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突破傳統的挑戰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A+A-


    翌日早朝,金鑾殿上氣氛肅穆,卻暗藏著一股山雨欲來的壓抑。郭淩峰滿懷期待地將文化複興計劃昭告天下,話音剛落,便有幾名官員站了出來,為首的正是吏部尚書王大人。
    “皇上,臣等以為,舉辦文學比賽、藝術展覽,耗費巨大,實乃亂紀之舉!請皇上三思!”王大人義正言辭,身後幾人也紛紛附和,一時間反對的聲音充斥著整個大殿。
    郭淩峰眉頭微皺,他知道改革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卻沒想到阻力來得如此之快。“王大人此言差矣,”他語氣平靜,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自古以來,文治武功,相輔相成。如今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正是我朝文化發展的大好時機。舉辦文學比賽、藝術展覽,不僅可以提升國民素質,更能彰顯我朝盛世之景,何來亂紀之說?”
    “皇上,治國之道,在於安民富民,而不是沉迷於這些華而不實的玩樂之事!”王大人毫不退讓,“舉辦這些活動,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王大人,你這是在危言聳聽!”郭淩峰猛地一拍龍椅,站起身來,“朕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百姓,為了大梁的千秋萬代!文化複興,利國利民,爾等為何如此執迷不悟!”
    “皇上息怒……”王大人還想再辯,卻被郭淩峰淩厲的眼神逼退了回去。大殿上的氣氛劍拔弩張,百官噤若寒蟬,這場朝堂之上的辯論,似乎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就在這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那聲音清越激昂,帶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傳遍了金鑾殿的每個角落……
    悠揚的笛聲如同一股清泉,注入凝滯的朝堂之上。郭淩峰眉頭一舒,尋聲望去,隻見殿外廣場上,一名布衣青年正閉目吹笛,他指尖翻飛,笛聲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婉轉,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是何人?竟敢在金鑾殿外喧嘩!”王大人怒斥道,卻被郭淩峰抬手製止。
    “且慢,”郭淩峰走到殿前,俯視著廣場上的青年,問道,“你叫什麽名字?為何在此吹笛?”
    青年放下手中竹笛,恭敬地跪拜道:“草民李青,是一名民間藝人,今日聽聞皇上要複興文化,心中激動,特來獻藝,以表達對皇上的支持!”
    李青的話音剛落,廣場四周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百姓們自發地圍攏過來,他們中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充滿朝氣的少年,也有抱著孩子的婦人,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喜悅。
    “好!好一個民間藝人!”郭淩峰朗聲笑道,“你且說說,你都精通哪些技藝?”
    李青站起身來,自信地答道:“回稟皇上,草民不僅精通笛子,還會吹嗩呐、彈琵琶,還會舞獅、變臉,這些都是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技藝!”
    “好!好!好!”郭淩峰連聲叫好,他轉頭看向王大人,問道,“王大人,你看到了嗎?這才是真正的民間藝術,這才是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的文化瑰寶!”
    王大人臉色鐵青,卻無言以對。他萬萬沒想到,一個普通的民間藝人,竟然能得到皇上的如此賞識。
    然而,王大人並不甘心就此罷休。他深知,要阻止郭淩峰的文化複興計劃,就必須從根本上切斷民間藝術的傳播途徑。
    於是,一道禁令在京城傳開:所有民間藝人不準在街頭巷尾表演,違者嚴懲不貸!
    這道禁令一出,頓時激起了千層浪。百姓們紛紛指責王大人,認為他這是在扼殺民間藝術,是在阻礙文化的發展。
    李青和其他民間藝人也不甘示弱,他們聚集在王大人的府邸前,敲鑼打鼓,吹拉彈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抗議。
    “王大人,你為何要禁止我們表演?”李青高聲質問道,“我們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飯,為何要趕盡殺絕?”
    王大人站在府門前,看著眼前群情激奮的百姓,心中卻毫無懼色。他冷哼一聲,說道:“皇上已經下令,任何人不得違抗!”
