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16章思考題與答案
字數:4006 加入書籤
思考題一
題目
約書亞記1610提到“以法蓮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於是迦南人仍住在以法蓮中間,成為服苦役的人”。結合士師記12729瑪拿西未逐迦南人)與列王紀上91621所羅門強迫迦南人作苦工),分析這一命令的演變如何反映以色列對神旨意的偏離?其後果如何呼應申命記201618的警告?
答案
經文對比與神學解析
命令的偏離過程:
約書亞時代:依據約書亞記1610,以法蓮支派沒有將住基色的迦南人趕出,而是選擇讓他們成為服苦役的人。從行為本質上看,這是對神命令的一種妥協。神原本的旨意是讓以色列人將迦南人全然趕出應許之地,而以法蓮支派卻因看到迦南人的經濟價值,想利用他們來為自己服務,從而在執行神的命令時打了折扣。
士師時代:參考士師記127 29,瑪拿西支派同樣未能驅逐迦南人,選擇與他們容忍共存。這種行為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由於與迦南人長期共處,以色列人的信仰逐漸混雜。迦南人有著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以色列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漸漸受到影響,開始拜偶像,正如士師記211 13所記載,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
所羅門時代:列王紀上920 21表明,所羅門王大規模奴役迦南人。這一行為不僅是對神命令的背離,更是一種濫用權力的表現。神教導以色列人要“愛人如己”利1918 ),所羅門王卻將迦南人當作奴役的對象,隻為滿足自己王國建設和統治的需求,完全違背了神的教導。
申命記警告的應驗:
申命記2018明確指出“免得他們教導你們學習一切可憎惡的事” 。在士師時代,迦南文化對以色列的侵蝕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以色列人與迦南人共處,學習了他們的惡俗和可憎之事,導致道德與信仰墮落,如士師記35 6記載,以色列人住在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間,他們卻效法這些國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偶像。
所羅門娶外邦女子王上111 2),這一行為直接源於政治經濟聯盟。所羅門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獲取經濟利益,與外邦女子聯姻,而這些外邦女子帶來了她們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最終導致所羅門王和以色列人偏離神的道路,引發了王國的分裂,這正是申命記警告的應驗。
核心結論
以法蓮支派最初的妥協行為,就像是推倒了信仰滑坡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成為了以色列人信仰滑坡的起點。這清楚地顯明了人對神命令進行“選擇性順服”必然會招致神的審判,正如加拉太書67 8所說“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麽,收的也是什麽。順著情欲撒種的,必從情欲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
思考題二
題目
約書亞記1610中,以法蓮支派未逐迦南人卻使其“服苦役”,這一行為在當代可類比為“利用世俗資源達成教會目標”如商業盈利支持事工)。基督徒當如何分辨“合理使用資源”與“向世俗妥協”的界限?請以馬太福音2221凱撒的物與神的物)與哥林多前書919 23向什麽樣的人就作什麽樣的人)為基礎,提出實踐原則。
答案
神學分辨原則
動機檢驗:
如果利用世俗資源的動機是為了拓展神的國度,就像保羅織帳篷支持宣教徒183),這無疑屬於“合理使用”。保羅通過自己的手藝織帳篷來維持生計,同時也為宣教事工提供經濟支持,他的動機純粹是為了傳播福音,讓更多人認識神。
相反,若動機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欲或權力擴張,就如同撒母耳警告君王貪權撒上811 18) ,這種行為則屬於“向世俗妥協”。當一個人利用資源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婪和對權力的渴望時,就背離了神的教導。
結果評估:
要思考資源的使用是否導致信仰淡化。比如在利用商業盈利支持事工時,如果過度關注商業利益,與世俗價值觀過度結盟,從而忽視了信仰的核心,這就是一種危險的信號。
同時,還要看資源的使用是否能使人歸榮耀給神。馬太福音516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隻有當我們的行為能引導他人將榮耀歸給神時,才是正確使用資源。
實踐方案
商業與事工:合神心意的實踐是盈利透明奉獻,比如將商業盈利清晰明確地奉獻出來,用於支持慈善機構等事工,讓每一筆資金的流向都公開透明,接受大家的監督。而需要警戒的是掩蓋財務黑箱操作,提前610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如果在商業盈利支持事工的過程中存在財務不透明、貪汙腐敗等行為,就是向世俗妥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文化參與:可以用電影、藝術等文化形式來傳遞真理,正如腓立比書48所說“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麽德行,若有什麽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通過優秀的文化作品來傳播神的話語和價值觀。但要警戒迎合低俗內容換取流量,以弗所書511說“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如果為了獲取關注和利益而製作或傳播低俗、違背道德的文化內容,就是錯誤的行為。
政治合作:基督徒可以為宗教自由發聲,像使徒行傳1637 40中,保羅在遭受不公正對待時,為自己和信仰爭取合法權益。但要避免以信仰背書換取政治利益,馬可福音836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處呢?”,不能為了政治上的好處而犧牲信仰原則。
聖經例證
正麵典範:尼希米用波斯王資源重建城牆尼25 8),他懷著重建耶路撒冷城牆、恢複神的子民生活秩序的堅定信念,合理利用波斯王給予的資源。同時,他堅決拒與仇敵妥協尼62 4),麵對仇敵的誘惑和威脅,始終堅守信仰和原則,沒有為了一時的和平或利益而放棄神的旨意。
反麵警戒:巴蘭為財利咒詛以色列民227 21),他被摩押王的錢財所誘惑,違背神的命令,試圖咒詛神的子民。盡管神多次阻攔,但他仍執迷不悟,最終遭神審判民318) ,這警示著我們不能為了世俗的利益而背離神。
總結
經文焦點:約書亞記第十六章以以法蓮支派的妥協為切入點,深刻地揭示了“半心順服”所蘊含的危險性。它就像一個警鍾,不斷呼召信徒要徹底遵行神的旨意,不能在信仰的道路上有絲毫的懈怠和妥協。
當代使命:在當今時代,信徒在資源管理方麵應當踐行“分別為聖”的原則。以“凱撒的物與神的物”的智慧,巧妙地平衡使命與倫理之間的關係。我們要時刻牢記,最終的目標是讓萬物都服在基督腳下林前1527) 。
正如基色的迦南人成為以法蓮的網羅書1610),在今日,信徒也應當時刻警醒“不可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4) 。隻有懷著一顆清潔的心,摒棄世俗的雜念和誘惑,才能真正地拓展神的國度,讓神的榮耀遍滿全地。
喜歡聖經千問請大家收藏:()聖經千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