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權臣禍國(十)
字數:5981 加入書籤
第324章 權臣禍國十)
孫臨回到桐城,安置那些義軍,並按照陳吉發的建議開始挑選精銳,而陳吉發則與他告別,帶著鄭紅綾等二十近衛,往廬山方向追去。
熊文燦篤信佛教,樂善好施,對於殺戮不感興趣,唯獨喜歡招安。
陳吉發帶著一萬兩銀子作為見麵禮,熊文燦收了,並捐了一半給了東林寺。
廬山東林寺是淨土宗祖庭,道獨大師在此為方丈主持。
淨土宗又稱蓮宗,以稱法名“阿彌陀佛”為標誌,講求往生,因此在平民百姓中頗有市場。
陳吉發在江夏時,家中老人家眷逢年過節就要去洪山寺,後來到了蘇家灣,又改到靈山寺,求福、求平安、求往生,都屬於是蓮宗的內容。
陳吉發一路上山,東林寺山下多有集鎮,皆為修行信眾,林林總總,有數萬人之多。
湖廣、江西交界的這片山地裏麵,寺廟眾多,是中國佛教宗門發揚光大的地方。
所謂江湖江湖,江西湖廣是也,江湖恩怨,就是兩省交界處的這些宗門之間的恩怨。
像廬山東林寺這種層級的寺廟在此還有數座,其中就有湖廣黃梅縣的五祖寺,是禪宗五祖弘忍法師的道場,有一千多年曆史了。
禪宗在讀書人中相對市場較大,他講究個人修為,看破凡塵,六大皆空,主要論述的是當世的哲學,看問題的方法論,因此往往很能開導情緒,對於飽受庶務困擾的士大夫階層來講,很能修身養性。
不過,熊文燦這個督撫大員,信的是蓮宗,這就多少有些迷信的意思在裏麵了。
而且,大和尚往往都是些政治掮客,同樣信仰的官員之間,往往可以通過這些大和尚們傳話遞消息,因此能量不可小覷。
陳吉發在山腳的小鎮等候,熊文燦在東林寺念阿彌陀佛,好幾天過去,銀子是收了,卻沒有想與他談軍機的打算。
忍無可忍的陳吉發再去請教西席梁朝鍾,後者看著滿臉急躁的年輕人微微一笑。
“佛說,急不得,慢不得,造化隨緣。”
每天都工作到淩晨的陳吉發是無法理解這種修為的。
但也沒辦法去評判人家的信仰,熊文燦是上官,他不著急,隻能繼續等。
到了第七天的晚上,熊文燦結束了一輪經課,總算辭別道獨,準備返回老家蘄州。
當晚下山到鎮上落腳,與陳吉發見了個麵。
“如今招安令已下,流寇多有降服。但巨寇張獻忠部、李自成部、馬守應部、羅汝才部較為頑固,皆不肯降。聽聞陳子安於招安屯田有些想法,可與本督細說?”
“督師大人明鑒,學生今日來,正為此事。平寇之策,當剿撫並舉,互為倚仗。聖上曾言,盜亦赤子,百官庸碌至亂也。既如此,督師以招撫為主,當合聖上心意。但,剿策不可偏廢,陣戰不可不力勝。”
“謬矣,陣戰殺生,吾不忍也。人性向善,若衣食無憂,何人又會從賊?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上之選。聖上約期一年,且耐心觀之。”
“督師大人,從賊百姓或許可信,然巨寇屠戮甚重,難道您也要渡化他們嗎?”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寬仁,業果自贖。”
陳吉發想了想,覺得自己人微言輕,人家肯同自己見麵已經算是給麵子了,斷不可能左右他的決策。
於是不再與他討論大政方針問題。
“督師既已定計,學生惟願大人功成,天下重歸太平。”
“我佛慈悲,必不使蒼生塗炭。”
“隻還有一件事,請大人支持。”
“你講。”
“此前,朱大人總理五省時,著學生在武昌縣建了一座工坊,專門鑄造火炮,但其後王大人繼任,這工坊便閑置了。熊大人可否準許其開工生產,為大軍增配火炮?”
熊文燦仔細琢磨了片刻,問陳吉發:
“子安打算怎麽個配法?”
有門。
不管之前的佛法說的多玄奧,落實到具體事情上麵,還是利益。
陳吉發連忙將方案拋出。
“十斤炮子的野戰炮及炮車,總共三百八十兩。為消除這火炮的殺業,每賣出一門炮,學生就會拿出一百二十兩來,為大人捐功德。”
熊文燦眯起眼睛,露出笑容來。
“倒是個會做事的。梁先生,您看如何?”
“何樂不為呢?”
