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行酒令書句飛雙聲 辯古文字音訛疊韻

字數:6278   加入書籤

A+A-


    眾才女回到座位上繼續飲酒,話題圍繞著和上官昭儀的詩作展開,大家紛紛議論哪首詩做得精妙,哪句詩出彩,氣氛熱烈。蘭芝提議說:“諸位姐姐先別光談詩了,我有個想法。今天請大家過來,雖說隻是簡單的便飯,但一定要盡情暢飲,才有意思。我懇請各位姐姐行個酒令,要不就接著玩昨天沒玩完的,這樣既能多喝幾杯,彼此之間也不會冷場。”
    史幽探卻覺得不妥:“昨天的酒令又公平又普遍,還不費腦筋,本來挺好的。可剛一開始,就因為和韻生出了岔子。今天寧願聊聊天,也千萬別再接著前一個酒令了,要是再出岔子,豈不是更掃興?”哀萃芳也附和:“酒令雖然多,但要讓一百個人都能參與,既不能太急促,又不能太繁瑣,哪有那麽湊巧的?依我看,與其勉強行那些俗套的酒令,倒不如借著評論詩句,聊聊天,也一樣能助酒興。”
    紫芝站出來說:“我今天作為主人,想拋磚引玉,出個酒令。要是大家一心隻想清談,我也不勉強。”師蘭言連忙回應:“主人既然有現成的酒令,我們肯定遵從。到底是什麽酒令呢?快給我們詳細說說。”紫芝吩咐丫鬟把簽筒交給蘭言,解釋道:“這筒裏一共有一百根牙簽,就從姐姐你開始抽簽,大家依次抽取,最後剩下的那根給我,免得大家猜疑。抽完後我自有安排。”蘭言點頭表示明白。眾人抽完簽,發現簽上一個字都沒有。隻見若花拿著牙簽,仔細端詳。紫芝隔著桌子喊道:“若花姐姐,你看明白了嗎?快宣布酒令吧。”眾人都一臉疑惑,不明白是怎麽回事。春輝催促道:“若花姐姐,你就念給我們聽聽吧。”若花念道:“簽上寫的是‘奉求姐姐出一酒令,普席無論賓主,各飲兩杯’。旁邊還寫了幾個小字:‘此簽倘我自己掣了,即求自己出令,所謂求人不如求己。普席也飲雙杯。’照這簽的意思,這酒令自然得我來出了,這可真是個難題啊!”閨臣安慰道:“今天這簽抽到你,肯定該你想出個好酒令,來彌補昨天沒盡興的遺憾。姐姐你慢慢想,我們先喝兩杯,等你出令。”
    眾人喝完酒,若花說:“我想到了一個雙聲疊韻的酒令,但我擔心會太冷清,還得大家一起商量商量,要是可行就玩,不行的話,我再想別的。”春輝問道:“我聽說現在的文人墨客最喜歡玩雙聲疊韻的遊戲。兩個字同屬一個聲母,就叫雙聲,比如‘煙雲’‘遊雲’之類;兩個字同屬一個韻母,就叫疊韻,比如‘東風’‘融風’之類。姐姐說的是這個意思吧?但具體怎麽玩法,還得說清楚。”若花解釋道:“這個酒令沒什麽深奧的,隻要準備四五十根牙簽,每根上麵寫上天文、地理、鳥獸、蟲魚、果木、花卉之類,旁邊再注明是雙聲還是疊韻。假如抽到天文雙聲,就在天文類裏說一個雙聲詞;要是抽到天文疊韻,就在天文類裏說一個疊韻詞。說完之後,也像昨天一樣,再說一句經史子集裏的話,然後用本字飛觴,可以飛上一個字,也可以飛下一個字,隨自己的意願。按照字落到誰那裏,誰就喝酒接令,依次輪轉,這樣全場的人都能參與。不知道大家覺得怎麽樣?”眾人紛紛表示:“這個酒令前人從來沒玩過,不僅新奇,而且公平又普遍,不會有人被冷落,就這個酒令挺好的。”若花接著說:“既然大家都覺得好,那就把剛才用的牙簽寫成令簽,每人各抽一根。抽到令簽的人喝令酒,就從這個人開始行令。”紫芝寫好令簽,大家依次抽取,結果令簽被國瑞徵抽到了。若花寫好各種名目,放進簽筒裏,說:“這簽一共有二十多類,每類兩根。這是我新創的酒令,要是有不合適的地方,不管是增加還是減少,咱們到時候再商量。”
