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逆風前行

字數:4323   加入書籤

A+A-


    翌日清晨,金色的陽光灑滿了皇宮,一座嶄新的院落卻在往日的寧靜中,透著一股勃勃生機。這裏便是郭淩峰連夜命人收拾出來的文學館,高懸的牌匾是其親筆題寫,蒼勁有力。
    幾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緩步走進院內,看著院中新栽種的綠竹和雅致的石桌,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他們都是郭淩峰親自邀請而來的文化名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極高的造詣。
    “諸位先生,請!”郭淩峰熱情地將老先生們迎入正廳,“朕已命人備好了筆墨紙硯,諸位可在此盡情揮灑才情,朕也希望能時常來此聆聽教誨。”
    “皇上言重了。”一位老者捋著胡須笑道,“老朽等人定當竭盡所能,為皇上培養出一批棟梁之才。”
    隨後,一批年輕的學子也陸續到來,他們大多出身貧寒,卻都懷揣著文學夢。在文化名師的悉心指導下,他們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創作熱情高漲。
    文學館內,時而傳來朗朗的讀書聲,時而有熱烈的討論聲,筆墨飛舞間,一篇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作品躍然紙上。這些作品,有歌頌百姓生活的,有針砭時弊的,也有天馬行空,充滿奇思妙想的,無一不展現著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活力和創造力。
    “好詩!好詩啊!”一位老先生手持一篇新作,忍不住拍案叫絕,渾濁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然而,就在文學館欣欣向榮之時,宮外卻有一頂轎子在夜色中悄然駛入了一座幽深的府邸……
    夜色深沉,仿佛一塊巨大的黑幕籠罩著皇城。轎子落地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清晰,從轎中走出一位身穿官服,麵色陰沉的中年男子。他正是當朝禦史大夫,以嚴苛古板著稱,是朝中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老爺,您可算回來了。”一位管家模樣的老者迎上前,低聲說道,“那些言官又在皇上麵前告狀了,說……”
    “說文學館是歪門邪道,蠱惑人心,要皇上取締,是也不是?”禦史大夫冷哼一聲,打斷了管家的話。
    “正是如此。”管家點頭哈腰,臉上帶著一絲擔憂,“老爺,您看這該如何是好?”
    “哼,皇上還是太年輕啊,被那郭淩峰的花言巧語蒙蔽了雙眼。”禦史大夫沉聲說道,“明日早朝,老夫定要讓皇上明白,這文學館不除,必將動搖我朝根基!”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氣氛格外凝重。禦史大夫率領一眾言官,言辭激烈地抨擊著文學館,聲稱其宣揚的思想與傳統背道而馳,會引發社會動蕩,要求皇上立即關閉文學館,嚴懲倡導者郭淩峰。
    郭淩峰站在朝堂之上,聽著這些言官的指責,心中毫無波瀾。他知道,這些人並非真的關心什麽國家安危,隻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罷了。
    “諸位愛卿所言,朕並非沒有考慮過。”郭淩峰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但朕認為,文學並非洪水猛獸,它可以陶冶情操,啟迪民智,也能反映民生,針砭時弊。朕建立文學館,正是希望能夠弘揚我朝文化,培養人才,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讀書識字,為國家效力。”
    “皇上,您說得輕巧!”一位言官站出來,高聲說道,“如今這文學館裏,都是些什麽人?都是些出身低微,毫無學識之人,他們懂什麽治國之道?讓他們讀書識字,隻會讓他們心生妄念,擾亂社會秩序!”
    “這位大人此言差矣。”郭淩峰反駁道,“出身低微不代表沒有才華,更不代表不能為國家效力。我朝自古以來,便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傳統,難道諸位大人要將這優良傳統棄之不顧嗎?”
    “這……”幾位言官被郭淩峰的話語噎住,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皇上,老臣以為……”禦史大夫再次站出來,剛要開口,卻被郭淩峰打斷。
    “夠了!”郭淩峰猛地一拍龍椅,站起身來,眼神淩厲地掃視著朝堂上的眾人,“朕意已決,文學館絕不會關閉!誰若再敢妄議此事,休怪朕不講情麵!”
