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汴梁驚變:萬劫穀敗訊後的朝堂鬧劇

字數:17656   加入書籤

A+A-


    遼軍大營的慶功酒尚在杯中搖曳。
    琥珀色的酒液映著蕭峰爽朗的笑。
    與帳內愛妃阿朱的溫柔目光。
    重臣耶律洪基的豪邁舉杯。
    交織成一派勝景。
    而數千裏外的東京汴梁。
    這座被繁華包裹的大宋帝都。
    卻已被萬劫穀慘敗的消息砸得翻江倒海。
    那消息如同掙脫了枷鎖的驚雷。
    順著汴河的漕運。
    官道的驛馬。
    甚至江湖客腰間的快馬。
    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而來。
    將這座城市表麵的太平撕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最先得知消息的。
    是汴梁城外那些從萬劫穀僥幸逃回的殘兵。
    他們衣甲破碎。
    臉上帶著未消的血色與深入骨髓的恐懼。
    有的斷了胳膊。
    有的瘸了腿。
    連手中的兵器都隻剩半截鏽鐵。
    城門守軍盤問時。
    這些漢子竟當眾癱倒在地。
    語無倫次地哭喊著。
    “十萬大軍沒了!”
    “蕭大王是活閻王!”
    “慕容老先生也死了!”
    驚得守軍目瞪口呆。
    消息像長了翅膀。
    先在城門口的茶寮酒肆炸開。
    再由那些機靈的江湖人士。
    走街串巷的貨郎。
    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汴梁的大街小巷。
    等到內侍省的小黃門跌跌撞撞衝進後宮時。
    已是三更半夜。
    宋徽宗趙佶正依偎在寵妃鄭娘娘的榻上。
    手裏還捏著一支未畫完的工筆牡丹。
    卻被這“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的噩耗。
    硬生生從溫柔鄉拽進了冰窟。
    “什麽?!”
    趙佶猛地坐起。
    睡袍滑落肩頭也顧不上。
    臉色瞬間從潮紅變得慘白。
    “你再說一遍?”
    “十萬大軍……”
    “連慕容龍城也……”
    小黃門跪在地上。
    頭磕得砰砰響。
    聲音帶著哭腔。
    “回陛下,是、是真的!”
    “逃回來的兵卒都這麽說。”
    “萬劫穀那邊……”
    “屍骨如山。”
    “種師道將軍和慕容老先生。”
    “都、都沒了……”
    趙佶隻覺得天旋地轉。
    一把推開身邊的鄭娘娘。
    赤著腳就往殿外衝。
    嘶吼著。
    “傳旨!立刻傳旨!”
    “召文武百官,垂拱殿議事!”
    “誰敢遲到,朕斬了他!”
    片刻後。
    垂拱殿內燭火通明。
    數十支巨大的蟠龍燭將殿內照得如同白晝。
    卻照不透滿朝文武臉上的死灰與惶懼。
    大臣們都是從床上被緊急叫起。
    有的甚至來不及穿好朝服。
    玉帶歪歪斜斜地掛在身上。
    眼神裏滿是驚魂未定。
    趙佶端坐在龍椅上。
    雙手死死攥著龍椅的扶手。
    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原本溫潤的嗓音此刻因恐懼與憤怒變得尖銳變形。
    “十萬大軍!”
    “朕派出去的是整整十萬精銳王師啊!”
    “還有慕容龍城那樣的絕世高手。”
    “江湖人稱‘南慕容’的頂梁柱……”
    “竟然……竟然全軍覆沒?!”
    他猛地抬手。
    將龍案上的和田玉鎮紙狠狠摔在地上。
    “啪”的一聲脆響。
    鎮紙碎成了好幾瓣。
    玉屑飛濺。
    “廢物!都是廢物!”
    “種師道呢?慕容龍城呢?”
    “他們是怎麽打仗的?!”
    “十萬大軍,就這麽給朕敗光了?!”