    蘭芝說:“這個酒令固然妙,但怎麽能多喝點酒呢,還得請姐姐想想辦法,讓酒令更熱鬧些。”若花回應:“既然這樣,我就添個喝酒的規則。之後凡是飛觴說的句子,也要有一個雙聲或者一個疊韻,說錯的罰一杯,重新說。要是有兩個雙聲或者兩個疊韻,又或者雙聲兼疊韻,接令的人,要麽說個笑話,要麽行個酒令,要麽唱個小曲,都行。全場的人各喝一杯。要是說的更多,全場喝雙杯。至於飛觴說的書和古人名,都要用隋朝以前的,要是誤用了本朝的,罰一杯。書名這些還是本人自己報,免得臨時還要討論。抽完簽,宣布完題目,就把原簽交給下一家放回簽筒,防止有人取巧作弊。丫鬟接過簽,送給接令的人。要是把原題記錯了,罰一杯重新說。不準旁人提示,違反的罰十大杯。凡是接令的人都放一根籌,這樣輪轉起來,容易區分。喝酒的量,昨天已經有規定了,就不用再定了。不過昨天沒有監令,今天我想添兩位監令。人這麽多,坐得又遠,還得再添兩位監酒,這樣才不容易出錯。”眾人都說:“這樣更好。就請姐姐提前指定,省得大家推諉。”若花說:“既然大家信任我,那我就大膽指定春輝、題花兩位姐姐監令,寶雲、蘭芝兩位姐姐監酒。請大家都喝一杯令酒,我也陪大家喝一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瑞徵喝完酒,接過簽筒,搖了搖說:“我先開始啦。”抽出一根簽,高聲念道:“花卉雙聲。”閨臣好奇地問:“昨天題花姐姐起令,是‘舉欣欣然有喜色’,暗含著大家歡悅的意思。姐姐你今天起令有什麽用意呢?”瑞徵回答:“我覺得五福壽為先,不管怎麽說,吉利的事兒再多,都不如多壽最好。先用這個做開場,肯定萬事順利。我剛才想到了‘長春’兩個字,想飛一句《列子》裏的話,不知道行不行,說出來請大家指教:長春。《列子》裏說‘荊之南有蓂靈者,以五百歲為春’。‘蓂靈’是疊韻,敬瑞春姐姐一杯。”
    柳瑞春抽了一根簽,是古人名疊韻。紫芝提醒道:“這是今天酒令裏的第一個古人,一定要出類拔萃、與眾不同,才有意思。”瑞春犯難地說:“姐姐要出類拔萃的,我想自古帝王的名諱,那是不敢亂用的,至於大聖大賢的名諱,也不敢用在酒令裏。除了這些,還有誰能算得出類拔萃呢?”春輝說:“我也喝一杯令酒。今天我們說的一百個,必須前後連貫,就像用一根線穿起來一樣,才緊湊。就像瑞徵姐姐剛說了‘長春’兩個字,瑞春姐姐說的古人名,要和上文的‘長春’兩個字,要麽成雙聲,要麽成疊韻,這樣才能把令傳給下一個人;下麵接令的人,也照這個例子,緊跟上文,說錯的罰一杯。”眾人都覺得這個提議很好。瑞春說:“你們出了這麽多花樣,我看把這酒令行完,還得多吃點天王補心丹才行。好在我已經想到了一個古人,是個最孝順母親的人。俗話說‘百行孝為先’,大概也能算是這酒令裏的第一位領袖了。我說出來請大家指教:王祥。《張河間集》裏說‘備致嘉祥’。‘備致’是疊韻,敬祥蓂姐姐一杯。”唐閨臣聽了,點頭稱讚:“人生在世,最要緊的就是忠孝節義四個字。現在瑞春姐姐在遊戲中,請出一位孝子,作為酒令裏的第一位領袖,讓人肅然起敬。何況他當年擔任徐州別駕的時候,深受百姓歌頌,大家都稱讚他溫如玉、冷如冰,後來還被列入名宦。像這樣的人,我們都應該恭恭敬敬地站起來喝一杯,才表達得出我們的欽仰之情。”眾人都覺得很對,於是都站起來喝了一杯。
    呂祥蓂抽了一根簽,還是古人名疊韻。紫芝說:“姐姐說的這個古人,得和第一位相配才好。”祥蓂思考著說:“當年韋彪說‘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上首已經有了孝子,現在必須請出一位忠臣,才顯得連貫。但要和上文押七陽韻,哪能這麽巧呢?”喝完令酒,祥蓂說:“有了。張良。屈原《九歌》裏說‘吉日兮良辰’。‘吉日’是疊韻,敬良箴姐姐一杯。”蘭芝介紹道:“根據《史記》記載,張良家五代人都在韓國做丞相,等到韓國滅亡,他想為韓國報仇,曾在博浪沙用鐵椎襲擊秦始皇,結果誤中了副車。他的仇雖然沒報成,但這份孤忠,也能和王祥的苦孝相媲美。各位姐姐似乎也該喝一杯。”閨臣說:“張良在韓國滅亡之後,還忠心耿耿,一心想著報仇。當時他雖然沒遇害,但他這份不忘君恩的心,就是奮不顧身。這樣的忠良,也應該像之前一樣,大家都站起來喝一杯。”於是眾人又都站起來喝了一杯。