    “皇上?”李青冷笑一聲,“皇上是讓我們複興文化,而不是讓我們閉嘴!你這是在欺君罔上!”
    “大膽!”王大人怒喝道,“來人,將這些刁民給我抓起來!”
    話音剛落,一群官兵便衝上前來,將李青等人團團圍住……
    金鑾殿上,郭淩峰聽著侍衛的匯報,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猛地站起身,眼中寒光閃爍……
    金鑾殿上,侍衛單膝跪地,將民間藝人與王大人對峙的情形匯報得一字不漏。郭淩峰的拳頭攥得咯吱作響,眼中仿佛燃燒著兩團火焰,但最終,他還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將那股怒火壓了下去。
    他知道,王大人隻是保守派的代表,自己若是強行對抗,隻會激化矛盾,甚至會影響到文化複興的大計。他必須冷靜,必須找到一條更穩妥的道路。
    “傳旨下去,”郭淩峰的聲音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民間藝術乃是我朝文化瑰寶,理應得到保護和傳承。但表演形式和內容需加以規範,避免擾亂社會秩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朕將在宮中設立專門的表演場所,定期邀請民間藝人進宮獻藝。此外,各地也要建立類似的場所,為民間藝術提供展示的舞台。”
    侍衛領命而去,郭淩峰的眉頭卻依然緊鎖。他知道,這隻是一個權宜之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保守派不會善罷甘休,他們還會想出各種辦法來阻撓文化複興的進程。
    消息傳到李青等民間藝人耳中,他們雖然感到失望,但也能理解郭淩峰的苦衷。
    “皇上也是為了我們好,”李青歎了口氣,“至少我們還能繼續表演,還能將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技藝傳承下去。”
    “是啊,”一名老藝人附和道,“隻要我們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讓那些頑固不化的家夥明白,民間藝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入夜,皇宮書房燈火通明。郭淩峰坐在書桌前,手中握著一卷竹簡,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皇上,”一名侍衛輕聲稟報道,“幾位文化名士已在偏殿等候多時。”
    郭淩峰放下竹簡,眼中閃過一抹精光。他知道,要想真正突破傳統的枷鎖,就必須借助這些文化名人的力量……
    郭淩峰快步走進偏殿,幾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便紛紛起身行禮。他們都是當世聞名的文化名人,在書法、繪畫、詩歌等領域都有著極高的造詣。郭淩峰對這些老者十分敬重,連忙上前將他們一一扶起。
    “諸位先生不必多禮,快快請坐。”郭淩峰示意眾人落座,語氣溫和而誠懇,“今日請諸位前來,是為了民間藝術之事。”
    “皇上愛民如子,我等欽佩不已。”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捋著胡須說道,“民間藝術源遠流長,乃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理應得到傳承和發揚。”
    “隻是……”另一位身著青衫的老者麵露難色,“如今朝中不少官員固守成規,視民間藝術為洪水猛獸,想要改變他們的觀念,恐怕並非易事。”
    “是啊,”一位身形消瘦的老者歎了口氣,“老百姓喜愛這些曲藝雜耍,卻在他們眼中成了‘傷風敗俗’、‘有辱斯文’,實在可笑!”
    郭淩峰靜靜地聽著,他知道這些文化名人說的都是實情。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時間內改變人們的觀念,的確比登天還難。
    “朕知道,要想突破傳統的枷鎖,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郭淩峰語氣堅定地說道,“但朕相信,隻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讓民間藝術重放光彩!”
    “皇上英明!”幾位老者眼前一亮,紛紛出言附和。
    “朕有一個想法……”郭淩峰壓低了聲音,將自己心中的計劃娓娓道來。偏殿內的燈光映照著他的臉龐,更顯得他目光深邃,仿佛蘊藏著無盡的智慧。
    眾人屏息凝神,聽著郭淩峰的計劃,時而點頭,時而沉思,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此事若成,必將成為我朝文化發展的一座豐碑!”一位老者激動地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郭淩峰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事不宜遲,”他站起身來,語氣果斷,“就從明日開始……”
    喜歡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請大家收藏:()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