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萬戶侯

字數:7779   加入書籤

A+A-


    黃羊坡。
    吾丘壽王反複查看地形,又親自來回走了兩遍,最後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君侯真是神人,竟能想出這等辦法,著實不可思議。”
    趙延年還沒說話,霍去病就搶過了話題。“不僅大夫覺得不可思議,軍中以勇氣自詡的將士也有不少來試的。數十人之中,偶有一中。這不僅是趙君侯之勇,也是大漢之幸。若非如此,焉能一戰而定河西。”
    吾丘壽王看了霍去病一眼,無聲地笑了,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轉身下坡去了。
    趙延年沒說話,心裏卻有些無奈。
    當初報功的時候,他就建議霍去病不要如實寫,就說是誤打誤撞,流矢要了烏拓籲的命,不要記在他的頭上,更不要凸顯他的功勞,隨便在中間安排一下就行。
    但霍去病堅決不肯,不僅如實寫了他殺死烏拓籲的經過,還將他列為軍功第二,僅次於霍去病本人。
    雖說他實至名歸,其他將領——包括李廣在內,都很服氣,但他卻很清楚,這會引起天子的疑惑。
    果然,天子派吾丘壽王來傳詔,特意要看一眼黃羊坡。
    現在霍去病又這麽說,等於將他架在火上,下不來了。
    “走吧。”霍去病說道。
    趙延年跟著一起下坡,輕聲說道:“君侯,實在沒有必要。”
    “有必要。”霍去病沉聲說道,聲音雖然不大,卻非常堅決。“如果不是你攔住了烏拓籲,這一戰的後果完全是兩樣。且奪取河西,是無數將士的鮮血和勇氣造就的,不能辜負任何一個人,你亦如此。”
    “我非常感激君侯,可是……”
    “我知道你擔心什麽,但有時候不能想太多。”霍去病吐了一口氣,沉默片刻,又道:“我不能讓將士們寒心。如果人人都擔心功高蓋主,以後誰還敢爭先?”
    趙延年沒有再說什麽。
    霍去病有霍去病的考慮,天子有天子的考慮,都有道理。
    木已成舟,他也不必瞻前顧後,想得太多了。
    “我奉詔去雁門談判,就不在這兒陪你了。你的傷要好好養,不能大意。河西涼爽,你在這兒待到秋天再回長安吧。我教你的導引術,好好練……”
    霍去病笑了,伸手拍拍趙延年的肩膀。“你就放心去吧,不用擔心我。你要是能說服伊稚邪,我不僅可以安心養傷,還能休息幾年。否則的話,也許下一道詔書就是轉戰雁門了。”
    趙延年有些驚訝。“不會這麽急吧?”
    “你還是不懂陛下的心思。”霍去病揚揚下巴。“到了雁門,如果伊稚邪問起,你就這麽告訴他。”
    趙延年點頭答應。
    ——
    回到大營,吾丘壽王宣讀了詔書。
    霍去病軍功第一,增邑八千三百戶,加上之前的食邑,共兩萬一千七百戶。
    天子設大司馬,霍去病為大司馬驃騎將軍,與大司馬大將軍衛青並列。
    趙延年為定遠侯,食邑一萬一千戶,加上之前關內侯的二百戶食邑,共一萬一千二百戶。
    之所以能增加這麽多食邑,一躍而成萬戶侯,不僅是因為烏拓籲的首級,更因為他延滯了烏拓籲率領的數萬匈奴精銳,為霍去病爭取了時間,也為後來招降這些匈奴精銳提供了可能。
    這一戰,霍去病不僅斬殺了超過七萬的匈奴人,還招降了五六萬人。
    比起斬殺,招降的意義明顯更大。
    與趙延年類似的還有公孫戎奴,他因奪取了烏拓籲的補給,並吸引了兩萬匈奴騎兵,得以增邑五千七百戶,加上之前的食邑,也是妥妥的萬戶侯,食邑總數比趙延年還要高一些。
    趙延年之後,功居第三的,就是李廣。
    李廣因吸引右賢王主力有功,又臨陣斬殺匈奴人七千多,封成紀侯,食邑八千戶。
    雖然沒能成為萬戶侯,卻也算是心滿意足。
    此戰,封侯或增邑的共計十七人,受賞的將士更是不計其數,以至於天子無法拿出足夠的黃金,更不能千裏迢迢的運到河西來,隻能先記下數字,等回到長安再賞賜。
    吾丘壽王宣讀詔書的話音剛落,大帳裏就響起一片“萬歲”之聲,幾乎所有的將領都熱淚盈眶,喜不自勝。隻有霍去病、趙延年等寥寥數人還算冷靜,沒有失態。
    “恭賀諸位君侯。”吾丘壽王笑著拱手祝賀。
