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問答

字數:4210   加入書籤

A+A-


    一、經文文本為主的思考題
    問題:約書亞記173  6記載西羅非哈的五個女兒要求繼承產業,最終獲得土地分配。這一事件如何體現舊約律法對女性權益的突破?請結合民數記271  11和約書亞記17章的細節說明。
    在古代社會,女性往往處於被邊緣化的地位,她們的權益被極大地忽視與壓製。而西羅非哈的五個女兒爭取並獲得產業繼承權這一事件,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顯得尤為特殊與重要,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舊約律法在女性權益保障方麵所帶來的突破性變革。
    從律法的公義性角度來看,西羅非哈的女兒們身處父親無子的困境之中,按照古代近東父權社會的傳統觀念與普遍習俗,家族產業隻能由男性子嗣繼承,女性是被無情地排除在繼承權之外的。這種現象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根深蒂固,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然而,西羅非哈的女兒們並未默默接受這一不公的命運,她們勇敢地援引《民數記》271  11的律法,堅定地向摩西表達自己要求繼承產業的訴求。摩西將這一棘手且具有開創性的案件帶到神的麵前,神以其超越世俗偏見的公義,親自裁定她們“所稟奏的是合理的”民277) ,並就此專門立下“女兒可繼承產業”的條例。這一裁決如同一道強光,瞬間打破了籠罩在女性頭頂的黑暗繼承權枷鎖。與同時期的其他法典,如《漢謨拉比法典》中那些限製女性繼承權利的條文相比,神所立定的這一律法彰顯出其無與倫比的公義,它不再以性別作為衡量繼承權的標準,而是基於公平、公正的原則,賦予女性在家族產業繼承上平等的地位,讓女性的權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與保障。
    《約書亞記》17章中的實踐進一步印證了律法的可操作性與權威性。在《約書亞記》174中,我們看到約書亞和以色列會眾嚴格遵循神的命令,毫不猶豫地將產業分給了西羅非哈的五個女兒。這一實際行動意義非凡,它表明神的律法絕非隻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閣的空洞理論,而是能夠切實落地、指導人們生活的現實規範。通過這次產業分配,不僅讓西羅非哈的女兒們真正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權益,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土地為神所賜”的核心神學觀書174)。這意味著土地的歸屬權並非由人的習俗、偏見或者傳統勢力所決定,而是完全取決於神的意誌。神通過給予西羅非哈女兒們產業,再次向以色列民眾宣告,在神的眼中,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神的恩賜,無論男女,都不應被人為的不合理規則所剝奪應有的權益。
    從救贖曆史的延續性視角去審視,這一事件宛如一顆閃耀的星辰,照亮了救贖曆史的長河。它預表了神對邊緣群體始終如一的關懷。在後來的救恩家譜中,我們看到路得、他瑪等女性同樣在神的救贖計劃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她們雖然身處社會邊緣,麵臨諸多困境與挑戰,但神卻以其獨特的方式將她們納入救恩的範疇,使用她們成就神的旨意。西羅非哈女兒們獲得產業繼承權這一事件,正是神對邊緣群體關懷的早期體現,為後來這些女性在救恩家譜中的出現埋下了伏筆。同時,它也成為新約“在基督裏並不分男女”加328)這一偉大教義的重要伏筆。在新約中,基督的降臨打破了一切因性別、種族、階層等產生的隔閡,所有人在基督裏都成為平等的一體。而西羅非哈女兒們爭取繼承權的事件,從舊約律法的層麵為這一平等觀念奠定了基礎,展現了救贖曆史的連貫性與神對全人類平等的愛與關懷,神的救恩計劃從舊約開始就已經逐步展開,向著實現全人類在神麵前平等的終極目標不斷邁進。
    二、開放式思考題
    問題:約書亞記1712  13、16  18提到瑪拿西支派未能完全趕出迦南人,反而使其成為服苦役的人。這一妥協對以色列的信仰和社會埋下什麽隱患?結合士師記127  28和歌羅西書28,談談今日信徒當如何應對“未完全驅逐的迦南人”——即世俗價值觀對信仰的侵蝕?
    瑪拿西支派未能徹底趕出迦南人,反而讓他們成為服苦役的人,這一看似微小的妥協,實則在以色列的信仰和社會中埋下了深深的隱患,猶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
