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圍攻宋國

字數:5762   加入書籤

A+A-


    楚莊王十九年前595年),楚國的威名如同雷霆一般在中原大地上回響。這一年,楚莊王雄心勃勃,決心進一步拓展楚國的影響力,讓其威名遠揚。
    經過深思熟慮,楚莊王決定派遣申舟作為使者前往齊國。在那個時代,外交使者的行動不僅僅代表著個人,更承載著國家的尊嚴和意誌。因此,外交使節的選派和行程安排都需要經過精心策劃和權衡。
    然而,楚莊王的這一決定卻讓宋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按照當時的外交禮節,使者在途經他國時,需要向該國借道。這不僅是一種禮貌,更是對他國主權的尊重。但楚莊王卻偏偏沒有這樣做,他直接派遣申舟出使齊國,而沒有向宋國借道。
    這個決定對於宋國來說無疑是一種挑釁和侮辱。宋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其領土主權不容侵犯。楚莊王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宋國尊嚴的踐踏,也讓兩國之間的關係瞬間緊張起來。
    宋國,這個屹立於中原地區的重要諸侯國,一直以來都以其獨特的文化和傳統而自豪。宋文公和右師華元等宋國的重要人物,對於申舟不借道宋國便直接前往齊國的行為,感到極度的反感和憤怒。
    在他們的眼中,這種行為不僅僅是對宋國的忽視,更是對宋國國格的嚴重挑釁。宋國人民向來以剛烈和堅毅著稱,他們絕不容忍這樣的侮辱和冒犯。因此,當申舟路過宋國時,宋國人毫不猶豫地采取了行動,將其殘忍地殺害。
    這一事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楚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楚莊王得知申舟被殺的消息後,他的憤怒如同火山一般噴湧而出。他的雙眼燃燒著熊熊的怒火,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燒成灰燼。心中的怒火幾乎要將他的理智吞噬,他無法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楚莊王深知,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殺人事件,而是一個關乎楚國尊嚴和威望的重大問題。宋國的行為已經嚴重挑釁了楚國的權威,如果不嚴厲懲處,楚國的威嚴將會蕩然無存,其他諸侯國也會對楚國產生輕視之心。楚莊王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如炬,語氣堅定地對眾臣說道:“宋國此舉,是對楚國的公然挑釁!若不加以懲處,我楚國的尊嚴何在?威望何存?”他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眾臣無不感受到他的決心。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決定傾盡全國之力,率領浩浩蕩蕩的三軍,殺向宋國的都城睢陽,以維護楚國的尊嚴和威望。楚莊王親自披掛上陣,身先士卒,他的勇氣和決心感染了每一位楚軍將士。楚軍上下士氣高昂,他們堅信,在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帶領下,定能迅速攻克宋都。
    楚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將宋都睢陽團團圍住。楚軍的進攻如同狂風暴雨,一波接著一波,宋國的城防在楚軍的猛烈攻擊下搖搖欲墜。然而,宋國這邊,宋文公帶領臣民毅然決然地堅守城池。他們知道,一旦城破,宋國將麵臨滅頂之災。在宋文公的激勵下,宋國軍民同仇敵愾,頑強抵抗著楚軍的進攻。
    宋文公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如潮水般湧來的楚軍,心中充滿了憂慮,但他依然堅定地對身邊的將士們說道:“宋國雖小,但絕不屈服!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堅守到底,援軍一定會到來!”他的聲音在城牆上回蕩,激勵著每一位宋國軍民。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堅固的防線,與楚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九個月,在漫長的九個月裏,天下諸侯為之震驚不已。他們既畏懼楚國國力之強,遠遠超出了眾諸侯的意料。要知道,楚國居然能長達九個月供應著千裏之外的三軍,國家綜合實力由此可見一斑。即便諸侯各國有堅固的城池,在楚國如此強大的攻勢麵前,也顯得岌岌可危。
