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不可兼得

字數:3955   加入書籤

A+A-


    瓦爾那體係下衍生出來的種姓製度,是宗教神聖化的產物,
    他們的創世神又被稱為原人,婆羅門是原人的口,刹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雙腳。
    這種劃分被賦予神聖性,生而注定,原則上不可改變。
    看到報紙上的信息,長安人有些疑惑,
    “都是神仙身上的東西,胳膊憑啥比大腿高貴呢?”
    食為天酒樓裏,等著上菜的時候,有些食客打開一張報紙觀看起來,神情間隱隱有些傲然。
    看報紙是次要的,展現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主要的,沒錢又沒文化的人怎麽能在食為天裏看報紙呢?
    報紙一打開,你們就知道我有錢又有文化了吧。
    “你看得也是最新一期的報紙吧?”
    拿出報紙的幾人互相交流起來,引得一旁的食客都支棱著耳朵聽著,有的人甚至還特意挪了挪椅子,好能聽得更清楚些。
    看報紙的幾人,心中的愉悅感頓時拉滿,連聲音都大了幾分。
    “你們說,身毒人真的像富民侯說的一樣麽,首陀羅真的那麽賤?”
    “都是神仙身上的東西,憑啥呀?”
    “咱大漢也有賤民,但是也沒賤到這種程度,富民侯說的真對,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一旁的食客有些不相信,
    “身毒,還有倭人,他們真的這樣麽?富民侯是怎麽知道的?”
    拿報紙的食客不樂意了,從懷裏掏出一錠銀子,舉起來讓眾人觀看,
    “看見銀子沒,倭島來的。
    以前誰知道倭島有這麽多銀子,還不是富民侯說的,現在富民侯就是說倭人畏威而……”
    他拿起報紙看了一眼,“畏威而不懷德,強必盜寇,弱必卑伏。就得拿著劍架在他們脖子上。
    這白花花的銀子,咱們漢人不用,給了倭人不是糟踐東西麽。”
    此言一出,頓時獲得大量食客的支持,蠻夷怎麽配和大漢爭搶好東西。
    從倭島運回來金銀後,大漢已經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利益群體,上到劉徹下到造船工匠,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官的年終獎都變多了。
    這個群體涵蓋了太多人群,他們都實際享受到了金銀流入的好處,
    誰要是打著仁義的旗號,讓他們把倭人的金銀還回去,或者以後不再開采倭島的金銀,誰就會是他們的敵人。
    此時的太學內,
    霍光拿著報紙,“太學這兩年用的書籍都是朝廷提供的紙質書,知道錢是哪裏來的麽,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倭島運來的金銀,
    這些金銀是怎麽來的,是倭人們主動送給大漢的麽?
    當然不是,他們自己還不會煉鐵呢,隻能從地上撿點現成的金銀來使用。沒錯啊,就是從地上撿現成的金銀,那地方的金銀儲量就是這麽誇張。”
    一聽到從地上撿金銀,太學生們的眼睛都瞪大了,他們下意識下意識想反駁,但霍光那言之鑿鑿的樣子又讓他們不怎麽自信。
    尤其是太學生中很多人家世都不一般,和霍光一樣,都是頂級的官宦子弟。
    兩千石的官員都能推薦子嗣直接進入太學,其他學生也要有資格被地方官推薦,真正的寒門子弟能占到一半就不錯了。
    “大漢的金銀都是李廣將軍帶著大漢將士不辭辛苦的督促倭人幹活,才一點點冶煉出來的。”
    辛苦的督促倭人幹活,
    這句話要是放到後世,恐怕會作為殖民者殘暴行徑的證據。
    但是在大漢,太學生們竟然沒有幾個人覺得不正常,督促倭人幹活怎麽就不辛苦了,李廣帶著將士們遠離家鄉,
    很辛苦的好不好,倭人一點也不省心。
    霍光看著眼前這些人,竇家的,陳家的,周家的,傅家的,李家的,王家的,大部分人家中都有侯爵坐鎮。
    和自己辯論的,家中的侯爵往往都是開國時繼承下來的,這些年才靠著戰場拚殺出來的侯爵子嗣基本都很安靜,
    沒有跟著站出來質疑老師的理論太過殘暴,缺失仁義。
    這些人啊,一方麵舍不得沉甸甸的金銀帶來的好處,一方麵又舍不得嘴裏的仁義,
    君子遠庖廚,霍光覺得這句話很適合他們。
    “倭人是什麽德行,我老師已經在報紙上說了,信不信由你們,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老師更懂倭人。”
    霍光就是這麽自信。
    “倭人就這德行,哪怕他們不這樣,你們會相信他們願意把金銀無償的給大漢麽,不會吧。
    你們願意用別的東西和他們換金銀麽,拿什麽交換,憑什麽交換。
    想穩定的輸入金銀,就要靠李廣將軍帶著大漢將士辛苦的督促他們,這就是富民侯所說的不以仁義決策問題。”
    太學內,眾多學子被說的啞口無言,
    紙質的書籍是真的香,物理意義上的香,墨香味很濃,拿在手中很輕便,雖然他們隻有使用權,但體驗感也足足拉滿。
    尤其是官二代或者三代們,他們更是深切的知道,自從運回金銀後,家中年底時獲得的歲賜多了多少。
    “孟子曰,魚和熊掌不可得兼,你們想舍棄哪個?”
    霍光直接騎臉輸出,讓你們濫用仁義,現在涉及自身利益了,看你們怎麽選。
    有些人臉憋的通紅,張著嘴支支吾吾給不出回答。
    在某種程度上,陸鳴的話並不新鮮,《詩經》中早就說過,“戎狄豺狼,不可親也”,管仲也說過,“戎狄豺狼,不可厭也。”主張以武力威懾夷狄,不能對他們抱有幻想。
    隻是陸鳴說的太直白,讓讀書人們有些抹不開麵子,真要是讓他們舍棄自身利益來給予蠻夷仁義,沒有幾個人會去做的。
    “富民侯說過,仁義道德是很好的東西,很珍貴,給大漢百姓就夠了,夷狄想要的話,可以爭取並入華夏。”
    夷狄之辯早已有之,如今盛行的公羊學派更是主張,“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以文化而不是血統來界定華夷之別。
    隻是讓公羊學子們想不到的是,在大一統方麵,陸鳴覺得他們有些保守,
    不要和我說什麽“王者愛及四夷”,要麽歸入華夏,要麽就去挖礦、種田,那才是他們的歸宿。
    有太學生問道:“富民侯認為,夷狄如何才能入我華夏,變成漢人?”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