    宋良箴抽到一根簽,是列女名雙聲。秦小春打趣道:“這可點到我們眾人的‘本行’了,不管說得好不好,全看姐姐飛的這句怎麽樣,可別弄出一群‘夜叉’來。”宋良箴笑著說:“妹妹要是喝一杯酒,我就說個絕妙的句子。”秦小春痛快地把酒喝了。宋良箴說道:“姬薑。《鮑參軍集》裏說‘東都妙姬,南國麗人’。‘東都’是雙聲,敬麗輝姐姐一杯。”秦小春問道:“請教令官,像‘東都妙姬,南國麗人’這類,是飛一句好呢,還是兩句好?”若花回答:“按道理來說,自然是飛一句比較合適;但要是常見的書還行,要是不常見的書,就得多說一句,才能讓人明白。與其讓人時刻追問上下文,倒不如隨口多帶幾個字,這樣不就省了很多口舌嗎?”
    蘭芝問道:“請教姐姐,比如說上一家用過的書,下一家還能再用嗎?”若花反問:“主人你是什麽想法呢?”蘭芝說出自己的意見:“依我看,凡是上家用過的書,下家一概不準再用,要是誤用了就罰兩杯,重新飛句。況且花木、鳥獸、蟲魚這類的詞匯,在《詩經》《爾雅》《方言》《釋名》裏最多。要是都用這些書,不但沒什麽趣味,而且這幾部書裏的句子最短,大多隻有四五個字,哪能有兩個雙聲、疊韻呢?姐姐你幫我定的喝酒規則,豈不是有名無實了?”花再芳抱怨道:“要是按照主人說的,我們一百人就得有一百部書。不瞞姐姐說,我肚子裏除了十幾部經書,還有《史記》《漢書》和幾部常見的子書,再加上幾部文集,總共湊起來還不到三十種。你要一百部,這不是為難人嗎?”閔蘭蓀也說:“我肚子裏連二十種書都沒有。”畢全貞表示:“我不但沒讀過一百部書,要是真讀過,我可以發誓。而且書的篇幅不一樣,像《左傳》《禮記》,每部都有一二十萬字那麽多。現在不管多少,每部都算和《毛詩》篇幅差不多,一年要是能讀五部《毛詩》,都算是極其聰明的了。要是仔細算,這一百部書得二十年才能讀完。我今年十六歲,就算一出生就去讀書,還得再讀四年,大概過了二十歲,才能陪大家行這個酒令。”蘭芝趕忙說:“我是怕大家都飛一樣的書,太沒意思,才隨便發表這個看法,想著多飛幾種書,既能多喝幾杯酒,又好看。現在三位姐姐既然不願意,我哪敢勉強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紫芝反駁道:“你們三位可知道才女的‘才’字是什麽意思?要是一百人連百部書都湊不起來,還能叫什麽才女!現在要是不定好規則,萬一大家飛的書都集中在十幾部上,以後傳出去,豈不是個笑話?況且每個人讀的書不一樣,別人怎麽能恰好飛到你讀過的書呢?”花再芳解釋道:“姐姐你不知道,這裏麵有五件難處。”紫芝好奇地問:“為什麽有五件難處呢?”花再芳說:“就像說花鳥等名字,要讓它們天生就是雙聲、疊韻,這是第一難,就不用說了。而且飛的句子,還要從花鳥等名字裏飛出一個字,這豈不是第二難?還有,說的花鳥等名字,又要緊跟上文,要麽同屬一個聲母,要麽同屬一個韻母,這豈不是第三難?這些雖然難,還能勉強應付,最讓人招架不住的是,飛的句子裏要有雙聲疊韻,你想想古人的書上,哪能像《詩經》裏一樣,剛好都有‘窈窕、輾轉、參差、優遊’這類詞呢?句子裏要是沒有這些字詞,你想出一萬句也沒用。再加上要一百部書,豈不是難上加難?”蘭言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我有個調和的方法,這個酒令既然主人已經定了,以後要是有用錯前麵用過的書的,另外罰兩杯,就算交卷,不用再重新飛句。你們覺得怎麽樣?”眾人都覺得這個辦法很好。秦小春說:“既然這樣,必須一一登記,才能清楚。這個差事讓誰來辦呢?”紫芝提議:“寶雲姐姐的丫鬟玉兒,字寫得好,記性也好,讓她來寫吧。”蘭芝把前麵幾句寫好,交給玉兒,又在席旁的茶幾上擺好筆硯。秦小春問玉兒:“你姓什麽?今年幾歲了?”玉兒回答:“我姓王,十三歲了。”秦小春開玩笑說:“寶雲姐姐給丫鬟起名字也太節省了。”寶雲疑惑道:“為什麽這麽說呢?”秦小春解釋:“你看,在她的姓上加個小點,就成名字了,這還不節省嗎?”
