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滄浪碎玉
字數:6541 加入書籤
月光透過裂開的無字碑,將半枚青銅軍牌染成霜色。韓世忠獨臂懸在軍牌三寸之上,斷刀"禪鋒"二字滲出的血珠凝而不落。梁紅玉霓裳劍穗突然繃斷,七枚玉珠墜地成北鬥之形。
"楊大哥的"破軍令"!"韓世忠滄州土音帶著顫意。趙佶袈裟掃開碎玉,發現每顆玉珠內壁都刻著西夏文字:"滄浪碎,玉門開。"
八百武僧的齊眉棍突然自發結陣,棍影在地上投出滄州城輪廓。住持禪杖點中城西水閘方位,青銅紋路自地底漫延,竟與鎮國鼎碎片完全契合。
"快退!"梁紅玉劍氣卷起韓世忠後撤三丈。軍牌突然嵌入青磚裂縫,整座童貫別院遺址開始塌陷。二十具青銅傀儡破土而出,關節處滲出的黑水在月下凝成童貫麵容。
趙佶斷劍龍淵劃出卍字,梵文劍氣穿透傀儡胸膛。傀儡胸腔內掉出半卷帛書,韓世忠獨臂接住瞬間,滄州方言脫口而出:"這是楊大哥的筆跡!"
帛書在月光下顯出血色水路圖,七十二處標記與青銅鼎碎片遙相呼應。梁紅玉劍氣點中汴河暗渠交匯處:"毒泉竟與滄州水脈同源!"
八百武僧突然齊誦《楞嚴咒》,梵音震碎三具傀儡。趙佶袈裟浸染黑水,金絲蓮花紋路竟開始逆向生長:"傀儡體內是滄州水閘的鎮水鐵!
韓世忠獨臂刀劈開傀儡頭顱,青銅液裏浮著半枚螭紋鑰匙。鑰匙插入軍牌缺口,地麵突然現出丈許見方的青銅輪盤,輪齒刻著滄州二十四節氣歌訣。
"左七右三,滄浪拍岸。"梁紅玉霓裳劍點中輪盤凹槽,"這是楊將軍改良的水閘機括!"
輪盤轉動的刹那,汴河方向傳來悶雷般的轟鳴。趙佶斷劍刺入地縫,劍身梵文映出百裏外滄州水閘的景象——九道閘門正在緩緩開啟,黑水裹著白骨奔湧而出!
"閘門全開則滄州陸沉!"韓世忠獨臂青筋暴起,滄州土音震碎兩具傀儡。梁紅玉劍氣截住青銅輪盤,霓裳劍光裏突然映出人影。
黑水漫過的閘門頂端,站著青袍覆麵的獨臂人。那人左手鐵鉤勾起閘門鐵索,鉤尖刻著滄州軍特有的螭紋。
"楊大哥?"韓世忠斷刀險些脫手。趙佶袈裟卷住失控的青銅輪盤,發現輪軸內嵌著半塊帶血的滄州軍令牌。
梁紅玉突然刺破指尖,血珠彈向霓裳劍光。光影交織處顯出青袍人後頸——三道湘西趕屍符正在滲血!
"是活屍!"住持禪杖點地,七十二盞長明燈自水閘虛影中升起,"有人用滄州英魂煉屍控閘!"
韓世忠獨臂刀突然反向劈出,這招"逆浪回潮"震碎青銅輪盤。二十枚螭紋鑰匙破空飛向汴河,在月下拚成童貫年輕時的麵容。
趙佶突然盤坐誦經,斷劍龍淵懸浮半空。劍鋒梵文投射在童貫虛影的印堂穴,顯出一處北魏佛窟的方位。
"是龍門石窟!"梁紅玉劍氣掃過虛影手中鐵鉤,"楊將軍的兵器怎會在洛陽?"
