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概說周宣王

字數:4283   加入書籤

A+A-


    在悠悠華夏曆史的長河中,周宣王,這位西周曆史上的關鍵人物,以其獨特的經曆與作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出生於鎬京,彼時的鎬京,作為西周的政治中心,宮殿巍峨,市井繁華,承載著周王朝的輝煌與希望。姬姓,名靜,亦作靖 ,身為西周第七位君主周厲王之子,周宣王的命運從一開始便與西周王朝的興衰緊緊相連。
    公元前828年,在曆經國人暴動、周厲王逃亡等一係列動蕩後,周宣王承繼大統,成為西周第十一代君主,開啟了他長達三十六年的統治曆程。繼位之初,他所麵臨的局勢堪稱嚴峻,內憂外患如兩座大山,沉重地壓在這位年輕君主的肩頭。國內,政治腐敗現象叢生,官員們貪汙成風,行政效率低下。王室權威也已衰落,諸侯們各自為政,對王室的命令陽奉陰違,叛服無常,周王朝的統治秩序搖搖欲墜。外部,蠻夷諸族頻繁侵擾,邊疆地區烽火連天,犬戎、獫狁等少數民族不斷進犯,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國家安全岌岌可危。
    然而,周宣王絕非庸碌無能之輩,他目光堅定,心懷壯誌,深知自己肩負著重振周朝雄風的重任。在這危機四伏的困境中,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複興之路,決心讓西周王朝重現昔日的輝煌。
    在政治方麵,周宣王展現出了非凡的用人智慧和廣闊的容人之量。他摒棄了傳統的門第觀念和任人唯親的陋習,不拘一格,廣納賢才。他深知人才對於國家複興的重要性,於是積極招攬天下有識之士,任用了一大批才能出眾、品德高尚的賢臣來輔佐朝政。其中,召穆公虎、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張仲等賢臣,成為他治國理政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動著國家的複興大業。
    召穆公虎,作為周王室宗親,德高望重,在周王室中擁有崇高的威望和深厚的人脈資源。周宣王將其招攬入朝,委以重任。召穆公虎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協助周宣王穩定了周王室內部的局勢,協調了諸侯之間的關係。他善於化解矛盾,調和各方利益,使周王室重新凝聚起強大的向心力,為國家的複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國人暴動時,召穆公虎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兒子代替太子靜,使太子得以幸免於難,這份忠誠和擔當,讓周宣王對他信任有加。
    尹吉甫,這位西周時期著名的詩人、軍事家,才華橫溢,聲名遠揚。他不僅在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才能,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還在文化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他的詩作流傳後世,為後世研究西周曆史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周宣王任用他為卿士,負責處理軍政大事。尹吉甫在任期間,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積極改革軍事製度,加強軍隊建設,提高了周朝軍隊的戰鬥力。他還多次率軍出征,討伐周邊的少數民族,為周朝開疆拓土,在政治、文化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
    仲山甫,為人忠直,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他常常在朝堂之上,毫無畏懼地指出周宣王的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周宣王對他的忠心耿耿深信不疑,委以重任。仲山甫憑借著自己的正直和智慧,為西周王朝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他關注民生疾苦,致力於改善百姓的生活,推行了一係列惠民政策,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程伯休父,出身名門望族,家族世代傳承著豐富的禮儀典章知識。他熟悉各種禮儀規範和典章製度,對周朝的文化傳統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周宣王任命他為周之太師,承擔起教導後嗣周王、宗親以及王族子弟的重要職責。程伯休父在教育過程中,嚴謹認真,因材施教,將周朝的禮儀文化和道德規範傳授給下一代,培養了一批有學識、有品德的王室子弟,為周朝的長治久安提供了人才保障。
    虢文公,忠君愛國,一心隻為國家的發展著想。他精通治國理政之道,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都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周宣王對他極為信任,頻繁委托他處理各類重要事務。虢文公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國家的發展立下了赫赫功勳。他積極推行改革,加強國家的管理和治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申伯在申地擁有強大的勢力和極高的威望,他在當地根基深厚,深受百姓的愛戴和支持。周宣王令其鎮撫南方諸地,申伯不負眾望,憑借著自己的威望和能力,成功維護了當地的穩定與繁榮。他積極發展當地的經濟,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與合作,使南方地區成為周朝的重要屏障。
    韓侯勢力強大且對周王室忠心不二,他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能夠為周王室提供有力的軍事支持。周宣王特賜其大量封邑,韓侯利用這些封邑,發展自己的勢力,鞏固了周朝的統治基礎。他在北方地區積極抵禦少數民族的入侵,保衛了周朝的邊疆安全。
