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梵鍾血偈
字數:2569 加入書籤
晨光中的汴京城泛著詭異的青灰色。韓世忠握著斷成九截的陌刀,刀身"諫"字紋路仍在微微顫動。梁紅玉劍尖挑起地上玉屑,霓裳劍氣在朝陽下映出蛛網般的裂痕——整座皇城的地麵竟布滿玉脈經絡。
"看護城河!"趙佶突然扯下腕間佛珠。三人奔至汴河畔,隻見河水泛著翡翠般的光澤,河底沉著密密麻麻的玉化屍骸。梁紅玉劍穗輕點水麵,東珠映出駭人畫麵:每具屍骸口中都銜著半截諫院奏折。
韓世忠突然悶哼一聲,九截斷刃同時震顫。最長的刀尖碎片突然飛向宣德門,深深釘入門樓匾額。趙佶袈裟翻卷,露出小臂上尚未褪去的《孝經》血紋:"這是楊將軍的..."
話音未落,宣德門內傳出金鐵交鳴之聲。三十六個玉瞳禁軍提著鏽跡斑斑的刀戟列陣而出,他們的關節處都生著晶瑩的玉髓結晶。梁紅玉霓裳劍劃出半圓,劍氣掃過最前排士兵時竟發出鍾磬之音。
"退後!這些不是活人!"趙佶咬破指尖,以血在青石板上書寫《心經》。血字觸及玉髓士兵的瞬間,他們的鎧甲縫隙突然湧出黑血,帶著腐敗奏折的碎屑。
韓世忠突然抓住一截飛回的刀身,斷刃上的銘文竟開始重組。當"諫"字化作"滄州"二字時,他獨目精光暴射:"楊將軍的陌刀是用滄州軍械庫的..."
大相國寺的晨鍾突然自鳴。趙佶手中佛珠毫無征兆地崩散,一百零八顆菩提子滾入地磚縫隙。梁紅玉劍指西方,霓裳劍氣在霧靄中撕開一道缺口——寺中七層琉璃塔正滲出玉髓!
三人闖入大雄寶殿時,住持慧明法師的肉身已然玉化。老僧雙手結印跌坐蓮台,胸口嵌著半塊帶血的閉口銅錢。韓世忠陌刀碎片突然飛向供桌,在香爐灰中拚出"地宮"二字。
"這不是相國寺。"趙佶突然以掌擊地,青磚下傳來空洞回響。梁紅玉劍挑佛幡,露出牆上暗藏的《地藏本願經》——經文字跡竟是用諫官血書寫而成。
地宮入口開啟刹那,陰風帶著玉屑撲麵而來。韓世忠握緊最長那截刀身,刀刃突然映出楊可世的身影。虛影指向宮牆某處,那裏赫然刻著滄州軍械庫的虎符紋樣!
地宮深處傳來童貫的狂笑。梁紅玉劍氣掃過壁燈,火光中顯現駭人景象:九十九根玉釘將三十三名諫官釘在石壁上,每根釘子尾部都係著西夏文字書寫的符咒。
"果然有番邦插手!"韓世忠刀氣暴漲,最靠近的玉釘應聲而斷。釘孔中噴出的卻不是鮮血,而是帶著火漆印的諫院密函。趙佶袈裟卷住三封密函,血漬突然在絹布上顯形——竟是蘇東坡的字跡!
地宮突然劇烈震顫。玉釘上的西夏文泛起青光,諫官屍身竟開始活動。梁紅玉霓裳劍舞出七朵青蓮,劍氣卻被玉化皮膚反彈。危急時刻,趙佶扯開袈裟內襯,露出用《華嚴經》文刺滿的後背。
"破!"老皇帝雙掌拍地,經文字跡離體浮空。金色梵文觸及玉釘的刹那,西夏符咒突然自燃。韓世忠趁機劈碎七根主釘,斷刃中迸發的刀氣竟與二十年前楊可世的槍法同源!
最深處的玉髓池中浮著一具水晶棺。童貫的屍身浸泡在黑色玉髓裏,胸口玉璽缺角已與心髒融為一體。梁紅玉劍氣刺向棺蓋時,霓裳劍突然被反凍住,劍身迅速爬滿玉紋。
"用這個!"韓世忠拋來半截刀身。斷刃觸及劍柄的瞬間,諫字紋路突然活轉,將玉紋逼退三寸。趙佶以指為筆在水晶棺上書寫《楞嚴咒》,血字觸及玉髓竟發出朝會鍾聲。
童貫屍身突然睜眼,玉璽缺角射出萬千血絲。韓世忠揮動斷刃格擋,刀氣中竟浮現當年楊可世部下的殘魂。梁紅玉趁機挑破水晶棺,霓裳劍氣引動地宮寒風,將黑玉髓凍成冰柱。
"小心身後!"趙佶突然扯過袈裟罩住梁紅玉。三枚玉釘擦著絹布飛過,釘入石壁的竟是樞密院調兵符!
地宮穹頂開始坍塌。趙佶撕下寫滿《華嚴經》的後背皮膚,血淋淋的經文浮空組成鍾形屏障。韓世忠九截斷刃突然合而為一,陌刀重鑄的刹那,刀身浮現大運河輿圖。
梁紅玉劍氣刺入玉璽缺角,霓裳劍引動天雷劈下。電光中顯現駭人真相:傳國玉璽的缺口竟被替換成西夏玉佛!童貫屍身發出非人咆哮,玉佛中伸出八隻骨手抓向三人。
"阿彌陀佛!"趙佶突然扯斷佛珠手串,一百零八顆菩提子射向玉佛。韓世忠陌刀劈出滄州軍陣,刀氣化作當年楊可世部下的英魂。梁紅玉劍舞《破虜刀譜》殘招,霓裳劍氣終於斬斷最後一根血絲。
玉佛炸裂的瞬間,整個地宮被金光籠罩。九鼎虛影再次浮現,鼎耳上赫然刻著韓世忠族叔的姓名。趙佶跌坐在地,以血指在玉髓池底寫下最後一段《金剛經》。
晨光再臨時,汴河恢複了往昔模樣。韓世忠的新陌刀靜靜插在宣德門前,刀身"禪鋒"二字隱隱透著血色。梁紅玉望著東方天空的"山河永固"血字,突然發現最末一筆指向燕雲十六州方向。
大相國寺的鍾聲悠悠響起,簷角銅鈴上不知何時生出了一粒血色菩提。
喜歡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請大家收藏:()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