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周宣王即位

字數:3476   加入書籤

A+A-


    在曆史的漫漫煙塵中,西周王朝宛如一座巍峨的大廈,見證著歲月的滄桑變遷。而周厲王統治的年代,無疑是這座大廈遭受暴風雨侵襲的灰暗時期,周王朝被諸多棘手難題層層圍困,仿佛陷入了無盡的泥沼,難以自拔。
    周厲王在位時,仿佛被戰爭的執念所驅使,頻繁發動對外征戰。那時,交通條件極差,道路蜿蜒曲折,被山川溝壑切割得支離破碎,物資轉運仿佛一場艱辛的長征,每一步都充滿了艱難險阻。可連年的戰爭就像一個填不滿的無底黑洞,無情地吞噬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支又一支軍隊如潮水般開拔出征,他們宛如遷徙的龐大獸群,對糧草的需求源源不斷,精良的武器裝備是他們克敵製勝的保障,妥善安置士兵和馬匹的後勤工作更是繁瑣複雜。每一項需求都像沉重的鐐銬,緊緊束縛著西周王朝本就疲憊不堪的身軀,讓其在艱難中苦苦掙紮。
    與此同時,大量身強力壯的青壯年男子被征召入伍,他們就像被連根拔起的茁壯樹苗,被迫離開了賴以生存的肥沃土地。國內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因此急劇減少,曾經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田園逐漸荒蕪,雜草肆意瘋長,仿佛一片被世界遺忘的廢墟。農業乃國家的根基所在,勞動力的缺失如同釜底抽薪,使得經濟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商業和手工業也失去了賴以繁榮的基礎,就像失去了陽光雨露滋養的嬌豔花朵,逐漸枯萎凋零。
    這種過度消耗國力的戰爭行為,恰似一場又一場凶猛的風暴,毫無憐憫地席卷而來,所到之處,將西周王朝的國力資源一點點啃食殆盡。最終,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片衰敗凋零的景象:國內消耗巨大,國庫空虛得如同被洗劫一空的寶庫,入不敷出,難以支撐王朝的正常運轉。周王朝就像一艘在狂風暴雨中失去動力的巨輪,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搖搖欲墜,隨時可能被黑暗的海水吞沒,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麵對這堆積如山、如泰山壓頂般的難題,周厲王卻未能展現出一位睿智君主應有的擔當和風範。他不僅沒有從自身出發,深刻反思政策的合理性,反而像一個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旅人,盲目地采納了錯誤且極端的舉措。他任命榮夷公為卿士,推行“專利政策”。
    這個所謂的專利政策,猶如在國人原本平坦順暢的生存道路上,突兀地築起了一道道高聳的壁壘。山林中豐富的木材資源,那是可以建造溫暖房屋、製作實用工具的寶貴財富;山林裏活躍的獵物資源,是百姓補充食物、維持生計的重要來源;湖澤裏肥美的水產,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資;還有湖澤邊那些肥沃的可耕種土地,是百姓養家糊口、延續生命的根本。然而,這些原本屬於國人自由使用、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卻被周厲王強行改為由天子直接控製。
    在這一政策的逼迫下,國人仿佛失去了巢穴庇護的飛鳥,不僅失去了以往賴以謀生的途徑,就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維持。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熱鬧非凡的街頭巷尾,如今充斥著不滿和怨恨的聲音,這些負麵情緒如同彌漫在空氣中的陰霾,厚重而壓抑,久久無法消散。
    周厲王麵對民間如洶湧潮水般的非議,沒有絲毫的自省與反思,反而像一隻被怒火蒙蔽雙眼的困獸,采取了更加高壓的統治手段。他竟然命令衛巫監謗,這一舉措就像在百姓的頭頂籠罩了一層密不透風的黑色鐵幕。嚴禁國人談論國事,一旦發現有違反者,便毫不留情地予以殺戮。一時間,整個國家陷入了一片死寂,人人自危,國人生活在恐懼與壓抑的氛圍之中,仿佛每一口呼吸都帶著令人窒息的沉重壓力。
    如此高壓政策就像一根被拉到極限的琴弦,脆弱而危險,隨時都可能斷裂。終於,在國人長期積累的憤懣如同火山噴發般的強大壓力之下,這根弦徹底崩斷,引發了國人暴動這一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事件。