“你如今有官身,幕府不能收你,回去派個幕僚來,與梁先生細談。”
“學生受教,這就回去安排。”
總算得到熊文燦的首肯,陳吉發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
如今已經到了崇禎十年,馬上滿清就會一輪比一輪猛的掃蕩北方,合作社應對亂局的能力亟待提升,若是武昌重工不能開工,勢必影響到他爆兵的速度。
隨著熊文燦的大規模招安,大別山、井岡山的零星流寇也都陸續向當地官府投誠,但他們很快就發現,官府的屯田政策沒有合作社農會的條件好,於是許多人轉身又加入了合作社的農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英山縣、崇仁縣為了貫徹招安的命令,害怕刺激這些人,導致他們複叛,在收了合作社的賄賂之後,選擇了隱瞞不報。
賈二所在的農莊,也來了新成員,其中有從陝西來的兩家人。
當地的土著與河南的移民都十分痛恨肆虐多年的流寇,十分排擠這兩家人。
小羅來做了幾回工作,說是查清楚了他們並不是那種大奸大惡的強盜,隻是活不下去了跟著流寇過來討生活的。
大家勉強能接受這些說辭不再孤立他們,但還是不能像其他人那樣輕鬆的交朋友,開玩笑。
這兩家人也知道不受待見,平日裏很低調,也不麻煩別人。
唯獨同賈二,兩家男人總過來討煙抽,賈二也不趕他們走。
“你家冬小麥快收了,要幫忙不?”
“不用。”賈二敲了敲煙灰,“你們家今年剛來,好些事還不清楚,還是仔細些照看自家地吧。今年閏四月,搶一搶能趕得及夏糧,七月再種一茬秋玉米,十月份還能種冬小麥。就是累點,下年就好了。”
“謝謝賈叔,也就您總幫我們。”
“算不上幫忙。俺不說小羅也會告訴你們。”
賈二說完就不再理他們,隻專心看著田裏的莊稼,抽著煙卷,心裏美滋滋的。
那年輕些的陝西人還要說啥,旁邊的人扯了扯他,叫別說了,便一起去自家地裏幹活了。
賈二不討厭這些人,是因為他同流寇並沒啥冤仇。
他恨的是家鄉那個黑心的地主,恨的是殺人不眨眼的韃子,恨的是隻知道征稅毫無作為的衙門。
但要說他有多關心這些人,也算不上。
正發呆的時候,他聽見有腳步聲由遠及近,側頭一看,是他抓到的那個丫頭,叫李瑩。
“叔,俺回來了。”
丫頭穿一身嶄新的藍色長袍,背著個布書包,原本泥乎乎的臉洗幹淨了,長得濃眉大眼,線條偏硬朗,難怪他一開始以為是個小子。
“你先回,家裏有飯。吃完了趁天亮把作業寫了。”
“今天沒農活嗎?”
“幹完了。趕兩天要收割,俺歇會就回去。”
丫頭點了點頭,往宿舍去了。
賈二又敲了敲煙灰,深深的吸了一口。
原本吧,這丫頭應該交給黑甲兵,送去慈幼院的。
可臨交接的時候,賈二猶豫了,鬼使神差的,就問了句能不能自己收養了。
像這麽大的丫頭,正是叛逆的時候,慈幼院其實也很難管理,大多數都是送給收養的人家。
既然他願意收,慈幼院也沒反對,隻讓他一定要送丫頭上學。
因為他是光棍,收養的又是個女孩,女會的人每過五天都會來家訪,主要就是問丫頭幾個問題,諸如有沒有受欺負呀,養父有沒有啥不好的舉動啥的。
起初賈二還覺得有點被冒犯到,時間久了就習慣了。
而且,丫頭現在看著像個假小子,但女大十八變,再過兩年,抽了條子,的確是要擔心男人了。
起初丫頭很是抗拒,對他也十分警惕。
但賈二這個人吧,你警惕他,他也不理你,時間久了,丫頭就這樣同他生活。
農莊的宿舍被他隔成兩間,裏麵一間給丫頭,他住在外麵。
突然間,有了個養女,就感覺有了家的樣子了,隻是,還缺個女主人。
等收了這季麥子,就可以考慮這個問題了。
收麥子比收煙葉要累。
他現在有些存款了,也就不想太累了,花了銀子請了幫工,三天時間把五十畝麥子收完,然後用車裝了去縣裏賣。
丫頭來幫忙,被他轟回去讀書了。
一萬五千斤的冬麥,賣了三十兩銀子,刨除成本,賺了十六兩銀子。
算上煙葉的十二兩利潤,這五十畝地,半年時間就有二十六兩的收益了。
賈二覺得不可思議,也沒想到自己能一個人管這麽多田畝。
小羅說,這是技術的力量。
比方說灌溉,用的就是一種紮了孔洞的竹筒,在田的一頭灌水,整壟都能浸潤,而且還能持續好幾天不用再澆,就省了很多氣力。
還有肥料也是,農莊會指導農戶堆肥,農莊的集體廁所也利用起來做了沼氣,原本的秸稈什麽的,就利用起來,平日裏不需要農民去砍柴,無形中,又節約了農戶的時間,能有更多精力用於農耕。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