    “多謝大夫。”霍去病代表諸將謝過吾丘壽王,隨即宣布慶功宴開始。
    這一夜,無數人喝得酩酊大醉。
    其中就包括李廣。
    喝得東倒西歪的李廣拉著趙延年的手,一邊笑一邊流淚,具體說了什麽,趙延年根本聽不清。
    但他知道,李廣是真的高興。
    封了成紀侯,他回到隴右老家的時候,可以昂頭挺胸了。
    這是天子對他的體恤。
    ——
    半個月後,趙延年帶著二十名騎兵,趕到雁門。
    雁門太守李椒聽說趙延年到了,匆匆出門迎接,險些摔一跤。
    趙延年眼疾手快,連忙上前扶住。“府君出迎,我怎麽承受得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椒挽著趙延年的手臂,哈哈大笑。“君侯,今日不同以往。你如今可是萬戶侯,我本該到郡界迎接才對,出門相迎已經是失禮了。來,請進,請進。”
    兩人一邊說,一邊進了門。
    李椒心情極好。“你可知邸報到時,我有多開心?”
    趙延年忍不住笑了。“能猜得到。”
    “不,你猜不到。”李椒搖搖頭。“我和三弟封侯之後,在家裏不僅不敢笑,連說話聲音都不敢大一些,要不然就會挨一頓罵,說我們意滿誌驕,小人之態。如今家父也封了侯,而且是成紀侯,以後我們終於可以大聲說笑了。”
    趙延年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他知道李椒的意思了。
    一人向隅,舉座不歡。李廣封侯之前,他就是李氏家族裏向隅的那一個。
    “說說,你是怎麽殺死烏拓籲的?”李椒將趙延年迎到堂上就座,隨即拿出一份邸報,遞給趙延年。“我雖然看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你給我仔細說說。”
    趙延年接過邸報看了一眼,內容和霍去病上報的內容差不多。
    他放下邸報,拿起案上的筆硯,壘了一個大致的黃羊坡地形圖,然後從一開始的計劃,到最後縱馬飛撞烏拓籲得手,仔仔細細的說了一遍。
    李椒聽完,感慨道:“你這難度,堪比百步穿楊。百步穿楊還能試射幾箭,你卻是連試一下的機會都沒有。你這一擊,擊殺的豈止是烏拓籲,更是匈奴人的信心。”
    趙延年聽了,暗自感慨。
    李椒是高手,一聽就知道其中的奧妙,比其他人強太多了。
    他能完成這個壯舉,除了他超乎常人的判斷和控製能力,也有一定的運氣。
    正是這種看似不可能的運氣,最終擊潰了匈奴人的士氣,讓他們放棄了進攻苦戰之後的霍去病,原地待命,後來又被霍去病和右賢王招降。
    “這是天佑大漢,我隻不過湊巧撞上了而已。伊稚邪收到消息了嗎?”
    “收到了。”李椒再次笑出聲來。“我收到邸報的當天,就讓人送消息去諸聞澤,通報張騫。張騫隨後就告訴了伊稚邪,據說伊稚邪半天沒反應過來。”
    “然後呢?”
    “然後就停了幾天。一開始,估計是不信,後來收到了匈奴人傳回來的消息,應該是信了,隻是不肯麵對,托言病了,一直沒和張騫見麵。你來得正好,帶點藥去,勸勸他。”
    李椒說著,讓人取來了準備好的藥和禮物。
    他準備得很周全,趙延年很感激。
    起身告辭之前,趙延年又提了一個要求。“我這次來,還有一件私事要辦,想請府君幫忙。”
    “你說。”
    “我想帶張威的家人去長安。”
    “這件事好辦,交給我。”李椒一口答應。
    ——
    一天後,趙延年出現在諸聞澤畔。
    與張騫見麵後,他帶著李椒準備的禮物和藥物,走進了伊稚邪的營地。
    伊稚邪坐在澤畔,身邊放著魚杆,還有一個皮囊。
    皮囊裏隻有清水,連片魚鱗都沒有。
    看到趙延年,伊稚邪身體動了一下,卻沒起身,最後連眼皮都垂下了,一聲長歎。
    趙延年給張騫使了個眼色,示意他離開片刻,又對伊稚邪的親衛揮了揮手。
    親衛們互相看了看,又看向伊稚邪。
    伊稚邪抬起手,輕輕擺了擺。親衛們如釋重負,退到數十步外。
    趙延年在伊稚邪身邊坐下,雙手抱膝。
    “天子給我的詔書,是來勸你去長安。宅子都給你準備好了,就在我家附近。以後你要是想女兒、外孫了,出門就到。”
    伊稚邪斜眼看著趙延年。“我要是不去呢?”
