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玉脈噬龍
字數:2385 加入書籤
韓世忠的新陌刀在九鼎虛影中錚鳴不止。童貫腳下的玉髓池突然沸騰,池中升起七根蟠龍柱,每條龍口中都銜著禦史台的銅印。梁紅玉的霓裳劍剛觸到鼎耳,整座垂拱殿突然傾斜四十五度,地磚縫隙滲出粘稠玉髓。
"小心地脈移位!"趙佶袈裟卷住殿柱,後背經文竟被玉髓蝕去"金剛"二字。韓世忠陌刀插地三寸,刀身"諫"字紋路突然暴長,將滿地玉髓吸成蛛網狀脈絡。
童貫狂笑著扯開朝服,胸膛赫然嵌著半塊傳國玉璽:"九鼎鎮山河?今日就讓玉脈重鑄乾坤!"玉璽裂紋中射出萬千玉絲,瞬間穿透三十名禁軍咽喉。死者眼球玉化,提著刀戟組成詭異戰陣。
梁紅玉劍舞流雲,霓裳劍氣削斷三根玉絲,東珠映出駭人景象——每根玉絲末端都係著元佑黨人的魂魄!趙佶突然咬破舌血,以指為筆在空中寫《孝經》,血字觸及玉絲竟發出朝會鍾聲。
"破他玉璽!"韓世忠陌刀橫掃,刀氣化作楊可世持槍虛影。童貫不避不讓,玉璽中突然伸出半截陌刀——正是二十年前楊可世斷刃!
刀鋒相撞刹那,地宮深處傳來禹王磬音。九鼎虛影突然實體化,鼎耳銅綠剝落處顯出韓世忠族叔的鑄造銘文。梁紅玉劍氣點向銘文缺口,霓裳劍竟引動鼎內千年銅液,化作火龍撲向童貫。
童貫袖中甩出七枚閉口錢,銅錢在空中炸開,顯出諫院朱筆寫就的"罪"字。趙佶袈裟突然自燃,灰燼中浮現蘇東坡《諫玉髓疏》真跡。兩股氣勁相衝,竟將垂拱殿匾額震成齏粉。
韓世忠獨目淌血,新陌刀突然脫手飛向九鼎。鼎身銘文逐個亮起,每個字都對應一位元佑黨人姓名。梁紅玉驚覺霓裳劍穗東珠開始玉化,劍尖急轉挑破指尖,血珠射向鼎耳時竟凝成《破虜刀譜》殘招!
"原來如此!"趙佶赤足踏過玉髓,每一步都綻開血色蓮花。蓮花觸及九鼎,鼎足突然伸出鐵鏈鎖住童貫四肢。童貫獰笑震碎鐵鏈,碎鏈中竟藏著三百根諫官骨刺!
韓世忠淩空接住陌刀,刀柄"禪鋒"二字突然倒轉,露出大相國寺地宮構造圖。梁紅玉劍氣如虹,霓裳劍光過處,骨刺盡數釘入玉璽裂紋。童貫突然慘叫,玉璽中湧出的不再是玉髓,而是帶著諫院火漆的黑血!
地宮劇烈震顫,玉髓池底浮出九塊禹王碑。趙佶以血為墨臨摹碑文,指尖過處竟重現當年大禹治水時的山川脈絡。韓世忠陌刀劈向主碑,刀氣激得碑文離地三尺——那些蝌蚪文分明是玉脈分布圖!
梁紅玉劍點輔碑,霓裳劍氣突然被碑文吸收。東珠映出駭人畫麵:每道碑文裂縫裏都嵌著活人,正是這些年失蹤的鑄劍師!韓世忠暴喝劈碎石碑,碎碑中射出九十九枚玉釘,釘尾係著滄州軍械庫的封條。
"小心碑中有...!"趙佶示警未畢,童貫已踩著碎碑躍起。玉璽裂紋中伸出骨手,握著半截虎符直插韓世忠後心。梁紅玉霓裳劍回護不及,劍穗東珠突然炸裂,珠內藏著的《定州玉髓疏》殘頁迎風展開。
殘頁觸及虎符刹那,地宮頂部突然坍塌。月光如瀑傾瀉,照出玉脈真容——整座汴京城地下,赫然盤踞著一條由諫官屍骨組成的玉龍!
玉龍睜目刹那,全城佛寺鍾鼓自鳴。趙佶七竅滲血,以袈裟碎片書寫《楞嚴咒》。血字浮空組成鍾形氣罩,卻被龍爪輕易撕碎。韓世忠陌刀劈向龍角,刀身諫字紋路突然活轉,化作當年楊可世部下的殘魂。
梁紅玉劍氣刺入龍睛,霓裳劍竟被玉髓反凍。危急時刻,她旋身踢碎汴河冰麵,冰水澆在劍身激出諫院晨鍾的虛影。鍾聲過處,玉龍動作驟緩,鱗片縫隙滲出帶著奏折殘片的黑血。
"破綻在逆鱗!"趙佶突然扯斷佛珠,一百零八顆菩提子射向龍頸。童貫從龍口躍出阻攔,手中玉璽已與逆鱗融為一體。韓世忠陌刀脫手飛旋,刀柄"禪鋒"二字突然離體,化作魚腸劍貫穿童貫掌心!
玉龍發出震天哀鳴,龍身開始崩塌。每塊墜落的玉鱗都化作諫院奏折,字跡在月光下燃燒。梁紅玉霓裳劍引燃劍氣,火光照出龍心處的玉髓核心——竟是傳國玉璽的缺角!
趙佶突然跌坐龍首,以指骨為筆刻寫《華嚴經》。血書觸及玉髓核心時,整個地宮響起太祖誓碑的誦讀聲。韓世忠接住墜落的陌刀,刀身諫字紋路突然暴長,將玉璽缺角劈成齏粉。
童貫在烈焰中狂笑:"玉脈不滅..."話音未落,梁紅玉劍氣已挑斷他咽喉玉釘。釘尾係著的西夏國書突然自燃,火中顯出童貫與金國勾結的密約。
地宮徹底坍塌時,九鼎虛影托住三人升出地麵。晨光中,韓世忠的新陌刀突然斷成九截,每截都刻著一位諫官姓名。梁紅玉劍指東方泛白的天空,霓裳劍氣在雲端刻出"山河永固"四個血字。
喜歡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請大家收藏:()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