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三世佛
字數:3079 加入書籤
跟隨著慧真首座的步伐,陳落凡略帶期待的向著萬佛穀而行。前世的他並沒有走過太遠的地方,因而對這些寺廟之類的地方隻停留在視頻和影視作品之中。
劇作中的主角在步入寺廟時,都會感覺到自己的心靈受到了淨化,不過作為觀眾的他卻沒有什麽體驗。
這種朦朧的印象一直持續到他們抵達萬佛穀,當陳落凡步入寺廟,看著四周寶相莊嚴的幾座佛像時才蕩然無存。
當他的雙眼投在那些隻是死物的佛像上時,卻感受這些佛像好似活過來一般,死死的盯在自己身上。
這一刻,他曾經經曆過的廝殺場景,被自己殺死的冥詭等人仿佛淩空出現,向著自己衝來,口中不斷高呼“還我命來!”。
兩旁的場景也是頗為詭異,一側不斷浮現的是他前世經曆的種種,而另一側則是一個猶如黑洞般的旋渦。
與此同時,他的腦袋突然感覺像要裂開,所有的功法武技全部遺忘,就連想要喚出係統也做不到。
絕望中的他不禁暗想:糟了!難道是我的業障太多,還是這萬佛穀要對我不利,吾命休矣!
然而,當他這個念頭升起時,卻突然意識到不對,以往在自己遇到無法化解的危機時,係統都會主動護主,這一次怎麽毫無反應?而且,這係統連靈尊都能查探,區區一個萬佛穀又哪來的手段將係統屏蔽。
越想越是不對,他努力克服著頭痛,用著僅有的清明下意識的念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隨著他的聲音響起,周圍的那些戰場和亡魂突然憑空消失,他的身形再次出現在了萬佛穀內。定睛看去,之前那些佛像已經變回正常,雙眼目視前方,好似從未向他看過。
陳落凡一手拍著胸脯一手擦著冷汗,低聲嘀咕:“原來是幻境,奶奶的嚇死我了。”
然而,他卻突然發現剛剛還有動靜的萬佛穀,突然變得寂靜無聲,緊張的以為還有第二種幻陣,可環顧四周才發現,原本陪同在他身邊的和尚以及萬佛穀內原本就在此處的和尚,竟然全都張大嘴巴向他行著“注目禮”。
“慧真……大師?”陳落凡一隻手掌在慧真的麵前晃了晃。
“啊”慧真像是這才回魂一般,猛地身體一顫,旋即看向陳落凡的眼神時竟然有種虔誠的感覺。
還不待陳落凡發問,慧真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道:“阿彌陀佛,陳穀主以前難道參悟過佛門經典?”
陳落凡想了想,搖頭道:“從未見過。”
心中卻自我安慰:我這應該不算是撒謊吧,前世就算偶爾無聊看過幾部佛經,不過那都是另一個世界的事了,來到這裏確實還沒有見過這裏的佛經。
“那便是陳穀主佛性天成,恐怕這世上再也找不出像陳穀主這樣悟性的人了!”
陳落凡被誇的有些臉紅,仗著鑒定係統之利,若說他修煉上有些天賦倒也罷了,這佛門悟性他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如果說在佛門悟性上,佛家有種說法叫做:大智若愚,那他自己充其量隻能算是大於弱智……
慧真見陳落凡這般天賦,被人誇讚時還麵露慚色,心中對他的敬仰更是拔高了許多,微笑著道:
“陳穀主可能有所疑惑,萬佛穀門內的這橫三世佛,分別為中尊為釋迦牟尼佛,代表娑婆世界;左手側為藥師佛,代表東方淨琉璃世界;右手側為阿彌陀佛,代表西方極樂世界。這三尊佛像立在此處,對於初入此地的人來說,會將其內心之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投射出來……”
“昨天今天明天?”陳落凡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耳熟能詳的趙老師語錄。
慧真被打斷,聽著陳落凡的話語明顯一愣,旋即麵上更加崇敬:“好一句‘昨天今天明天’,短短幾言就讓三世之說講的如此通俗,不愧是佛性天才。”
陳落凡聽他誇獎,心中頗有一些慚愧,這莫非就是領導隨便說兩句,底下人總能解讀出更為高深的含義?
客氣的回了一禮道:“慧真大師客氣,您還是繼續說說這三世佛的事情吧。”
慧真點了點頭,這才繼續說道:“曆來到訪萬佛穀的人,都會經曆這種考驗,倒也並非是單獨針對陳穀主。這算是我們試探來人是否帶有敵意的方式,同時也想看看這人與我佛的緣深緣淺。”
“從萬佛穀成立以來,醒來最快的是一位女施主,那人便是棲霞峰的第一任穀主,白蓮仙子。之所以能夠如此快的醒來,隻因白蓮仙子的靈魂極為純淨,那些映射而出的幻象根本沾不得她的身,饒是如此也是用了一炷香的時間。”
“剛剛陳穀主從沉入幻境到清醒過來,恐怕隻用了不到盞茶時間,而以小僧的眼光來看,陳穀主的靈魂好像並不是那種……”
說到這裏,慧真的麵上有些尷尬,佛門弟子並不在意繁文縟節,可當著麵說別人靈魂不純潔,這好像多少有些不禮貌。
“所以貧僧才敢斷言,陳穀主一定與我佛有著大緣分,也隻有如此,方才能出現如此情形。”
陳落凡聽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也知道了周圍人為何用一種近乎膜拜的眼神看著自己,可他卻還是不太明白一件事:自己不過是念了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不是佛家中的經典嗎?難道不是每個佛門弟子張口即來,為何他們卻無法做到像自己這樣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念出的這一句,是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的。想到這裏他不禁懊惱,自己隻記得這一句,卻並不知道原文,不然的話隻要自己將原文拓寫下來,萬佛穀一定會將自己供成佛祖,什麽樣的矛盾也都可以化解掉了。
微微搖了搖頭,將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甩出腦袋,再次看向慧真道:
“慧真大師,我此行的目的您也清楚,可否相告,究竟如何才能化解這段仇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