八百武僧齊眉棍突然組成人梯,韓世忠踏棍而起,獨臂刀劈向虛影膻中穴。刀鋒穿透虛影的刹那,二十裏外傳來真實的金鐵交鳴聲。
"聲東擊西!"趙佶袈裟鼓蕩如鍾,梵音截住三道淬毒袖箭。箭簇刻著西夏文字,尾羽卻是童貫府特有的金雕翎。
梁紅玉霓裳劍挑起袖箭,劍光映出佛窟內的景象:九尊殘缺佛像的眼窩處,赫然插著滄州軍的製式橫刀!
"速去龍門!"韓世忠獨臂刀劈碎最後兩具傀儡,傀儡心髒位置掉出半卷《漕運圖》——竟與童貫書房暗格裏的殘卷完全契合!
北魏佛窟內,三百武僧的梵唱震落簌簌石粉。趙佶指尖撫過佛像眼窩處的刀痕,斷劍龍淵突然發出龍吟。刀痕深處滲出黑水,遇風凝結成童貫的官印紋樣。
"刀是閘門鑰匙。"梁紅玉劍氣穿透三層岩壁,"九把橫刀對應九道水閘!"
韓世忠獨臂按在佛像掌心,滄州土音觸動機關。整麵岩壁突然翻轉,露出深不見底的地宮入口。二十具青銅懸棺垂掛洞頂,棺蓋刻著元佑黨人的絕命詩。
趙佶袈裟卷起旋風,三具懸棺應聲而開。棺內幹屍手握《滄州誌》,書頁間夾著童貫與西夏往來的密信,火漆印竟是用滄州軍血煉製!
"棺槨方位暗合北鬥九星。"住持禪杖點亮七盞佛燈,"還缺兩具活屍鎮位!"
話音未落,最後兩具懸棺突然炸裂。青袍覆麵的獨臂人踏棺而出,鐵鉤直取韓世忠咽喉。麵巾被劍氣挑落的刹那,梁紅玉的驚呼響徹地宮:"真是楊將軍!"
楊可世左眼空洞淌著黑水,鐵鉤招式卻是正宗的滄州破陣刀法。韓世忠獨臂刀架住鐵鉤,發現鉤身刻著"童貫賜"三個小字。
"楊大哥醒醒!"滄州土音震得地宮落石紛紛。楊可世喉間發出野獸般的低吼,脊柱處三枚趕屍釘泛著綠光。
趙佶突然口誦《往生咒》,斷劍龍淵刺入地脈。八百武僧的梵唱形成金色牢籠,將楊可世困在陣中。梁紅玉劍氣挑開其背後衣衫,趕屍釘上竟刻著章惇的私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元佑黨人的複仇!"住持禪杖點破趕屍釘,釘內流出泛黃的腦髓,"用章惇的怨氣煉屍!"
韓世忠獨臂刀突然刺入自己左肩,熱血噴在楊可世麵門。黑水遇血沸騰,楊可世殘存的右眼突然恢複清明:"韓...兄弟...童貫...玉門..."
殘破的喉骨戛然而止,楊可世鐵鉤突然調轉方向,刺入自己心窩。鉤尖帶出半枚玉門關戍卒腰牌,牌上西夏文正在滲血!
腰牌遇血顯形,在空中投出玉門關的虛影。關城箭樓上的守軍竟都戴著滄州軍護額,咽喉處插著西夏狼牙箭。
"童貫把滄州兒郎賣到西夏!"韓世忠獨臂捏碎腰牌,碎屑割破掌心而不自知。梁紅玉霓裳劍挑起一滴血珠,劍光映出玉門地牢的場景——三百滄州軍正在被煉製活屍!
趙佶袈裟浸滿梵文,斷劍龍淵突然自行飛向西北。劍鋒穿透地宮岩壁,顯出一條密道,洞壁刻滿滄州方言的求救血書。
"追!"八百武僧結成衝鋒陣。密道盡頭傳來機括響動,二十張淬毒鐵網當頭罩下。梁紅玉劍氣如霓裳起舞,鐵網碎片映出童貫餘黨逃竄的身影。
韓世忠獨臂刀劈開最後一道石門,眼前景象令眾人目眥欲裂:九尊青銅鼎正在熔煉滄州軍屍骸,鼎內黑水凝成童貫的麵容狂笑不止...
