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張儀連橫(二)

字數:5679   加入書籤

A+A-


    然而,到了秦惠文王三年(前322年),張儀從齧桑回到秦國後,卻遭到了免去相位的命運。出了種種原因考慮,秦國為了徹底貫徹實施連橫策略,準備派張儀到魏國去擔任國相。或許,這也是張儀自己主動提出來要這麽去幹的。
    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毅然決定前往魏國擔任國相。他帶著對秦國的忠誠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踏上了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他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魏國首先臣事秦國,進而讓其他國家效法,以此擴大秦國的影響力。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讓秦國的旗幟飄揚在整個戰國大地。
    然而,魏惠王對張儀的建議並不買賬,拒絕了他的請求。魏惠王的拒絕,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張儀的頭上,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但張儀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知道,說服一個國家的君主並非易事,需要時間和耐心。秦惠文王得知後,大發雷霆,立刻出動軍隊攻克了魏國的曲沃、平周。這一舉動,如同一場暴風驟雨,給魏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盡管如此,秦惠文王暗中卻對張儀更加優厚,給予了重賞。張儀深感慚愧,覺得自己辜負了秦惠文王的信任,沒有什麽可以回敬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一定要為秦國贏得這場戰略博弈的勝利。
    秦惠文王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張儀再次勸說魏襄王,希望他能臣事秦國,退出合縱聯盟。但魏襄王同樣不肯聽從他的建議,仿佛對張儀的連橫策略視而不見。於是,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魏國戰敗,如同一片落葉在狂風中飄搖。這一場戰爭,再次證明了秦國的強大和張儀策略的正確性。
    秦惠文王七年(前318年),韓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率領匈奴人一起進攻秦國。這一場聯合進攻,如同一場巨大的風暴,席卷了整個戰國大地。但秦惠文王並沒有因此而驚慌,他指揮秦軍,巧妙應戰,成功還擊打敗了韓國申差的部隊,斬首八萬二千。這一場勝利,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秦國的天空。此役讓諸侯們大為震驚,紛紛陷入了慌恐之中,他們開始重新審視秦國的力量和張儀的連橫策略。
    秦惠文王八年(前317年),張儀再次遊說魏王,勸他退出合縱盟約,臣事秦國。這一次,張儀的遊說取得了成功。他的言辭如同一把鋒利的劍,刺破了魏王的猶豫和恐懼。魏國宣布退出南北合縱,並請張儀擔任中間人與秦國和解。張儀回到秦國後,重新出任國相,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次年,魏國正式重新臣事秦國,為秦國的戰略布局增添了重要的一環。這算是張儀連橫的首勝吧!這一場勝利,不僅是張儀個人的榮耀,更是秦國崛起的重要一步。張儀的連橫策略,如同一條無形的線,將各國的命運緊緊相連,為秦國的統一大業鋪平了道路。
    張儀在這一係列的政治和軍事活動中,充分展現了他的縱橫之術和卓越的外交才能,成為了戰國時期一位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人物。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秦國國力蒸蒸日上,秦惠文王為了進一步拓展疆域,決定對苴國、巴國以及蜀國采取行動。他派遣張儀、司馬錯率領大軍前往救援苴國和巴國,看似是一場正義的救援行動,實則暗藏玄機。張儀,這位深諳權謀之道的縱橫家,心中另有盤算。他早已垂涎巴國和苴國的富饒之地,趁著救援之機,出兵攻取了巴國,擒獲了巴王。隨後,他向秦惠文王進言,設立巴郡、蜀郡和漢中郡,將三郡土地精心劃分為三十一縣,並在江州大力建築城池。這些舉措不僅鞏固了秦國在巴蜀地區的統治,也為秦國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14年),魏國背信棄義,拋棄了與秦國的盟約,轉身加入合縱盟約。秦國自然不會坐視不管,立刻出兵攻打魏國,輕鬆地奪取了曲沃。這一仗,不僅是對魏國背盟行為的嚴厲懲罰,更是向其他諸侯國展示了秦國的強大武力。
