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海科院的日常生活(e)

字數:6932   加入書籤

A+A-


    轉眼又是一個新年來到了人間,潛龍帶領著自己的科研項目團隊成員們一直從事著北極生物活體樣本的養殖觀察及科學研究工作,每天都處於嚴謹認真細致入微的科學分析檢測的實驗室工作之中。
    新年的一月十二號是星期五,上午九點多,潛龍接到總院院長通知要求他組隊在一月二十號星期一,帶隊乘坐中型高速科考船“東方紅六號”去渤海灣開展三十六天的冬季海上科考。
    接到新的科考任務後,潛龍立刻開始進行此次科考隊員的人員選拔,他依然選擇了自己的優秀學生李旭揚做為自己的助手,又挑選了海洋地質科學研究博士後導師程強做副隊長和一些海洋生物學及海洋綜合研究等各個專業頂尖人才組成了六十八人的精幹科考小分隊,並把全隊人員的名單上報給總院領導班子等候審批通過。
    經過院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人事部門開會商討後,下午二點多,潛龍接到正式回複,同意上報的渤海冬季海上科考隊隊員六十八名人員參隊進行科考工作。
    收到正式通知後,潛龍便立刻通知並召集到這六十八名優秀的科技人員一起開會,大家一起討論科考工作的具體工作安排計劃。整個會議室內,會場氣氛充滿了濃烈而又和諧的味道。
    會議室裏,六十八名科考隊員整整齊齊地環坐在大型的橢圓形會議桌前,大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那種對即將到來的科考任務充滿滿腔熱情和殷切期待中又夾雜著一絲緊張。潛龍站在圓形會議桌的正前方,手中拿著一份厚厚的文件夾。他慈和的目光一一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熟悉的臉龐,然後,他語氣響亮並且鏗鏘有力地說道
    “同誌們,這次總院安排的渤海冬季海上科學考察任務意義重大。渤海灣是我國重要的海洋生態區域,冬季的海洋環境變化比較複雜特殊,受冬季天氣變化影響較大,並且這個季節各種海洋生物的活動也與平時大不相同。我們的任務就是再次全麵了解本年度渤海灣冬季的海洋生態、地質結構以及生物多樣性;畢竟年年有冬季,但年年冬季的氣候變化卻是受到世界上整個大氣環流變化而變化呈現不同的特點,我們還要再次選點投放一些先進的海上檢測浮標,進行遠程衛星監測,為後續的海洋保護和資源開發提供更加全麵更加真實有效的科學數據依據,為建立量子雲數字模型收集更完整的動態信息資料。…”
    他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
    “這次科考任務要持續二十二天,科考期間我們也許會突然麵臨可能突發產生的極端惡劣天氣,要麵對著複雜的海洋自然環境以及高強度的科考工作任務,麵臨的困難肯定艱辛。我相信,憑借大家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團結一心互助友愛的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崇高務實的職業信念,我們一定能夠順利圓滿地完成總院交給的這次冬季海上科考任務。”
    潛龍邊說邊翻開了文件夾,開始詳細分配科考工作任務:
    “李旭揚,你負責協助我全麵協調工作及無人科考設備的管理使用工作。陳宏誌負責進行海洋生物樣本的采集和初步分析工作。程強博士,你帶領地質小組負責海底地質結構的探測和采樣。其他小組按照專業分工,分別負責海洋物理、化學參數的測量以及海洋氣象的實時監測。”
    隊員們一邊紛紛點頭表示讚許,一邊都認認真真記錄著自己所負責的科考任務及要求。
    安排好此次渤海冬季科考任務的具體分工後,潛龍又繼續說道
    “渤海是我國最北端的內海,受北極氣候影響比較顯著,尤其表現在冬季,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前輩海洋科學家們就曾經多次在渤海進行過冬季海上科考,最有紀念意義的一次科考就發生在公元二十一世紀的2025年,那年我國組織的冬季渤海科考涉及到多個領域,包括海冰物理輻射特性、海洋環境參數、大氣環境因素、海洋生態係統及海洋化學等。科考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海冰對渤海生態係統的影響,為未來的海洋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那次科考的重要發現及成果就是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緯度的海冰區,成功地嚐試了采用‘衛星遙感一無人機航飛一科考船聯動’的多學科海冰同步觀測,為發展極地立體觀測技術體係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數據獲取上也特別全麵,通過實地調查和數據采集,科研人員希望從中能夠揭示出海冰對渤海生態係統的影響,為未來的海洋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提供科學依據。