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水月村樵夫寄信 鏡花嶺孝女尋親
字數:3460 加入書籤
清晨,小山和若花早早起床,梳洗完畢後,整理好衣履,腰間係上絲絛,掛上一口防身寶劍。外麵套一件大紅猩猩氈箭衣,頭上戴一頂大紅猩猩氈帽兜,另外還帶了一件棉衣,用包裹包好。再帶上一個椰瓢,和豆麵一起放進包裹裏。二人的打扮相差無幾,隻是若花穿的是杏黃箭衣。她們飽餐了一頓豆麵,收拾妥當後,各自把包裹背在肩上,一同向大家告別。呂氏見此情景,心酸落淚說:“甥女一路上一定要小心。若花女兒,你務必好好照應。雖說這座山沒有虎豹,但到了夜晚,還是要找個隱蔽的地方藏身,我才放心。甥女你如此孝心,上天定會垂憐,一切事情自然會逢凶化吉。隻盼你此去能找到父親,早日回來。”婉如也流著淚說:“姐姐千萬保重,別讓我們望眼欲穿。我就不遠送了。”小山答應著,和若花上了岸。林之洋依舊攙扶著她們,送到平坦的地方,又再三叮囑了幾句,才灑淚分別。林之洋看著她們走遠,才止住眼淚,回到船上。
姊妹倆背著包袱,向前走了幾裏路。小山擔心山路彎曲,將來返回時認不清路,所以每逢走到轉彎的地方,就用寶劍在山石樹木上畫一個圓圈,或者寫上“唐小山”三個字,以便回來時能順著原路走。她們一邊走,一邊休息了好幾次,翻過了幾個山頭,所幸山路還算平坦。走了一整天,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二人商量著找個地方過夜,四處查看,卻沒有找到可以棲身的地方,隻好繼續往前走。正張望著,隻見路旁有許多鬆樹,都有幾個人合抱那麽粗。其中有一棵古鬆,枝葉還是青的,但因為年代久遠,樹幹已經枯了,外麵雖然有一層薄皮,裏麵卻是空的。二人見了,十分欣喜,立刻把包袱取下來,一起鑽進樹洞裏。裏麵堆積的鬆葉很厚,坐上去軟綿綿的。姐妹倆因為一路走得疲憊,身體困倦,就把包裹放在樹洞裏,坐在上麵睡了一覺,很快天就亮了。她們連忙鑽出樹洞,背上包裹,離開了鬆林。
走了半天,小山說:“昨天吃了豆麵,肚子果然不餓。現在喉嚨裏微微覺得發幹。姐姐你口渴嗎?我想喝點泉水。”若花說:“這樣很好。”她們各自用椰瓢在山泉裏舀了一瓢涼水,拌上些麻子,隨便喝了幾口。又舀了一瓢涼水,簡單洗了洗手臉,便繼續向前走。到了傍晚,恰好看到那邊峭壁下有一個天然石洞,完全可以容身,於是就在石洞裏住了下來。第二天又繼續前進,一路上,看不完的怪竹奇樹,賞不盡的異草仙花。沿途的景致雖然繁多,但小山心思並不在此,若花也隻是稍微領略一下。
一連走了幾天,她們四處尋找蹤跡,再往前望去,那些山岡依舊一望無際。小山說:“姐姐,你看這情形,大概沒有幾十天是走不到盡頭的。我之前在舅舅麵前說過,無論找不找得到父親,最多一個月或半個月就回去報信。現在再往前走,如果路途遙遠,一時很難返回,豈不是要失信了?”若花說:“既然已經到了這裏,依我看,不妨繼續往前走。就算我們耽擱幾天,阿父也絕不會埋怨,何必回去報信呢。”小山說:“我想回去報信,不隻是為了守信,還想借此機會把姐姐送回去,我才好獨自前往。”若花說:“我正想和你一起去,你為什麽突然這麽說呢?”小山說:“這幾天我仔細觀察,覺得這座山道路遙遠,一旦往前走,歸期難以確定。所以我想把姐姐送回去,這樣我就能獨自前行了。就算回來得晚,舅舅等不了先走了,我要是能找到父親,就和父親在那裏修煉,這也是人生難得的事情。要是找不到父親,就算舅舅整年守候,我又有什麽顏麵回家去見母親呢?這麽看來,隻有走到這座山的盡頭,不見到父親的麵,我就不能回家;要是姐姐一起去,我怎麽能隻顧自己往前走呢?”若花說:“我要是怕路遠,就不會來了。現在既然前進了,如果沒有找到消息,不僅阿妹你不該回去,我也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況且我本就是虎口餘生,很多事情早已看破,要是耽擱的時間太久,阿父等不了,我就在這裏和你一起靜修,也未嚐不可。阿妹你不必為我擔心,就說我今天到這裏,是為了圖名還是圖利呢?不過是念著阿妹你一片孝心,擔心你孤身一人沒人照應,才挺身而出陪你前來。要是你誤以為我隻是一時高興來走走,沒考慮過以後的事,那就錯了。”小山感動得落下淚來說:“姐姐如此用心,真讓我感激涕零。現在我也不敢用客套話感謝你,隻有把這份恩情永遠銘記在心!”說完,又繼續向前走。