    趙延年咧嘴一笑。“活的不去,死的也要去。”他看看四周。“你如果想逃,我可以讓你先跑十天。”
    伊稚邪努了努嘴,想罵人,卻沒罵出聲來。
    他想了好一會兒,最後對趙延年說道:“你敢對漢朝天子說這句話麽?”
    “他和你不一樣,他知道分寸。”趙延年笑出聲來。“你以為他願意封我為萬戶侯嗎?軍功報上去了,他不得不封而已。你看,就算是大漢天子,也有不得已的時候,你有什麽好遺憾的?匈奴不是大漢的對手,這是現實,冒頓單於來了也沒辦法。此一時,彼一時,你要遺憾,就遺憾自己晚生了七八十年吧。”
    伊稚邪緊繃的臉頰鬆弛了些許。“他現在不得不封,以後呢?你不擔心他會找機會對付你?”
    趙延年收起笑容。“我不會給他機會。”他轉頭看著伊稚邪。“你去長安,我去北海。等金吉麗的孩子長大了,讓他繼承我的爵位,永鎮北海。如何?”
    伊稚邪一愣,沉吟半晌,終於露出一絲笑意。“這個安排不錯,漢朝天子能答應嗎?”
    “我想,他會答應的。”趙延年幽幽說道。“隻是需要一點時間,或者三五年,或者七八年。”
    “如果七八年後,他還是不肯呢?”
    趙延年看著伊稚邪,嘴角輕挑,眼中卻沒有一點笑意。“公平起見,我也會讓他先跑十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伊稚邪哈哈大笑,伸手一拍趙延年的肩膀。“衝你這句話,我去長安。”
    ——
    出乎趙延年的意料,張威的遺孀李氏不僅領著女兒張英,還抱著一個嬰兒。
    這是張威的遺腹子,剛滿周歲。
    看到趙延年,李氏很慚愧,低著頭不說話。麵對趙延年的關心,她也隻是含糊的應著,和趙延年記憶中的那個溫婉賢慧的女人完全不同。
    她的女兒張英悄悄地告訴趙延年,李椒的人趕到代郡的時候,李氏正準備改嫁。
    張威戰死,李椒又調回了長安,李氏失去了依靠,又有孕在身,隻能坐吃山窮,花光了張威攢下的一點錢,如今已經活下不去了。
    趙延年很慚愧。
    他本該早就想到這一點,卻一直沒有行動,除些造成遺憾。
    “隨我去長安吧。我也剛生了一個兒子,和你兒子一般大,可以做伴。”趙延年對李氏說道:“我封了侯,府裏需要貼心的人。”
    李氏感激不盡,再三拜謝。
    趙延年撥了撥嬰兒的小臉蛋,仿佛又看到了張威,一時感慨。“等他長大,我親自教他武藝。”
    “君侯的恩德,我們如何還得起。”
    “阿嫂千萬不要這麽想。我和張兄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不分彼此。”趙延年唏噓不已,又道:“代郡這樣的將士遺孤多嗎?”
    “不少。”李氏抹著眼淚。“朝廷接連幾年大舉出兵征討,每次都有不少將士傷亡。朝廷的撫恤有限,也就能支撐一兩年,再往後,就隻能另想他法了。”
    一旁的李椒有點尷尬。
    那些受傷的將士中,有一部分就是跟著他出塞作戰的。他也想幫他們,但能力有限,照顧不了幾個人。
    趙延年說道:“我準備向朝廷提議,將陣亡將士的遺孤聚攏在一起,由朝廷撫養,並請名將訓練成軍,號為羽林。河西成為漢郡,伊稚邪又歸降了,至少十年之內不會有大的戰事。十年之後,這些羽林孤兒練成,便是一支真正的精銳,可以為大漢開疆拓土。”
    李椒眼前一亮,撫掌道:“好計,好計。”
    兩人相視而笑。
    喜歡大漢兵王請大家收藏:()大漢兵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