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圖霸中原

字數:5048   加入書籤

A+A-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周王室內部風雲突變,一場驚天動地的醜聞悄然爆發。周襄王的胞弟王子帶盜嫂之事曝光,這一事件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周王室激起千層巨浪。王子帶身為皇室宗親,本應以身作則,維護王室的尊嚴與倫理道德。然而,他卻被欲望蒙蔽雙眼,公然做出如此違背倫理之事,不僅讓王室顏麵盡失,更引發了內部權力的激烈紛爭。
    王子帶與周襄王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雙方的衝突從暗流湧動逐漸演變為明火執仗,最終二人發生火拚。此時的王子帶不甘示弱,聯合北方的狄人,氣勢洶洶地對周王室發起攻擊。狄人本就勇猛善戰,加之王子帶對周王室的種種不滿與怨恨,使得這場戰爭格外慘烈。周王室的軍隊在狄人的衝擊下節節敗退,宮殿被戰火焚毀,百姓流離失所。
    晉國等諸侯國雖聽聞周王室遭難,但因各自國內事務纏身,未能及時伸出援手。有的諸侯國忙於平定國內的叛亂,有的則在與其他鄰國爭奪領土,無暇顧及周王室的危機。最終,周襄王的軍隊寡不敵眾,慘遭大敗。
    敗兵之餘,周襄王無奈之下,隻得逃居於鄭國的汜地,暫避風頭。身處異國他鄉,周襄王深知自己急需諸侯的援助,以圖恢複周王室的榮耀與統治。於是,他派遣使者奔走列國,向諸侯們告難,言辭懇切地訴說著自己的困境與尋求幫助的心願。他向各國使者傾訴道:“周室衰微,本已岌岌可危,如今又遭此大難,實乃我周室之不幸。還望各位諸侯念在周室往昔對諸侯的庇佑之恩,伸出援手,助我重歸王都,恢複周室統治。”然而,各國諸侯或因自身利益考量,或因對周王室的失望,紛紛對周襄王的求援置若罔聞。周王室的命運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時光匆匆,轉眼到了晉文公二年前635年)春,秦穆公收到了周襄王的告急文書。秦穆公深知此時若能在周室危機中嶄露頭角,不僅能展現秦國的實力與威望,更能在諸侯中樹立良好的口碑。於是,他果斷下令大軍屯兵於黃河岸邊,積極籌備糧草,整肅軍隊,準備勤王。
    消息很快傳到了晉國,晉文公重耳聽聞後,與群臣商議此事。趙衰此時上前勸說道:“主公,爭奪天下霸權,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要擁護周天子。您看周王室如今雖遭遇困境,但周王室畢竟與晉國同為姬姓,血脈相連。在這關鍵時刻,如果晉國不搶先護送周天子回京,而讓秦國搶先一步,我們將在天下諸侯麵前失去主動權,日後又怎能在此發號施令呢?今天尊敬周王,實則是為晉國稱霸累積資本,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重耳聽完趙衰的話後,經過深思熟慮,認為他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重耳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命令,讓晉國軍隊出征。
    經過長途跋涉,晉軍在三月甲辰日終於抵達了陽樊這個地方。士兵們雖然疲憊不堪,但他們的士氣依然高昂。一到陽樊,晉軍就馬不停蹄地對溫城展開了包圍。
    此時的周襄王,看到晉軍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眼前,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感激。他知道,自己終於有了擺脫困境的機會。在晉軍的護送和簇擁下,周襄王順利地回到了周都洛邑。
