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甲上

字數:4259   加入書籤

A+A-


    “完了完了,我還有兩道經綸和一道算術未寫完。”
    試卷剛被許伯收走,張銀寶就苦著臉說道,一張肥臉像是打了霜的茄子。
    陳及冠伸了一個懶腰,打趣道:“張兄,當心夫子的戒尺。”
    張銀寶歎一口氣,一副認命的樣子,“夫子的戒尺鐵定要落在我的手心了,還好我帶了新的藥水來。”
    說完,他抬起頭,期待問道:“冠弟,你寫完了?”
    陳及冠點頭。
    張銀寶猛得捶了一下自己胸口,“蒼天何其不公矣,能否將你的才智勻一半給為兄,徐兄,郭兄,你們如何?”
    郭和搖頭,“我有兩道算術題和兩道經綸未做完。”
    張銀寶一聽,眼中喜色一閃,裝模作樣拍他肩膀,“無事,夫子一向善解人意,不會責怪我等。”
    眾人目光看向徐錦書,他麵色有些沉重,“最後一道經綸未寫完,隻寫了一半。”
    張銀寶頓時羨慕的眼珠發紅,“你真是該死啊。”
    徐錦書歎一口氣,“時間太過緊湊,還未來得及檢查。”
    陳及冠深以為然,“我也是趕著時間才寫完,夫子以往的考校也是如此。”
    三人齊齊點頭,“不錯,聽夫子所說,縣試題目更多。”
    陳及冠張張嘴,“那我等如何是好?”
    徐錦書安慰道:“寬心便是,縣試和複試不會隻給半天,但時間也不充裕。”
    幾人憂心忡忡,張銀寶更是快速在白紙上寫出一道算術題,“冠弟,幫為兄看看這題何解?”
    幾人湊過去,看了看題目:
    有一長木,長度位置,取一麻繩量之,若將麻繩拉直,超出木頭四尺五寸,若將麻繩對折,短之木頭一尺,問木頭長度幾何?
    徐錦書皺著眉,“這題我之試卷也有,反複計算,結果為六尺五寸,不知對錯與否。”
    郭和點頭,“我未解出。”
    算術題或許是通用的,陳及冠同樣有這道題,當即道:“徐兄聰慧,木頭當為六尺五寸。”
    隨後他拿出白紙和毛筆,在白紙上畫了一長一短兩條平行線。
    “將短線看做長木,將長線看做麻繩,超出部分,當為四尺五寸。”
    陳及冠又在下方畫出一條平行線,長度為麻繩的一半,“麻繩對折,短之木頭一尺。”
    “麻繩一半可得四尺五寸相加一尺,得五尺五寸,麻繩長度為十一尺,減之四尺五寸,可得木頭長度為六尺五寸。”
    其實這題陳及冠並不是用這個方法計算的,而是直接在腦海裏用未知數x,套方程得出來的。
    反推過去,過程就顯得簡單許多。
    徐錦書聽了,眉宇一鬆,嘴角微翹,“我所用方法,與冠弟相同。”
    和陳及冠待久了,他也學會在做算術題的時候,在白紙上畫出圖形,這樣思路要清晰許多。
    張銀寶和郭和趕忙計算,頓時埋怨自己為何當時沒想出來。
    隨後他們又拿出幾道經綸題,這題更簡單了,大家一起討論,不過都覺得陳及冠的答案最好。
    一直討論了兩刻鍾,私塾都變得安靜下來,張銀寶的肚子發出咕咕叫聲,這才意識到時間已經很早,估計其他同窗都已經吃完午飯。
    幹脆也不拿書箱了,各自告別離開。
    陳及冠來到灶房,就看到王嬸兒踮起腳尖,不斷張望。
    看到他走過來以後,關心道:“冠哥兒,何以耽誤這麽久。”
    陳及冠有些不好意思,“探討學問,一時忘了時間,勞煩王嬸兒等待。”
    王嬸兒沒放在心上,“你們讀書人的事俺不懂,但讀書再怎麽刻苦,也不能不吃飯。”
    說著,將大海碗遞給他。
    碗下麵是香噴噴的白米飯,上麵蓋著韭菜雞蛋,另外還有一份炒的茄子,油水十足。
    “謝過王嬸兒。”
    陳及冠蹲在台階上,一邊看著陽光刺破雲層,一邊慢條斯理吃著。
    海碗比他臉盤子還大,滿滿的飯菜全部進了肚子,頓時感覺整個人活了過來似的。
    一上午高強度用腦,交卷的時候他都感覺大腦有些昏沉。
    回到宿舍,稍微坐了一會兒,便開始午休。
    太陽強勢的驅散雲層,炙熱的陽光再次灑落下來,不一會兒,濕漉漉的石板地麵上的水分便徹底蒸發。
    水汽上升,變得又濕又熱。
    院子中央的池塘,巴掌大的鯉魚也不敢冒頭,隻敢躲在荷葉下方的陰涼處。
    周禮平沒有午休,吃完飯喝了幾口茶水,便來到了書房。
    書房的桌上,四遝試卷安安靜靜躺著。
    他先是將書房的木窗打開,好讓微風吹進來,免得讓書房成為蒸籠。
    隨後坐在太師椅上,先找到丙班的卷子,將陳及冠的試卷抽出來。
    第一眼看去,整齊美觀的楷體小字便讓人心生好感,不會傷眼力。
    他拿起毛筆,吸飽朱砂墨水,認真看了起來。
    將一張試卷看完,他愣是沒發現半點兒錯誤,所有補闕題都做對了,甚至連一個錯別字沒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滿意點頭,“冠哥兒學問很紮實。”
    拿起另一張試卷,算術題很快瀏覽完畢,同樣沒有錯誤。
    最後的經綸題要看得仔細些,千人千麵,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
    看著看著,周禮平不知道自己的嘴角是什麽時候翹起來的,感歎道:“冠哥兒就是天生的科舉苗子。”
    這些經綸寫得太好了,完全不似一個九歲幼童所寫,所思所想十分成熟,哪怕是他也感覺極為認同。
    找了半天,實在沒找出改正的地方,在試卷最後麵寫上兩個紅字:甲上。
    他拿起試卷細細打量,琢磨道:“按照冠哥兒這個水準,待他學了孝經論和試帖詩,考取童生功名想來不成問題。”
    想著,他心中激動,冠哥兒要是十歲能考取功名,定能得個神童的名聲,對他以後有大大的好處。
    益州這片地界還沒聽說有如此年幼的人考中功名,想到這裏,周禮平心中念頭更多,開始思考接下來對冠哥兒的安排。
    將試卷重新放下,拿起張銀寶的試卷,眉頭頓時狠狠一皺,這字說不上不好看,但也說不上好看。
    對比剛才冠哥兒的字,就讓他很不順眼,耐心看過去,氣得他胡須翹起,連補闕題都錯了足足五道,而且內容隻涉及到了四書。
    看到最後,他最後用朱砂筆寫下兩個字:丙中。
    ......
    喜歡阿姐,我中舉了!請大家收藏:()阿姐,我中舉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