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我單挑無敵

字數:5514   加入書籤

A+A-


    趙延年的說法沒有一點根據,但他是天武士,又是天子近臣,匈奴人信他。
    見他這麽說,也沒人再反對。
    桀龍也意識到不妥,強調趙延年天武士的身份隻會給趙延年帶來麻煩,也會給其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沒有再強調這一點,而是讓所有人隨便坐。
    匈奴人本來就不習慣規矩,聽了這話,自然擁護,端著酒杯,各自找熟悉的人去了。
    桀龍陪了一會兒客人,將趙延年請到內室。
    “剛才多虧趙君提醒,險些犯下大錯。”桀龍開門見山,端起一杯酒。“請趙君滿飲此杯。”
    趙延年出了名的不善飲,不好酒,但是這杯酒,他還是爽快的喝了。
    桀龍喝完酒,隨即說道:“趙君所言是朝廷的意思嗎?”
    趙延年愣了一下,才明白桀龍所指。“你說的朝廷,是指天子嗎?他肯定沒有說過類似的話,也沒有表達過類似的意思,至少我沒聽過。”
    桀龍眉頭一皺。“那……是你的意思?”
    “是大勢。”趙延年不緊不慢地說道。
    在段仲來找他的那一天,他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他隻是一介武夫,沒什麽學問,甚至認得的字都不多,但他清楚一點。
    漢朝,乃至隨後的兩千年,大部分時間裏,中央王朝的民族政策都有問題,其中又以漢朝為甚。
    兩漢四百年都沒有處理好民族問題,匈奴、羌人、烏桓、鮮卑,都曾依附漢朝,最後又成了漢朝的禍秘。
    這其中,又以匈奴最為典型。
    別看匈奴人最後被漢人打敗了,可是兩晉之後,五胡亂華的第一胡,就是匈奴。
    原因何在?
    因為漢朝一直沒有真正同化匈奴,不是不能,而是不肯。
    這可能和漢武帝之後儒家占領了思想主導權有關,主張華夷之辨的他們對異族既害怕,又鄙視。
    相比之下,經過三百年亂世之後的隋唐就要好得多。
    但隋唐這麽做,也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
    因為隋唐貴族大多有胡人血統。
    真正解決了民族問題的,隻有新中國。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是每一個生長在紅旗下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事實,甚至不需要有多高深的學問。
    趙延年想試試。
    趁著儒家雖然得到提倡,卻還沒有真正占據思想領域的時候,借著漢武帝囊括四海的雄心正熾,或許可以推進一些民族融合,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麵對桀龍,他不需要說那麽多,一句大勢足矣。
    他的學問固然很爛,比桀龍還是要強一點的,有把握說服他。
    “大勢?”不出意料,一提到這些字眼,桀龍有些氣短。
    “你知道大秦吧?”
    “知道。”
    “大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前,隻是七國之一。除了秦國,還有趙國、魏國、韓國、楚國、燕國、齊國,可是現在,你看那六國還在嗎?他們都成了漢人……”
    趙延年循循善誘,給桀龍講起了華夏文明的擴張史。
    嚴格來說,他的說法並不準確,有很多問題。
    比如現在的關東諸國,就隻認自家國王,不認朝廷。
    比如趙安稽等人,就隻承認自己是趙國後裔,不承認自己漢人。
    但這一切,正在成為曆史。
    隨著中央朝廷的強大,各王國的人最終將接受自己也是漢人的事實。
    隨著漢朝的強大,之前的秦人、趙人,包括匈奴人,都會以漢人的身份為榮。
    趙延年不過是搶先一步拓荒而已。
    拓荒嘛,有點小錯誤也很正常。
    桀龍被趙延年說得意動,卻又不完全信服。他提了一個問題。“匈奴似乎也是如此,之前有東胡,有月氏,有其他的部落,後來都被匈奴人征服了,也就成了匈奴人。”