    然而,晉軍並沒有因為完成了護送任務而解散。相反,他們迅速展開了下一步的行動。四月,經過周密的策劃和部署,晉軍對王子帶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在激烈的戰鬥中,晉軍將士們個個奮勇當先,毫不畏懼。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衝入王子帶的營地,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盡管王子帶的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在晉軍的強大攻勢麵前,他們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當晉軍攻入王子帶的營地時,王子帶還在做著最後的掙紮。但晉軍將士們士氣如虹,他們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將王子帶的勢力消滅得幹幹淨淨。
    隨後,周襄王為感晉文公之功,親自召見重耳,設宴款待。宴會上,周襄王以饗醴款待眾臣,酒肉飄香,香氣四溢;又拿出珍貴的幣帛助興,眾人歡呼雀躍。更為重要的是,周襄王將王畿的陽樊、溫、原、攢矛等南陽八邑賜給晉國,作為對晉國援手的重重嘉獎。周襄王鄭重地說道:“晉侯重耳,你於寡人危難之際伸出援手,拯救周室於水火之中,實乃寡人之大幸。這八邑之地,便是寡人對你的大恩厚德的報答。”重耳連忙拜謝,心中明白這是自己稱霸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然而,在接管南陽八邑的過程中,陽樊的百姓卻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情緒。他們不服晉國的統治,堅決不肯歸順。重耳見狀,果斷下令出兵包圍陽樊。陽樊城內的男女老少紛紛拿起武器,堅守城池,抵禦晉軍的進攻。就在戰鬥陷入膠著之際,陽樊人蒼葛挺身而出。他站在高處,大聲呼籲:“我們陽樊百姓世世代代生活於此,豈能輕易屈服於晉國之威!我們並非是與晉國為敵,隻是不希望失去自由與尊嚴。若晉侯能放我們一條生路,我們陽樊百姓必將以禮相待,永世感念晉侯之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重耳見此情形,思索再三,決定解圍,並放出當地居民。這一舉動不僅平息了陽樊的反抗,也為晉國贏得了民心,從此,晉國在太行山之南的王畿有了自己的堅實封地。這片土地猶如一塊重要的基石,使晉國挺進中原,爭霸天下時,有了一個穩固且可靠的橋頭堡陣地。
    晉文公四年前633年),遠方的楚成王野心勃勃,他聯合同盟諸侯,浩浩蕩蕩地包圍了宋國。宋國人心惶惶,緊急向晉國求援。得知消息後,公孫固急忙趕往晉國,向晉文公重耳陳述宋國的危局,請求晉國伸出援手。
    晉軍帳內,謀士們紛紛建言獻策。先軫站出來說道:“報答恩人,一雪恩情從而奠定霸主地位,就在此刻了。宋國當年也曾對我們有恩,我們豈能坐視不理?”當年宋襄公對重耳以禮相待,贈送車馬,這份恩情重耳一直銘記於心。狐偃也接著說道:“楚國剛剛占有曹國,而且又初次與衛國通婚。倘若我們攻打曹國、衛國,楚國肯定認為自身利益受損,必定出兵救援曹衛。那時,他們顧東顧不了西,自然無暇全力進攻宋國,如此一來,宋國就能得到解脫了。”
    重耳認為他們說得有理,於是下令編製三軍,準備先討伐楚國的同盟曹、衛。十二月,晉軍士氣高昂,一路勢如破竹,攻下太行山以東大片土地。為了表彰趙衰的功績與威望,重耳把原邑封給了趙衰。趙衰在晉國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默默輔佐重耳,出謀劃策,忠心耿耿,此時得到封賞,實至名歸。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春,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重耳整軍備戰,以荀林父為禦戎,穩穩地把控著戰車;魏犨為車右,忠誠地守護在主公身邊。隨後,他率領晉軍八百乘浩浩蕩蕩南下,奔赴戰場。在討伐曹國時,晉軍向衛國借路,希望能從衛國通過,迅速到達曹國的腹心地帶。然而,衛成公卻是個自私自利、膽小怕事之人,他害怕卷入這場紛爭會給衛國帶來災難,堅決不答應晉軍的請求。晉軍無奈,隻好選擇迂回作戰,從南渡過黃河,直撲曹國。
