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重耳複國
字數:5624 加入書籤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的秋天,寒意漸濃,秋風裹挾著肅殺之氣掠過晉國的山河大地。枯黃的樹葉如同離群的孤雁,在風中打著旋兒,紛紛揚揚地飄落,將晉國的原野鋪成一片蕭瑟的金黃。就在這充滿離愁別緒的時節,一位流亡在外的公子,踏上了秦國的土地,他,便是日後名震春秋的晉文公重耳。
重耳一路走來,曆經無數艱難險阻,臉上雖帶著歲月的滄桑,眼中卻始終閃爍著堅毅的光芒。他的到來,引起了秦國朝堂的高度關注。此時的秦國,在秦穆公的治理下,國力日益強盛,秦穆公心懷壯誌,目光如炬,時刻關注著中原局勢的變化。他深知,在這風雲變幻的春秋亂世,一個有影響力的盟友至關重要。而重耳,作為晉國的公子,不僅身份尊貴,且在流亡途中廣結善緣,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和人脈資源,其才能與威望更是不容小覷。在秦穆公看來,重耳無疑是一顆極具價值的政治棋子,若能將其拉攏,必能為秦國在晉國乃至中原地區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利益。
於是,秦穆公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又極具政治意義的決定——將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這場聯姻,看似是一場普通的婚姻,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意圖。在這五位女子中,最為特殊的當屬太子圉的妻子懷嬴後稱文嬴)。她身份特殊,不僅是太子圉的妻子,更是秦國公主,其背後所代表的是秦晉兩國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秦穆公此舉,意在通過這層特殊的婚姻關係,向重耳表達自己的支持,同時也希望借此在晉國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為秦國未來的發展布局。
當重耳得知這一消息時,內心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他站在秦國的土地上,望著遠方,思緒萬千。太子圉與他同屬晉室宗親,雖然後來因為權力之爭,兩人的關係逐漸疏遠,但曾經的情誼仍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如今,要他接受太子圉的妻子,這在重耳看來,不僅違背了倫理道德,更是對昔日情誼的一種踐踏。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與糾結之中,不知該如何抉擇。
隨行的胥臣敏銳地察覺到了重耳的猶豫。胥臣是一位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謀士,他跟隨重耳多年,對重耳的性格和想法了如指掌。他深知,此時的重耳正處於人生的重要關口,一個決定可能會改變他的命運。於是,胥臣走上前去,輕聲說道:“公子啊,您且仔細思量。如今晉國局勢動蕩,太子圉繼位後,其統治不得人心,晉國百姓苦不堪言。我們攻打晉國,並非是為了一己私欲,而是為了晉國的未來,為了讓公子您登上國君之位,重振晉國往日雄風。太子圉既已與我們為敵,他的妻子又算得了什麽呢?況且,公子您接受此女,與秦國結成姻親,不僅能得到秦國強大的助力,順利返回晉國,更能借助秦國的力量,穩固您在晉國的地位。若您在此事上過於拘泥於小禮節,因小失大,恐怕會錯失這千載難逢的良機,忘記了當下回國興複晉室這個更為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大事啊!”
胥臣的一番話,如同一縷陽光,穿透了重耳心中的陰霾。重耳沉思良久,終於意識到胥臣所言句句在理。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若想成就一番大業,就不能被小節所束縛。於是,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重耳最終放下了心中的顧慮,接受了太子圉的妻子。
秦穆公得知重耳接受了聯姻,心中大喜過望。在他看來,這是重耳對自己釋放出的友好且積極合作的信號。為了進一步鞏固與重耳的關係,秦穆公立刻命人精心籌備了一場盛大的宴飲。宴會廳內,張燈結彩,金碧輝煌,美酒佳肴擺滿一桌,香氣四溢。歌舞伎們身著華麗的服飾,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歌聲婉轉,舞姿優美,整個宴會廳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之中。
酒過三巡,氣氛愈發融洽。此時,趙衰起身,神色莊重地吟起了《黍苗》詩:“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這首詩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黍苗在雨水的滋潤下茁壯成長的景象,實則寓意著諸侯們對賢明君主的仰望與期待。趙衰借詩表意,巧妙地表達了他們對秦穆公的感激之情,以及希望得到秦國支持,早日返回晉國的願望。
