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扶桑國

字數:4802   加入書籤

A+A-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七彩琉璃窗,在朱雀大街上投下斑斕的光影。
    三年前還略顯陳舊的京城,如今已煥然一新,處處彰顯著盛世氣象。
    主幹道上,平整的水泥路麵延伸向遠方,取代了往日的青石板路。
    這種被稱為"神泥"的新材料,雨天不泥濘,晴天不揚塵,馬車行駛其上幾乎無聲。
    每隔百步就設有青銅鑄造的排水口,形如貔貅張口,將雨水引入地下暗渠。
    "讓一讓!讓一讓!"清脆的鈴鐺聲中,一隊身著統一藍布衫的清潔工推著鐵製垃圾車經過。
    這是新設立的"清道司",專司街道灑掃。
    他們腰間別著的銅牌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上麵刻著"京都清道"四個大字。
    東市入口處,新立了一座三丈高的日晷,鎏金表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商販們不再隨地擺攤,而是整齊地排列在劃定的紅漆木棚下。
    一個賣糖人的老者笑嗬嗬地指著攤位前的鐵製招牌:"瞧見沒?官府給每戶都發了這個,再不用日曬雨淋了。"
    綢緞莊前,幾個穿著棉布衣裙的平民女子正在挑選布料。
    這種新推廣的"吉貝布"價格隻有絲綢的三分之一,卻同樣柔軟舒適。
    店小二熱情地介紹:"這是嶺南新到的花色,用的是改良過的織機..."
    運河碼頭邊,停泊著數十艘掛著各色旗幟的商船。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艘三層樓船,船身上"扶桑銀運"四個朱漆大字格外醒目。
    苦力們正從船艙裏搬出一箱箱貼著封條的銀錠,由戶部官員當場驗收。
    "第三批了,"一個穿著綢緞的中年商人搖著折扇說,"聽說東寧府的銀礦,日產可達萬兩。"
    他身旁的同伴壓低聲音:"多虧了蘇大人有眼光,把那小破島打了下來……
    兩年前,三月的京都,櫻花如雪。
    然而那時的扶桑王宮內,卻是一片愁雲慘淡。
    "八嘎!"扶桑國王足利義政將手中的戰報狠狠摔在地上,"大成軍隊怎麽可能這麽快就攻到京都?!"
    跪在地上的武士瑟瑟發抖:"回、回大王...他們有一種會噴火的鐵管,我們的武士還沒靠近就..."
    "廢物!都是廢物!"足利義政一腳踹翻案幾,眼中布滿血絲。
    三個月前,他還信誓旦旦地認為憑借海峽天險,大成軍隊絕不可能跨海而來。可現在...
    "報——!"一名傳令兵連滾帶爬地衝進來,"大成軍隊已經攻破最後一道防線,距離王宮不足十裏!"
    殿內一片死寂。
    足利義政癱坐在王座上,突然想起三個月前那場"意外"——
    時間回到半年前。
    大成王朝的使節團抵達扶桑,帶來了一件珍貴的禮物:一尊用整塊白玉雕琢的蟠龍玉璽。
    "此乃我朝太祖禦用之物,"使節蘇辰安麵帶微笑,"特贈予扶桑國王,以示兩國友好。"
    當時的足利義政喜出望外,連夜設宴款待。
    誰知宴會中途,一名扶桑武士"不慎"撞翻了擺放玉璽的案幾,玉璽當場碎裂。
    "大膽!"蘇辰安拍案而起,"此乃我朝鎮國之寶,爾等竟敢..."
    足利義政慌忙賠罪,表示願意賠償。
    蘇辰安"勉強"接受了用三處荒山作為賠償的條件。
    誰曾想,就在契約簽訂的第三天,勘探隊在那三座"荒山"下發現了驚人的銀礦儲量!
