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酆都夜審:善惡終有報
字數:3487 加入書籤
渝州之地,山水相依,鍾靈毓秀,自古以來便浸潤著濃厚的道家文化底蘊。在渝州的一個寧靜小鎮上,住著一位名叫李文勝的年輕後生,他為人忠厚善良,對玄元之教的尊崇發自肺腑,家中供奉著諸般神隻,早晚虔誠叩拜,祈求神明庇佑家人安康、風調雨順。
這一年,李文勝的母親突然染上重病,臥床不起。看著母親日漸憔悴的麵容,李文勝心急如焚,四處尋醫問藥,可母親的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在這絕望之際,李文勝想起了平日裏所信奉的神靈,他堅信冥冥之中定有主宰生死禍福的力量,或許隻有向神明虔誠禱告,才能換來母親康複的轉機。於是,他沐浴齋戒,在自家供奉的神像前,一遍又一遍地向酆都大帝誦經祝禱,言辭懇切,聲淚俱下,祈求大帝慈悲為懷,救救他的母親。
也許是李文勝的誠心真的感動了上天,數日之後,母親的病情竟奇跡般地開始好轉。先是能勉強進食,接著精神也逐漸恢複,又過了些時日,便能下床行走,慢慢恢複了往昔的活力。李文勝喜出望外,他深知這是酆都大帝顯靈庇佑,心中對大帝的感恩之情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為了還願,他毅然決定前往酆都山玉真觀,在那神聖之地,為大帝誦經祈福,以表自己的赤誠之心。
上元佳節,本是人間張燈結彩、熱鬧非凡之時,可酆都山卻籠罩在一片神秘而莊重的氛圍之中。玉真觀內,燭光搖曳,香煙嫋嫋,李文勝身著素袍,神色肅穆,在大殿之中盤膝而坐,手持經卷,口中念念有詞,沉浸在對神靈的虔誠祈願之中。
不知不覺,夜色漸深,萬籟俱寂。突然,一道奇異而耀眼的光芒如閃電般劃過夜空,瞬間照亮了整個玉真觀。李文勝心頭一驚,下意識地停下誦經,抬眼望去。隻見光芒之中,一尊威嚴無比的身影緩緩浮現,那身影周身散發著令人敬畏的氣息,仿佛能洞悉世間一切的隱秘。待光芒稍斂,李文勝定睛一看,竟是北陰酆都大帝親臨凡間!
大帝麵如滿月,眼眸深邃如海,透著無盡的智慧與威嚴,身長丈餘,身著雲冠霞帔,五彩霞光在衣角處流轉閃爍,玉佩瓊璫相互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他身後,一眾神吏鬼卒浩浩蕩蕩,個個神情冷峻,各司其職,有的手持簿冊,有的擎著刑具,威風凜凜,讓人不寒而栗。
李文勝見狀,慌忙伏地叩首,心中既驚又喜。驚的是從未想過有生之年竟能得見酆都大帝真身,喜的是自己的虔誠或許真的引來了大帝的關注。此時,隻聽酆都大帝聲如洪鍾,響徹整個玉真觀:“吾今夜降臨凡間,乃是為了審判幾樁積壓多年、關乎人間公道的要案。眾生善惡,皆有定數,今日便是清算之時。”
話音剛落,神吏們便押解著一眾亡魂上前。首先被帶到大帝麵前的,是漢武帝戾太子一案。當年,奸臣江充為了一己私利,蓄意構陷戾太子,致使一場血腥的巫蠱之禍席卷朝堂。戾太子百口莫辯,為求自保,被迫起兵反抗,最終兵敗自殺,含冤而死,其身邊諸多忠臣良將也慘遭牽連,無辜喪命。
此刻,江充被押解到酆都大帝跟前,他雖已成亡魂,卻依舊賊心不死,妄圖狡辯。隻見他滿臉諂媚,朝著大帝磕頭如搗蒜,口中高呼:“大帝明鑒啊!小的當年所作所為,皆是為了漢室江山的安穩,絕無半點私心。那戾太子心懷不軌,意圖謀反,小的實在是為了皇上、為了天下蒼生著想啊!”