九尊青銅鼎噴湧著黑煙,將地宮染成墨色。韓世忠獨臂橫刀,斷刃“禪鋒”映著鼎內翻滾的屍骸,滄州土音帶著裂石之威:“童貫老賊,竟敢辱我滄州英靈!”
梁紅玉霓裳劍舞作流光,劍氣掃過鼎身,刻痕間驟然顯出一行西夏密文:“以屍為引,化龍衝天。”趙佶袈裟鼓蕩如雲,斷劍龍淵插入地麵,梵文順著地脈蔓延,竟在鼎群中央結出金色卍字。
“鼎陣屬離火之位!”住持禪杖點向西北乾位,“需以滄浪之水破之!”
韓世忠獨目赤紅,斷刀突刺左側第三鼎。刀鼎相擊的刹那,二十具身覆黑甲的屍兵破鼎而出,手中陌刀刻著滄州水師徽記。梁紅玉劍氣掠過屍兵咽喉,斬落的卻不是頭顱,而是泛著銅綠的機關齒輪。
“墨家機關術!”趙佶袈裟卷住兩具屍兵,斷劍挑開胸甲——內裏竟是灌滿水銀的童貫死士,“好個移花接木之計!”
八百武僧齊眉棍結成羅漢陣,棍風激蕩間,九鼎方位悄然變換。韓世忠忽覺腳下青磚震顫,獨臂刀順勢插入磚縫,挑起半卷焦黃兵書——正是楊可世當年獨創的《滄浪陣圖》!
兵書遇風自燃,灰燼在空中凝成水戰陣型。梁紅玉霓裳劍點中陣眼,劍氣穿透三尊銅鼎,黑水中浮起九枚螭紋虎符。趙佶並指如刀,以血為墨在虎符上書寫梵文,符身突然裂開,露出裏麵晶瑩的玉髓。
“這是滄州玉脈核心!”住持禪杖震顫不已,“童貫竟將龍脈煉成邪器!”
地宮穹頂突然炸裂,月光如瀑傾瀉。九尊銅鼎在月光下開始融化,青銅液裏遊動著無數血色小蛇。韓世忠斷刀劈碎蛇群,刀刃卻被蝕出細密孔洞:“西域血蠶!”
梁紅玉扯下霓裳外袍擲向半空,劍氣攪動間化作天羅劍網。血蠶觸及劍光即爆成毒霧,卻在趙佶的梵唱聲中凝成童貫虛影:“爾等破得了機關,斬得斷這二十年的因果麽?”
虛影揮袖間,地麵裂開十丈深淵。三百具身纏鐵索的滄州軍屍骸攀岩而上,眼窩處插著刻有章惇私印的青銅釘。韓世忠獨臂劇顫,破陣刀法首次出現遲疑——這些竟都是當年同袍的遺骸!
“韓兄弟...快走...”一具屍骸突然發出沙啞呼聲,腐爛的右手艱難舉起半枚滄州軍牌。韓世忠如遭雷擊,那軍牌缺口正是二十年前他親手劈裂——眼前竟是滄州水師副將陳慶之!
趙佶斷劍龍淵突然脫手,劍鋒梵文化作金鏈縛住屍群。梁紅玉趁機劍挑青銅釘,發現釘尾竟連著極細的天蠶絲,絲線另一端通向地底深處。
“絲上有湘西屍毒!”住持禪杖震斷三條天蠶絲,“這是趕屍匠的控魂絲!”
韓世忠獨臂刀突然回旋,斬向自己左腿。血霧噴湧間,滄州方言響徹地宮:“滄浪兒郎,隨我破陣!”詭異的一幕出現了——三百屍骸同時轉身,鐵索纏向九尊銅鼎!