    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秦國將戰略目光投向了齊國。此時的齊國,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戰國的東方,國力強盛,威震四方。然而,此時的齊、楚兩國已經締結了合縱聯盟,如同兩座堅固的堡壘,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的擴張。形勢對秦國極為不利,秦國的統一大業似乎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在這個關鍵時刻,張儀再次臨危受命,前往楚國遊說楚懷王。張儀,這位秦國的傑出謀士,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口才,肩負起了這一重任。他帶著秦國的使命,踏上了前往楚國的道路。楚懷王聽聞張儀到來,心中頗為好奇。他空出上等的賓館,親自前往賓館安排張儀的住宿,這一舉動,不僅顯示了他對張儀的重視,也體現了他對這次會麵的期待。他熱情地問道“這是個偏僻鄙陋的國家,先生您用什麽來指教我呢?”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謙遜,也帶著一絲期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張儀微微眯起眼睛,嘴角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他先是客套了幾句,然後切入正題,遊說楚懷王道“大王若能聽從我的意見,就請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願意奏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裏的土地,讓秦國的女子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間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如此一來,向北可削弱齊國,而西方的秦國也能得到好處,沒有比這更好的策略了。”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每一個字都如同一顆顆珍珠,落在楚懷王的心中。
    楚懷王聽後,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心中滿是驚喜和期待。他仿佛看到了商於六百裏的土地已經在眼前,那是一片富饒的土地,足以讓楚國的國力更上一層樓。他高興地應允了張儀,滿朝大臣也都紛紛前來祝賀,整個王宮一片歡騰。然而,唯獨陳軫麵露憂慮,他站在一旁,眼神中充滿了擔憂。他勸諫楚懷王不要輕信張儀,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大王,此事不可輕信啊!”
    楚懷王不悅地說道“我不費一兵一卒即可獲得秦國六百裏地,滿朝臣子都在為這一消息感到慶賀,唯獨你在阻止我,你想幹嘛?”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怒,仿佛陳軫的勸諫是對他的不尊重。
    陳軫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不是這樣的。以臣看來,商於一帶的土地非但不能得到,反而會換來秦國和齊國聯合起來。秦、齊二國一旦聯合,屆時必定會禍患臨頭。”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每一個字都如同一把重錘,敲打著楚懷王的心。
    楚王要他繼續說下去,陳軫則說道“秦國之所以對我楚國如此謹慎,隻因為齊楚二國結盟。如今大王與齊國斷交,會使楚國孤立無援。秦國又怎麽會偏愛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而白送商於六百裏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之後一定會背棄對大王的承諾,若是向北與齊國斷絕關係,隻會招來西邊秦國的禍患,兩國的軍隊一定會一起攻打楚國。我替大王想了下對策,倒不如我們在與齊國暗中合作、表麵斷交,派人跟隨張儀去秦國。假如秦國把土地割讓給我們,再與齊國徹底斷交也不算晚。若他們不將土地割讓出來,那也符合我們的策略。”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仿佛已經看到了楚國未來的困境。
    楚王卻不耐煩地說道“希望陳先生閉上嘴,不要再講話了,等著我得到土地便是。”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傲慢,仿佛已經勝券在握。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係,廢除了盟約,楚懷王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楚懷王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楚國未來的輝煌。
    然而,張儀回到秦國後,果然背棄了對楚懷王的承諾。秦國並沒有割讓商於六百裏的土地,反而與齊國聯合起來,對楚國發起了進攻。楚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在楚國的上空。楚懷王這才意識到陳軫的勸諫是正確的,但為時已晚。楚國的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國土被秦國蠶食。楚懷王的臉上露出了悔恨和絕望,他終於明白,輕信張儀的承諾,斷絕與齊國的聯盟,是多麽愚蠢的決定。
