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半夏瀉心湯
字數:2707 加入書籤
藥櫃深處傳來細微的裂帛聲。
黃連握著寒玉劍的手指驟然收緊,劍鋒上凝結的霜花簌簌墜落。隔著檀木格柵,他能清晰看見對麵格間裏,幹薑的金砂戟正泛著灼目的赤芒。這場寒熱之爭,已在仲景先師的藥櫃裏綿延了千年。
"鐺——"
青銅藥臼突然震響,驚得黃芩指間的青鋒針差點墜地。整座藥櫃開始顫動,格間縫隙滲出縷縷黑氣,在虛空中交織成混沌漩渦。大棗慌忙捧住險些翻倒的琥珀盞,甜潤的嗓音帶著顫:"是脾胃痞證!有人在茶樓貪飲冰鎮酸梅湯,又吃了炙羊肉..."
"寒熱錯雜,氣機壅塞。"半夏的銀發無風自動,素手輕揚,七根蠶絲般的脈絡穿透木格,"病位正在心下,痞硬如覆瓦。"
藥櫃震顫愈烈,黑氣凝成的漩渦中心隱隱傳來嘔吐之聲。黃連的劍鋒已結滿冰淩,寒眸掃向對麵:"若非爾等熱藥助紂為虐..."
"荒唐!"幹薑的金甲迸濺火星,戟尖直指黃連,"分明是寒邪先犯太陰,你看那舌苔白膩如積雪..."話音未落,黃連連人帶劍化作碧色流光,寒玉劍劈開灼熱氣浪,直取幹薑咽喉。
"當啷"一聲,人參展開的《傷寒帛書》擋在雙方麵前,泛黃的絹帛上浮現金紋:"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宜半夏瀉心湯。"
黑氣突然暴漲,漩渦中伸出黏膩的觸手纏住黃芩腳踝。青衫醫女反手射出三枚銀針,針尾綴著的連翹花瞬間焦枯:"病邪已化濕熱!黃連!"寒玉劍應聲回轉,劍氣過處,腐臭的黑汁噴濺在藥櫃上滋滋作響。
"都住手!"大棗忽然將琥珀盞擲向空中,金紅蜜液如雨灑落。甘甜的香氣裏,甘草懷中的五弦琴淌出羽調清音。躁動的藥氣漸漸平息,唯餘人參手中的帛書仍在發光:"此方君藥當為半夏。"
銀發女子垂眸撫過腕間玉環,九轉升降之氣自指間流轉:"若要開通痞結,需借幹薑辛散之力。"她抬眸望向金甲將軍,蠶絲般的藥氣已纏上戟尖。幹薑怔了怔,忽然震碎鎧甲,熾熱的藥魂化作流金注入蠶絲。
黃連的劍尖仍在顫抖,卻見黃芩的青鋒針引著霜色劍氣,在虛空勾畫出太陰濕土之象。黑氣漩渦中浮現老翁佝僂的身影,舌苔黃白相間,指尖按著的心下位置鼓起硬塊。
"寒熱平調,陰陽自和。"人參的帛書忽然展開三丈餘長,曆代醫家批注如星鬥流轉。黃連望著病患口中嘔出的酸苦黏液,終於將寒玉劍插入地麵。冰晶順著蠶絲脈絡蔓延,與幹薑的流金之氣在漩渦中央相撞——
"轟!"
紫銅藥壺突然鳴響,七色藥氣如虹貫入。半夏的銀發在沸騰的水霧中飛舞,看著黃連的霜魄與幹薑的炎精在壺中追逐旋轉。大棗的蜜液裹住躁動的藥性,甘草的琴音撫平相激的脈息,人參的藥香穩守中州之地。
壺底漸漸凝出琥珀色的湯液,隱約可見黃蓮的苦寒沉降心火,幹薑的辛熱溫散胃濁,半夏的蠶絲正在打通中焦氣機。當最後一縷黑氣從老翁鼻間溢出,藥櫃深處傳來悠長的歎息,千年宿敵的藥魂終於在經方中找到了歸處。
————————
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組成】半夏洗,半升 黃芩 幹薑 人參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擘,十二枚 甘草炙,三兩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寒熱平調,散結除痞。
【主治】寒熱互結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
【證治機理】本證之痞,原係小柴胡湯證誤用攻下,損傷中陽,少陽邪熱乘虛內陷,以致寒熱互結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謂。心下即胃脘,病屬脾胃。脾胃居中焦,脾屬陰髒,其氣主升;胃屬陽腑,其氣主降,故為陰陽升降之樞紐。因中氣虛弱,升降乏力,寒熱互結,遏於中焦,遂成心下痞;胃降濁不及反上逆,故見嘔吐;脾升清無力反下注,故見腸鳴下利。治宜寒熱平調,益氣和胃,散結除痞。
【方解】君以辛溫之半夏散結除痞,降逆和胃止嘔。臣以辛熱之幹薑溫中散寒,苦寒之黃芩、黃連瀉熱開痞。四味相伍,具有寒熱平調、辛開苦降之效,用以除心下之痞,祛寒熱之邪。中焦虛弱,升降失常,故佐以甘溫之人參、大棗、甘草益氣補脾升清,與半夏相伍,以複脾胃升降之常。使以甘草調和諸藥。本方既為治中氣虛弱、寒熱互結痞證之常用方,又是體現寒熱平調、辛開苦降法之代表方。
本方即小柴胡湯去柴胡、生薑,加黃連、幹薑而成。因邪已入裏,故去解表之柴胡、生薑;因寒熱互結中焦,故加寒熱平調之黃連、幹薑,變和解少陽之劑為調和寒熱之方。後世師其法,隨證加減,廣泛應用於中焦寒熱互結、升降失調諸證。
【配伍特點】寒熱互用以和陰陽,苦辛並進以調氣機,補瀉兼施以顧虛實。
【方歌】半夏瀉心黃連芩,幹薑甘草與人參,大棗和之治虛痞,法在降陽而和陰。
喜歡方劑雜論請大家收藏:()方劑雜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