    顯父擅長處理外交事務,他機智靈活,善於言辭,能夠在複雜的外交場合中遊刃有餘。周宣王委派他出使各國,開展外交工作。顯父憑借著自己的外交才能,與各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尋求諸侯國之間的和平共處與合作共贏。他通過外交手段,化解了許多潛在的矛盾和衝突,為周朝營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仍叔治學嚴謹,學識豐富,在學術領域有著很高的造詣。周宣王聘請他為太師,教授王室子弟。仍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才能,傳授給他們豐富的知識和智慧。他的教育方法獨特,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和尊敬,為周朝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
    張仲為人正直,足智多謀,他思維敏捷,能夠在關鍵時刻想出應對之策。他協助周宣王處理政務,為周宣王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在麵對各種複雜的政治問題時,張仲總能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經驗,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深受周宣王的器重。
    這些賢臣們齊心合力、各司其職,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周宣王的治國理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西周王朝複興的道路,推動著西周王朝朝著複興的方向穩步前行。
    在軍事上,周宣王大膽啟用人才,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麵對周邊少數民族不斷侵擾的嚴峻形勢,他果斷決策,對其進行了一係列聲勢浩大的征伐。他先後任用南仲、秦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等傑出將領,這些將領們各具才能,有的擅長謀略,有的勇猛善戰,他們在周宣王的領導下,緊密協作,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他們陸續討伐獫狁、西戎、淮夷、楚國和徐國,在戰場上,他們不畏艱險,奮勇殺敵。南仲率軍出征,他指揮有方,戰術靈活,多次擊敗敵人的進攻,保衛了周朝的邊疆安全。秦仲英勇善戰,他衝鋒在前,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在與西戎的戰鬥中,他表現出色,為保衛周朝的領土做出了重要貢獻。召穆公在征伐淮夷的戰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他製定了周密的戰略計劃,率領軍隊勢如破竹,成功平定了淮夷,擴大了周朝的疆域。尹吉甫在與獫狁的戰鬥中,身先士卒,他親自帶領士兵衝鋒陷陣,以元戎十乘為先頭部隊,日行三十裏在彭衙擊敗獫狁,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軍事才能。方叔在討伐楚國的戰爭中,精心籌備,他充分了解楚國的地形和軍事情況,製定了針對性的作戰計劃,最終大破楚國,迫使楚國臣服。
    這些戰役的勝利,不僅震懾了周邊少數民族,使他們不敢輕易進犯周朝,為周朝贏得了寶貴的安定時期,也使西周的國力得到了短暫的恢複。在戰爭勝利後,周朝的疆域得到了擴大,周邊的少數民族紛紛表示臣服,周朝的威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百姓們也為國家的勝利感到自豪,社會秩序逐漸穩定,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然而,曆史的發展總是充滿了變數和曲折。周宣王晚年,由於連年征戰,國家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都遭受了巨大的消耗,加上自身身體和精神狀態欠佳,他在很多重大決策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
    在對外用兵方麵,他接連遭受失敗。千畝之戰的慘敗,成為了他統治生涯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這場戰役中,周王室的軍隊與薑戎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由於周宣王決策失誤,軍隊指揮不當,周軍陷入了困境,最終慘遭失敗,南國之師全軍覆沒。這場慘敗給周王室帶來了沉重打擊,不僅使周朝的軍事力量受到了嚴重削弱,也讓百姓們對周王室的信心產生了動搖。
    更為致命的是,宣王晚年獨斷專行,剛愎自用,聽不進忠言。曾經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如今卻遭到了他的猜忌甚至殺害。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虛心納諫,與大臣們共同商議國家大事,而是變得獨斷專行,一意孤行。這種變化導致了朝廷內部的矛盾激化,大臣們人人自危,不敢直言進諫。政治腐敗現象再次抬頭,國家的治理陷入了混亂。
    如此種種,使得周王室元氣大傷,曾經輝煌一時的“宣王中興”也如曇花一現,就此凋零。周王室的衰敗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最終導致了西周王朝的覆滅。
    然而,盡管周宣王的統治以悲劇收場,但他的一生仍然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在繼位初期的奮發圖強,積極改革,任用賢能,使西周王朝一度出現中興的局麵,為周朝的延續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治國理政經驗和教訓,也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他的故事,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的一段傳奇,激勵著後人不斷反思和探索國家治理的智慧與方法。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