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義師勤王(十四)

字數:5752   加入書籤

A+A-


    陳吉發默然,萬錦洲這話說的有些道理的。
    他是後世穿越來的,自然先入為主的認為滿清是很厲害的,難以短時間內戰勝的。
    但這些明朝的孩子不知道,他們隻認為陳吉發帶領他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覺得打韃子也應該如此。
    作為團隊的領袖,他一直強調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可如今,貌似因為前世曆史的原因,他在戰略上總是不自覺的抬高滿清的地位,將之當成頭號大敵。
    “你說得對。”陳吉發冷靜下來,反省自己,“這樣吧,這次行動授予你和池玉成相機決斷之權。在征求近衛幾位隊官的同意後,可以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與建奴接戰。”
    萬錦洲很興奮,他站起來,衝著陳吉發拱手。
    “先生明鑒!三軍不可奪誌,隻有敢打,學生的這些發明才有意義。”
    “喂,能不能讓俺去呀,待在你身邊都要發毛了。”聽說有仗打,鄭紅綾不幹了。
    “你娘吩咐……”
    “俺娘又不是你老婆,那麽聽她的做甚?”
    陳吉發語塞,趙坤興和萬錦洲忍俊不禁。
    “行吧行吧,雲生去了北京,正好近衛營臨時任務也沒派個領兵的,你去吧。”
    “哈哈,太好了!走,錦洲!帶俺去看看你的寶貝!”
    萬錦洲隨行的除了技術人員,還有負責送機要文件的泥鰍。
    小夥子方才等在外麵,見到鄭紅綾很開心,姐弟倆又笑鬧了半天。
    反正時間已到傍晚,陳吉發幹脆在春風樓包了個房間,請大家吃了個便飯。
    這個時間,阿濟格已經打到了定興城下。
    明軍守備嚴密,但兵卒不多,阿濟格估量了一下,覺得可以打。
    先是炮轟,等城牆坍塌後,阿濟格命令抓捕來的百姓和投降的漢軍覆土填溝,試圖從坍塌處破口。
    明軍發起反擊,有員小將在缺口處死守,明軍降兵攻不上去。
    這時候,又有一隊馬兵從西門出城,在側麵掠陣,阿濟格覺得好笑。
    “這些南蠻子倒是有膽。阿巴泰,你去砍了他們。”
    這種小事情其實用不著阿巴泰親自出手,不過,滿清的作戰風格就是將領勇猛,戰必當先。
    阿巴泰帶著五個牛錄的騎兵上前,很快將對麵殺散。
    城上的士兵見到友軍被擊潰,士氣動搖。
    阿濟格指著牆上缺口對身邊大將道:
    “圖爾格,立功的機會到了。你帶兩個牛錄上牆。”
    這位大將正是鑲白旗的先登大將紐鈷祿·圖爾格,是阿濟格手下最驍勇的戰將之一。
    他身穿白甲,身材魁梧,膂力過人,提刀盾上陣,身後跟著全是甲兵,有白甲兵二十,紅甲兵八十,另有五百步甲。
    先登營以圖爾格和二十白甲兵為鋒矢衝向缺口,沿途遇到擋路的,不管是填土百姓還是降軍,皆一刀斃命。
    城上明軍本就已經彈矢用盡,力氣不支,再加上方才城下騎兵被擊潰,士氣低落,這時候突然上來一群重甲步兵,頓時大亂。
    那員小將還在勉勵支撐,圖爾格上前交手,不過五六回合,便將那小將斬落。
    缺口處豎起鑲白旗和黃龍旗,定興縣令在衙署看見城頭景象,大叫“吾命休矣”,哭喪著回到後院,令妻女自盡,然後將自己吊死在梁上。
    保定兵組織本地壯丁進行了巷戰。
    但是由於此前逃難者太多,城裏如今能組織起來的丁壯不過千餘人,連同守軍,總共不過兩千人左右,老弱病殘者大半,抵抗軟弱無力。
    到了下午時候,城內守軍點燃糧倉、武備庫和各部衙署,從南門突圍,被早就等在那裏的譚泰帶人殺散,僅有少量潰兵逃脫追捕,將消息送到了保定府。
    阿濟格下令在城中大肆掠奪,但因為提前一個多月的疏散,又有守軍的消耗和縱火,能搜到的人丁糧草非常有限。
    滿清入關的幾次掠奪,靠的是以戰養戰。
    如今搶不到太多東西,戰略主動性就會大大降低。
    不多時,手下護軍拎來一個漢人丁口。
    “王爺,這南蠻說是城中脫逃丁口皆往真定、河間、滄州去了。還說京南諸縣均是如此。”
    阿濟格看那瑟瑟發抖的南蠻丁口,心情不暢。
    他用滿語衝那丁口喊話,對方不停跪地求饒,說的是他聽不懂的漢人方言,這讓他更加惱火,手起刀落砍掉了南蠻的腦袋,頓時覺得心情舒暢了許多。
    “傳令,抓緊整頓,明日南下。”
    阿濟格第二日天不亮便從定興出發,傍晚就看見了安肅縣城。
    沿途農地,皆已完成收割,村落民宅,全部空空如也。