    殿下早已亂作一鍋粥。
    大臣們交頭接耳。
    竊竊私語的聲音越來越大。
    像炸開了的鍋。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而恐慌過後。
    便是臣子們刻在骨子裏的本能。
    尋找替罪羊。
    以推卸自己的責任。
    以蔡京、童貫為首的權臣們。
    立刻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蔡京拄著拐杖。
    顫巍巍地出列。
    臉上堆著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
    眼眶甚至擠出了幾滴假淚。
    “陛下!”
    “臣早就看出那種師道不是良將!”
    “此人剛愎自用,好大喜功。”
    “去年征西夏時就因輕敵吃了虧。”
    “如今竟敢在萬劫穀再犯舊錯!”
    “定然是他不聽勸阻。”
    “冒然進軍。”
    “中了遼人的奸計。”
    “才致使十萬王師毀於一旦!”
    “此乃滔天大罪。”
    “罪該萬死啊!”
    童貫則比蔡京更陰狠。
    他本就與種師道有隙。
    此刻更是眼珠一轉。
    直接將矛頭引向了已然覆滅的慕容氏。
    “陛下明鑒!”
    “蔡京大人所言極是。”
    “種師道罪該萬死!”
    “但還有那慕容氏,更不可恕!”
    “什麽武林名宿。”
    “什麽漢人義士。”
    “分明是包藏禍心的國賊!”
    “臣懷疑。”
    “他們早就與蕭峰那契丹賊子暗中勾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假意與我大宋合作。”
    “實則偷偷為遼狗提供我軍的布防虛實。”
    “糧草動向。”
    “這才裏應外合。”
    “讓種師道將軍兵敗身死!”
    “至於慕容龍城之死。”
    “臣看說不定也是苦肉計。”
    “意在麻痹我等。”
    “好讓蕭峰下一步的進攻更加順利!”
    這番顛倒黑白的言論。
    竟引來了大半文臣的附和。
    戶部尚書王黼立刻跟上。
    “童大人所言有理!”
    “慕容氏一向野心勃勃。”
    “當年慕容博就曾挑唆遼宋開戰。”
    “如今慕容龍城故技重施。”
    “不足為奇!”
    禦史大夫李邦彥也點頭。
    “定是內奸作祟!”
    “我大宋十萬精銳。”
    “怎會敵不過一個契丹人?”
    “定然是有人通敵!”
    他們不敢。
    也不願去相信蕭峰真有“獨戰天下”的恐怖實力。
    一個人。
    憑一己之力擊潰十萬大軍。
    還能格殺慕容龍城那樣的頂尖高手。
    這哪裏是人?
    分明是神魔!
    承認這一點。
    就意味著大宋所有的軍力。
    所有的謀劃。
    在蕭峰麵前都不堪一擊。
    他們這些年靠著“天朝上國”營造的安全感。
    會徹底崩塌。
    而將失敗歸咎於“內奸”與“叛徒”。
    無疑是維護自己可憐自尊。
    推卸責任的最好方式。
    不是我們不行。
    是有人背叛了我們。
    這時。
    站在武將隊列末尾的一位中年將軍。
    忍不住出列。
    他名叫李庭芝。
    時任馬軍副都指揮使。
    性格耿直。
    此前曾派親兵去過萬劫穀附近打探。
    對前線的真實情況略知一二。
    他看著殿上群臣顛倒黑白的模樣。
    心中又急又痛。
    拱手道。
    “陛下,諸位大人。”
    “據逃回的士卒和臣派去的親兵回報。”
    “那蕭峰確實……確實勇猛異常。”
    “萬劫穀一戰。”
    “他單騎衝陣。”
    “殺穿了我軍三重陣型。”
    “連慕容老先生出手阻攔。”
    “都被他……”
    “住口!”
    李庭芝的話還沒說完。
    就被蔡京厲聲打斷。
    “李將軍,你好大的膽子!”
    “竟敢在金鑾殿上長他人誌氣。”
    “滅自己威風?!”
    童貫也立刻跟上。
    眼神陰鷙地盯著李庭芝。
    “李將軍。”
    “你莫不是與種師道有舊。”
    “想為他的罪行開脫?”
    “還是說。”
    “你也與慕容氏有所勾結。”
    “想混淆視聽?”
    “簡直荒謬!”
