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周穆王(一)

字數:5680   加入書籤

A+A-


    姬滿,即周穆王,生於約公元前1026年,在那個古老而神秘的時代,他承載著曆史的使命呱呱墜地。後又於約公元前922年與世長辭,結束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他是周王朝皇室姬姓血統的純正傳承者,名為滿。作為周昭王之子,他順理成章地登上王位,成為西周曆史長河中的第五位天子。
    周穆王在位時長堪稱西周曆代君主之最,這漫長的統治歲月,為他留下了諸多傳奇故事,使他在古代史籍記載中熠熠生輝,被譽為首位享有盛名的旅行家,其一生充滿了令人驚歎的傳奇色彩。
    周穆王元年,新王登基,仿佛給整個國家帶來了全新的氣象,萬象更新。
    穆王心裏非常清楚,如果想要將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那麽擁有一批德才兼備的賢能之士絕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眾多的能臣當中,穆王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權衡之後,最終決定任命君牙為大司徒。
    君牙這個人,他的品行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樣,閃耀著正義的光輝。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無論是麵對怎樣的誘惑或者壓力,都絕對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和良心。而且,他的辦事能力也非常出色,不管是處理那些錯綜複雜的政務,還是解決那些讓人頭疼不已的棘手問題,他都能夠輕鬆應對,遊刃有餘。正因為如此,君牙深得穆王的信任和器重,讓他來擔任大司徒這一要職,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
    大司徒這個職位可不是一般的重要,它掌管著國家的土地和民眾,責任極其重大,同時也非常光榮。而君牙也深知這一點,他一定會不辜負穆王的期望,盡心盡力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國家的繁榮和穩定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與此同時,穆王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然地任命伯同為太仆。
    伯同此人,心思縝密,猶如那春日裏細密的雨絲,雖無聲無息,卻能悄然滋潤大地,滋養萬物。他就像那默默耕耘的農夫,不求回報,隻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伯同的忠誠,堅如磐石,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他都對穆王忠心耿耿,矢誌不渝。他的存在,宛如穆王身邊的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讓人安心。
    在處理政務方麵,伯同更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總能透過紛繁複雜的表象,洞察到問題的本質,並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方案。這些建議和方案,猶如明燈,照亮了穆王前行的道路,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伯同擔任太仆一職,肩負著管理天子車駕馬匹以及傳達王命等重要職責。他就像一位忠誠的衛士,時刻守護在天子身旁,確保天子的出行安全和政令的暢通無阻。
    穆王在任命這兩位重臣的同時,心情異常莊重。他深知這兩位臣子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因此在任命之時,他鄭重地對他們申誡周政。他的言辭懇切,仿佛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對國家的深深憂慮和對兩位臣子的殷切期望。
    他言及周朝的傳統政治智慧,那是在曆史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又言及先王的治國之道,那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是周王朝興盛繁榮的基石。他諄諄告誡二人,要以周朝的傳統政治智慧和先王的治國之道為準則,公正廉明地處理政務,在每一個決策和行動中,都要秉持公正的原則,不偏袒、不徇私;要勤勉盡責,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國家的事務中,不可有絲毫懈怠;要以天下蒼生為念,心係百姓的苦難,為周朝的興盛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穆王的申誡,猶如一聲震耳欲聾的警鍾,旨在讓這兩位臣子明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為周朝的穩定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兩位臣子的輔佐下,周王朝仿佛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繼續沿著興盛的道路穩步前行。
    周穆王在位期間,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的名字猶如閃耀的星辰,照亮了西周的曆史天空。
    他曾西伐犬戎,那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周穆王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向犬戎部落席卷而去。他的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毫不畏懼。犬戎雖然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在周穆王強大的軍事力量麵前,最終還是敗下陣來。穆王成功俘獲其五王,這一輝煌的戰果,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使周王朝在西方的威望和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隨後,他又南平荊蠻。在前往南方的征途中,他穿越了千山萬水,曆經了無數艱難險阻。然而,他的決心和勇氣從未動過,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成功平定了荊蠻的叛亂,使得南方邊境得以安寧。
    他還曾多次大會諸侯。在塗山今安徽懷遠東南),他以王者之尊,會合了四方諸侯,那場麵可謂是萬人矚目,威震四方。他的身影在諸侯們的注視下顯得無比高大,仿佛象征著周王朝的威嚴和統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東征平定徐偃王之亂的戰役中,周穆王更是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華。他巧妙地運用戰略戰術,分化瓦解了徐偃王的內部勢力,最終成功擊敗了徐偃王的叛亂,進一步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