那次的科考隊在遼東灣和渤海中央海區設置了兩條縱斷麵、兩條觀測橫斷麵,重點研究了渤海海冰生消過程、大氣、海洋對渤海海冰生消過程的熱力、動力影響以及渤海海冰生消過程對水體環境的影響機製。並且還完成了走航觀測作業、開闊水域大麵觀測及采樣、加密站點觀測和連續站作業等工作,並於當年的2月1日在渤海冰區順利完成了船一岸海冰協同觀測。那一次海冰觀測的成功,為深入理解冬季渤海海冰的生消過程及其與渤海生態環境特征之間的相互關係提供了紮實的理論支撐。從曆史上的科考成果來看,冬季渤海科考意義非常重要,對研究我國內海海洋科學具有現實意義,同誌們,我們一定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好此次渤海冬季科考任務。大家都有信心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沈隊長放心吧。”
    在場的六十八名科考隊員整整幹脆利落地大聲響亮地回應著潛龍。
    潛龍舒心地笑了,說
    “好!會議到此結束,大家都分頭準備吧。”
    會議結束後,隊員們迅速行動起來,投入到緊張有序的科考前的準備工作之中。實驗室裏,陳宏誌和幾名生物學家正在檢查采樣設備和實驗儀器,確保所需要的器材一切正常運行。程強則帶領著地質小組的幾個人在倉庫裏清點著地質探測設備,並指揮操作著智能機器人搬運著沉重的采樣工具。
    “這次的地質探測任務可能比較艱巨,渤海灣的海底地質結構複雜,我們可能會遇到堅硬的岩石層和表麵凍結厚積的沉積物。”
    程強一邊檢查設備,一邊對小組隊員們說道,
    “大家一定要全麵認真仔細地檢查每一件設備儀器,不能有任何疏忽及遺漏的地方。”
    與此同時,負責海洋物理和化學參數測量的科考小組隊員們也在井然有序地忙碌準備著。他們檢查著各種傳感器和監測設備,確保在海上能夠準確地收集到各種數據。海洋氣象小組則在研究近期的天氣預報,為科考船的航行提供安全保障。…
    一月二十二號早上七點,冬旭煦煦,淺雲凝空,寒風陣陣,陽光穿透雲隙,灑下了明爍的光芒,瞬間灑脫地映彩著天地與大海之間,浮光萬千麗影漾漾,海鳥啁啾紛飛,中國海洋科學研究院一號基地碼上籠罩在一片冬晨燦彩的美景之中。
    渤海冬季海冰監測及海上綜合科考隊已經在基地一號港口集結著,準備登上“東方紅六號”科考船。冬季的港口上,寒風凜冽,但冽冽寒意絲毫沒有影響到科考隊員們高漲激昂的科考熱情,大家列隊井然有序地登上了現代化的a1智能化“東方紅六號”科考船。
    潛龍站在“東方紅六號”科考船頭的甲板上,他望著隊員們開始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滿了殷殷期待和深深的責任感。他深知,這次科考不僅僅隻是一次冬季海上科學探索,更是對團隊凝聚力和專業能力的又一次考驗。
    “沈老師,一切準備就緒了,可以啟航了嗎?”
    李旭揚從船艙裏跑過來,向潛龍匯報著。
    潛龍點了點頭,然後,轉身眺望著遠方浩瀚無垠的大海,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神情,說道:
    “可以了,我們出發吧!”
    老船長李鋼身姿傲然地站立在駕駛艙室中的主舵手位置上,穩穩當當地操作著舵輪。
    “嗚~~~~~~~~~~”
    隨著一長聲悠揚嘹亮的汽笛長鳴聲響徹在港口四周,“東方紅六號”科考船徐徐起錨啟動航行了,雄偉巨大的船舶慢慢駛離了泊位區,沿著出港航道緩緩駛離了港口,向著渤海所在的偏東方海域深處進發。
    科考隊員們站立在甲板上,望著逐漸遠去的海岸線,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期待和海上科學探索的勇氣。
    很快,科考船航行來到了黃海海域,一路向著北方的渤海航行。
    渤海灣的冬季,海風凜冽,波濤洶湧。科考船在海浪中搖晃,隊員們卻毫不畏懼。他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科考工作。
    潛龍和李旭揚帶領生物小組,在甲板上布下采樣網,收集著海洋生物樣本。程強和地質小組則操作著先進的量子聲呐設備,探測海底地形。其他小組也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記錄著各種數據。
    就在科考進行到第三天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打破了平靜。海浪洶湧,科考船劇烈地左右搖晃著,隊員們在甲板上艱難地維持平衡。潛龍站在駕駛艙裏,目視前方,他麵色凝重。
    “沈老師,風浪太大了,我們該怎麽辦?”