黑甲屍兵陣型大亂,童貫虛影發出刺耳尖嘯。梁紅玉霓裳劍刺入地縫,劍氣順著天蠶絲直貫地底。十丈之下傳來慘嚎,控魂絲寸寸斷裂,屍骸們集體跪地,朝著滄州方向垂下頭顱。
地宮轟然塌陷半角,露出隱藏的青銅甬道。壁上密布西夏文字,卻被滄州軍的指甲刻滿血痕。韓世忠撫過一道深及寸許的"冤"字,獨目淌下血淚:“這是滄州鑿石手的力道!”
甬道盡頭現出玉門關微縮沙盤,關城箭樓插著半截霓裳劍穗——正是梁紅玉三年前遺失之物!趙佶袈裟掃開浮塵,沙盤下的暗格彈出一卷羊皮,竟是童貫與西夏簽訂的賣國契書,落款處蓋著滄州水師大印。
“大印是假的!”梁紅玉劍氣穿透羊皮,“印紐螭紋方向顛倒,這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話音未落,沙盤突然塌陷。二十張淬毒鐵網自八方罩下,網上綴滿滄州水師腰牌。八百武僧結陣不及,七名僧人瞬間化作血水。韓世忠斷刀劈開鐵網,刀刃卻被腰牌卡住——那正是他當年親手頒發給楊可世的"滄浪令"!
夕陽餘暉透過坍塌的穹頂,為地宮鍍上血色。趙佶盤坐誦念《金剛經》,斷劍龍淵懸浮在童貫虛影眉心。梵文與黑氣糾纏間,虛影突然凝實三分,露出章惇年輕時的麵容!
“原來是你!”住持禪杖點破虛影膻中穴,“二十年前元佑黨爭,你竟未死!”
章惇殘魂發出淒厲大笑:“童貫那閹奴不過傀儡!滄州水脈連著西夏龍氣,大宋命脈早該易主!”說罷突然自爆,黑氣裹著九枚螭紋虎符射向八方。
梁紅玉霓裳劍網住五符,韓世忠獨臂刀截住三符,最後一符卻被地縫吞沒。趙佶袈裟浸透黑血,在地上寫出血書:“虎符缺一,水閘將決!”
八百武僧突然齊坐誦經,血肉之軀結成羅漢牆堵住地縫。住持將禪杖插入地脈:“速去滄州!老衲以少林百年香火暫鎮水脈!”
暮色中的滄州水閘已升起七丈,黑水漫過堤岸。韓世忠獨臂高舉八枚虎符,滄州土音震動四野:“楊大哥,陳兄弟,助我!”
虎符突然發出共鳴,黑水中浮起三千滄州軍虛影。梁紅玉劍氣刺破雲霄,霓裳劍光裏顯出水閘機關圖——缺失的第九符位置,竟是韓世忠手中斷刀吞口!
趙佶袈裟鋪展如江河,斷劍龍淵點中刀柄螭紋。韓世忠怒吼一聲,獨臂刀插入閘門機括。地動山搖間,九道閘門轟然閉合,黑水退潮處露出百具青銅棺槨,棺蓋上刻著西夏皇族徽記!
“原來如此!”梁紅玉挑開棺槨,內裏西夏武士的屍身竟穿著滄州軍服,“童貫早將滄州精銳替換成西夏死士!”
最後一縷黑氣消散時,滄水忽然澄澈如鏡。三千軍魂虛影朝著韓世忠齊齊抱拳,化作星光投向西北。趙佶拾起水中一片碎玉,上刻梵漢雙文:“玉門不破,禪鋒不斷。”
殘月升空時,八百武僧僅存三百。住持坐化處生出一株血菩提,果核形似斷刀。韓世忠獨臂埋下楊可世的鐵鉤,地麵突然滲出黑水,凝成童貫最後的詛咒:“九泉之下,猶可亂宋!”
喜歡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請大家收藏:()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