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重耳逃亡
字數:6891 加入書籤
據《史記》記載仔細推算,重耳大約出生於晉武公十九年前697年),不過在曆史的流傳與記載中,也有著生於晉獻公六年前671年)等不同說法詳細可參見“人物爭議”目錄)。由此可以確定,他是晉獻公詭諸和狐姬所生之子。
重耳自幼便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品質,他生性豁達,喜好結交士人。在他十七歲之時,已經擁有五個堪稱楷模的朋友,他們便是趙衰、狐偃重耳的舅舅)、賈佗、先軫、魏犨。這五人皆是品德高尚、才能出眾之人,他們的到來也為重耳的成長增添了許多助力。當詭諸還是太子的時候,重耳已然長大成人。晉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一代霸主武公與世長辭,詭諸繼承了國君之位,這便是晉獻公。彼時的重耳,也已經二十一歲虛歲)了。
時光流轉,後來獻公寵幸驪姬。晉獻公十一年前666年,《史記》作晉獻公十二年、晉獻公十三年),驪姬心中野心勃勃,她妄圖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登上嗣君之位。於是,她巧妙地派人勸說獻公,讓太子申生獻公與齊薑所生)以及公子重耳等人離開國都。這驪姬深知,隻要申生與重耳等人在身邊,她兒子奚齊的嗣君之位便岌岌可危。
當年夏日,獻公依照驪姬之言行事,他安排申生居住在曲沃,重耳則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驪姬和她妹妹所生的奚齊、卓子則留在國都。這一安排看似平常,實則是驪姬陰謀布局的重要一步。
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驪姬在權力的追逐中愈發瘋狂。在她的步步緊逼之下,申生不堪忍受各種陷害,最終選擇自盡以表清白。申生之死,就如同一場風暴的前奏。隨後,驪姬又開始將矛頭指向獻公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得到消息後,為了躲避災禍,匆忙逃到了蒲城,而夷吾也同樣逃到了屈城。
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獻公由於重耳與夷吾不辭而別,心中大為惱怒。在他的認知裏,這二人不辭而別必有陰謀。於是,他便派遣寺人即宦官)勃鞮前往討伐蒲城。此時的重耳深知君命不可違,他通告眾人說道:“違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敵,我雖身處困境,但也不能違背父親之命。”然而,勃鞮追來後並未聽從他的解釋,重耳被迫翻牆逃走,勃鞮緊追不舍,最終砍掉了他的袖口。無奈之下,重耳隻能逃往母親的故國翟國又作“狄國”)。
重耳來到翟國之後,是與狐偃、趙衰、顛頡、魏犨、胥臣等眾多誌同道合之人一同流亡至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時翟人正在和廧咎如打仗,並且俘獲了兩個姑娘,翟人很是大方地將這兩個姑娘送給了重耳。重耳娶了其中一個名叫季隗的姑娘,婚後他們育有伯鰷和叔劉兩個孩子,而另一個姑娘則被賜給了趙衰。
晉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晉獻公與世長辭,公子奚齊繼位,驪姬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國母,荀息則擔當起了托孤之臣的重任。但是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晉國卿大夫裏克、邳鄭父等人,借著這個機會聚眾作亂。他們在晉獻公的靈堂之上,竟然將年幼的國君奚齊殘忍地刺死。之後,荀息又立卓子為晉君,可裏克等人並未就此罷手,他們又把卓子刺殺在朝堂之上,並且將驪姬活活鞭死。而後,他們派狐偃之兄狐毛前往翟國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擁立他為國君。
