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施慈悲仙子降妖 發慷慨儲君結伴
字數:5177 加入書籤
道姑對小山說:“女菩薩不必憂心,小道特地前來救你。”說完便混在眾人之中。眾小妖把酒取來,道姑說:“他們酒量不行,我酒量好,拿來給我喝!”眾小妖說:“剛才進來沒注意,原來有六個女人。”於是把酒送到道姑麵前。道姑一飲而盡,又讓小妖快去拿酒。這些小妖來來往往取酒,像穿梭一樣頻繁,一邊取酒一邊誇讚道姑酒量好。道姑一邊喝一邊催著取酒。不一會兒,就把洞裏的美酒喝得一滴不剩,可她還是不停地催酒。眾小妖沒酒可取了,隻好稟報女妖。女妖哪肯相信,便和三個男妖來到後麵查看。道姑一見,張開嘴巴,那酒就像噴泉一樣,化作一道白光,滔滔不絕地直向四個妖怪噴去,刹那間,洞裏洞外酒氣撲鼻。這股酒香不同於尋常,是由百種鮮果釀成,芬芳之氣直透腦海,要是讓喜歡喝酒的人聞到,真能讓人神迷心醉,遠遠看到就饞得直流口水。道姑一邊噴酒,一邊伸手一張,隻聽見轟隆隆雷聲震耳,霹靂聲中,出現一朵彩雲,彩雲之上,端端正正地托著桃李橘棗四種果品,直朝四個妖怪的頭頂砸去。道姑大聲喝道:“四個孽畜,你們的本體巢穴都在這裏了,還不趕快現出原形,還等什麽時候!”四個妖怪剛想逃走,沒想到雲中的四種果品落下,打得它們滿地亂滾,瞬間就現出了本來麵目。遠遠看去,個個小得像彈丸,也不知道是什麽東西。道姑走上前,把它們拾在手裏。眾小妖也都現出本相,原來是些山精水怪,紛紛四散奔逃。
這時,大家都蘇醒過來,一起向道姑叩謝。小山問道:“請問仙姑尊姓大名?這四個是什麽妖怪?”道姑說:“我是百果山人,因為和女菩薩有緣,特地來救你。”說著,從手中拿出四個東西,“女菩薩請看,這就是四個妖怪的原形。”小山和眾人上前觀看,原來是一個李核、一個桃核、一個棗核、一個橘核。多九公說:“世間這些東西很多,怎麽會成精作怪呢?難道都是特殊的品種嗎?”道姑說:“這些果核雖然不是特殊品種,但都生長於周朝,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李核名叫檇李,當初西施因為它味道鮮美,向來最愛吃。桃核雖不是仙品,當年彌子瑕曾把吃剩一半的桃子給衛君品嚐。橘核呢,昔日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曾賞賜給他黃橘。棗核名叫羊棗,當年曾皙最喜歡吃。這四個果核雖是微不足道的廢物,卻因為昔年有的在美人嘴裏沾染了口脂的香氣,有的在賢人口中留下了翰墨的味道,有的在美少年嘴邊感受了特殊的情誼,有的在良臣口中得了忠義的氣節,時間久了,精氣凝結,又吸收了日月精華,所以成了精,出來作怪。如今遇到貧道,也是它們氣數已盡。”
多九公暗自思忖:“怪不得那個男妖打扮成女裝,原來和分桃的彌子瑕有關。”於是問道:“請教仙姑,方才那個美麗的婦人,還有那個俊美的男子,自然就是西施、彌子瑕的模樣了。還有兩個妖怪,一個臉像黑棗,一個臉像黃橘,難道當年曾皙和晏子就是這個模樣嗎?”道姑說:“西施、彌子瑕都憑借美色迷惑君主,不能和正人君子相提並論,所以精怪能模仿他們的外形。至於曾皙、晏子身為賢士,名垂不朽,他們雖死猶生,這些精怪怎麽能模仿他們的樣子呢?正所謂邪不侵正,所以棗怪臉像黑棗,橘怪臉像黃橘,任憑它們怎麽變幻,也擺脫不了本來的麵目!”小山問道:“請問仙姑,這裏距離小蓬萊還有多遠的路程?”道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女菩薩自己去問自己的心,不要來問我。”說完,收起四個果核,出洞離開了。