    公元前841年,即周厲王三十七年,國人因長期以來對周厲王暴政的極度不滿,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燃燒的烈焰,終於爆發了激烈的反抗。在鎬京這片古老而神聖的土地上,憤怒的國人如同洶湧的潮水,紛紛從四麵八方集結起來。他們手中雖然隻拿著簡陋的棍棒、農具等武器,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堅定信念和不屈意誌,卻仿佛燃燒的火焰,勢不可擋。他們高聲呼喊著口號,氣勢磅礴地湧向王宮,那排山倒海般的聲勢,仿佛要將整個王宮淹沒,聲言要親手處死周厲王,以表達對其暴政最強烈、最嚴厲的聲討。
    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局勢下,周厲王自知大勢已去,宛如喪家之犬,驚恐萬分。他的臉上寫滿了慌亂與恐懼,像一隻受驚的老鼠,在混亂的人群和嘈雜的呼喊聲中,慌不擇路地落荒而逃。他沿著渭水一路狂奔,腳步匆忙而淩亂,仿佛在逃避著命運的審判,直至逃到彘地,才勉強尋得一處暫時的安身之所,躲避那洶湧而來的憤怒浪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憤怒的國人如洶湧的洪流般攻進王宮,這個曾經象征著周王朝最高權力和威嚴的地方時,卻發現周厲王早已逃之夭夭,不見蹤影。憤怒的國人心中的怒火並未因此熄滅,反而愈燃愈烈,他們就像被點燃的火藥桶,轉而開始四處尋找太子靜,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必欲除此後患而後快。
    就在這生死攸關、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召穆公挺身而出,宛如黑暗夜空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一絲希望的曙光。他深知保護太子靜不僅是出於忠義的本能,更是關乎著西周王朝未來的命運與存續。他不顧自身麵臨的巨大危險,毅然決然地將太子靜藏了起來,仿佛用自己並不強壯的身軀,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堡壘,試圖為太子靜擋住這場滅頂之災。
    國人很快便如潮水般圍住了召穆公的家,他們此時的眼中隻有複仇的火焰在熊熊燃燒,不顧一切地要求召穆公交出太子。在眾人瘋狂的逼迫與威脅之下,召穆公悲憤交加,內心痛苦萬分。無奈之中,他做出了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決定,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靜。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奈與絕望,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憤怒的國人殘忍殺害,而太子靜雖在這場血腥風波中僥幸幸免於難,但此等悲劇無疑為西周王朝的命運蒙上了一層沉重而灰暗的陰影,仿佛一片烏雲永遠地遮住了希望的陽光。
    國人平息怒氣離去之後,周王朝陷入了一種無君之治的混亂局麵,即所謂的“宗周無主”。然而,此時的諸侯們並沒有坐視西周王朝就此分崩離析,土崩瓦解。他們展現出了一些維護統治秩序的擔當,就像一群忠誠的衛士,試圖在黑暗中守護西周王朝這盞搖搖欲滅的燈火。
    諸侯們緊急召開會議,共同商議應對之策。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權衡,他們推舉召穆公和周定公代行天子職務也有說法是公伯和代行天子職務,但主流說法為召穆公與周定公)。盡管這一時期缺乏一個真正擁有絕對權勢的天子在位統治,但諸侯們齊心協力,如同點點星光匯聚在一起,他們的共同努力使得國家勉強維持著一種相對穩定的治理狀態,這段特殊的曆史時期便被史家稱作“共和行政”。
    時光如潺潺流水,緩緩流淌,從不為任何人停留。公元前828年,即共和十四年,周厲王在彘國這個偏遠的異鄉結束了他充滿爭議和傳奇色彩的一生。與此同時,曾經身處險境、命懸一線的太子靜,在召穆公的悉心嗬護和教導下,在召穆公家長成了一位胸懷複國大誌、才華橫溢且能力出眾的青年。
    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與殷切期盼下,召穆公、周定公以及眾多諸侯,如同迎接黎明曙光的使者,懷著對西周王朝未來的美好期許,一同擁立太子靜繼位,這位新君便是周宣王。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