    另一位文臣拍著朝笏怒斥。
    “難道你想說。”
    “我大宋十萬大軍。”
    “竟敵不過蕭峰一人?”
    “這要是傳出去。”
    “我大宋的顏麵何在?”
    “陛下的威嚴何在?!”
    潮水般的嗬斥將李庭芝的聲音徹底淹沒。
    他張了張嘴。
    還想再說些什麽。
    卻看到周圍的大臣們要麽怒目而視。
    要麽眼神躲閃。
    竟無一人願意聽他把話說完。
    他心中一涼。
    終於明白。
    真相。
    在這金殿之上。
    早已成了最無關緊要的東西。
    一個符合大多數人心理需求的“真相”。
    正在被刻意地歪曲、掩蓋、重塑。
    蕭峰並無甚了不起。
    這場慘敗。
    主要是種師道通敵叛國。
    指揮失當。
    慕容氏裏應外合。
    泄露軍機所致!
    宋徽宗趙佶本就沉溺藝術。
    缺乏主見。
    又極易被情緒左右。
    此刻聽了滿朝文武的“共識”。
    自然信了這個更能讓他接受的“真相”。
    他寧願相信是臣子背叛。
    也不願承認自己的大宋。
    竟敵不過一個契丹人。
    他猛地一拍龍案。
    勃然大怒。
    “傳朕旨意!”
    “種師道喪師辱國。”
    “通敵賣國。”
    “罪不容誅!”
    “雖已身死。”
    “然其罪難饒!”
    “著大理寺即刻抄沒種府家產。”
    “將其滿門抄斬。”
    “旁係親屬無論老幼。”
    “盡數發配充軍!”
    “以儆效尤!”
    “還有慕容氏!”
    趙佶的聲音愈發狠厲。
    “身為漢人。”
    “卻勾結契丹。”
    “實乃國賊!”
    “傳令天下各州府。”
    “即刻通緝慕容氏餘孽。”
    “凡慕容血脈。”
    “無論男女老少。”
    “株連九族!”
    “務必趕盡殺絕。”
    “一個不留!”
    兩道充滿血腥氣的旨意。
    由旁邊的內侍省官員飛速擬就。
    蓋上玉璽。
    即刻發出。
    殿內的空氣仿佛都染上了血腥味。
    大臣們噤若寒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卻無人敢提出異議。
    誰都知道。
    此刻觸怒龍顏。
    隻會引火燒身。
    旋即。
    趙佶又焦躁地站起身。
    在龍椅前踱來踱去。
    目光掃過殿下的群臣。
    “眾卿。”
    “如今國難當頭。”
    “遼寇勢大。”
    “蕭峰那賊子說不定下一步就要攻我北方重鎮!”
    “誰願為朕分憂。”
    “掛帥出征。”
    “抵禦蕭峰?”
    此言一出。
    剛才還群情激憤。
    爭相彈劾種師道與慕容氏的大殿。
    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
    剛才還在慷慨陳詞的蔡京。
    此刻立刻低下了頭。
    眼觀鼻,鼻觀心。
    手裏的拐杖攥得緊緊的。
    仿佛突然變成了泥塑木雕。
    童貫則悄悄往後退了半步。
    躲到了幾位文臣身後。
    眼神閃爍。
    不敢與皇帝對視。
    其他文武大臣也紛紛低下頭。
    有的假裝整理朝服。
    有的假裝咳嗽。
    甚至有人故意將目光投向殿外的夜空。
    他們心中都跟明鏡似的。
    無論真相如何。
    蕭峰能擊潰十萬大軍和慕容龍城。
    已是鐵一般的事實!
    那是如同神魔般的存在。
    誰去抵擋?
    拿什麽抵擋?
    種師道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不僅自己死無全屍。
    還要連累家族被滿門抄斬!
    這帥印。
    哪裏是什麽權力象征。
    分明就是催命符!
    趙佶看著滿朝噤若寒蟬的臣子。
    一股巨大的失望和怒火再次湧上心頭。
    他猛地一拍龍案。
    龍案上的奏折散落一地。
    厲聲罵道。
    “廢物!都是廢物!”