    許多諸侯國在這場戰爭中,既對楚國心懷敬畏,又不得不對其軍事才能和實力表示欽佩。他們紛紛派遣使者前往楚國,試圖探聽戰爭的進展,同時也暗中觀察楚國的動向。然而,也有一些諸侯國對楚國的強勢崛起感到不滿,在他們看來,楚國的行為已經嚴重破壞了中原地區的平衡和秩序。這些諸侯國開始暗中聯合,試圖尋找機會製衡楚國。
    與此同時,宋國國內的情況也愈發艱難。城內已是易子相食,饑寒交迫。百姓們飽受戰火的煎熬,生命和尊嚴在殘酷的戰爭麵前顯得如此脆弱。城內的糧食早已告罄,百姓們隻能靠野菜和樹皮充饑,許多人在饑寒中倒下,再也無法站起來。
    然而,宋文公始終堅守著最後的防線,他堅信上天會眷顧宋國,援軍一定會到來。他每天都會巡視城防,鼓舞士氣,與百姓們同甘共苦。他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眼中充滿了堅定與希望。他知道,隻要宋國軍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撐到援軍到來的那一天。
    這場戰爭不僅是一場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一場政治和心理上的博弈。楚國的強勢進攻展示了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決心,但也引發了中原諸侯的警惕和不安。宋國的頑強抵抗則體現了其堅韌不拔的意誌和對國家尊嚴的堅守。戰爭的持續也讓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也為未來的和平與秩序埋下了伏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楚莊王在這場戰爭中展現了其雄才大略和果斷決策的能力,但也意識到戰爭的持久和殘酷對國家的消耗。宋文公則在困境中堅守信念,激勵著宋國軍民頑強抵抗。這場戰爭最終以雙方的妥協而告終,但它的影響卻深遠而持久,成為中原地區各國重新審視自身實力和戰略布局的重要契機。
    楚莊王二十年前594年)的初春,汴水河畔的積雪尚未消融,寒風裹挾著細沙拍打著商丘城的夯土城牆。宋文公站在城樓之上,望著城外綿延數裏的楚軍營帳,眉頭緊鎖如霜。炊煙從敵營中升起,與天邊低垂的烏雲融為一體,而城內的百姓早已十室九空,糧倉裏的粟米隻夠支撐旬日,樹皮都被剝得幹幹淨淨。
    "啟稟君上,樂嬰齊大夫已整裝待發。"內侍的聲音在空曠的城樓回響。宋文公握緊腰間的玉玨,冰涼的觸感讓他清醒——這是宋國最後的生機。樂嬰齊肩負著舉國重托,帶著十二匹毛色純正的白馬拉著的車駕,載著宋國曆代國君的祭器,星夜兼程趕往絳都。車輪碾過結冰的官道,揚起細碎的冰碴,仿佛預示著這場求援之路的艱難。
    晉國朝堂之上,青銅蟠螭紋鼎中燃燒的柏木劈啪作響,卻掩不住氣氛的凝重。晉景公摩挲著案幾上的羊皮輿圖,目光在宋楚邊境來回逡巡。"諸位愛卿,宋使懇請援軍,這仗...打是不打?"話音未落,大夫伯宗已趨步出列,寬大的衣袖在青磚地麵拖出長長的陰影。
    "君上,此戰萬萬不可!"伯宗舉起一卷竹簡,上麵密密麻麻記載著楚軍近年的戰績,"自邲之戰後,楚軍吞並庸、舒,又敗陳、鄭,如今士氣正盛。反觀我軍,虎牢關的營壘尚未修繕,戰車兵甲折損十之三四..."他的聲音突然哽咽,想起三年前邲之戰中溺斃於黃河的三萬將士,"楚國方今有江漢之險,又得天時地利,臣夜觀星象,熒惑守心於南,此乃楚興之兆啊!"
    朝堂陷入死寂。晉景公望著穹頂蟠龍藻井,耳邊似乎又響起邲之戰的戰鼓。當年先縠貿然出擊,導致全軍潰敗,連自己的乘輿都險些落入敵手。如今國庫空虛,百姓厭戰,若再輕啟戰端...他最終將竹簡重重拍在案上:"傳旨,命解揚前往宋國,就說援軍不日將至!"話落,殿外突然響起悶雷,三月飄雪簌簌而下。
    五月的商丘城,空氣中彌漫著腐肉的氣息。華元解開衣甲,在身上塗抹汙泥,腰間別著浸透桐油的麻布。三更梆子響過,他帶著十名死士,借著暴雨的掩護,順著護城河的排汙口潛入楚營。積水漫過脖頸,蛆蟲在汙水中翻湧,卻絲毫未減他們的速度。
    當華元翻過最後一道鹿砦時,眼前的景象令他瞳孔驟縮:楚營中燈火通明,卻空無一人。原來楚軍為節省糧草,已改為輪班值守。他摸到主將子反的大帳,帳外兩名親衛正倚著盾牌打盹,鼾聲混著雨聲。華元抽出匕首,在掌心哈了口氣,寒光一閃,兩名士卒咽喉噴出的熱血瞬間染紅了青布帳幔。
    帳內,子反正枕著酒壇酣睡,酒香混著血腥氣撲麵而來。華元飛身上榻,膝蓋抵住對方胸口,匕首架在咽喉:"令尹大人,可認得在下?"子反猛然驚醒,酒意頓消,隻見月光下,華元的眼睛亮得可怕,像極了睢水邊餓了三日的野狼。
    "宋國城內,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華元壓低聲音,每字每句都像重錘砸在子反心頭,"貴軍若執意攻城,待城破之日,不過是座萬人坑!"他突然扯開衣襟,露出嶙峋的肋骨,"看看我這副模樣,君上已半月未進米糧!"