秦穆公聽後,微微點頭,意味深長地說道:“我知曉你等想要盡快返回晉國,公子重耳,你此次回國,必定能給晉國帶來一番新的氣象。晉國曆經動蕩,百姓渴望賢君,以你的才能與品德,定能讓晉國重現輝煌。”
趙衰與重耳聽聞秦穆公的話,心中滿是感動與感激。他們深知,在異國漂泊的日子裏,若沒有秦穆公的幫助,他們很難有機會實現複國的夢想。於是,二人離開了座位,再次對秦穆公拜謝。趙衰誠懇地說:“我們這些在異國漂泊、孤立無援的臣子,在這艱難的時刻,全仰仗您秦伯的幫助。就如同百穀在幹涸的土地上,盼望著知時節的好雨來滋養,我們如今對您也是如此的期待與感激啊。秦國的恩情,我們沒齒難忘,日後若有機會,定當全力報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命運的齒輪並未就此停歇。時光匆匆,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一代晉君晉惠公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駕崩而去。太子圉繼位,成為了晉懷公。晉懷公自幼生長在晉國宮廷內部,目睹了權力鬥爭的殘酷,深知權力的重要性。他登上君位後,心中始終懷揣著對重耳的嫉妒與防備。在他看來,重耳流亡在外多年,在各國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聲望,是他統治地位的最大威脅。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晉懷公頒布了一道嚴苛的命令,要求所有跟隨重耳逃亡的人必須按期歸晉,逾期者,將斬殺其整個家族。這道命令如同一道晴天霹靂,在重耳的追隨者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不少人陷入了為難與恐慌之中,紛紛思忖著是留在秦國等待時機,還是冒險回國。他們心中充滿了矛盾,一方麵擔心家人的安危,另一方麵又不願放棄追隨重耳的信念。
晉懷公並未就此罷休。他聽聞重耳的外公狐突仍然和重耳在一起,心中更加擔憂狐突會暗中助重耳複國。狐偃與狐毛一直跟隨重耳,未曾回國,他們在重耳陣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晉懷公心生一計,認為隻要除掉狐突,就能斷了重耳的一個重要支持力量。於是,他不顧眾人的反對,下令殺害了狐突。這一行為無疑加劇了晉懷公與重耳之間的矛盾,也讓晉國國內的局勢變得更加動蕩不安。晉懷公的殘暴統治,引起了晉國國內不少有識之士與大臣的不滿與怨恨。他們對晉懷公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紛紛暗中尋找新的出路。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十二月,晉國大夫欒枝、郤縠等人得知重耳在秦國的消息後,紛紛暗中前來勸說重耳與趙衰等人回晉國。他們表示,許多願意作內應的人已經暗中做好準備,隻等重耳歸來,便一同推翻晉懷公的統治。秦穆公也看準了晉國國內局勢的變化,深知這是重耳回國稱君的大好時機。於是,他立刻下令派出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一場驚心動魄的複國之舉即將拉開帷幕。
重耳聽聞秦軍將至,內心激動不已。多年的流亡生涯,讓他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如今終於有機會回到自己的祖國,實現複國的夢想,他怎能不感到興奮?然而,晉懷公聽聞秦軍已來,卻並沒有慌亂。他立刻命人派出軍隊在晉國邊境抵拒。在晉國國內,民眾們早已被晉懷公的殘暴統治所失望,當他們得知重耳即將歸來,都暗自歡喜,不願為懷公抵抗秦軍。隻有晉惠公的舊臣呂省、郤芮不願讓重耳即位,他們在暗中謀劃,試圖破壞這場複國之旅。他們深知,一旦重耳即位,他們的地位和利益將受到嚴重威脅,於是便暗中勾結,企圖阻止重耳回國。
終於,晉文公元年前636年)春,秦國護送重耳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到達了黃河岸邊。在這關鍵時刻,狐偃站了出來。狐偃是重耳的舅舅,也是他最信任的謀士之一,多年來一直跟隨重耳四處漂泊,為他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此時的狐偃卻麵露愧色地說道:“公子啊,自從我跟隨您周遊天下,一路走來,我確實有許多過錯。這些過錯,我自己心裏都十分清楚。如今公子您即將回到晉國,重振國業,我請求在此時與我主公子分別離去吧,不想成為公子未來治國道路上的負擔。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恐怕無法在您治國的道路上給予更多的幫助,與其留下來成為您的拖累,不如就此離去。”
