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義師勤王(十三)
字數:5548 加入書籤
如今朝廷上彈劾張鳳翼的人太多,若是張頂不住壓力,很可能要牽扯到溫體仁身上來,他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
想到這裏,他叫來貼身侍從。
“告訴張閣部,是要身敗名裂,還是身後哀榮,當做決斷。”
侍從凜然,低頭快步離去。
然而,壞消息接踵而至。
因為建奴入寇的關係,陝西、河南等地盜賊重新蜂起,張獻忠再次從洛南出陝,進攻襄陽,不克,繼而轉入河南,四處流竄。
中原大地,動蕩難安。
而回到清軍這邊,阿濟格自昌平入關後,得到了關於京畿附近的更多情報。
先前,在關外作戰的時候,就有線報說是京畿南部的士民正在謠傳清兵入關的事情,所傳的各種安排,與之前在獨石口會師時的計劃高度一致。
當時,皇太極非常生氣,著令和碩親王嶽托徹查此事。
當時軍議,有的將領認為,既然軍情泄露,應當再做打算。
阿濟格認為,大軍已經到了這裏,空耗糧草,無功而返對士氣影響很大。
明朝邊軍虛弱,即便知道他們的計劃,也擋不住他們的兵鋒,主張強攻。
皇太極權衡之後,同意了阿濟格的意見,撥正藍旗阿巴泰、正黃旗揚古利協助他入侵。
如今,阿濟格輕鬆攻破昌平,證明了自己的判斷。
通過探子的回告,他也弄清楚了京畿南部的謠言,最早就是從保定方向傳出來的。
考慮到保定距離大同鎮較近,也許是那邊出了什麽簍子。
但無所謂,阿濟格隻是簡單思索就做出判斷,明軍不足為慮,那麽該如何打就如何打,隻要不出現大軍合圍的情況,他就不準備更改計劃。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就是之前的偵查都是圍繞這條線路進行的,各種情況很熟悉,策應的細作也都部署在附近,方便情報和糧草搜集;第二個就是展示軍威,明晃晃的正麵擊潰敵軍,能夠極大的鼓舞士氣,達到擊潰明軍信心的目的。
當然,他也不是傻的。
因為是明線行軍,為了防止明軍中真有二百五組織人手合圍,他不僅讓細作將附近的軍情刺探清楚,而且放出更多斥候,掌握周邊動向,保證行動順利。
而就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發布了罪己詔。
是的,當問題解決不了,崇禎皇帝不是去想辦法,而是試圖通過意識形態方式來解決問題,簡單說,就是說兩句好話,意圖感動流寇、百姓,共克時艱。
罪己詔發到了各府縣,到大名府的時候,陳吉發正在請長桓知縣吃飯。
長桓知縣叫做潘世奇,字澹予,寧波象山人,崇禎元年進士。
此人是個清流,知兵事,是孫傳廷的小迷弟,見麵不久,就說起近日的防務,還盛讚孫傳廷的屯田、剿賊諸策略。
“亂世當用重典,判案要快,打擊要準。豪紳縱橫鄉裏,越是如此時刻,越要堅決壓製。”
陳吉發給潘縣令加了塊肉,笑道:“您滅土豪匡山的事情,讓長桓士民交口稱讚。”
“哈哈,不提當年勇。隻不知這次是何光景,流寇複起,東虜都殺到保定來了。”
“無妨,有潘縣尊坐鎮,無憂也。”
“陳大人又給某戴高帽子,受不起,受不起!哎,隻是如今聖上又發罪己詔,這天下士民之心,恐不如朝廷所想,怕是更加低迷。”
“潘老哥慎言。”
“也是,瞧你投緣,又能聊兩句,才多說。”
潘世奇不再議論,隻喝酒,聊些瑣事。末了,陳吉發提出來意。
“大名縣之前搞了個船幫、馬幫合作的聯營模式,小弟覺得挺好的,長桓也是交通要衝之地,連接河南,要不要也弄個聯營試試?”