    這場悲劇,不僅是楚懷王個人的悲劇,更是楚國的悲劇。它讓人們明白,外交和戰爭的博弈中,不能輕信他人的承諾,必須要有清醒的頭腦和長遠的謀劃。張儀的連橫策略,如同一場精心策劃的棋局,讓楚國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困境。而楚懷王的輕信和短視,最終導致了楚國的災難。
    張儀回到秦國後,假裝沒拉住車上的繩索,跌下車來受了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楚懷王聽到這件事,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他說“張儀是因為我與齊國斷交還不徹底吧?”於是,他派人去往宋國,借了宋國的符節到齊國辱罵齊宣王。齊宣王一氣之下斬斷符節,轉而與秦國結交。
    秦國、齊國建立了邦交之後,張儀終於上朝了。可他開口卻說“我有秦王賜予我的六裏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楚國使者則說“我奉楚王的命令,來接收商於之地六百裏,從來沒聽說要收什麽六裏土地。”楚國的使臣隻得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告訴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
    結果,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土地。楚國又派出更多的軍隊去襲擊秦國,楚軍大敗,無奈之下,楚國又割讓兩座城池和秦國締結和約,結束了戰爭狀態。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秦國想要進一步要挾楚國,提出用武關以外的土地交換黔中一帶的土地。
    楚懷王憤怒地說道“我不願意交換土地,隻要得到張儀,願獻出黔中地區。”
    秦惠文王想要遣送張儀,又有些不忍開口。而張儀卻主動請求前往。秦惠文王有些擔憂地說道“那楚王惱恨先生背棄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諾,這是存心報複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張儀卻胸有成竹地說“秦國強大,楚國弱小,我和楚國大夫靳尚關係親善,靳尚能夠去奉承楚國夫人鄭袖,而鄭袖的話楚王是全部聽從的。況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國的,楚王怎麽敢殺我。假如殺死我而替秦國取得黔中的土地,這也是我的最高願望。”
    於是,張儀出使楚國。楚懷王等張儀一到就把他囚禁起來,要殺掉他。
    靳尚對鄭袖說“您知道您將被大王鄙棄嗎?”鄭袖疑惑地問道“為什麽?”靳尚解釋道“秦王特別鍾愛張儀而打算把他從囚禁中救出來,如今將要用上庸六個縣的土地賄賂楚國,把美女嫁給楚王,用宮中擅長歌唱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會敬重秦國。秦國的美女一定會受到寵愛而尊貴,這樣,夫人也將被鄙棄了。不如替張儀講情,使他從囚禁中釋放出來。”
    於是鄭袖日夜向楚懷王講情說“作為臣子,各自為他們的國家效力。現在土地還沒有交給秦國,秦王就派張儀來了,對大王的尊重達到了極點。大王還沒有回禮卻殺張儀,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國。我請求讓我們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讓秦國像魚肉一樣地欺淩屠戮。”
    楚懷王後悔囚禁了張儀,於是赦免了張儀,像過去一樣優厚款待他。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張儀從囚禁中放出來不久,沒有立即離開楚國,而是又去遊說楚懷王。
    張儀向楚懷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但請秦王派太子來楚國作人質,楚國派太子到秦國作人質,把秦國貴女作為侍候楚懷王的姬妾,兩國永結兄弟鄰邦,不相互打仗。
    此時,楚懷王雖已得到張儀,卻又難於讓出黔中土地給秦國,想要答應張儀的建議。屈原堅決反對,他義正言辭地說道“前次大王被張儀欺騙,張儀來到楚國,我認為大王會用鼎鑊(古代兩種烹飪器鼎和鑊)煮死他,如今釋放了他,不忍殺死他,還聽信他的邪妄之言,這可不行。”
    楚懷王卻說道“答應張儀的建議可以保住黔中土地,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經答應了而又背棄他,這可不行。”
    楚懷王最終答應了張儀的建議,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親善。這一決策,讓楚國陷入了更加複雜的政治局勢之中,未來的命運也變得撲朔迷離。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