    從舊約的警示角度來看,這一妥協引發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士師記》127  28明確指出,瑪拿西等支派未驅逐迦南人這一行為,使得原本處於劣勢的迦南人逐漸強大起來,甚至“迦南人強逼以色列人住在那地”士128)。這種力量對比的反轉隻是表麵現象,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色列人與迦南人在生活上的密切接觸,最終引發了信仰的混雜。以色列人本應是分別為聖,單單敬拜耶和華神的民族,然而,迦南人所信奉的多神教與各種異教習俗,如同病毒一般,逐漸侵蝕著以色列人的信仰。他們開始在敬拜耶和華神的同時,又去崇拜迦南人的偶像,參與他們的異教儀式。這種信仰的混亂,追根溯源,正是源於當初對迦南人的妥協。經濟上對迦南人的勞役依賴,讓以色列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與世俗共存”的危險試探之中,嚴重違背了“分別為聖”的命令利2026)。他們忘記了神的教導,模糊了神聖與世俗的界限,最終導致整個民族的靈性衰敗,遭受了諸多苦難與懲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新約中,保羅在《歌羅西書》28給予信徒嚴厲的警告:“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把你們擄去。”這與舊約中瑪拿西支派的教訓相互呼應,深刻揭示了世俗價值觀對信仰侵蝕的危害。在當今社會,信徒同樣麵臨著各種世俗價值觀的衝擊,如物質主義、相對主義等。這些世俗價值觀就如同舊約中的迦南人,試圖潛移默化地侵蝕信徒的信仰根基。當信徒容許這些世俗價值觀在自己的生命中“服苦役”,也就是試圖合理化它們的存在時,信仰的根基便會受到嚴重的動搖。比如,一些信徒以“文化包容”為名,淡化聖經倫理,對一些違背聖經教導的行為采取寬容甚至認同的態度;或者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在麵對道德和信仰抉擇時,輕易地妥協真理原則。這些行為看似微不足道,但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信徒與神的關係疏遠,失去信仰的純正與力量。
    對於今日的信徒而言,麵對世俗價值觀對信仰的侵蝕,我們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
    徹底割席:我們要以約書亞對亞幹的審判書710  12)為榜樣,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妥協的迦南人”,即那些侵蝕信仰的世俗價值觀,其本質就是罪。貪婪、驕傲等世俗觀念和行為,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敵人,時刻威脅著我們的信仰生命。我們必須依靠聖靈的力量,堅決地將這些罪從我們的生命中除去羅813)。不能對罪有絲毫的姑息和妥協,要以堅定的信仰立場,與世俗價值觀劃清界限,堅守聖經的真理和原則。
    主動開墾:約書亞鼓勵瑪拿西人“砍伐樹林,擴張地界”書1715),這一教導在屬靈層麵有著深刻的啟示。對應到今日信徒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積極主動地以真理去轉化文化領域,如教育、藝術、媒體等各個方麵。不能僅僅滿足於被動地防禦世俗價值觀的侵蝕,而是要主動出擊,用聖經的真理去影響和改變周圍的世界。我們要將基督的愛與真理融入到文化的各個層麵,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和接受真理,使神的話語在社會中發光發熱,成為引導人們走向正確道路的燈塔。
    群體守望:以色列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支派各自為政士127  28)。而今日的教會,作為信徒的共同體,需要建立起彼此勸誡、相互扶持的關係。信徒之間要密切關注彼此的信仰狀況,當有人受到世俗價值觀的影響時,能夠及時給予提醒和幫助。我們要共同抵擋“時代的迦南人”,在信仰的道路上攜手共進,共同成長。教會應該成為一個堅固的屬靈堡壘,信徒們在其中相互鼓勵、相互監督,共同踐行神的旨意,抵禦世俗價值觀的衝擊,使教會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中,成為彰顯神榮耀的見證。
    總結
    這兩個問題從不同維度引導讀者深入反思信仰的內涵與實踐。第一個問題深入經文細節,探討神的律法如何顛覆世俗邏輯。神的公義體現在對弱勢群體權益的保障上,西羅非哈女兒們繼承產業的事件就是有力的證明。這要求信徒在麵臨倫理抉擇時,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神為本,遵循神的公義原則,摒棄世俗的偏見和不公。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與神的公義相悖的情況,此時我們要像西羅非哈的女兒們一樣,勇敢地扞衛神的公義,為那些受到不公正對待的人發聲,以實際行動踐行神的愛與公平。
    第二個問題則著眼於現實信仰挑戰,深刻揭示屬靈爭戰的必要性。瑪拿西支派妥協的慘痛教訓表明,與世俗價值觀的妥協,其代價遠遠超過眼前的利益。信徒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唯有徹底順服神的命令,積極應對世俗價值觀的侵蝕,才能進入“應許之地的豐盛”書1718;弗612)。在當今社會,世俗價值觀無處不在,它們以各種看似合理的方式誘惑著信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堅決抵製這些誘惑,積極投身於屬靈爭戰之中。通過不斷學習聖經真理,增強自身的信仰力量,以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堅守信仰,為神作美好的見證,實現神對我們的美好旨意。
    喜歡聖經千問請大家收藏:()聖經千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