重耳聽聞這一消息後,立刻辭謝道:“我當初違背父親的命令逃出了晉國,如今父親已經逝世,我卻又不能按照兒子的禮儀去侍候喪事,我實在是羞愧難當,又怎敢回國即位呢?請大夫還是改立別人吧。”這樣一來,裏克無奈隻能讓人到梁國去迎接夷吾,可夷吾的謀臣呂省、郤芮卻有著自己的考量。他們認為裏克不讓晉國國內的公子為君,反倒去尋找流亡在外的夷吾,這件事情實在是令人難以信服。於是,他們便商量著以河西之地作為交換,向秦國尋求支持,讓夷吾得以歸晉,並且還允諾夷吾登上君位之後,將汾陽之邑封賞給裏克。
晉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登上了君位,史稱晉惠公。然而,晉惠公登上君位之後,卻全然違背了曾經給秦國以及裏克許下的約定。更為過分的是,他竟然還殺害了邳鄭父與七輿大夫。晉國的民眾看到惠公如此言而無信,心中對他都甚是不滿,自然也就不再順服於他。
晉惠公七年前644年),惠公深知晉國的一些人可能會依附重耳,這對自己的君位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於是,他便派遣勃鞮對重耳進行第二次追殺。此時的重耳已經在翟國居住了十二年之久,當重耳聞得這個消息之後,就與趙衰等人商議對策。重耳說道:“我當初逃到翟國,本就不是因為它能夠給予我多大的幫助,隻是這裏距離晉國較近,容易被到達,所以才暫且在此地歇腳。然而,時間一長,我心中便希望能夠前往大國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重耳又接著說道:“齊桓公素來喜好善行,有著稱霸諸侯的雄心壯誌,並且他還體恤諸侯。現在我聽說管仲、隰朋兩位重臣已經去世,想必齊國也在尋覓賢能之人來輔佐國政,我們為何不前往齊國碰碰運氣呢?”於是,重耳一行人又毅然踏上了前往齊國的路途。
重耳離開翟國之時,他對自己的妻子季隗說道:“我此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歸來,你若等上二十五年我還未回來,你就改嫁他人吧。”他的妻子季隗聽後,笑著回答道:“等到二十五年,我墳上的柏樹恐怕都已經長得十分高大了。即便如此,我依舊會在此地等候你。”
重耳一行人先是抵達了衛國,可衛文公看到重耳如此落魄的模樣,竟然沒有好好招待他們一番,重耳等人無奈之下,隻能離開衛國繼續前行。當他們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陽東南)的時候,重耳饑餓難耐,實在是沒有任何辦法,於是就向沿途的野人泛指村野之人)討要點吃的。那野人看到重耳一副落魄的樣子,不但沒有同情之心,反而給了他一塊土讓他吃。重耳見狀頓時大怒,而趙衰則趕忙安慰他說:“土,象征著土地啊,他們是用這種方式表示對您的臣服,您應當行禮接受它。”
重耳聽了趙衰的話後,心中釋然,他拜謝了村民,然後將土塊小心翼翼地裝在車上,繼續朝著齊國前行。
終於,重耳抵達了齊國。齊桓公聽聞重耳前來,十分高興,他以厚禮招待重耳。為了更好地籠絡重耳,齊桓公還將同族的一個少女齊薑許配給了重耳,並且陪送了二十輛駟馬車。重耳在齊國享受著如此優厚的待遇,心中滿是愜意,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晉惠公八年前643年),齊國發生了一場巨大的動蕩。齊桓公,這位曾經稱霸諸侯、威震天下的君主離世了。他的離去,宛如一顆巨星隕落,使得齊國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齊桓公晚年,疏於朝政,寵信佞臣,這便給了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可乘之機。齊國的貳臣豎刁等人,早就不滿於現有的秩序,趁著桓公去世的混亂時機,毅然發起了內亂。一時間,齊國國內烽火連天,各方勢力爭鬥不休。這場內亂使得齊國的國力大為損耗,曾經穩固的統治根基也開始動搖。
內亂平息後,齊孝公繼位。然而,此時的齊國已是千瘡百孔,積重難返。由於齊國剛剛經曆了內亂的浩劫,元氣大傷,在諸侯中的威望也一落千丈。其他諸侯國看到齊國勢弱,便紛紛起兵來犯。齊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艱難境地,曾經不可一世的霸權也隨之煙消雲散,隻能在諸國的欺淩下艱難求生。