重耳聽聞狐偃的話,心中十分感動。他深知,狐偃跟隨自己多年,為自己付出了無數心血,如今說出這番話,定是心懷愧疚。於是,重耳感慨道:“如果我回到晉國,日後有任何不與您同心的決定與行為,那就請河伯作為見證,來懲罰我吧!”說完,重耳毫不猶豫地把自己隨身攜帶的璧玉高高舉起,用力扔到黃河中,以此表明心跡,與狐偃明誓。他希望用這種方式讓狐偃明白,自己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功勞,也永遠不會拋棄他。
就在這時,介子推也在船中。介子推是一位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的人,他跟隨重耳流亡,並非為了功名利祿,而是出於對重耳的忠誠和對正義的追求。他看見狐偃的舉動後,忍不住笑道:“確實如此啊,上天明顯是在支持公子興起。可狐偃卻把這一切都認為是自己的功勞,並借此機會向君王索取,實在是太無恥了。我可不願與這樣的人同列。”說完,介子推便隱蔽起來,獨自渡過了黃河。他不願參與到權力的爭鬥之中,隻想遠離塵世的喧囂,過著寧靜的生活。
秦軍很快包圍了令狐,與此同時,重耳的軍隊也抵達了晉國境內,駐紮在廬柳。二月辛醜日,狐偃與秦晉大夫在郇結盟。這一結盟進一步鞏固了重耳複國的基礎,也讓秦晉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雙方在結盟儀式上,互相表達了合作的誠意和決心,共同發誓要為重耳的複國大業而努力。壬寅日,重耳順利進入了晉軍中,受到了晉軍將士們的熱烈歡迎與尊敬。將士們紛紛高呼重耳的名字,表達對他的支持和擁護。隨後,重耳一路前行,丙午日抵達曲沃,丁未日,重耳進入武宮朝拜,正式即位為晉文公。晉國的大臣們得知重耳即位的消息後,紛紛前往曲沃朝拜這位新君。他們對晉文公的即位充滿了期待,希望在他的治理下,晉國能夠擺脫困境,走向繁榮。而晉懷公在聽到重耳即位的消息後,自知大勢已去,無路可逃,隻好倉皇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為了斬斷後患,派人前去高梁殺死了晉懷公。至此,重耳終於完成了複國大業,登上了晉國國君之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晉懷公雖死,但仍有不少晉懷公的舊黨餘孽企圖破壞重耳的登基大業。呂省、郤芮二人心懷不軌,他們妄圖放火燒死重耳,以此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們暗中召集了一批舊部,精心策劃著這場陰謀。他們認為,隻要除掉重耳,他們就能重新掌握晉國的權力。他們的陰謀被勃鞮知曉。勃鞮曾經替晉惠公追殺重耳,給重耳帶來了不少麻煩。但此時的勃鞮卻意識到,隻有投靠重耳,才能給自己一個新的出路。為了勸說重耳接見呂省、郤芮,勃鞮向重耳解釋道:“公子,呂省、郤芮二人妄圖謀害您,此乃死罪。我之前雖然曾替晉惠公追殺您,但那時我也是聽從了君命行事。就如同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一樣,他曾被管仲射中一箭,但仍然不計前嫌,重用管仲治理齊國,才成就了齊國霸業。如今我亦希望能像管仲一樣,為公子效力,還請公子接見他們,從他們口中獲取更多詳細信息。若能借此機會將他們的陰謀徹底粉碎,對公子穩固地位將大有裨益。”
重耳聽後,意識到勃鞮所說有理。他深知,在這複雜的政治環境中,若想成就大業,就必須有容人之量。於是,他決定接見呂省、郤芮,並聽取他們的告密。三月,重耳與秦穆公在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秘密會晤,共同商議後續事宜。他們分析了晉國國內的局勢,製定了應對呂省、郤芮陰謀的策略。
己醜晦日三月二十九日),呂省、郤芮果然趁著無人的深夜,在公宮縱火。他們妄圖一舉燒死重耳,以此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時間,公宮內外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然而,重耳早有防備,早已提前轉移到了其他安全之地。呂省、郤芮見火起後,四處搜尋卻未能找到重耳,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計劃失敗了。他們見事情敗露,隻好趁著夜色倉皇逃出晉國,一路狂奔到了黃河邊。而早已得到消息的秦穆公,早已在黃河邊設下埋伏,最終將呂省、郤芮誘殺,成功為重耳鏟除了後患。
晉文公終於登上了晉國國君之位,在他的治理下,晉國逐漸走向興盛。他任用賢能,推行改革,整頓軍隊,發展經濟,使晉國的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他的領導下,晉國在春秋爭霸中嶄露頭角,成為了當時的強國之一。而這一路的坎坷與波折,也成為了晉文公人生中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曆,激勵著他不斷前行,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不僅展現了重耳複國的艱辛曆程,也反映了春秋時期各國之間複雜的政治鬥爭和權力博弈,成為了中國曆史上一段不朽的傳奇。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