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亂臣賊子(四)

字數:5560   加入書籤

A+A-


    熊韻芝看了她一眼,笑著反問道:“你想給相公做妾嗎?”
    嚴霜有些怔愣,不明白熊氏這話的意思。
    不過,她從開始就表現的十分寬厚溫和,讓嚴霜膽子也大了些,便說了句實話。
    “自然不願的。奴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樣想就好。給相公做妾,並非是個好歸宿。”
    熊韻芝說這個話的時候,神情有些落寞。
    她嫁給陳吉發之後,除了育有一女之外,似乎沒有更多的耳鬢廝磨,沒有更多的體貼情話。
    言而總之,陳吉發不分晝夜的忙著事業,並沒有太多精力顧及家人。
    而被王朝覆滅的沉重壓力壓迫的陳吉發,此時此刻,尚未意識到自己一心想要保護家人、終結亂世的想法,實際上也讓自己成了個“不回家的人”。
    熊韻芝作為陳吉發指定的內助,守著陳家如此大的攤子,實際上是非常辛苦的。
    這些年,陳吉發搜羅了很多人才,有不少女人,但唯有段瑾是以妾的名義,其他的,都是安排的合作社正式職司。
    其實,就連段瑾也漸漸不再使用陳家三姨太的身份了,如今,商會會長段瑾越來越被合作社上下所接受,那個與陳家有名無實的身份,也就不重要了。
    熊韻芝倒是真的希望這位國色天香的嚴霜姑娘能引動相公的情愫。
    若他能為了家裏人多回來看看,多陪陪她們,倒是比現在這樣莫名的忙進忙出,要好上許多。
    熊韻芝思來想去,又覺得心口悶悶的,有些煩躁了,於是擺了擺手,吩咐道:
    “既然沒有爭寵的心思,那就好好做事,陳家不會虧待你的。”
    “夫人放心,奴婢會謹慎行事的。”
    “出去吧,奴家乏了。”
    嚴霜依言恭敬退出,去了書房。
    這個時候,範薇與徐詠荷已經離開,回到各自房間安頓。
    嚴霜尋了桌上的書籍,從簡單的開始看起。
    她本就有些基礎,這些時日跟在合作社學,也算是上了手,將這些年的卷宗逐一翻看,認真整理,漸漸便忘了時間。
    千裏之外。
    熊韻芝所掛念的丈夫陳吉發,這時候剛剛到了大名府。
    季聞道從北京來,與他差不多前後腳抵達,告訴他一些朝廷上的事情。
    “你上次說的那些事情真的應驗了,今年的剿餉還是要征,雖則河南已經平靜,但陝西還在鬧,並不算太平。楊嗣昌向聖上進言,說要和偽清議和,皇上沒點頭,也沒駁回,反正就這麽擱著。我問了山海關那邊的兄弟,說是高督公在運作這件事情,已經同皇太極取得聯係了。”
    自從膠州的事情之後,季聞道與陳吉發之間是越發熟絡起來,如今,皇宮、錦衣衛內部的大小事情,但凡陳吉發問,季聞道統統不會隱瞞。
    當然,作為交換條件,陳吉發也會同他分享一些情報,有些來自於情報係統,有些,幹脆就是根據後世的曆史杜撰的。
    “皇太極這個人狡猾多變,最擅長玩弄人心。聖上如此曖昧不表態,必然會給他帶來各個擊破的機會。我料想,他們可能會在今年再度入寇。具體時間,估計在六七月份。”
    曆史上,清軍於崇禎十一年的九月再度入寇,但由於陳吉發的作用,河南流寇提前平息,崇禎皇帝因為財政危機,提前與清軍講和。
    在這種大局勢下,皇太極加快了攻略明帝國的速度。
    根據目前蒙古部落的動向,以及遼東商人的線報,皇太極已經在整兵備戰,估計會比曆史上更早入寇。
    “你打算怎麽應對?這次東虜的動員規模更大,而且沒有蒙古、朝鮮掣肘,會不會直接圍攻京師?”
    “必然不會。東虜人少,肯定還是以削弱我境內民力為主。我準備還是按照上次的計劃,從本月開始,動員疏散京畿地區百姓。另外,膠州那邊的船隊,下個月之前準備拿下皮島,重建東江鎮。”
    “你瘋了?膠州那件事好不容易才擺平,你又弄個東江鎮出來?”
    陳吉發敲了敲桌子,斟酌著要不要同季聞道交個底。
    沉思半晌,才做了決定。
    “上次咱們合作便說清楚了,如今天下四處烽火,要保護家人,朝廷是靠不住的。你既然上了我的賊船,那便要鐵了心跟我一條路走到黑,別想著跳船。”
    季聞道盯著陳吉發的眼睛,片刻後笑了笑。
    “你還真是膽子大,北鎮撫司稽查天下,你居然把爪子直接伸到這裏。”