就在這時,遠離故土的重耳,已經在齊國住了五年之久。在這五年裏,重耳享受著齊國的厚待,尤其是齊薑溫柔的相伴,使得他漸漸沉溺於眼前的安逸生活。齊薑聰慧美麗,對重耳體貼入微,兩人在日常的相處中情投意合。重耳被這份幸福所包圍,不知不覺間,他將自己曾經的那份鴻鵠大誌拋諸腦後,心中再也沒有離開齊國、複國為君的想法,隻想著在這溫柔鄉中度過餘生。
時光悠悠地流淌著,一天,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地上,趙衰、狐偃像往常一樣在齊國的一棵桑樹下乘涼。他們心中始終懷揣著重耳複國為君的期望,於是,兩人開始商量如何離開這個看似安逸實則消磨人誌向的齊國。他們低聲交談著,言辭間盡是為重耳謀劃未來、尋求複國之道的深思熟慮。然而,他們未曾料到,齊薑的一個侍女恰好在桑樹上采摘桑葉,無意間聽到了他們的密談。侍女聽聞後,心中大驚,深知此事關係重大,連忙匆匆回到屋內,將這一情況偷偷地告訴了齊薑。
齊薑聽完侍女的匯報,心中頓時明白事情的嚴重性。她深知重耳此時已經深陷安逸無法自拔,如果繼續留在此地,重耳的大業將毀於一旦。為了重耳的未來,她果斷地做出了決定,拔劍將這個侍女斬殺,以絕後患。隨後,她懷著沉重而又急切的心情去找重耳,勸告他趕快離開齊國。
重耳聽聞齊薑的話後,卻不以為然。他滿不在乎地說道:“人生來就是為了尋求安逸享樂的,何必要管其他的那些閑事呢?我現在不想離開,就算死,我也要死在齊國。”齊薑看著重耳,眼中滿是憂慮與堅定,她言辭懇切地說:“公子,您可不能這樣想啊。您是一國的公子,曾經肩負著振興家族、稱霸諸侯的大任。如今您走投無路才來到這裏,您的這些隨從,他們把您當作自己的生命一般去效命。您難道不趕快回國,去報答那些跟隨您一路風餐露宿、飽受艱辛的臣子嗎?您現在卻隻貪戀女色,我真為您感到無比的羞恥啊。況且,時不可待,現在您再不去努力追求自己的大業,更待何時?”
齊薑深知,以重耳現在的倔強,僅憑言語可能無法說服他。於是,她與趙衰等人商議後,決定用計灌醉重耳,然後在重耳醉酒毫無意識的情況下,用車載著他悄悄地離開了齊國。馬車在道路上顛簸前行,走了很長的一段路後,重耳才悠悠醒來。當他弄清事情的真相後,頓時大怒。他看到身邊的狐偃,怒火中燒,拿起戈就朝著狐偃刺去。狐偃見狀,卻鎮定自若,他坦然地說:“公子,如果殺了我能夠成就您的大業,那我情願去死。”重耳怒氣未消,恨恨地說:“如果這件事情不能成功,我就吃你的肉。”狐偃卻不慌不忙地笑著說:“公子,事情若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哪裏值得您吃呢!”重耳聽了狐偃的話,心中的怒氣漸漸平息了下來,於是他壓抑住內心的激動,繼續踏上前行之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重耳一行來到曹國。曹共公是一個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之人。他聽說重耳來到曹國,卻沒有對重耳表現出應有的尊敬和禮遇。曹共公甚至對重耳身體的畸形部位,也就是重耳的駢脅產生了好奇之心,竟然妄圖趁著重耳洗澡的時候偷偷窺看。曹國大夫僖負羈是一位賢能且識大體的人,他深知重耳不凡,便對曹共公說:“晉公子賢明能幹,他身為晉國的公子,與我們曹國又同是姬姓,他如今窮困潦倒,路過我國,我們理當以禮相待啊。您這樣無禮的對待他,恐怕會為我曹國招來災禍。”曹共公卻不把僖負羈的話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對重耳無禮相待。
然而,盡管曹共公對重耳無禮,僖負羈卻依然懷著一顆赤誠之心。他見重耳在曹國受此屈辱,心中不忍,便私下給重耳送去食物。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與敬意,他還在食物下麵悄悄地放了一塊璧玉。重耳深知僖負羈的好意,他接受了僖負羈送來的食物,卻將璧玉完璧歸趙,退還給了僖負羈。他的這一行為,既表達了對僖負羈善意的感激,又彰顯了自己的操守與品德。