    正月,晉軍一路披荊斬棘,終於攻下五鹿。這一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晉軍的士氣,也讓其他諸侯看到了晉國強大的實力。士兵們歡呼雀躍,士氣高漲,紛紛表示要為晉國的霸業繼續奮鬥。二月,重耳與齊昭公在斂盂順利結盟,晉國與齊國就此攜手,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此時,晉國本打算順勢伐衛,進一步擴大戰果。
    衛成公見晉大軍壓境,晉、齊又結為盟好,自知衛國勢單力薄,無奈之下,請求參加結盟,企圖借助晉國等大國的力量來保障衛國的安全。但重耳考慮到衛國之前的態度,堅決不答應。衛成公見請求無望,又想與楚國結盟,以此來尋求庇護。但衛國人深明大義,他們不願衛國陷入楚國的勢力範圍,堅決反對與楚國結盟。在他們的一致反對與逼迫下,衛成公無奈,隻得離開衛國,前往襄牛避難。而衛國人趁機推選公子買在衛國防守。
    楚國聽聞衛國之事,以為有機可乘,出兵救援衛國,卻未能取勝。晉軍乘勝追擊,不戰而得衛國,進一步鞏固了優勢。三月,晉軍南下攻曹,丙午日,晉軍順利攻入曹都今山東定陶)。進入城中後,重耳站在曹都的宮殿前,大聲列舉了曹共公的種種罪狀。
    原來,這曹共公平日裏荒淫無道,聽信讒言,不聽忠義之士僖負羈的勸阻,讓三百個美女拉著自己華麗的車子四處巡遊,不務正業,荒廢朝政。重耳想到自己曾經曆過那麽多艱難困苦,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於是,他下令軍隊不許進入僖負羈同宗族的家內,以此來報答僖負羈當年的恩德,展現出自己大度與仁義。這一舉動讓曹國的百姓對重耳感恩戴德,也為晉國在其他諸侯國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晉軍如此攻擊曹、衛,本意是想通過引誘楚軍北上,從而坐收以逸待勞之功。然而,楚軍的反應卻大大出乎晉軍的意料。他們並不上鉤,反而將進攻的矛頭轉向宋國,猛烈攻擊宋國。宋國頓時陷入絕境,再次緊急向晉軍告急。重耳得知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深知曾對楚國受過恩,心中有報答之意,自然不想攻楚;但宋國也對晉國有恩,如若不救,晉國必定會失去宋國的信任與支持,進而陷於戰略被動的危險局麵。重耳為此舉棋不定,愁眉不展。
    先軫思索片刻後,上前勸說:“主公,如今晉國處於關鍵之際。我們應果斷抓住曹伯,把曹、衛的土地分給宋國。楚國一心想征服中原,必然會為宋國被分土地之事而著急。到時候,他們肯定會放棄攻打宋國,轉而與我們爭奪曹衛之地。”重耳聽了先軫的建議,覺得頗有道理,便采納了這一策略。
    楚成王得知晉國如此行動,心中有些猶豫,最終決定率軍離開宋國,暫時緩解局勢。然而,楚將子玉驕傲自負,他一心想在戰場上建立功勳,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反對楚成王的撤軍命令,堅請出戰,與晉國一戰。楚成王無奈說道:“晉侯在外逃亡十九年,曆經無數艱難險阻,他見識過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深知百姓的不易。他如今返回晉國,懂得如何與百姓相處,上天也似乎為他開辟道路,助力其成。這樣的人物,實乃不可阻擋啊。”子玉卻不管不顧,執意說道:“不敢說一定建功立業,隻求堵塞中傷誹謗的言論。我不想讓人說我膽小懦弱,害怕晉國。”楚成王見他如此固執,十分生氣,隻給了他很少的軍隊。
    此時,秦穆公、齊昭公心懷異誌,表麵上與晉國聯合,實則在行動上消極合作。晉國麵臨著單獨與楚決戰的不利局麵。重耳無奈之下,再次想起了先軫的建議。他讓宋用土地賄賂秦、齊,請兩國出麵求楚退兵,並故意將此事透露給楚國,挑起秦、齊與楚國之間的矛盾。同時,晉國一麵分曹、衛之地給宋,堅定宋國抗楚的決心。
    楚國看到自己即將失去曹、衛之地,自然不願放棄,不肯鬆口。而齊、秦為得到宋國豐厚的土地,便也不願再與楚國結盟。在權衡利弊之後,齊、秦最終無可選擇,隻能與晉國結成同盟,兵鋒直指楚國,戰爭一觸即發。一場決定春秋格局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晉國能否在這場戰爭中脫穎而出,重耳的霸業能否真正實現,都將在接下來的城濮之戰中見分曉。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