    “看得起你這個人罷了。理性的人做事,無論如何都是講個穩妥的。咱們聊得來,那便有合作的基礎。”
    “說吧,這次要如何做?”
    “皮島的事情,就算路上順遂,消息傳到京城,也得到六月份去了。如果咱們稍微遮掩一二,等東虜入寇,便無人再管這件事了。所以,你隻需要幫我將情報攔截個把月時間,延後再報就是。”
    “等東虜退兵之後怎麽辦?咱們聖上可是喜歡秋後算賬的。”
    “怕什麽?”陳吉發笑了笑,給季聞道斟滿茶杯,突然轉換了話題,“你聽沒聽說京郊瘟疫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所耳聞。怎麽?京兆尹已經安排人手防疫,應該是傳不到京城裏去的。”
    “別高興太早。你回去也小心些。”說著,陳吉發從抽屜中拿出一疊口罩,“這東西,錦繡莊能做,若是京城中出現瘟疫,記得大量采購,讓身邊人都要佩戴,每日更換,勤便用皂角洗手。”
    “你覺得這瘟疫能傳到京城?”
    “是的。而且疫病會很猛烈,老弱體虛者很難熬過去。你多做準備,但凡有疫病出現,要以你的名義多接濟幫助,活人性命。等擊退東虜,我會再與你聯絡下步的事情。”
    季聞道心中驚訝,卻不再多言,隻拱手告辭,拿走了那疊口罩。
    送走季聞道,陳吉發與大名府的合作社骨幹開了個會,布置了散播謠言,疏散京郊居民的工作任務。
    由於有上次的經驗在,這次大家駕輕就熟。
    尤其是阮泗、郭煬兩位,本就是江湖人士,認識三教九流多,散布消息快。
    而且,因為上次成功解救了許多民眾的關係,如今合作社在民間的聲望很高。
    聽說這次又有東虜入寇的消息,許多農戶甚至放棄了春耕,直接領了救濟糧就南下。
    從四月初開始,京畿南部數十府縣再次騷動起來,比上次規模更大的士紳農戶攜家帶口南下,有的投奔親友,有的在合作社安排下到江南討生活。
    陳吉發有意安排了一批人前往膠州,將浮山所附近的營壘和各種工業設施都規劃起來。
    這番動作,自然驚動了京城的各位大佬。
    上次,陳吉發暗中散播謠言,許多人並未注意到他的存在,但這一次,不僅是他的行動更加大膽,而且,合作社的影響已經今非昔比,朝廷自然更快掌握了這些異動。
    保定、真定、河間、濟南等府縣接連上奏,言有民間社團鼓噪百姓,聚眾南遷,地方不能攔阻,如今已成勢頭,恐新生民變。
    崇禎皇帝在禦書房大發雷霆,召見首輔劉宇亮和兵部尚書、閣臣楊嗣昌商議對策。
    劉宇亮是個鋸嘴葫蘆,不發一言,楊嗣昌見躲不過,硬著頭皮接話:
    “如今陝寇未除,京畿再生變故定然不妥。會社攪亂民間,無非為了蠱惑百姓獲利。為今之計,當下令各府縣戒嚴,各關隘嚴查路引,不得放任遷徙。”
    “奏報中有稱,南下亂民中有鬧事者,強行戒嚴,萬一引發民變又該如何?”
    “兩害相權取其輕。京畿重地,若是任由士紳百姓逃離,錢糧無所出,如何養京營兵馬?”
    崇禎皇帝咬牙切齒,卻下不定決心。
    畢竟,此時若是下令戒嚴,必然會有很多百姓滯留京畿,一旦真的有東虜入寇,到時候全部責任都會由皇帝來背。
    “讓各府縣盡量阻攔,若是民眾怨氣很大,要注意方法,不得激起民變。”
    “此事易了,聖上如何處置那個會社?”
    “再去徹查。特別是那個會社首領陳吉發,先抓回來,停職待審。”
    崇禎的這個決策,本也沒有太大問題。
    曆史上,他就是這麽弄垮複社的,那篇著名的《五人墓碑記》,寫的就是緹騎出京,捉拿複社首腦的景象。
    不過,輪到合作社的事情,楊嗣昌看了一眼老僧入定的劉宇亮,心中犯了嘀咕。
    上次膠州那事情,皇上不知道自己犯了錯,他可是清楚的。
    那陳吉發與複社的書生不同,他本身是個進士,有社會地位,又帶著一幫人做實業,手中有錢、有人,同宦官和錦衣衛還有私交。
    這種人物,同兩廣的那個鄭芝龍有些相似,都是地頭蛇,實權派,可不是複社那些耍嘴皮子的書生,輕易不能動的。
    若是貿然下令捉拿,別說帶回北京了,恐怕是人都找不到,直接就會起事。
    到時候河北、山東鬧起來,那還得了?
    不過,皇上正在氣頭上,還是先應付過去。
    “微臣遵旨。不過聖上既要停職徹查,不如讓錦衣衛去做?”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