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四君子湯
字數:4969 加入書籤
春日的陽光灑在藥園裏,人參舒展著翠綠的葉片,享受著溫暖的日光。他是這片藥園裏最尊貴的存在,每一根須子都透著金黃色的光澤,散發著淡淡的藥香。
"哼,這些凡夫俗子。"人參瞥了一眼不遠處正在忙碌的藥農,不屑地抖了抖葉片。他可是《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上品,能大補元氣,複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這樣的身份,豈是那些普通藥材能比的?
不遠處,白術正挺直腰杆,努力吸收著土壤中的養分。他的葉片寬大厚實,根係發達,牢牢地抓住腳下的土地。作為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要藥,他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
"嘩啦"一聲,茯苓從土裏探出頭來。他生性活潑,最喜歡在土壤中鑽來鑽去。雖然外表樸實無華,但他知道自己的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他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喂,新來的,別擋著我的陽光。"人參不滿地衝著茯苓喊道。茯苓縮了縮脖子,正要躲開,卻聽見一個溫和的聲音:
"大家都是藥材,何必如此?"
甘草搖曳著紫色的花序,緩緩走來。他性情溫和,善於調和諸藥,在《傷寒論》中常有他的身影。此刻,他正用根係感受著土壤的濕度,準備在幹旱時分泌甘甜的汁液。
人參冷哼一聲:"就憑你們這些下品,也配與我相提並論?"
白術皺了皺眉:"《本草經集注》有雲:"藥有君臣佐使,相須相使,相畏相殺"。我們各有所長,何必妄自尊大?"
茯苓轉了轉眼珠,笑嘻嘻地說:"就是就是,我雖然喜歡到處跑,但也能幫你們疏通土壤呢。"
甘草輕輕搖晃著葉片:"《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我們雖然性情不同,但都是天地所生,何必分什麽高低貴賤?"
正當四位藥材爭論之際,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藥園的主人李大夫匆匆跑來,麵色凝重。他手中握著一卷醫書,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不好了,城中爆發瘟疫,許多百姓上吐下瀉,氣虛乏力。"李大夫翻動著醫書,"需要一味補氣健脾的方子......"
四位藥材頓時安靜下來。人參挺直了腰杆:"當然是用我,我可是大補元氣......"
"不行,"李大夫搖頭,"單用人參太過溫燥,恐傷陰液。《金匱要略》有雲:"虛勞裏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需要配伍使用。"
白術上前一步:"我可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也不夠,"李大夫繼續搖頭,"《溫病條辨》中說:"治濕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需要利水滲濕之品。"
茯苓連忙說:"我可以利水滲濕......"
"還差一味,"李大夫眉頭緊鎖,"《傷寒論》有言:"甘草,味甘平,主五髒六腑寒熱邪氣"。需要一味調和諸藥的使藥。"
甘草輕聲說:"我可以......"
李大夫眼前一亮:"妙啊!人參為君,大補元氣;白術為臣,健脾燥濕;茯苓為佐,利水滲濕;甘草為使,調和諸藥。這正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記載的四君子湯!"
四位藥材麵麵相覷。人參冷哼一聲:"要我與他配伍?"白術皺眉:"與他同用?"茯苓吐了吐舌頭:"有意思。"甘草溫和地說:"為了治病救人,我們應當放下成見。"
李大夫已經開始準備煎藥的工具。他將四味藥材放在一起,倒入清水,開始煎煮。
"啊!好燙!"人參第一個叫起來,"這水溫太高了!"
白術強忍著不適:"《本草綱目》說煎藥要用文火慢煎......"
茯苓在沸水中翻滾:"我覺得挺舒服的......"
甘草輕聲安撫:"忍一忍,藥效才能出來......"
隨著水溫升高,四味藥材開始發生變化。人參的苦味最先溢出,白術的香氣緊隨其後,茯苓的淡香若隱若現,甘草的甘甜最後調和。
"不行!"人參突然大叫,"我的藥性太強,會壓製他們的!"
白術也感覺到了不適:"我的燥性太盛,會傷陰液......"
茯苓在水中沉浮:"我覺得......有點暈......"
甘草努力釋放著甘甜:"大家別急,我來調和......"
李大夫看著藥湯的顏色,又嚐了嚐味道,搖頭道:"不行,藥性太過溫燥,需要調整比例。"
他重新取來四位藥材,這次減少了人參的量,增加了白術和茯苓的比例。
"憑什麽減少我?"人參不滿地說。
"因為你是君藥,"李大夫解釋,"《醫學入門》說:"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佐使又次之"。但你的藥性太強,需要適當減少。"
第二次煎煮,藥湯的顏色變得柔和了許多。四位藥材在水中交融,藥性漸漸調和。
人參感受到白術的健脾之力,驚訝地說:"原來你的燥濕之力如此精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白術也感受到了茯苓的利水之效:"你的滲濕之力,正好化解了我的燥性......"
茯苓在甘甜的湯汁中舒展:"甘草的甘甜,讓整個藥湯都變得溫和了......"
甘草輕聲說:"這就是《黃帝內經》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我們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李大夫終於露出了笑容:"成了!這才是真正的四君子湯!"
他將藥湯分發給患病的百姓。很快,上吐下瀉的症狀得到了緩解,氣虛乏力的患者也恢複了精神。
四位藥材看著康複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
人參收起了傲氣:"原來,我並非無所不能......"
白術也放下了固執:"需要你們的配合,我的藥性才能發揮得更好......"
茯苓不再嬉鬧:"原來,我們是一個整體......"
甘草依舊溫和:"這就是中醫配伍的精髓啊......"
從此,四位藥材明白了君臣佐使的道理。他們相互配合,相互製約,共同組成了這劑流傳千古的四君子湯。
每當有人需要補氣健脾時,他們就會攜手合作。人參大補元氣,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甘草調和諸藥。他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和諧的整體。
正如《神農本草經》所說:"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四位藥材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
在藥園的陽光下,四位藥材和諧地生長著。他們不再爭吵,而是互相扶持。人參的葉片更加翠綠,白術的根係更加發達,茯苓的菌絲更加茂密,甘草的花序更加繁盛。
他們知道,隻有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這就是中醫配伍的智慧,這就是四君子湯的奧秘。
————————
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去蘆 白術 茯苓去皮各9g) 甘草炙6g)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證。麵色菱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緩。
【證治機理】證乃脾胃氣虛,運化不健所致。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氣血不能上榮於麵,故麵色菱白;脾為肺之母,脾氣虛則肺氣亦虛,故語聲低微、氣短;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失養,故乏力;脾胃氣虛,胃納不健,則納差食少;脾運不健,濕濁內生,則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緩,均為脾胃氣虛之象。正如《醫方考》所雲:“夫麵色萎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四肢無力,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治當補氣健脾。
【方解】人參甘溫,能大補脾胃之氣,故為君藥。臣以白術健脾燥濕,與人參相須,益氣補脾之力更強。脾喜燥惡濕,喜運惡滯,故又以茯苓健脾滲濕;合白術,互增健脾祛濕之力,為佐藥。炙甘草益氣和中,既可加強人參、白術益氣補中之功,又能調和諸藥,故為佐使。本方是治療脾胃氣虛證之常用方,亦為補氣之基礎方。
【配伍特點】藥性甘溫,益氣健脾助運,適脾欲緩喜燥之性。
【方歌】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益氣虛餌,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氣滯使。
喜歡方劑雜論請大家收藏:()方劑雜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