    李旭揚焦急地問道。
    潛龍沉思片刻,果斷說道:
    “大家不要慌,我們先暫停采樣作業,確保船隻安全。氣象小組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隨時向我匯報。”
    隊員們迅速行動,將設備固定好,回到船艙內。暴風雨持續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臨,風浪才漸漸平息。
    “這次的暴風雨隻是一個小插曲,我們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潛龍在船艙內對隊員們說道,
    “大家要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隊員們點頭回應,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經過幾天的艱難航行,科考隊終於抵達了預定的科考區域。隊員們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潛龍和李旭揚在甲板上忙碌著,他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生物樣本,這些生物的形態與他們之前研究的北極生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沈老師,你看看這個生物樣本。”
    李旭揚興奮地拿著一個裝有一種生物樣本的試管遞給了潛龍。
    潛龍接過試管,認認真真仔細觀察了一下後,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種生物通常隻生活在北極海域,怎麽會突然出現在渤海灣呢?”
    “難道是氣候變化導致它們遷移到這裏過冬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旭揚猜測地問道
    “這個可能性很大。”
    潛龍點了點頭,又說道
    “我們得盡快對這些冷水性生物樣本進行全麵詳細認真的分析,這可能是我們這次科考的一次重大發現。”
    與此同時,程強帶領的地質小組也有了一些意外收獲。他們在海底探測中發現了一處神秘的海底斷層,其地質結構與周邊區域截然不同。
    “沈隊長,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海底斷層,你看看這個數據報告單。”
    程強拿著一份報告單找到潛龍。
    潛龍接過報告單,仔細看著著沉思研究了一會後說道:
    “這個斷層可能是渤海灣地質活動的關鍵區域,我們需要進一步的采樣分析。”
    “好的,隊長,那我們再繼續深入下去,鑽探取樣。”
    程強應答著潛龍的工作要求。
    隨著時間的一天天推移,渤海海域科考任務逐漸進入到關鍵階段。隊員們在海上已經度過了十幾天,高強度的工作和惡劣的寒冷環境讓他們感到有些疲憊不堪了,但沒有一個人抱怨,沒有一個人退縮半步,大家沐著寒風浴著有時突然從天而降的紛紛擾擾的飛雪,堅守在各自的科考工作崗位上。
    “大家一定要堅持住,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考成果。”
    潛龍在一次簡短的會議上鼓勵著大家,
    “我們的努力一定會為中國的海洋科學事業做出一份貢獻的。”
    就在科考進入到第十九的時候,負責海洋氣象觀察監測的小組發現,一股強烈的寒潮即將從西伯利亞南下襲來,這可能會對科考船的航行安全造成一些嚴重威脅。
    “沈老師,寒潮來得太快了,我們可能來不及完成最後的采樣工作任務。”
    李旭揚匆匆地把氣象小組的觀測分析報告信息送到了正在甲板上指揮從海洋中起吊科考樣品的潛龍手裏,並焦急地說道。
    潛龍沉思了片刻,說道:
    “大家不要慌,我們先完成手頭的工作,然後盡快就近選擇港口返航。要安全第一,任務第二。”
    隊員們迅速行動起來,堅持把最後一批樣本采集完畢,然後,大家各自把所用的科考設備固定好,準備返航。
    寒潮如期而至,海麵上風浪大作,科考船在巨浪中艱難前行。潛龍站在駕駛艙裏,老船長李鋼穩穩當當緊緊地握住舵輪,操作著船舶一次次順利躲避巨浪的洶湧澎湃的勢頭,順勢航行著,向著最近處的港口前進。
    …
    喜歡走向深藍(幻想小說)請大家收藏:()走向深藍(幻想小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