多九公和林之洋清點好人數,一起上船繼續前進。一路上談論起道姑相救的事情,多九公說:“這是唐小姐至孝感動天地,所以屢次遇到異人搭救。根據之前大蚌所說,唐兄肯定已經成了神仙。”林之洋說:“我妹夫要是成了神仙,我甥女遇到災難,自然該有仙人來救。俗話說官官相護,難道仙人之間就不準相互護持嗎?我最納悶的是他們所說的‘百花’二字,不知道藏著什麽玄機?難道我甥女是百花托生的嗎?”小山笑著說:“要是說百花,自然是百種花卉。怎麽可能百花都托生在一個人身上呢?絕對沒有這個道理。就算真是百花托生,甥女我也不願意。舅舅可別把這件事硬安在我身上。”林之洋問:“要是百花托生,那豈不是紅紅綠綠的,甥女為什麽反而不願意呢?”小山說:“舅舅要知道,這些百花不過是草木之類,哪有什麽根基?如果甥女是天上星宿托生,將來要是修仙,有這根基,或許能修成善果。要是草木托生,沒有根基,怎麽能再奢望修仙呢?就算刻苦修煉,也會很麻煩。以前有人說狐狸修仙最苦,因為它們向來沒有根基,必須修煉到人身,才能修仙,這得費兩層功夫。就像甥女我,如果是百花托生,要修仙的話,必須先修煉出根基,才能再談修仙,這不是太費事了嗎?”林之洋說:“要是這樣,我倒希望你根基淺些,這樣還能安穩些,省得你胡思亂想,再生出別的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若花問:“剛才那個少年男妖為什麽塗脂抹粉,打扮成女人的模樣呢?”多九公說:“侄女你不知道嗎?他這模樣是從你們女兒國學來的,而且他纏的小腳特別好看,耳洞也打得極為巧妙呢!”林之洋忍不住笑了起來。小山不明白,再三追問。婉如便把當年在女兒國穿耳洞、纏小腳的事情告訴了她,小山這才恍然大悟,說:“怪不得之前在東口,那個道姑把舅舅稱作‘纏足大仙’,舅舅當時滿臉通紅,原來是這個原因。”
這時,隻聽眾水手喊道:“剛才還好好地走著,前麵又要繞路了。”多九公和林之洋急忙來到船頭,隻見迎麵又有一座大嶺擋住了去路。多九公說:“前年到這裏,被風暴刮得暈頭轉向,沒留意有什麽山島。今年走這條路,到處都是大嶺。像這樣亂繞,隻怕再走一年也到不了!”林之洋說:“我們上去探探路。”於是把船停泊好,二人上了山坡。走了很久,迎麵有一塊石碑,上麵寫著“小蓬萊”三個大字。多九公和林之洋看了,才知道這座山就是小蓬萊。多九公說:“怪不得那個道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誰知道現在真的到了。”隨即走回船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小山。
小山高興極了,心裏暗暗念佛。因為天色已晚,無法上山。第二天,大家起了個大早,呂氏和婉如、若花也都起來了。水手準備好了早飯,大家飽餐了一頓。婉如和若花也想陪著一起去。林之洋拿著器械,帶著水手,一同登岸。上了山坡,上麵有一條山路,彎彎曲曲的,雖然難走,但好在沿途樹木相連,可以攀著藤蔓、靠著樹木前行。林之洋攙著小山,小山拉著婉如,婉如牽著若花,慢慢往山上走去。到了平坦的地方,休息了一會兒,又繼續向前走。轉過“小蓬萊”石碑,隻見唐敖當年題的詩句,仍然墨跡清晰。小山一見,眼淚止不住地流。她又向四周仔細眺望,暗暗點頭說:“看了這座山的景致,一切雜念都消失了,仿佛登上了仙界。這樣的洞天福地,難怪父親不肯回來。這裏不僅清秀幽靜,而且前麵層層岩石錯落有致,遠處山峰重疊,一眼望不到盡頭,不知道還有多少路程。現在隻能大致看看,等會兒回船,再和舅舅商量。”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下午,林之洋擔心天色晚了山路難行,就和小山姊妹們一起下山。等到回到船上,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大家吃了晚飯,呂氏詢問山上的情況,小山說:“今天仔細看了這座山,路途十分遙遠,沒有三五天根本走不完。我父親既然要修行,肯定在深山裏麵。要是按照今天這樣尋找,除非父親自己出來,否則很難見到;要是他不露麵,就算再找一年,也沒有用。現在我拿定主意,明天舅舅你在這裏看守船隻,我一個人深入山內,多耽擱幾天,仔細搜尋,也許機緣巧合,能找到父親。”林之洋說:“甥女你一個人去,我怎麽能放心?我肯定要和你一起去。”小山說:“話是這麽說,可船上都是水手,沒有自己的親人。多老翁雖然有親戚關係,但畢竟年紀太大了。這裏又和內地不一樣,如果舅舅和我一起去,雖然有個伴,但船上沒人主持,我反而會更牽掛,怎麽能在山裏耽擱太久呢?與其尋找半途而廢,還不如我自己去,這樣更幹脆利落。