“陳大人這是要打通大名府南北商路嗎?”潘世奇笑道,“可不容易。”
“頭尾通順,中間就簡單了,利所驅爾。”
“可以試試。不過船幫、馬幫,皆愛鬧事。長桓管束嚴厲,不得犯事。”
“老哥放心,不擾民是最基本的要求。”
潘世奇笑了笑,又喝兩杯,將酒盅一擲。
“罷了,今日到此,還有許多工作,改日再聚。”
陳吉發禮送潘世奇出門,將他送上馬車。
這位縣令屬於剛毅果決型的,做事直率強硬,此前幾次,陳吉發請他都沒出來,是這次建奴入寇,外加皇帝下達罪己詔,讓他有些觸動,似乎心情不好,才跑出來喝酒,順帶讓陳吉發公關了運輸項目。
想到這裏,陳吉發回了值房,也去找了份罪己詔看了看,上麵寫著:“朕仰承天道,俯禦萬方,念此軍民,誰非赤子,隻因官貪吏狡,年歲凶荒,致饑寒所迫,甘作非為。一二無知,漸至脅從遂眾。”
喲,好眼熟。
陳吉發想起了後世的那些辭令,民眾是淳樸的,官吏是邪惡的,不明真相的群眾,在個別險惡分子的鼓動下……
哎,曆史真是螺旋的很。
他懶得再看,扔在一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滿篇廢話空話,難怪像潘世奇這樣的基層幹部會覺得心情不暢。
第二天回到府城,高鳳翔已經下去視察軍備去了,府衙如今是秦時鏡在主持日常工作。
陳吉發與那老小兒無話可聊,懶得管他,上午看了會案件文書,照著姚昌華擬定的意見直接畫圈,就算過了。
正在處理公務,趙坤興跑了進來,滿臉喜色。
“吉發,你的親傳弟子來了。”
“親傳弟子?”陳吉發失笑,“誰呀?”
“陳先生!”來人也是笑意滿滿恭恭敬敬。
“是錦洲呀!”這還真是親傳弟子,陳吉發起身相迎,扶起他,“你怎麽來了?是有重大進展嗎?”
“先生料事如神。您看看,軍事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
萬錦洲麵帶得意,從身後的年輕學子手中接過一方盒子,一米多長,遞給陳吉發。
打開,裏麵是一支做工精細的火槍,槍身精雕細琢,美觀大氣。槍體旁邊還放著備用的瞄準鏡。最關鍵的,這支槍有膛線。
“辛苦了。這工藝現在還不成熟吧?”
“相當不成熟。用手工做的,不過效果很好,配上特製的彈藥,有效殺傷距離能達到四百米左右。在陣戰中已經能對敵方重要目標造成足夠威脅了。”
“很好!”陳吉發非常滿意,“去年給你們的方案,今年就能拿到成品,你的工作非常得力。這東西現在多大的產量?”
“目前隻有這一支。”萬錦洲不好意思道,“我們試射過後,感覺效果很好,於是立刻帶過來了。因為膛線拉的很慢,子彈也比較難製造,我安排了三名工匠專門做這種槍,一個月隻能做兩把。”
金屬的精細切割在特種鋼出來之前都沒戲,現在靠手工雕刻的方式能有成品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所以陳吉發點點頭,又問:
“不能專門為這件事跑一趟吧?還有別的事?”
“吉發,你這連珠炮似的,把小夥子都弄得不好意思了,也不說問問家裏情況。”
“瞧我!”陳吉發跟著笑,“坐,坐下慢慢說。”
萬錦洲這才拘謹的坐下,把江夏成立軍事技術研究所,籌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的事情匯報了,又把蒸汽機、飛艇、明輪船等各種重大項目研究進展一並匯報。陳吉發與他聊了整個下午,將幾個技術難題逐一討論出解決方案。
臨近傍晚的時候,萬錦洲才說明了此次北上的第二個目的。
“學生想要去趟前線。主要是檢驗一下軍研所近期的幾項成果。包括這把狙擊槍,還有榴彈炮、迫擊炮、新式火箭彈、跳雷等等。總共帶了二十二種新的武器裝備。雖然在試驗場都已經成功了,但在複雜戰場環境下,還沒有進行過測試。”
“為什麽不在大別山的土匪身上試?”
“他們幾乎沒有偵察和斥候,也沒有甲胄,人員軍事素養很差,我們認為在他們身上試驗的數據不能代表軍隊的水準。您總說東虜的軍隊強悍,所以我們打算在最強的軍隊身上試驗,如果有效,就證明這項發明是對的。”
“有劃時代的技術差距,什麽強弱的都沒有意義。”陳吉發不以為意道,“不過你的思路是對的,是應該在戰場上實驗武器。近衛營如今在青縣,我給你塊牌子,你去青縣找池玉成,讓他安排兩個隊官幫你。”
萬錦洲自然十分感謝,又問:“先生不親自去嗎?”
“交給你們了。現在北方戰場不是我們工作的重心,沿江經濟帶才是。我們的行動規模有限,你們幾個小夥子都很能幹,我信得過。”
“學生還以為您能親自去,給東虜一個教訓的。就像滁州那樣。”
“哈,你還真當我是三頭六臂呀?對麵是滿清,不是流寇。”
萬錦洲沉默了片刻,最終還是把心裏話講了出來:
“但是先生,學生從未覺得東虜和流寇有什麽區別。隻是您總是強調東虜比流寇強,學生隻想看看,這幫韃子比咱們漢人強在哪裏?您做事學生是很敬佩的,隻是太過重視東虜了,學生不服。”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