    趙延年一拍手掌。“對啊,可是現在匈奴要被漢朝征服了啊。”
    桀龍眨巴著眼睛,覺得趙延年說得對,又覺得哪兒不對。
    ——
    趙延年特意在桀龍家留得很晚,直到天黑,才與仆朋、雷電盡興而歸。
    不出意料,王君曼告訴他,劉陵又來過了。雖然已經知道趙延年的拒絕,也收回了禮物,卻不肯罷休,隻怕後麵還會有事。
    趙延年倒不怕事,隻要不和淮南王扯上關係就行。
    當著仆朋、王君曼的麵,趙延年對雷電說,從今天開始,讓雷電幫他喂馬。
    之前是誰有空誰喂,從現在開始,由雷電專門負責。
    為此,他會付給雷電一定的報酬。
    雷電求之不得,也不問報酬是多少,立刻舉手,表示同意。
    趙延年隨即又對仆朋和王君曼說,他的俸祿、賞錢一並納入家庭收入,由王君曼管理。如果他們不接受,他就自己找房子,搬出去住。
    要不,每個月給租金也行。
    長安租房子也不便宜,算起來,比買房子可能還要貴一點。
    王君曼明白了趙延年的意思,和仆朋商量之後,接受了趙延年的方案。
    但她還是強調了計入為出的原則。平時的俸祿可以拿出來用,大筆的賞錢還是要存起來,不能輕易動用。就算趙延年暫時不肯成親,趙破奴年齡也不小了,到時候要花不少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延的覺得有理,表示讚同。
    最後,趙延年對仆朋說,趁你身體還好,抓緊時間再生兩個孩子吧。
    你要是不行,請醫匠來看看,或者買點補品。
    仆朋頓時急了。“你才不行。十六七歲,搞得像六七十似的,不肯成親,不肯生子,急死我和你阿嫂了。”
    趙延年也被他說得繃不住,反唇相譏。
    “你先別管我了,破奴比我大多了,讓他先成親。”
    ——
    次日一早,趙延年收拾好行裝,吃了早飯,早早的趕到宮裏。
    他先去見了石建,表示感謝。
    有了石建手書的那支木牘,省了好多事。
    石建還是那樣,笑容滿麵,卻不提其他,隻是囑咐趙延年好好當差,不要辜負天子對他的賞識。
    趙延年再三謝過,來到值廬。
    同舍的李充今日休沐,值廬裏隻有趙延年一個人。收拾好之後,他剛準備練功,霍去病突然來了。
    “天子要見你。”
    趙延年連忙穿上官服,帶上佩劍,跟著霍去病出門。
    兩人一前一後,趙延年照例低著頭,一言不發,跟在霍去病後麵。
    霍去病高冷,他也沒興趣硬要往上湊。
    走了一會兒,霍去病忽然說道:“你認識淮南翁主嗎?”
    趙延年搖搖頭,隨即又意識到霍去病走在前麵,看不到他搖頭,隨即說道:“不認識。但她到我家裏去過兩趟,想與我結交,被我拒絕了。”
    “是麽?”霍去病輕笑一聲。“淮南王是王叔,翁主與天子同輩,頗得天子信任,在京城也是交遊廣闊,認識的王公貴族數不勝數。她禮賢下士,願意與你結交,你為何拒絕?”
    “我好靜,不好與人結交。”
    “你不是修道麽?淮南王也是信奉黃老道的大學者,他編著的《鴻烈》有二十餘萬言,是一部煌煌道家巨作,天子也很喜歡的。”
    趙延年輕笑一笑。“我資質愚鈍,連老子五千言都似懂非懂,更看不懂二十幾萬言的巨作。而且,我修道尚實用,有用的才學,沒用的不修。”
    霍去病停住腳步,回頭看著趙延年。
    雖然他的動作很突然,但趙延年行樁深入骨髓,幾乎也在瞬間停住,絕無撞上去的可能。
    霍去病盯著趙延年。“你的意思是說,淮南王所著的《鴻烈》是無用之書?”
    趙延年從容地笑笑。“我沒見過那部書,也不知道有用沒用。但道不僅在於竹帛,更在於日常。如果淮南王能向我證明他那部巨作裏所說的道真實有用,我或許可以聽聽。否則,我連聽都不想聽。”
    霍去病也笑了。“巧得很,淮南翁主也這麽想,她要派她身邊的淮南武者向你挑戰。”
    趙延年愣了一下,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霍去病卻笑得更加燦爛。“怎麽,你不敢?”
    趙延年嘴角輕挑,笑容再次綻放。“侍中有所不知,我有一個外號。”
    “什麽外號?”
    “單挑無敵。”
    喜歡大漢兵王請大家收藏:()大漢兵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