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趙宋後人·真假
字數:3424 加入書籤
如果說是為了避禍,為了隱姓埋名,為了更好地活下去而不招人眼、不被卷入什麽要命的大事兒之中,所以,選擇改姓,選擇把趙姓改為了潘姓,那這沒什麽,趙匡胤非常能夠理解。
這能有什麽問題?沒有問題!
血脈傳承,血脈傳承,想要傳承,那就首先得活下去才行。
如果命都沒有了,那還談什麽子孫後代?還說什麽日後?全都是空話屁話。
所以,如果說為了保全性命而改變姓氏,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反而是一個絕對正確的做法了。
反正隻要大家心裏麵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家的後人,這就夠了。
古往今來,為了避禍而改姓隱姓埋名的人,一點都不少,就說那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堆諸侯國國君、貴族之類的人,在戰亂之際改變姓氏跑到其他地方的,那真的是海了去了。
趙匡胤並不覺得這有什麽。
他在意的是,這潘元紹後來,竟然真就是老老實實跟著張士誠投降了元朝朝廷!
啊!投降了元朝朝廷!
你他娘的還記不記得自己其實是趙姓子孫了啊?!啊?
你的先祖為了避禍保平安所以改變姓氏,隱姓埋名,這是他們的正確的選擇;後來你娶了張士誠的女兒,早在張士誠選擇起義之前,這也沒什麽,求親而已,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張士誠日後會選擇起義反抗元朝朝廷,大家可能就是關係好,所以結為了姻親而已,這沒什麽。
後來,你跟著張士誠一起起義,不管是為了自己的野心,還是為了對元朝的仇恨,還是說因為和張士誠的姻親關係……這同樣不是問題,甚至趙匡胤可以說——這一次起兵,潘元紹參加了,他非常高興,他很高興!
哈哈哈哈哈!你元朝,蒙古人,就算是奪取了天下又如何?連百年都過不了,百年的國運都沒有,還說什麽?!而這全天下的反抗你的人之中,也有我趙宋的子孫後代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太好了,太好了!
就算不能真的走到最後,幹掉元朝朝廷,為先祖複仇,滌蕩天下,那也沒什麽,反正我們趙家的後人已經在這個過程中參與了,成為了幹掉你的人之一,這就已經很好了!
——但是,你為什麽後來還就老老實實地跟著張士誠投降元朝朝廷了?
你在想什麽???
張士誠他選擇投降元朝朝廷,那是他的事情,是他的選擇,是他的立場,反正他原本也隻是個普通百姓,和什麽趙宋皇室根本沒有什麽關係。
為了活命,為了日後發展,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選擇了投降元朝朝廷、為元朝朝廷效力,根本無所謂,反正早在那元朝還沒有統一天下之前,跑到元朝朝廷那邊的漢人也已經不少了……
可是你潘元紹,你本來其實是姓趙的,趙宋的趙!
你,居然就這麽老老實實地跟著張士誠投降了元朝朝廷?你在幹什麽?你在想什麽?
你完全可以後來選擇投奔朱元璋的,為什麽不能?
反正那個時候朱元璋也不是不歡迎張士誠所部前來投奔……
甚至你都不需要立刻投降朱元璋,反正隻要不真的老老實實地投降了元朝朝廷,趙匡胤就都能夠接受,他唯獨接受不了的,就是這件事情!
而且是大大的接受不了,沒什麽回旋餘地的那種。
——如果是元朝強盛,比如大宋末年的時候,那為了保命,為了傳承,就算是投降了那也就投降吧,可是彼時根本已經不是這樣了。
百姓們雖然也感慨了幾句趙宋的後人方麵的內容,唏噓了一下這樣的人,後來竟然也選擇了投降元朝朝廷……
但是他們果然注意力還是主要放在了那些傳奇故事上麵。
烈女的故事,其實大多數也都還是蠻傳奇的,很能吸引人的胃口。
特別是,當這個故事之中有不同的說法的時候。
“你們說,那這七個姬妾到底是不是心甘情願主動自盡的啊?”有人打開了話匣子,包括自己的和其他人的。
當即便有人參與話題,熱情相當之高:“我覺得……這還要看那個詩人寫的詩到底是不是真的了……如果那詩裏麵的內容是真的,那我覺得這七個人恐怕就不會是真心實意主動自盡了……”
說句老實的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一旦城破,入宮運氣稍微差一點,那麽相當數量的女子將會迎來非常可怕的事情。
當然,這種情況下最倒黴的就是長相還不錯的女子。
隻要運氣差一點,隻要攻下城池的這一方軍紀稍微鬆垮一點,隻要……
所以,從這方麵來講,潘元紹的勸說也是真心實意,不能說是壞心。
而如果那七個姬妾是因為聽了這樣的勸說,又聯想到了當時的整體局勢,還想到了萬一城破後運氣不好的情況,所以最後決定幹脆早點自我了結,以免萬一,那就誰都說不出問題來。
但如果這潘元紹真的是那麽一個人,能夠直接把自己的姬妾梟首示眾,那這麽一個人他平日裏又會是個什麽情況?這些姬妾們會因為他這所謂的“勸說”而直接選擇自盡,在如今這個平州城被圍困已久,但到底還沒有城破的時候?
那好像也不是很可能。
所以,在他看來,關鍵就在於這個潘元紹的品行到底如何了。
“我覺得可能不至於……”也有人思來想去,最終還是覺得這七人就是烈女,“那潘元紹如果不是個東西,是個逼迫他人去死的人,那他又何必在戰後跑去托付他人,要寫關於這七名姬妾的具體情況?”
這專門寫出來故事,那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有的待遇,大多數女子都沒這種待遇的,更不要說是潘元紹這個張士誠舊部的姬妾。
誰沒事兒專門記載她們?如果不是潘元紹主動托人寫這個事情,那她們七人的事跡還會不會流傳下來、會不會有人知道,都不好說。
當然,答案大概率是“不會”。
潘元紹要是真的心虛,他大可以假裝什麽也沒有發生,但是他又找人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