    他頒布的《呂刑》,更是人類社會早期製度文明的重要標誌。這部法典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麵,對刑罰的適用範圍、量刑標準等都做了明確規定。它的頒布,不僅為西周王朝的社會秩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後世的法製建設奠定了基礎。
    然而,曆史的車輪在前進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曲折和坎坷。周穆王在位期間,其行事的爭議也時有發生。他曾西征犬戎,俘獲其五王,這一舉動雖然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卻使得犬戎與周人的關係嚴重惡化。此後,犬戎猶如一群饑餓的野狼,屢屢犯邊,戰事不息。周王朝的邊境陷入了長期的動蕩之中,百姓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周穆王被迫遷都於西鄭今陝西華縣),這無疑是他統治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給周王朝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西晉時期,汲塚古墓出土的《穆天子傳》,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神秘的光芒。
    雖然其中多有關於神話的描述,如周穆王西行途中遇到各種神仙、奇珍異獸等情節,但書中記錄的穆王西遊的諸多傳說,為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書中記載了他與西王母的會麵,那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邂逅,充滿了神秘色彩。他還西行至上天。以及他在西域的種種經曆,如與當地部落的交流、貿易等,這些傳說雖難以考證,卻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遠方世界的向往和探索,體現了一種勇於追求未知的精神。
    公元前977年,周昭王在漢水溺亡,這一事件猶如一顆巨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千層浪。太子姬滿踐位,成為西周第五位帝王。初期,他並未像昭王那樣過度依賴武力,而是敏銳地認識到統治階層內部出現了問題。他命令大臣伯臩重申執政規範,發布《臩命》,以整頓朝綱,猶如一把利劍,斬斷了朝堂中的腐敗和混亂之風;又命呂侯作《呂刑》,以正天下,那嚴明的法律條款,如同高懸的明鏡,照亮了那些可能存在腐敗和不法行為的角落。在他的勵精圖治下,天下再度安寧,周王朝的統治得以鞏固。
    周穆王時期,周王朝繼續保持向外擴展的態勢,並開始對北方犬戎采取主動攻勢。然而,兩次征伐犬戎的後果,卻使得周王朝與犬戎的對立加劇,邊夷不朝,這無疑對周王朝的外交和統治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仿佛一場暴風雨,打破了周王朝原本的寧靜和穩定。但周穆王並未因此而放棄向外的探索,他的目光依然堅定地望著遠方,那是對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他在位期間,曾進行了一次規模宏大的西行之旅,其足跡遍曆今陝西、河南、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甚至跨過昆侖山脈抵達中亞,堪稱古代旅行史上的壯舉。在旅途中,他穿越了廣袤的沙漠,翻過了險峻的山脈,涉過了湍急的河流。他的身影在不同的地域間穿梭,仿佛是一位無畏的冒險家,在探索著未知的領域。
    這次旅行雖然帶有神話色彩,其中不乏一些神秘莫測的傳說和故事,但無疑展示了周王朝時期的疆域之廣,國力之盛。他的西行不僅是一次軍事行動,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探索未知的旅程,為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遐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尋那未知的遠方。
    在周穆王統治的時期,周王朝的威嚴與統治力亟待進一步鞏固與拓展。穆王以其果敢決斷的雄心與宏大的政治抱負,先後兩次揮師南下展開征伐,其軍勢浩蕩,所向披靡。
    在第一次南征中,穆王率領著他那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精銳之師,一路風塵仆仆,直指荊蠻之地。荊蠻地域廣袤,族群複雜,向來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識,他們憑借著熟悉的地形和獨特的文化,對周王朝的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然而,周穆王的軍隊擁有著強大的戰鬥力。在戰場上,周軍如同一頭凶猛的巨獸,衝破了荊蠻的防線。周軍的兵威淩厲,攻勢迅猛,每一步的進攻都充滿了力量和決心。荊蠻的抵抗在周軍的鐵騎之下逐漸瓦解,那曾經的反抗意誌在周穆王的鐵腕麵前逐漸消散。經過一番激烈的征伐,荊蠻終於屈服於周王朝的強大武力之下。
    時光流轉,在穆王三十七年的時候,“荊人來貢”。這一來貢之舉,象征著荊蠻在經曆了穆王的征伐之後,對周王朝統治的臣服,也表明了穆王南下征伐所取得的顯著成果,周王朝的影響力在東南之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然而,王朝的治理並非一帆風順,總有一些偏遠之地試圖挑戰中央的權威。周穆王一心西略,長年投身於西部的經營與開拓,大部分時間都身處遙遠的西境,遠離了王朝的都城。位於周王朝東南方的徐國,本就野心勃勃,見穆王長期在外,便趁著這個難得的時機,蠢蠢欲動,妄圖擺脫周王朝的統治,恢複自身昔日的榮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徐國在商代便是淮夷大國,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和強大的實力。在周初的時候,徐國曾追隨武庚叛亂,給剛剛建立的周王朝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後來,雖然經過周公二次東征,徐國暫時被平定,但此後卻時叛時服,一直是周王朝統治下的心腹之患。
    到了穆王時期,徐國抓住穆王西掠西部的時機,再次興盛起來,勢力愈發強大。據《史記·秦本紀》《史記·趙本紀》記載,徐戎趁著周穆王在外巡遊之際,公然作亂,他們聯合了諸多附屬勢力,氣勢洶洶地向周王朝發起挑戰,企圖一舉推翻周王朝的統治。
    麵對突如其來的叛亂,穆王急中生智,在造父的協助下,憑借著造父高超的駕車技術,日馳千裏,迅速返回都城救亂。穆王以雷霆之勢平息了這場叛亂,讓徐國重新回到周王朝的統治之下。
    而《後漢書·東夷列傳》中對此事的記載則大不相同。該書記載,徐夷的君長統帥九夷諸部,浩浩蕩蕩地侵擾宗周。麵對徐夷強大的兵力,穆王見其勢大,不敢貿然再戰,於是作出妥協,封徐偃王管理東方諸侯。此後,穆王又讓造父駕車赴楚國,請求楚國攻打徐國。楚文王舉兵響應,然而徐偃王卻深感不忍,不忍看到因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生靈塗炭,於是主動撤走。
    對於這一段曆史,兩部史書的記載大相徑庭,從而導致後世對於此事眾說紛紜,各種觀點和解讀層出不窮,至今仍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曆史話題。
    盡管在徐亂的處置上存在不同的說法,但周穆王平定徐亂此處爭議)的功績是不可忽視的。
    在經曆了這場風波之後,穆王並未滿足於現狀,而是繼續東進。他的軍隊如同一股銳利的氣流,浩浩蕩蕩地抵達了九江。在九江,穆王再次舉起了征伐的大旗,開始了大規模的南征,那遠去的背影,仿佛在訴說著他對周王朝統治的執著與追求 。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