
    而且,柳家姐姐為自己創造了這麽好的條件,肯定也是出於對自己的好意啊。想到這裏,小丫頭緊緊地咬了咬牙,終於下定了決心。
    她挺直了身子,對著柳如是鄭重地屈膝施了一福,然後說道:“謝過柳家姐姐。”
    要知道,這八豔可都是些極其聰慧的女子啊,李香君又怎麽可能想不明白今晚到底是怎麽回事呢?方以智一開始就點明了顧媚和黃道周之間的軼事,接著又特意安排自己來伺候張好古,這一切的一切,方以智分明就是在給她指一條最好的路啊!
    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之處後,李香君心中的陰霾瞬間消散,她那原本就靈動的雙眸此刻更是熠熠生輝,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般。隻見她輕盈地轉過身來,麵向方以智和陳子龍,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如春花綻放般的笑容。
    她優雅地施了一禮,動作輕柔而婉約,仿佛風中搖曳的花朵。接著,她用那如黃鶯出穀般清脆悅耳的聲音說道:“香君謝過方大人、陳大人。”這聲音婉轉悠揚,如同天籟一般,讓人不禁陶醉其中。
    方以智見狀,臉上也露出了和藹的笑容,他笑著對李香君揮了揮手,示意她不必如此客氣。而陳子龍則摸了摸頜下的胡須,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他笑嗬嗬地對李香君說道:“那就莫負了這良辰美景啊。”
    李香君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移步走到張好古的麵前。她伸出那纖細的玉手,小心翼翼地攙扶起張好古的胳膊。然而,張好古身材魁梧,李香君的力氣畢竟有限,她那嬌柔的身軀又怎能承受得住張好古的重量呢?
    李香君不禁有些吃力,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急忙對站在一旁的董小宛喊道:“董妹妹,快來搭把手呀。”
    董小宛出生於蘇州城內的“董家繡莊”,這是一家在當地小有名氣的蘇繡繡莊。由於其精湛的工藝和精細的活計,“董家繡莊”的生意一直非常興隆。
    董家作為蘇繡世家,已經傳承了兩百多年的曆史。盡管刺繡屬於工藝製造行業,但它與繪畫藝術有著密切的聯係,更兼家中富有,也多有藏書。因此董家也是有幾分書香氣息,小宛打小也算是熟讀經書。
    董家的女主人白氏,小宛的母親。是一位老秀才的獨生女兒。老秀才一生鬱鬱不得誌,於是將自己的滿腹經綸都傳授給了女兒。白氏為董家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千金,為了寄托夫妻之間的融洽之情,他們給女兒取名為白,字青蓮。
    這個小姑娘不僅容貌俊秀,而且頭腦聰慧,父母對她視若珍寶,悉心教導她詩文書畫和針線女紅,一心希望能夠培養出一個才德兼備的姑娘。
    然而,命運卻對這個美滿幸福的家庭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董白十歲那年,父親在暑天突然患上了暴痢,盡管用盡了各種藥物,但都無濟於事,不久之後,他便撒手人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將董白母女打擊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後事,白氏不願在城中的舊宅中繼續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傷;於是花了一筆錢,在半塘河濱築下了幽室,帶著女兒隱居其中,過一種與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繡莊的事則全委托夥計去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