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背後操控
字數:3654 加入書籤
我接過匣子,指尖撫過龍紋,忽覺匣底有異。輕輕一按,匣蓋&34;哢嗒&34;彈開,露出裏麵厚厚一疊書信。最上麵一封,赫然寫著&34;東宮密詔&34;四字。
朱高熾麵色驟變,顫聲道:這......這不可能......
我抽出密詔展開,隻見其上竟蓋著太子印璽,筆跡亦與朱高熾別無二致。詔書內容,竟是命戶部官員暗中資助韃靼部族,以牽製北疆。
朱高熾癱倒在木椅上,忽仰天大笑:好!好!好!孤倒成了他們的替罪羊!千算萬算,竟不曾想,逆賊在孤的眼皮子底下。
太子慎言!我厲聲喝道,此事疑點頗多,當交父皇下定奪!
定奪?朱高熾慘笑,老二監國,老二掌錦衣衛,老二還要如何?
孤的太子之位,早就是懸在頭頂的利刃。老二監國,老三掌兵,孤這個空頭太子,不過是個任人揉捏的傀儡。
我明兒個就跟老頭子上奏,讓他廢了我這太子,讓他趁早給把這個位置老二吧。
我默然片刻,終是歎道:若太子真的被奸人所害,我自會查個水落石出。
言畢,我命人將密匣封存,帶回北鎮撫司。回漢王府途中,雨勢漸歇,天邊已泛起魚肚白。
忽見前方街角站著一人,披黑色鬥篷,腰間掛著錦衣衛指揮使腰牌。
張軏?我勒住馬韁,皺眉道,你不是在昭獄審案?
蓮兒看這個。張軏摘下兜帽,露出滿是血汙的臉,手中捧著一封書信,這是從傅添錫家中搜出的,可識得這字跡?
我接過書信展開,隻見其上寫著&34;速將密匣轉移至東宮&34;,筆跡竟與朱高熾密詔上的字跡一模一樣。信末落款處,赫然寫著&34;朱高熾&34;三字。
這......我怔在原地,忽覺背後冷風襲來。待要轉身,卻已遲了——一支弩箭擦著耳畔略過,他慌忙躍身撲向我,手中書信散落一地。蓮兒小心!
有刺客!周延率人衝上前,弩箭如雨點般射來。
我瞥見那些假扮百姓的倭寇手持彎刀,怒罵道:混入應天府竟無人察覺?暗衛是幹什麽吃的!
張軏死死護住我,血順著他的手臂淌在我衣襟上。
蓮兒,他們想魚死網破!周延率人圍住倭寇,我抽出張軏腰間的弩箭,對準其中一個倭寇射去。箭鏃穿透那人肩胛,他踉蹌倒地。
這些狗東西敢在應天府撒野,背後之人究竟是誰?
弩箭漸稀,我推開張軏起身,指尖拂過臉上傷口滲出的血珠。查!我擦去臉上濺的血珠,從牙縫裏擠出這個字。
張軏撿起染血的信箋,指尖摩挲著&34;朱高熾&34;三字的墨跡:這墨是宮中特供的鬆煙墨,硯台磨出的墨渣裏還摻著金粉。傅添錫不過是個五品官,怎會用到這種墨?
其中一頁背麵有暗紋——竟是戶部公文常用的水波紋。這封信,怕不是從傅添錫家中搜出那麽簡單。
指揮使,傅添錫家中可還有其他人?
張軏喘著氣道:都押在昭獄了,紀綱在審問。
楊士奇?我心頭一動:昨日逮捕傅添錫時,他分明知曉些什麽。
回北鎮撫司!我翻身上馬,忽覺背後傳來陰冷的目光。回望空蕩蕩的街巷,隻餘滿地血漬與殘破的倭刀。
北鎮撫司值房,我攤開密詔與那封書信,燭火映得字跡愈發清晰。張軏,你仔細看看這&39;朱高熾&39;三字。
燭光下,密詔上的字跡筆鋒淩厲,而書信上的&34;朱&34;字最後一筆明顯拖長,與朱高熾平日字跡不同。
太子寫字時,最後一筆總有個回鉤,這封信卻是直筆收鋒。
張軏皺眉:莫非有人模仿筆跡?
我冷笑一聲:模仿筆跡不難,難的是連太子印璽都仿製得一模一樣。這背後之人,怕是與戶部貪墨案有關......
北鎮撫司大牢裏,傅添錫跪在血泊中,額角被烙鐵燙得滋滋作響。他哀嚎著供出實情:是楊士奇楊大人給的信,隻說照著抄寫,事成後保我全家富貴......
楊士奇,文淵閣大學士?我盯著供詞上歪歪扭扭的&34;朱高熾&34;三字,忽覺背後生寒。
這字跡與密詔筆跡雖有九分相似,細看卻少了幾分鋒銳。若說太子親筆,倒像是臨摹高手刻意模仿。
去查楊士奇的硯台!我拍案而起。
張軏卻按住我手腕:昨夜在城外發現了倭寇蹤跡,姚廣孝的徒弟王振也在附近出現過。
姚廣孝!這三個字像根毒刺紮進心裏。那老和尚自朱棣登基後便退居雞鳴寺,卻把手伸得比誰都長。
朱棣曾酒後歎道:姚師雖剃發為僧,心卻比誰都熱。可那熱乎勁兒,如今看來倒像是烙鐵般燙人。
他終是按捺不住了!我冷笑一聲,我倒要看看這黑衣宰相,能否敵壓得過我呂後之勢!
錦衣衛連夜搜查楊士奇府邸,果然在書房暗格裏搜出帶金粉的鬆煙墨。硯台底部刻著&34;洪武二十三年禦賜&34;,正是太祖賜給東宮的物件。
楊士奇跪在堂前,老淚縱橫:臣隻是照著姚大師的字帖練字,那信確確實實是他口述......
雞鳴寺的晨鍾驚醒了滿樹寒鴉。我帶著密匣與供詞踏入禪房時,姚廣孝正在抄經。那布滿皺紋的手捏著狼毫筆,筆走龍蛇間與密詔字跡竟有七分相似。
老和尚抬頭望我,渾濁的眼睛裏泛著精光:漢王妃果真有呂後之姿。
我冷笑將密匣擲於案上:大師好手段,借楊士奇之手模仿太子筆跡,又讓倭寇混入應天府攪渾水。
隻是您這局布得太大,錦衣衛很難不查到你頭上。
姚廣孝將筆浸入墨汁,墨滴在宣紙上暈開一朵黑蓮:老衲不過是順應天命。
太子仁弱,漢王剛愎,若讓老二繼位,大明必成第二個洪武。老衲隻是想讓陛下再多看看,多想想......
住口!我抽出張軏佩刀架在他頸間,陛下英明,豈會被你妖言蒙蔽!
老和尚閉目輕笑:刀架於頸,王妃之手竟穩如泰山。陛下將錦衣衛托付於你,果然是明智之舉。然而,老衲之棋局方才鋪開,汝能否將漢王推至彼位......
喜歡我靠同修闖江湖請大家收藏:()我靠同修闖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