    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眾臣皆被郭淩峰的威勢所震懾,不敢再言語。然而,就在這時,禦史大夫卻突然上前一步,跪倒在地,高聲說道:“皇上,老臣……”
    “皇上,老臣雖死諫,也要說!”禦史大夫老淚縱橫,顫巍巍地叩首,“這文學館一日不除,老臣寢食難安啊!”
    朝堂上的氣氛瞬間凝固,所有人屏息凝神,靜觀事變。郭淩峰深吸一口氣,他知道今日之事無法善了,強硬對抗隻會激化矛盾,於事無補。他需要另辟蹊徑。
    “好,既然如此,朕便給諸位愛卿,也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郭淩峰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語氣堅定而自信。
    下朝後,郭淩峰沒有回禦書房,而是徑直來到文學館。他深知,想要真正推行文化複興,不能隻依靠皇權,更需要得到百姓的認可和支持。他決定采取迂回策略,先從民間入手,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
    “淩峰兄,你真的決定這麽做嗎?”陶夭夭秀眉微蹙,擔憂地看著郭淩峰。她明白郭淩峰的決心,但也擔心他會因此受到傷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夭夭,我意已決。”郭淩峰握著她的手,眼神堅定,“我相信,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在郭淩峰的鼓勵和支持下,文學館的年輕學子們開始行動起來。他們走出象牙塔,深入民間,在街頭巷尾,茶樓酒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百姓講解文化知識,宣傳文化複興的意義。
    他們有的組織文化講座,講述曆史故事,吟誦詩詞歌賦;有的舉辦小型展覽,展示書法繪畫,雕刻工藝;還有的編排戲劇表演,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演繹經典故事,傳播文化精髓。
    這些活動新穎有趣,通俗易懂,很快便吸引了大批百姓圍觀參與。原本對文化一無所知的普通百姓,也開始對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文化並非是高高在上,而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沒想到,讀書識字竟然如此有趣!”一位老農看著學子們書寫的對聯,感歎道。
    “是啊,以前隻知道種地幹活,現在才知道,原來我們還有這麽多優秀的文化!”一位婦人帶著孩子觀看皮影戲,感慨萬千。
    這些來自民間的真實聲音,像春風般吹遍了整個皇城,也傳入了深宮之中。郭淩峰聽著密探的匯報,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的堅持和努力,已經開始慢慢融化人們心中的堅冰。
    然而,就在此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傳來,打破了這份短暫的平靜……密探單膝跪地,語氣急促:“啟稟皇上,江南織造府傳來消息,江南多地出現災民……”
    郭淩峰心頭一緊,江南是富庶之地,怎麽會有災民?他示意密探繼續說下去。
    “據報,今年江南多地遭遇蝗災,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
    朝堂上關於文學館的爭論仿佛還回蕩在耳邊,如今又添新亂,郭淩峰隻覺得肩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他揉了揉眉心,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此事可還有其他人知曉?”
    “回皇上,消息尚未傳開。”
    “傳令下去,封鎖消息,不得外傳!”郭淩峰當機立斷,“另外,調撥國庫白銀五十萬兩,用於賑災,從速從快!”
    “是!”密探領命而去。
    陶夭夭一直安靜地陪伴在郭淩峰身側,聽到江南的災情,她秀眉緊蹙,眼中滿是擔憂:“淩峰兄,如今國庫吃緊,又要賑災,隻怕……”
    “我知道。”郭淩峰握住她的手,語氣堅定,“但救災如救火,刻不容緩。我會想辦法的。”
    他明白,國庫空虛,此時賑災無疑是雪上加霜。但百姓是國家的根基,他絕不能坐視不理。
    “夭夭,你幫我擬一道聖旨,就說……”郭淩峰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決斷,“就說,朕決定,將今年的祭天大典從簡,節省下來的銀兩,全部用於賑災!”
    陶夭夭聞言,猛地抬頭看向郭淩峰,眼中滿是震驚。祭天大典是國之大事,曆來都是隆重無比,郭淩峰此舉,無疑是大膽而又冒險的……
    喜歡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請大家收藏:()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