好在這座山沒什麽人煙,也沒有野獸,到處都是一派仙景,舅舅你盡管放心。我這次去,多則一個月,少則半個月。要是能找到父親那最好,要是找不到,大致看看山裏的情況,就回來先給你報個信,讓你放心,然後再去仔細尋訪。隻有這樣,我們雙方才都沒有牽掛。我主意已定,懇請舅舅成全。”若花說:“阿父要是不放心,女兒在東宮的時候,曾學過騎射,平常的兵器也練習過。不如我帶著器械,和阿妹一起去,也好有個照應。”婉如說:“要是這樣,我也一起去。”小山說:“妹妹你和乳母一樣,走路很慢,怎麽能去呢?若花姐姐雖然最近纏了足,但她從小穿男裝習慣了,走路還不太費力,要是能一起去,倒是能做個伴。”
呂氏說:“甥女你上山後,上麵既沒有房屋,也沒有茶飯,晚上在哪裏休息,白天吃什麽呢?”小山聽了,心裏一緊。沉思了好一會兒說:“我今天仔細觀察了這座山,隻見層岩峭壁,怪石嶙峋,山峰連綿,錯錯落落,接連不斷,雖然沒有房屋,但到處都可以藏身;就是那些鬆陰茂密的樹林下麵,也能休息;要是遇到現成的石洞,那就更好了。至於吃的東西,我仔細想過,古人連草根樹皮都能充饑,何況這座山果木眾多,柏子、鬆實到處都有,怎麽會有挨餓的擔憂呢?”呂氏說:“那些東西怎麽能當飯吃呢?這時我倒想起一件事。當年我們製作了救荒豆末,自從第一次出海用過一次後,幸好後來再也沒有斷過糧。現在甥女上山,倒是能用得上了。”林之洋說:“多虧你提醒,我都忘了。”他從箱子裏取出一包豆麵和一包麻子,遞給小山說:“你明天上山之前,先把豆麵盡量吃飽,就可以七天不餓。到第八天再吃一頓,就可以四十九天不餓。要是覺得口幹,就把麻子和著水吃,就不會渴了。這可是我們海船的救命仙丹,你一定要好好收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山接過問道:“這種豆子是怎麽製作的,就有這麽大的功效?要是真的靈驗,遇到荒年用來救濟世人,豈不是很好嗎?”林之洋說:“這個本來就是為了備荒用的。你知道我是怎麽得到這個方子的嗎?是你父親傳給我的。據說在晉惠帝永寧二年,黃門侍郎劉景先因為年歲荒旱,曾上表奏道:‘臣遇到太白山隱士傳授濟饑辟穀仙方,臣家大小七十多口人以此為糧,不用吃別的東西。如果不是這樣,臣一家甘願受刑。’這個方子是用黑大豆五鬥,淘洗幹淨,蒸三遍,去掉豆皮;用火麻子三鬥,浸泡一夜,也蒸三遍,讓它開口,取出裏麵的仁,去掉皮。然後把它們和大豆分別搗成末,再一起搗成拳頭大小的團。放入甑內,從戌時蒸到子時,寅時出甑,午時曬幹,再搗成末。幹吃,以吃飽為限度,不能再吃別的東西。吃第一頓能七天不餓,吃第二頓能四十九天不餓。吃第三頓能三百天不餓,吃第四頓能二千四百日不餓。不用再吃,就永遠不會餓了。不管老少,隻要按照這個方法服食,不但能辟穀,還能讓人身體強壯,臉色紅潤,永遠不會憔悴。口渴的時候,把麻子研成湯喝,還能滋潤髒腑。要是想再吃別的東西,用葵子三合,搗成末,煎湯冷服,把藥解下,藥就像金色的,之後就可以隨便吃別的東西,不會有什麽損害。之前隨州郡守教百姓用這個方子,很有效果,還把來龍去脈寫下來,刻在漢陽興國寺的石碑上。還有一個方子,用黑豆五鬥淘洗幹淨,蒸三遍,曬幹,去皮搗成末;火麻子三升,浸泡去皮,曬幹搗成末。糯米三升,做成粥,加入前麵兩種末,一起搗成拳頭大小的團,放入甑內蒸一夜,取出曬幹,再搗成末。用小紅棗五鬥,煮熟去掉皮核,加入前麵的末,一起搗成拳頭大小的團,再蒸一夜,曬幹搗成末。吃的時候以吃飽為限度,最能辟穀。要是口渴,喝麻子水可以滋潤髒腑,喝芝麻水也行,但不能吃其他任何東西。當年你父親把這個方子傳給我,我配了一劑帶在船上。哪知道第一次出海,就遭遇風暴,又碰上連續的陰雨天,耽擱了很多天,柴米都缺了。幸虧有這個東西,才救了一船人的性命。這都是你父親積的陰德,我和你舅母到現在都很感激。”呂氏說:“誰能想到這麽好的一個人,偏偏功名不順。要是他早早做了官,又怎麽會來到這裏,尋訪什麽仙、修煉什麽心性呢?”小山聽了,觸動了思念父親的心情,更加傷感。當時就決定讓若花和小山一起去。第二天,姊妹二人早早地就起床了。後麵會發生什麽呢,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