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加入義軍
字數:3641 加入書籤
【在此之後,朱元璋繼續在皇覺寺中當和尚,直到郭子興等人起義。】
【徹裏不花在濠州城周圍到處抓捕良民,皇覺寺也沒有被他放過,同樣被放了把火,朱元璋不得不去尋求新的出路;而他年少時的朋友湯河給他寄了一封信,信中表示,自己要去參加郭子興的起義軍了,不若他也同去。】
【濠州城的起義軍,確實是一個可以投奔的對象,而且如今元軍在濠州城外到處抓人,很多人都開始選擇入城保命。】
【最終,朱元璋也選擇進入濠州城。】
【就在朱元璋進城的時候,一度還被門口的軍士懷疑是間諜,打算把他綁了拉出去砍了了事,幸而,這件事情也被人稟報給了郭子興,郭子興派人把朱元璋放了,還見了朱元璋一麵,觀其言談舉止不俗,狀貌奇偉,因此將朱元璋收做了親兵。】
【朱元璋粗通文墨,作戰勇猛,聰明機智,很快就被提拔成了親兵九夫長,與郭子興關係親近,被郭子興視作了心腹,有重要的事情都願意和朱元璋商量。】
【既然朱元璋是個人才,自己也打算把他發展成更親近的心腹,那自然就要看看能不能拉一拉關係了——古往今來,這個時候,就要通過姻親關係來增加一層籌碼,郭子興也不例外。】
【而更妙的是,雖然朱元璋已經二十五歲,但是他早年的經曆導致他目前還是單身,沒有妻小!】
【太妙了,太好了。】
【郭子興便開始思考起給朱元璋娶個妻子的事情,他的次夫人張氏也讚同此事:“如今天下大亂,正是廣招豪傑英雄的時候,此人舉止不凡,如果不能把他變成自家人,而是讓他和別人更加親近,‘是失智也’。”】
【郭子興頓時更添一重緊迫感,最終,他決定將自己的養女嫁給朱元璋為妻,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後。】
【這個養女是郭子興刎頸之交馬公——姓馬,公是尊稱,真名已經不可考——的小女兒,馬公當年在定遠縣躲避仇人,等到郭子興決意起兵的時候,他也打算回到宿州家鄉起兵來響應郭子興,再走之前,他把自己的小女兒托付給了郭子興。】
【當然,後續很簡單,馬公失敗了,郭子興就正式收養了馬公的小女兒,現在將她許配給了朱元璋為妻。】
【從此,朱元璋給自己起了“元璋”這個新名字,字國瑞,軍中也開始稱呼他為“朱公子”。】
“對啊!”一個人猛然大喊,“這去廟裏麵當和尚,還能識幾個字,學會寫幾個字,不再是睜眼瞎了就!”
他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這一點,隻是覺得“啊呀,怎麽這個明太祖早年也是在廟裏麵待著”“也對,廟裏麵好歹還有口飯吃”之類的,根本沒有想到在廟裏麵還有識字寫字這方麵的事情——既然要誦經寫經書,那肯定是要認識上幾個字也會寫幾個字的,這可比一個純粹的農人厲害許多。
所以,朱元璋才有後來參軍時候的“粗通文墨”。
“確實如此,能認字寫字,粗通文墨,在軍中可不一樣。”許多人都同意這個推論,也同樣感慨自己之前怎麽就沒有想到這件事情——還是見識不足,思考不夠,所以明知道廟裏麵的一些情況,但在真的遇到事情的時候卻總是想不起來……
一時間,許多人都把一部分注意力從朱元璋這裏抽走了,轉而開始思考該怎麽在下一次遇到事情的時候能直接想到更多的內容,而不是事後才突然左邊想起來一點、右邊想起來一點。
“要我說,沒別的方法,隻能多想多看,遇到事情就想一想,事後再想一想,多練習練習,時間長了,自然想到的東西就能多了。”一個人道,他覺得這沒什麽捷徑,歸根結底就是得多聯係,多思考,多動腦子,其他都是空話白話。
“啊?沒有什麽直接見效的方法嗎?”
“啊……唉……這樣啊……”不少人都麵露遺憾之色——這種方法他們當然是知道的,但是大家還是想要看有沒有什麽簡單快速見效的方法,或者說捷徑嘛。
要是能省時省力,那多好!
可惜,現在看起來,好像確實是沒有這種好東西。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確實有方法,但是也不是那種意義上的‘捷徑’……”還有人表示,自己有一些有用的辦法,“比如說遇到事情的時候,就可以從這件事情的相關地方思考,不要漫無目的隨便去想,就像是這種當和尚,大家就可以仔細想想廟裏麵能夠做什麽、能夠有什麽好處……”
他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後續頗有些語言淩亂,著實繞暈了不少人。
但也還是有人搞明白了他的意思,大致就是說結合事情發生的環境地點人物之類的思考唄,不要想到什麽亂七八糟毫無關係的地方上去。
“就這麽簡單的事情,怎麽還能說的那麽麻煩,你才是該練一練腦子。”有人翻了個白眼,嫌棄道。
楊堅對於郭子興的做法非常了解:“姻親關係在一定條件下,確實很有用;而且就像是這張夫人說的一樣,當時那個亂世,忙著和英雄人物拉近關係還來不及,怎麽還能眼睜睜看著英雄人物投奔別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種時候,最牢靠的就是嫁個女兒給對方,或者讓自己的子女和對方的子女成婚,大家結成兒女親家……
要不然,他和皇後也不會非要讓楊勇娶元氏為太子妃,並且要求他生下嫡子——這不就是為了表示聯合利益嗎?隻可惜,那個東西一點都不懂得體諒父母,也不明白這麽做、或者說,他明白但是他就是不願意去做。
當然,姻親關係也不是什麽萬能的靈藥,它起作用也是有前提的。
這個前提,就是不和自己家族的關鍵性發展、不和自己家族的核心利益、不和自己家族的存亡發生衝突,如果雙方發生了衝突,那別說姻親關係了,就是父子母子親情都沒用——雖然說後者應該是個人利益個人存亡,而不是家族利益家族存亡。
就像是當年,大隋建立,他可沒有在乎元氏皇族和自己家的姻親關係,當皇帝這種大好事兒,就差臨門一腳了,誰會因為區區姻親關係就放棄?
再如同故事中的唐朝,那李家還是他們楊家的親戚呢,可是當李家覺得自己的性命出現危機,當李家覺得自己有機會更進一步、成為新的天下之主的時候,他們難道有去理會過自己家和楊家的親戚關係姻親關係?
沒有,誰都沒有。
從這一點來說,楊堅其實還真的不那麽怨懟李淵父子——大隋走到了那個地步,牆倒眾人推,指望李家還堅守大隋陣地……那純粹是做夢。
李家做出這種選擇,完全不讓人意外,人之常情,符合常理;倒不如說,如果真的李家堅決維護楊氏的江山統治,楊堅才會大吃一驚:什麽?!天底下竟然還有這樣的人?!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