    蔣麗輝說:“我剛抽到鳥名雙聲,我交卷:鴛鴦。師曠《禽經》裏說‘鴛鴦、玄鳥愛其類’。‘鴛鴦’是本題雙聲,敬芳芝姐姐一杯。”孟芳芝抽到了天文疊韻。若花提醒道:“這個題目範圍很寬。依我看,不但天田、常陳這些星名不能用,就連東風、夜月這些比較寬泛的也都避開,這樣才不顯得空泛。”紫芝附和道:“姐姐說得太對了。要是用寬泛的,別的不說,單是風月這兩門,就能寫出一大篇了。”孟芳芝喝了令酒,說道:“月窟。《淮南子》裏說‘是以月虛而魚腦減’。‘是以’是疊韻,‘以月’是雙聲。敬玉英姐姐一杯,全場各位也各飲一杯。”若花笑著說:“這個令輪到主人了,全場肯定要討個好彩頭了。”
    董青鈿質疑道:“這句要是說得對,不但我們都有酒喝,而且玉英姐姐還要說笑話。但仔細推敲,‘是’是去聲,‘以’是上聲,恐怕芳芝姐姐說錯了,要罰一杯呢。”春輝笑著說:“好久沒聽妹妹說話了,一開口就有酒喝,倒也有趣。你說‘是以’二字上去不分,確實有道理,可沈約的韻書裏,‘是’字歸在‘四紙’韻,正好是個疊韻。要是按照現在的語言來說,似乎上去聲不分;但要是按照前人的韻書,芳芝姐姐好像說得沒錯。隻好委屈妹妹喝了這杯罰酒,再去查看韻書。”董青鈿爭辯道:“我要是真的罰錯了,自然該喝罰酒。但這‘是’字要是讀成‘使’字,以後都不叫‘是非’,隻能叫‘使非’了,哪有這種道理!”紫芝勸道:“我看大家還是行令吧,別再瞎說了。”董青鈿追問:“你說的‘瞎’字在這裏是什麽意思?”紫芝解釋:“古人把‘夢’讀成‘瞎’,我勸你們別說瞎話,就是別說夢話。”秦小春說:“說話就得直截了當、爽爽快快的,現在各位姐姐說的話,就愛講究古音,總是拐彎抹角的,讓人一頭霧水,為什麽不爽爽快快地說呢?”錦雲笑著說:“小春姐姐把‘爽爽快快’讀成‘霜霜快快’,‘轉彎磨角’讀成‘轉彎磨祿’,滿口都是古音,還好意思說別人講究古音!依我看,大家說古音也行,不說古音也行,還是先把‘是’字查清楚再討論。”婉如打趣道:“這是西方老先生來了。”董青鈿說:“就像錦雲姐姐說的‘說古音也罷,不說古音也罷’,她把‘是’字突然改成‘使’字,請教各位姐姐:要不是事先討論‘是’字,誰能聽懂她這話呢?”春輝說:“現在說也沒用,等會兒把書查過,自然就明白了。”
    正說著,寶雲已經讓丫鬟把沈約的《四聲類譜》取來了。董青鈿打開,仔細查看後,隻好勉強喝了罰酒,說道:“光顧著替玉英姐姐爭論,沒想到自己倒被罰了一杯。還是說笑話吧,可別再連累我了!”秦小春說:“這是今天酒令裏的第一個笑話,就像戲裏的‘加官’一樣。玉英姐姐先把‘加官’演了,我們好一出一出慢慢接著來。”錢玉英說:“剛才因為‘加官’這兩個字,我倒想起一個笑話。”到底是什麽笑話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