    “平日裏一個個高談闊論。”
    “說什麽‘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個個都自命為國之棟梁。”
    “到了關鍵時刻。”
    “竟無一人敢為國分憂。”
    “為民請命?!”
    “朕養著你們這群酒囊飯袋。”
    “何用?!”
    皇帝的怒罵在殿內回蕩。
    卻無人敢應聲。
    就在這無比尷尬。
    無比絕望的氣氛中。
    站在殿角的李庭芝。
    臉上閃過一絲悲涼與決絕。
    他知道。
    此去凶多吉少。
    以蕭峰的實力。
    以大宋如今的軍力。
    自己這一去。
    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可國難當頭。
    總不能真的讓滿朝文武都縮在後麵。
    讓皇帝一個人麵對這危局。
    他深吸一口氣。
    將腰間的佩劍緊了緊。
    大步出列。
    在殿中站定。
    單膝跪地。
    聲音沉痛卻異常堅定。
    “陛下!”
    “臣李庭芝……願往!”
    刹那間。
    所有大臣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庭芝身上。
    眼神裏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有對他勇氣的敬佩。
    有對他命運的同情。
    有“還好不是我”的慶幸。
    更多的卻是一種“終於有人頂缸”的釋然。
    緊接著。
    剛才還沉默不語的群臣。
    立刻像活過來一般。
    紛紛出列。
    開始了新一輪的表演。
    蔡京率先開口。
    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
    “李將軍忠勇可嘉!”
    “危難之際挺身而出。”
    “實乃我大宋的國之幹城啊!”
    童貫也連忙附和。
    “陛下。”
    “李將軍熟讀兵書。”
    “武藝高強。”
    “早年在西北抵禦西夏時就立過戰功。”
    “正是掛帥的不二人選!”
    “有李將軍出馬。”
    “必能克製遼寇。”
    “揚我國威!”
    其他大臣也跟著起哄。
    “李將軍威武!”
    “陛下,就依諸位大人所言。”
    “讓李將軍掛帥!”
    “我等相信李將軍定能凱旋!”
    趙佶看著終於有人站出來。
    緊繃的臉色也緩和了下來。
    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他連忙上前兩步。
    伸手想去扶李庭芝。
    卻又想起自己的皇帝身份。
    隻是擺了擺手。
    “愛卿快快請起!”
    “關鍵時刻,方見忠臣!”
    “李愛卿,朕心甚慰。”
    “朕心甚慰啊!”
    他當即轉身。
    對旁邊的內侍說道。
    “傳朕旨意!”
    “封李庭芝為鎮遼大將軍。”
    “總領北方諸路兵馬事務。”
    “賞白銀萬兩。”
    “絹帛千匹。”
    “錦袍一襲!”
    “即刻前往大名府整軍。”
    “務必早日擊退遼寇。”
    “朕在汴梁的瓊林苑。”
    “等你凱旋!”
    “臣……領旨謝恩!”
    李庭芝緩緩叩首。
    額頭貼在冰冷的金磚上。
    心中卻是一片苦澀與悲壯。
    他知道。
    自己接下的。
    從來都不是什麽帥印。
    而是一條不歸路。
    滿朝文武和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需要的也僅僅是一個能夠暫時安撫恐慌的“象征”。
    一個“敢於出征”的忠臣。
    至於前線的真相如何。
    這場戰事的勝負如何。
    或許他們並不真的關心。
    燭火搖曳。
    映著李庭芝孤單的身影。
    也映著殿上群臣或虛偽。
    或麻木的臉。
    大宋的朝堂。
    就在這樣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中。
    完成了又一次無奈的抉擇。
    而李庭芝起身時。
    不經意間抬頭。
    望向殿外漆黑的夜空。
    仿佛已看到了萬劫穀的屍骨。
    和蕭峰無敵的雄姿。
    ……
    ……
    ……
    刀劍笑紅顏滿地打滾!
    求讀者大大們的禮物!
    五星好評!
    麽麽噠,愛你們哦)
    喜歡天龍八部:在下蕭峰,天下第一請大家收藏:()天龍八部:在下蕭峰,天下第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