酆都大帝目光如炬,冷冷地看著江充,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他的靈魂。大帝微微抬手,一本記錄著當年真相的簿冊便自動翻開,漂浮在空中,書頁翻動之間,一幅幅畫麵清晰呈現:江充暗中指使胡巫檀何欺騙武帝說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武帝生病,而後又指使胡人巫師掘地尋找偶人,誣陷太子,甚至在太子宮掘蠱,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坐實太子謀反罪名……
“江充,你這奸佞小人,還敢在吾麵前顛倒黑白!”酆都大帝怒喝一聲,聲震九霄,“事實俱在,你為了爭權奪利,不擇手段,殘害忠良,致使大漢朝堂動蕩,百姓受苦,罪無可恕!”
江充嚇得癱倒在地,麵如死灰,還想再求饒,卻被神吏們一把按住。大帝當即宣判:“江充,你在世作惡多端,今判你入無間地獄,受那油煎火烤、刀山劍林之苦,永世不得超生,以償你所犯下的罪孽!”言畢,江充便被神吏拖了下去,淒厲的慘叫聲回蕩在夜空之中。
緊接著,漢景帝禦史大夫晁錯一案也被擺上了審判台。當年,晁錯為了鞏固大漢江山,力主削藩,卻觸動了諸多諸侯王的利益。袁盎趁機向景帝進讒言,稱“吳楚叛亂七國之意,在於殺晁錯,恢複原來封地;隻要斬晁錯,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國,恢複被削奪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平息叛亂”。景帝聽信讒言,腰斬晁錯於東市,一代忠臣就此冤死。
袁盎被帶到大帝麵前,他起初還故作鎮定,昂首挺胸,似乎覺得自己並無過錯。大帝注視著他,緩緩開口:“袁盎,你可知罪?”袁盎強裝鎮定地回道:“大帝,臣當年所為,皆是為了平息戰亂,維護大漢社稷,何罪之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帝冷哼一聲,又是一揮手,空中浮現出當年朝堂上的場景:袁盎在景帝麵前巧言令色,添油加醋地詆毀晁錯,將削藩引發的危機全部歸咎於晁錯一人,全然不顧國家長遠利益與晁錯的一片忠心……
“袁盎,你為了一己之私,蒙蔽聖聽,害死忠臣,使得大漢錯失平穩削藩的良機,引發內亂,多少生靈塗炭,你罪責難逃!”酆都大帝言辭鏗鏘,字字如刀。
袁盎這下慌了神,雙腿發軟,跪地求饒:“大帝饒命啊!臣一時糊塗,求大帝開恩……”然而,大帝豈會容情,果斷宣判:“袁盎,你既種下惡果,便需自食其報。判你入拔舌地獄,受那拔舌之痛,以懲你口舌之惡,讓你在無盡痛苦中反思己過!”袁盎被拖走時,哭聲絕望,後悔不迭。
李文勝趴在地上,目睹了這兩場驚心動魄的審判全過程,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親眼看到了酆都大帝的公正嚴明,哪怕是時隔多年、隱藏極深的冤案,大帝都能明察秋毫,讓作惡者得到應有的懲處。他深知,這世間的善惡終有報,即使有人在陽間憑借權勢、陰謀逃脫了法律的製裁,在陰間也無法逃避酆都大帝的審判,公道自在人心,神明從未閉眼。
待審判結束,酆都大帝的目光緩緩投向李文勝,聲音溫和了許多:“李文勝,你心懷虔誠,孝心可嘉,今日能見證吾之審判,亦是你與吾的緣分。望你此後繼續秉持善心,弘揚正道,勸誡世人多行善事,莫作惡業。”
李文勝淚流滿麵,連連磕頭:“多謝大帝教誨,小人定當銘記於心,一生踐行!”
光芒一閃,酆都大帝及眾神吏鬼卒漸漸隱去,夜空又恢複了平靜,仿佛一切都未曾發生。但李文勝知道,這一夜的經曆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
從那以後,李文勝回到家鄉,逢人便講述自己在酆都山的奇遇,宣揚酆都大帝的公正和威嚴。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誡鄉親們,人生在世,務必心存善念,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在他的影響下,小鎮上的人們愈發敬畏神靈,鄰裏之間互幫互助,民風愈發淳樸善良。而李文勝自己,也終其一生,虔誠修道,廣結善緣,成為當地傳頌一時的佳話。歲月悠悠,那關於酆都大帝夜審冤案、懲惡揚善的故事,在渝州大地代代相傳,如同一盞明燈,照亮著人們心中的道德之路,警示著後人莫為惡,常行善。
喜歡民間故事小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小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