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作試帖詩

字數:4097   加入書籤

A+A-


    周禮平手持戒尺,用官話繼續講解:“以詩作為科舉項目,始於唐代,唐宋時期的試詩被稱為唐律,一般用四韻、六韻。”
    “發展至大景王朝,童試用五言六韻,並且限用官韻。”
    “科舉考試時,出題通常用經、史、子、集語,或用前人詩句或成語。”
    “要求韻腳在平聲各韻中出一字,故應試者須能背誦平聲各韻之字,詩內不許重字,語氣必須莊重。”
    “其次,題目之字,須在首次兩聯點出,又多用歌頌皇帝功德之語。”
    周禮平在上方侃侃而談,周雲文幾人聽的有些無聊,這些夫子早就講過的,現在重新講一遍,估計是為了兩位新來的同窗。
    他們也猜的正是如此,周禮平不是聖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讓關門弟子聽得更輕鬆些。
    陳及冠手速飛快,將重點內容用炭筆寫在線裝白紙上,但感覺腦袋像是變大了一樣。
    他知道試帖詩的難度肯定很大,但不知道居然這麽難,要求如此苛刻。
    他雖然有前世記憶,可前世對於可沒要求學生寫詩,大不了讓你背誦罷了。
    可如今真真切切感受到寫詩,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周禮平講了半晌基礎知識,這才拋出例子,“諸位學子,聽題,賦得魚戲蓮葉西得魚字,何解?”
    剛聽到這句話,陳及冠腦海中自動浮現出處,這句話出自漢樂府《江南》詩中的一句魚戲蓮葉西。
    以魚字為題,做試帖詩。
    審完題,陳及冠就有些抓不到頭腦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轉頭看了眼徐錦書,他也緊皺眉頭,顯然不知道該怎麽辦。
    他心中鬆了一口氣,至少自己並不孤單。
    周雲文三人畢竟接觸試帖詩有一段時間了,想了一會兒,就開始落筆。
    陳及冠也不思考具體的格式要求,發揮自己的想象,以魚為主題,來寫一首詩。
    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家中的池塘,秋假兩月,他去池塘觀魚的次數可不少。
    想了想,直接將腦海中的場景用精簡的語言描寫出來。
    約莫過了兩刻鍾,周禮平開口問道:“諸位學子,可作出詩否?”
    董懷義和胡慶仁齊齊搖頭,他們有了思路,但時間太短,還沒作完詩。
    周雲文直接站起來,“夫子,學生作出來了。”
    在學堂裏,周雲文從來都是叫夫子,這是周禮平要求的。
    周禮平麵無表情看著他,“述於為師耳中。”
    周雲文自信挺胸,用吟誦的腔調唱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魚戲蓮葉西。”
    一首詩剛剛唱完,學堂裏立馬爆發出一陣笑聲。
    周雲文臉頰通紅,像是熟透的龍蝦,狠狠瞪著這些同窗。
    周禮平眼角輕輕抽動,“五言六韻詩,須有六聯,一聯兩句,共十二句,你之格式便不對,韻腳倒是對了,如若我是考官,你這首詩隻能得個丁等評級。”
    周雲文低頭,“學生知曉了。”
    周禮平讓他坐下,環顧四周,“可還有學子作出詩?”
    陳及冠猶豫一下,還是站起身,“夫子,學生作出來了,請夫子斧正。”
    他知道自己作出的詩肯定不符合要求,但他起碼有站起來回答的勇氣。
    讓夫子聽聽自己作的詩如何,自己才好根據夫子的建議進行改正,有進步的方向。
    周禮平驚訝看著他,溫聲道:“述於我耳中。”
    陳及冠輕咳一聲,同樣用吟誦的腔調唱道:“坐石俯碧波,蜉蝣觀青天。”
    “風吹波紋現,魚苗食蜉蝣。”
    “夕陽落雲紅,圓月映墨池。”
    “漸聽雨敲水,浮現三尺長。”
    “遊碎清池影,騰飛躍龍門。”
    “識人先已待,得飼樂無過。”
    唱完以後,陳及冠看著夫子,拱手道:“請夫子斧正。”
    周禮平撫著自己的美髯,細細思索這首詩的意境。
    這首詩的辭藻並不華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很容易在腦海中浮現出一人在水池邊觀看魚苗生長的畫麵。
    “此詩意境尚可,對偶標準,靈氣十足。”
    周禮平先是誇了一下,隨後說出缺點,“可韻腳不通,缺失典故,內容過於平淡,缺乏莊重。”
    總結一番後,周禮平欣賞看著他,冠哥兒作詩的天賦也不差,這讓他更加放心了。
    學堂裏的其他學子驚訝看著陳及冠,心中又是羨慕又是敬佩,他們可做不到在如此短的時間作出一首五言六韻詩。
    陳及冠認真記下夫子所說的缺點,“學生謹記。”
    他可不絕對自己作的詩有多好,頂多比打油詩好一些。
    隨後周禮平拿出一首自己準備好的詩,念完以後,從頭到尾講解一遍,典故,對偶,韻腳,各方麵都進行講解。
    一個時辰的課程結束,陳及冠揉了揉太陽穴,感覺大腦成為一片漿糊。
    試帖詩太複雜了,特別是韻腳,要求很嚴,如果識字量不夠,根本寫不出來。
    陳及冠已經準備多看一些生僻字,提升寫試帖詩的能力。
    周雲文伸了個懶腰,看著他愁眉苦臉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冠弟,不必憂愁,今日不過初學罷了,往後自然熟能生巧。”
    董懷義附和,“周兄所言有理,昔日我等學詩,連一個字都想不出來。”
    胡慶仁則一臉無所謂,“試帖詩占比的分數不重,朝廷並不重視,最重要的還是經綸。”
    周雲文點頭,“不錯,隻要能寫出試帖詩即可,無論好壞,對於科舉結果影響不大。”
    陳及冠一聽,心裏鬆了一口氣。
    但還是想要把試帖詩學好,他不想讓自己在科舉中有什麽缺點。
    下午時分,陳及冠和徐錦書再次來到書房,不過這次卻多了一個人,那就是周雲文。
    接下來夫子要講解孝經論,也適合周雲文聽講,所以他也來了。
    還是與之前一樣,幾乎是陳及冠和夫子進行討論,速度很快,思維不斷進行跳躍。
    周雲文第一次見這種教學方式,震驚於冠弟天賦的同時,有些措手不及,但還是努力跟上他們的思路,加入討論。
    至於徐錦書,一句話都插不進去,隻能奮筆疾書,記下他們所講內容......
    喜歡阿姐,我中舉了!請大家收藏:()阿姐,我中舉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