晉惠公十三年前638年),重耳帶著滿心的無奈與對複國之路的執著,離開了曹國,來到了宋國。此時的宋襄公剛剛經曆了泓水之戰,且在戰爭中被楚軍打敗,自己也身負重傷。即便如此,宋襄公聽聞重耳賢明之名,仍然決定按國禮接待重耳。宋國司馬公孫固與狐偃關係甚好,他深知宋國目前的處境。他對重耳一行人說:“宋國隻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剛剛又在戰場上遭受重創,國力損耗巨大,實在不足以幫你們打回晉國去啊。你們還是前往大國尋求幫助吧。”重耳等人明白公孫固的難處,於是他們不再為難宋國,繼續踏上了行程,離開了宋國。
重耳一行離開宋國後,路過鄭國。鄭文公在對待重耳的禮節上十分不周,完全沒有給予他應有的尊重和接待。鄭國大夫叔詹,是一位極具遠見的政治家。他見狀,便勸告鄭文公說:“晉公子重耳,您可不能小瞧了他。他本人賢明睿智,他的那些隨從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棟梁之才,而且我們都同為姬姓,同出一源啊。鄭國雖然出自周厲王,但晉國出自周武王,我們本就有著血脈相連的淵源。”然而,鄭文公卻不以為意,他反駁道:“從各個諸侯國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又怎麽可能每一個都按照禮儀去接待呢?”叔詹見鄭文公執迷不悟,進一步勸說:“您若不以禮相待這位晉公子,那倒不如現在就把他殺掉,以免日後他成就大業,成為咱們的後患啊。”可鄭文公依然對叔詹的勸告置若罔聞,根本不予理睬。
重耳滿心失望地離開了鄭國,來到了楚國。楚成王聽聞重耳到來,對他以諸侯之禮盛情招待。重耳自知自己如今隻是一個流亡之人,受此大禮心中十分惶恐,於是他連忙辭謝不敢接受。這時,趙衰在一旁說道:“公子您在外逃亡已經有十餘年之久,一路上遭遇了諸多困苦與屈辱。一般的小國都對您輕視有加,更何況是如今的大國呢?但現在楚國這樣的大國卻堅持要厚待您,您可不要推辭啊。這是上天在給您創造機會,讓您能夠重新興起啊。”重耳聽了趙衰的話,心中豁然開朗,於是他便按諸侯的禮節會見了楚成王。
楚成王對重耳的款待極為周到,重耳深知這份恩情,所以在楚成王麵前表現得十分謙恭。宴會上,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楚成王帶著幾分醉意,笑著對重耳說:“如果您將來有幸能夠回到晉國,登上國君之位,您將用什麽來報答我呢?”重耳趕忙回答說:“君王您擁有無盡的奇珍異獸、美玉絲綢,您的財富可謂是綽綽有餘,我實在是不知道該用什麽禮物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啊。”楚成王卻不以為然,接著問道:“雖然如此,但您總歸還是應該用些什麽來報答我吧。”重耳思索片刻後說道:“倘若有一天,真的不幸地,我們在平原或者湖沼地帶兵戎相見的話,我願為您的楚軍退避三舍,以此來報答您今日的厚待。”
楚國大將子玉聽聞重耳的話後,頓時火冒三丈。他怒氣衝衝地對楚成王說:“君王您對晉公子實在是太過好了,今天這家夥居然出言不遜,請君王您下令殺了他。”楚成王卻不慌不忙地說道:“晉公子重耳,他品行高尚,有著古仁人誌士的風範。他在外流亡多年,經曆了無數的艱難險阻,身邊又聚集著眾多賢才,這必定是上天的安排啊。我怎麽能輕易地殺掉他呢?況且他所說的不過是應對未來可能發生情況的一種姿態,並沒有什麽可以反駁的啊。”
重耳在楚國一住就是幾個月。這幾個月間,他在楚國得到了很好的照顧,但他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複國大業。不久之後,一直在秦國為質的晉國太子圉得知晉惠公病重的消息,竟然從秦國不辭而別,匆匆趕回晉國,妄圖繼承君位。秦國對太子圉的這種行為十分憤怒,他們認為太子圉辜負了秦國的信任與厚待。此時,他們聽聞重耳居住在楚國,便決定將重耳邀請到秦國。楚成王深知自己與秦國之間相隔甚遠,中間間隔了好幾個國家,而秦國與晉國交界,秦國國君又十分賢明,覺得重耳在秦國或許會有更好的機遇。於是,他便對重耳說:“楚國距離晉國太過遙遠,你若要回國,要經過好幾個國家才能到達。秦國與晉國相鄰,秦國國君又很賢明,你還是去秦國吧。我這就贈予你許多禮物,希望你在秦國一切順利。”楚成王說完,便吩咐手下人將準備好的眾多禮物送給重耳。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