    "八嘎!我們中計了!"足利義政反應過來時已經晚了。
    大成王朝迅速派兵進駐礦區,並開始大規模開采。
    不甘心的扶桑貴族們開始暗中使絆子。先是派武士破壞礦場設施,接著又在海上劫掠大成商船。
    最過分的是,他們竟敢派人潛入京城,在皇城牆上塗鴉辱罵大成皇帝!
    "陛下,"朝堂上,蘇辰安義憤填膺,"扶桑人陰險狡詐,背信棄義。若不嚴懲,何以立我天朝威嚴?"
    皇帝震怒,當即下令出兵征討。
    沒辦法,要不是要師出有名,就那小破島底下的銀礦數量,他都恨不得下一刻就據為所有。
    所以當有了討伐對方的名義之後,李璟燁那是迫不及待。
    戰事一開始就呈現一邊倒的態勢。
    大成海軍的新型戰船配備了改良版火炮,射程是扶桑船隻的三倍有餘。
    "開火!"隨著旗艦上的令旗揮下,數十門火炮齊鳴。
    遠處的扶桑戰船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炸成了碎片。
    登陸戰後,差距更加明顯。大成士兵裝備的燧發槍讓扶桑武士的刀劍成了笑話。
    那些號稱"以一當十"的武士,往往還沒衝到跟前就被射成了篩子。
    "這仗沒法打!"一名扶桑將領絕望地看著成排倒下的士兵,"他們的武器...太可怕了..."
    當大成軍隊兵臨城下時,足利義政終於慌了。他派使者求和,表示願意加倍賠償。
    "晚了。"蘇辰安冷笑著撕碎求和書,"從你們在皇城塗鴉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付出代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總攻在黎明時分發起。
    新型的攻城炮三發就轟塌了京都城牆,訓練有素的大成士兵如潮水般湧入城內。
    負隅頑抗的扶桑武士很快被肅清。當太陽升到正中時,足利義政被五花大綁地帶到了蘇辰安麵前。
    "蘇大人饒命!"昔日不可一世的扶桑國王此刻涕淚橫流,"都是那些家老慫恿的...我願意讓出全國銀礦..."
    蘇辰安俯視著這個卑躬屈膝的敗軍之將,眼中閃過一絲厭惡:"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戰後處置會議上,蘇辰安提出了令滿朝文武震驚的方案:
    "扶桑地理位置重要,建議設為特別行省。
    所有參與挑釁的家族,男丁發配礦場,女眷充入教坊司。
    其餘百姓,願意歸順的可繼續居住,但必須學習漢話,改用漢名。"
    "至於銀礦..."蘇辰安展開一張地圖,"這裏,這裏,還有這裏...都要派駐重兵把守。"
    皇帝龍顏大悅:"愛卿深謀遠慮,就照此辦理!"
    在接下來的清算中,蘇辰安特意命人整理了一份名單——上麵全是後世那些臭名昭著的扶桑世家。
    "這些家族,一個不留。"
    他指著名單對負責清剿的將領說,"特別是姓德川、織田、豐臣的,務必斬草除根。"
    將領雖然不解,但還是忠實地執行了命令。
    短短一個月內,數十個扶桑貴族家族被連根拔起,其積累數百年的財富盡數充入大成國庫。
    三年後的扶桑特別行省,早已麵目全非。
    京都改名為"東寧府",街道上隨處可見漢文招牌。原來的扶桑百姓,如今大多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
    各地的銀礦晝夜不停地運轉,一船船白銀被運往大陸。
    而曾經驕傲的扶桑武士後代,如今隻能在礦洞裏揮汗如雨。
    "大人,最新勘探報告。"工部官員興奮地呈上一份文書,"又發現三處大型銀礦,預計儲量..."
    蘇辰安滿意地點點頭。站在東寧府新建的城樓上,他望著遠處蔚藍的海麵,長舒一口氣。
    "都這樣了,諒小日子也蹦躂不起來了..."
    喜歡蘇辰安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蘇辰安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