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寒潭鶴影

字數:1978   加入書籤

A+A-


    武夷山九曲溪的晨霧裹著鐵鏽味。趙佶赤足踏過溪畔青石,腳底粘著的不是露水而是未幹的血漬。三丈外的老鬆樹上,七具黑衣屍體呈北鬥狀倒懸,咽喉處的柳葉鏢泛著幽藍——正是唐門獨有的"見血封喉"。
    "大師且看。"樵夫打扮的慧覺禪師遞來半截箭杆,箭簇上殘留的鎏金螭紋讓他瞳孔驟縮——這分明是傳國玉璽拓印的紋路!
    溪水突然逆流,十八具青銅棺破水而出。楊驚鴻銀槍橫掃,擊碎三具棺蓋,腐屍懷中的羊皮卷卻讓趙佶如墜冰窟——這竟是二十年前他親筆所繪的《瑞鶴圖》摹本!
    "坎位三步!"龍泉劍刺入溪底卵石,激起的浪花在空中凝成《推背圖》第四十五象。圖中帝王袈裟染血,九隻斷翅白鶴墜入寒潭——潭底隱約可見"明教"二字!
    玉女峰的地宮入口爬滿血色藤蔓。趙佶劍指石門上的二十八宿圖,缺失的北鬥方位殘留著玉璽碎屑。楊驚鴻旋動暴雨梨花槍尾,槍尖突然彈出半枚虎符,與石壁凹槽嚴絲合縫。
    機括轟鳴中,三百支淬毒弩箭自壁龕激射。趙佶踏著《瑞鶴圖》步法閃避,劍氣掃落的箭矢在青磚上拚出"花石綱"三字。箭毒觸及血跡竟燃起碧火,火中浮現童貫虛影:"官家可知,當年太湖石下埋的不僅是......"
    "聒噪!"銀槍穿透虛影,槍風卷起滿地箭簇釘入石壁,顯出一幅大宋漕運圖。圖中汴河位置插著九枚狼牙箭,箭杆刻著"靖康元年臘月"。
    子時的月光染白了寒潭。趙佶閉氣潛入水底,青銅門上的雙龍戲珠紋泛起磷光。缺失的龍眼處,半枚帶血的玉佩正與懷中殘佩共鳴。門開的瞬間,九條鐵索自潭底暴起,鎖鏈盡頭拴著的竟是少林十八銅人!
    "阿彌陀佛。"首座銅人突然睜眼,掌風裹挾著大力金剛掌的剛猛,"施主可知這銅人體內......"
    話音未斷,楊驚鴻的銀槍已刺入銅人丹田。飛濺的不是血而是石油,遇水即燃將寒潭化作火海。趙佶福至心靈,龍泉劍劃過水麵,劍氣引動潭底暗流將火焰壓向銅人群。
    地宮深處的冰室內,三百童屍呈蓮花陣盤坐。每具屍體天靈蓋插著銀針,針尾綴著的銅鈴刻著"宣和二年製"。中央玉棺中的女屍麵容鮮活,眉間朱砂痣刺痛了趙佶的眼——這竟是柔福帝姬!
    "皇兄別來無恙?"女屍突然睜眼,素手撕開麵皮露出完顏宗望的臉,"二十年前種下的傀儡蠱,今日該結果了。"
    龍泉劍悲鳴驟起,趙佶胸口傀儡印灼如烙鐵。楊驚鴻暴雨梨花槍直取中宮,卻被九重浸毒經幡纏住槍身。完顏宗望狼牙棒橫掃,棒頭掛著的鎏金鈴鐺正是當年柔福繈褓上的物件!
    寅時的山風卷著《滿江紅》殘句。趙佶以血為墨在冰壁疾書,字跡竟與嶽飛行軍圖重疊。完顏宗望的狼牙棒觸及冰壁瞬間,三百童屍突然暴起,咽喉發出非人的鶴唳。
    "原來這才是《推背圖》真意!"楊驚鴻銀槍點地,借反震力破開經幡。槍尖觸及柔福帝姬心口時,玉棺突然炸裂,飛出的不是屍身而是完整的傳國玉璽!
    趙佶劍指北鬥,龍泉劍氣引動玉璽缺角。金光大盛中,十八銅人轟然跪地,三百童屍化作飛灰。完顏宗望七竅湧出石油,在業火中發出最後嘶吼:"宋主可知,這局棋才剛......"
    五更天的晨光照亮九曲溪。趙佶將玉璽拋入寒潭,看著鎏金螭紋在漩渦中消散。楊驚鴻槍尖挑著半幅《瑞鶴圖》,圖中白鶴終得完整羽翼。
    "該醒了。"趙佶扯下染血袈裟,"二十年的夢魘,該有個了結。"
    武夷山腳的茶肆裏,說書人醒木拍案:"且說那亡國帝王,終在九曲溪畔悟得——"聲音被馬蹄聲打斷,三千背嵬軍鐵騎踏碎晨霧,當先白袍小將手中的瀝泉槍寒芒如雪。
    喜歡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請大家收藏:()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