若花說:“今天忽然覺得餓了,這是怎麽回事?”小山說:“我們隻顧著走路,原來今天已經是第八天了。那豆麵第一頓隻能管七天不餓,今天怎麽能不餓呢?正好這裏遍地都是鬆實和柏子,我剛吃了幾個,隻覺得滿口清香,姐姐你也吃幾個怎麽樣?要是能充饑,我們就把這些當作糧食,豈不是更有意思?”若花隨即吃了很多。走了許久,也就不覺得太餓了。於是她們每天就以鬆實和柏子充饑,路上有時講講古跡,談談詩賦,不知不覺又走了六七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天她們正向前走著,突然看見迎麵好像有個人走來。小山說:“我們走了十幾天,一個人都沒見到,怎麽今天忽然有人出現了?”若花說:“莫非前麵有人家了?”隻見那個人漸漸走近,再仔細一看,原來是個白發樵夫。小山見是位老人,便站在路旁問道:“請問老人家,這座山叫什麽名字?前麵有人家嗎?”樵夫也停下腳步說:“這座山總名叫小蓬萊。前麵這條長嶺,叫鏡花嶺。嶺下有一座荒墳,過了這座墳,有個鄉村,叫水月村。這裏已經是水月村的交界了。前麵村子裏雖然有居民,不過都是些山裏人。你問這個做什麽?”小山說:“我打聽路途,不為別的,隻因我們大唐國有位姓唐的,前年進了這座山,現在他在前麵的村子裏嗎?懇請老人家指點,我將永遠感激不盡。”樵夫說:“你問的莫非是嶺南的唐以亭?”小山高興地說:“我問的正是這個人。老人家怎麽會知道?”樵夫說:“我們常在一起,怎麽會不知道?前幾天他有一封信托我帶到山下,交給天朝的便船,寄到河源,今天恰好碰上你。”於是把信拿出來,放在斧柄上遞給小山。小山接過信,隻見信麵上寫著:“吾女閨臣開拆。”雖然是父親的親筆,但信麵上寫的名字卻和自己原來的不一樣。隻聽樵夫說:“你看了家書,再到前麵看看泣紅亭的景致,就知道信裏的意思了。”說完,便飄然而去。
小山把信拆開,和若花一起看了一遍,說:“父親既然說等我考中才女再和我相聚,為什麽不現在就和我一起回去,那樣不是更方便嗎?而且還讓我改名叫閨臣才能應試,不知道這又是什麽意思?”若花說:“依我看,這裏麵大有深意。按‘唐閨臣’這三個字來說,大概姑夫因為太後早已把唐改為周,他的意思是將來阿妹你去應試,就算在偽周考中了才女,實際上你是唐朝閨閣中的臣子,以此表明不忘本的心意。信裏囑咐阿妹你要是不趕緊回去,耽誤了考期,不替父親爭口氣,就算不孝。既然有這麽嚴厲的命令,阿妹你恐怕很難再往前走了。”小山說:“話是這麽說,但我們不遠萬裏來到這裏,哪有不見父親一麵的道理?況且父親就在這座山,沒有找不到的道理。我們先到前麵,再做打算。”
她們一起舉步越過山嶺,隻見路旁有一座墳墓。小山說:“這裏是仙境,為什麽會有墳墓呢?莫非這就是樵夫說的荒墳?”若花說:“阿妹,你看那邊峭壁上刻著‘鏡花塚’三個大字,原來這座墓裏葬的是鏡花,不知道鏡花是什麽樣的人?可惜剛才沒問問樵夫。”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她們轉過峭壁,走了不到一裏路,正麵有一座白玉牌樓,上麵刻著“水月村”三個大字。穿過牌樓,四處張望,卻不見一個人影。迎麵有一條長溪擋住了去路,雖然沒有橋梁,但好在溪邊有一棵幾人合抱都抱不過來的大鬆樹,從這邊山坡歪歪斜斜地一直延伸到對麵山坡,就像被推倒了一樣,形成了一座天然的鬆根橋梁。二人攀著鬆枝,渡了過去。麵前是一片鬆林,密密麻麻的,大約有半裏地遠。穿過鬆林,再四處一看,真是山清水秀,美景無窮;遠遠望去,那山峰上麵,全是瓊台玉洞、金殿瑤池,那一派清幽的景象,簡直是別有洞天。正在觀賞時,忽然看見對麵祥雲繚繞,紫霧繽紛,在那山清水秀之中,露出一座紅亭。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呢,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