    子反望著眼前這個形容枯槁卻目光如炬的宋人,喉嚨發緊。他想起昨日巡查糧倉,軍吏報告存糧僅夠支撐七日。營帳外,突然傳來戰馬的嘶鳴,那是楚軍最後的五千匹戰馬,因草料不足,已開始啃食轅木。
    "實不相瞞,楚軍亦..."子反的聲音被驚雷打斷。華元卻突然收起匕首,從懷中掏出半塊發黴的麵餅:"此乃宋國最後的存糧,願與令尹共嚐。"麵餅遞到子反麵前時,驚雷照亮了上麵密密麻麻的蟻群。
    楚莊王凝視著沙盤上的宋國城防圖,燭火在他臉上明明滅滅。當子反將盟約呈上時,他的手指在"歲貢百車"的條款上停留許久。遠處傳來更夫梆子聲,已是五更天。
    "傳令下去,明日辰時撤兵。"莊王突然將竹簡拋入火盆,看它在烈焰中蜷曲成灰,"派人告訴宋君,楚國願以百裏荒田換宋國三年賦稅。"他走到帳外,望著東方泛起的魚肚白,想起出征時太廟占卜的龜甲——裂紋縱橫交錯,既像勝利的旌旗,又似破碎的版圖。
    商丘城門緩緩打開時,華元望著楚軍遠去的背影,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掌心咳出的血滴落在沾滿泥漿的戰甲上。城外的麥田裏,新播的麥種正在春雨中萌發,隻是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究竟能維持多久?
    這場長達九個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堅戰,雖以楚國無功而返而告終,但也讓中原諸侯談楚色變。自此,楚國的威名在諸侯中更加響亮,而聯齊製晉的邲之戰,也成為了晉國霸業第一次衰敗的起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往日自以為不可一世的晉人遭到當頭一棒,對諸侯的控製力大大減弱。而自齊桓公後便已注冊為大國的薑齊,便是第一個想脫離晉國控製的諸侯。
    早在楚莊王十五年前599年),齊惠公崩逝,其子呂無野立,是為齊頃公。齊頃公年輕氣盛、剛猛精進,目中無人,他急於擺脫晉景公的控製,渴望在諸侯中樹立自己的威望。
    就在邲之戰結束的楚莊王十八年前596年),齊頃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晉國撐腰的莒國,打響了反抗晉國的第一仗。齊頃公深知魯國在晉國東方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為瓦解晉國東方的戰略碉堡——魯國,他加大對魯國聯絡。
    當時魯國三桓季孫、叔孫、孟孫奪得魯國軍政大權,分別與晉國侈卿建立起較為牢固的跨國聯盟以作為外援。而魯宣公及東門氏即公孫歸父,東門襄仲之子)在晉國霸業一片迷茫之時,積極聯絡齊國當權派以作為對抗三桓。魯宣公與齊頃公,一見如故,一拍即合。
    經過幾年的奮鬥,齊頃公的膽子越來越大。楚莊王二十二年前592年),晉景公命時任中軍佐的郤克出使齊國,征召齊頃公參加會盟。齊頃公玩心大發,竟在朝堂之上捉弄郤克。郤克身材矮小,齊頃公和眾大臣故意嘲笑他的身材,還在台階上設置障礙,讓郤克摔倒。郤克惱羞成怒,發誓一定要報複齊國。
    後在斂盂之會上,齊國代表高固高宣子)又逃席而去,這讓晉國顏麵掃地。
    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開春,郤克終於鼓動晉景公,晉景公忍無可忍,率軍與衛太子臧伐齊。然而,這次行動也隻是小打小鬧,並未對齊國造成實質性打擊。
    在晉國霸權最為迷茫的那幾年間,楚莊王聯齊以製晉的戰略取得了極大成功。使得晉國長期忙碌於在北方與齊國周旋,基本無暇南顧。楚國則趁機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鞏固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這場看似簡單的戰略布局,卻在諸侯之間引發了連鎖反應,深刻地改變了當時的政治格局。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