    由於昨日定興須臾告破,安肅縣令自認為擋不住清軍,於是幹脆連夜將願意出逃的百姓送往大名府。
    如今城中隻有不到五百殘兵及丁壯,準備與城池共存亡。
    阿濟格用了半天時間就攻破安肅,縣令自盡,卻未來得及燒毀倉庫,讓清軍獲得了一千五百擔糧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清軍三萬大軍,人吃馬嚼每天要二千擔糧草。打了兩天硬仗,隻弄到這麽點東西,阿濟格更加煩躁了。
    好在搶劫並非軍需唯一來源,還可以派零散部隊到更偏僻的地方去“征收”,或者發揮漁獵部落的傳統藝能,到荒郊野外去打獵捕食。
    不過這樣勢必將隊伍分散,影響機動性,容易被明軍各個擊破。
    阿濟格雖然托大,但也絕不是傻子。
    為今之計,隻有盡快打下一座補給站。
    眼前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就是迅速擊破保定,南下掃蕩真定;再有就是迅速向東進軍,沿著運河掃蕩,也能收獲不少糧草丁口。
    到了晚上的時候,斥候來報,說是保定府已經來了三個總兵,守軍達到了一萬多人。而且保定是個大城,他們攜帶的這種機動的小炮不足以轟塌城牆。
    阿濟格於是放棄拿下保定的想法,轉而進軍雄縣。
    大體上與曆史上的軌跡是一致的。
    這倒不是他不懂變通,而是因為,明軍因為圍剿農民軍的關係,大批的精銳部隊都部署在陝西、山西、洛陽、襄陽、徐州、廬州等地帶,當清軍進入京畿後,最先抵達的勤王部隊就是山西的部隊,他們東進增援,最容易抵達的就是保定。
    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因為提前知曉前方大概率沒什麽東西可以搶了,阿濟格攻下雄縣後,並沒有繼續往東,而是向東南方向,直奔滄州而來。
    目標,就是難民集中乘船南下的青縣!
    由於朝廷軍備補給運輸占據運河,耽誤了難民南下,如今,在運河碼頭及青縣周邊,還聚集了至少八千多難民。
    青縣轄區內的百姓,因為先前流言中敵軍行進路線沒有他們的關係,許多人都持觀望態度,等到清軍兵臨大城縣,許多人再想跑已經來不及了。
    滄州有宗藩,因此駐軍較多。
    清軍入境後,滄州總兵便下令封閉了各處道路,要求各縣嚴加防範。
    但他本人畏戰,隻將大軍蝟集在滄州府城,以保衛宗藩為名義,拒絕北上。
    這樣一來,青縣能用來守城的隻有二百人的巡檢兵、衙役捕快及青壯。
    可謂是相當的薄弱。
    到了七月二十五,阿濟格前鋒截斷了大城縣往南的通道,將這座縣城圍困起來。
    大城縣也不是流言中清兵的路線,但因為挨著傳言中會被攻破的文安縣,士民本著寧可信其有,太近也危險的原則,都暫時躲在了青縣親友家中。
    但畢竟是存疑,所以有些膽子大,或者懶得動的留了下來,這下子,就成了甕中之鱉。
    朝廷援軍陸續到達京畿,包括關寧鐵騎,但無一主動進攻,都遠遠的跟在阿濟格身後,生怕誰突前一些,被對方槍打出頭鳥。
    在這種形勢下,大城縣堅守兩天告破,城內軍民被屠戮甚眾,清兵搶奪糧草十萬擔,獲丁口一萬餘。另有金數百兩,銀二萬兩。
    果真還是往運河邊上搶更富裕。這座縣城即便跑了大半的士民,仍然能搶到這麽多東西。
    阿濟格毫不猶豫繼續南下,八月初一,大軍前鋒就到了青縣城外。
    此前,大城縣的消息傳來,馬玉清立刻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青縣本來就是運河邊上的繁華縣城,人口密集,城坊戶及城外商戶,總共有四萬多人。
    算上大城逃難而來的,先前收留的,散落難民也有三萬餘人。
    七、八萬的人口,若是全部進入小小的青縣城內,不說裝不裝的下,縣倉裏那十幾萬擔糧草,肯定是撐不住的。
    而且,馬玉清雖然剛剛到任就開始加固城牆,修築炮樓,但到目前隻有西北角樓完工,火炮也才運到了五門,隻能布置城北一麵。
    靠著兩百巡檢兵、幾十個捕快衙役,還有臨時征調的八千青壯,馬玉清就是再能幹,這事情看著也挺懸的。
    心急如焚之下,縣令先是將幼子和老母送往滄州府城,又開了家庭會議,安排好後事。
    妻妾自然都是哭哭啼啼,但明末就是這麽個製度,知縣守土有責,丟失城池,沒被敵人砍了,也得被皇帝砍了。
    如果不想投降,還是早些打算吧。
    在家裏抱著妻妾一通哭,等抹幹了眼淚,還得穿上官服,像個沒事人一樣出現在軍民麵前,鼓舞士氣。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