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華山殘局

字數:3138   加入書籤

A+A-


    華山南麓的鬆濤聲裏混著鐵器相擊的銳響。趙佶駐足於千尺幢前,看著石階上新鮮的血跡蜿蜒如蛇。楊驚鴻銀槍挑開荊棘叢,露出半截嵌在岩縫中的青銅令箭——箭尾刻著西夏一品堂的狼頭圖騰。
    "三天前的痕跡。"趙佶指尖抹過箭簇上的暗紅,"血未全黑,摻了昆侖寒鴉羽的毒。"
    山風驟起,十八枚金錢鏢破空而至,鏢身綴著的銀鈴發出攝魂魔音。楊驚鴻旋槍成盾,金鐵交鳴聲中,鬆枝間躍下七名戴青銅儺麵的黑衣人。當先者鏈刃橫掃,刃風竟削斷三根碗口粗的鬆枝。
    "明教光明右使範遙,領教道君皇帝高招!"
    趙佶龍泉劍出鞘三寸,劍氣激得滿地鬆針騰空而起。二十年前他在延福宮與蔡京對弈時,曾見大內密檔記載:明教鎮教絕學乾坤大挪移,最忌北鬥天罡陣。
    "坎位生門!"劍尖點向巽位突起的山岩。
    楊驚鴻會意,暴雨梨花槍直取乾位黑衣人下盤。槍影如虹處,七人陣型果然微滯。趙佶趁機腳踏七星步,劍鋒劃過岩壁青苔,竟用劍氣刻出半局珍瓏棋譜!
    玉女峰頂的殘雪映著落日餘暉。
    趙佶站在陳摶老祖的對弈亭前,石桌上的棋枰積滿枯葉。楊驚鴻以槍為杖,挑開東南角的石燈籠,燈座下赫然露出半枚青銅虎符。符身裂紋與趙佶懷中的殘符嚴絲合縫,拚合瞬間,整座思過崖突然震動。
    "果然在此......"
    地麵裂開丈寬縫隙,九尊青銅人偶破土而出,呈九宮方位將二人圍住。趙佶瞳孔驟縮——這些人偶麵容竟與汴京明堂供奉的太祖畫像一般無二!楊驚鴻銀槍刺向兌位人偶,槍尖觸及青銅表麵時火星四濺,顯出內藏的《武經總要》殘頁。
    "坎位移,離宮劫。"趙佶劍指人偶眉心,"這是陳摶老祖留下的活陣圖!"
    話音未落,人偶眼中突射紅光,拳風裹挾著少林羅漢拳的剛猛勁道。楊驚鴻旋身避過致命一擊,槍杆橫掃震退三具人偶,虎口已然迸裂:"這些機關人的招式......是楊家的回馬槍!"
    子時的月光染白了蒼龍嶺。
    趙佶看著掌心滲血的棋譜,那是用劍氣刻在鬆木上的珍瓏殘局。三日前與明教高手的一戰,讓他參透了陳摶棋局中的兵道玄機——九宮方位暗合雁門關布防圖,而天元之位正是太祖秘藏所在。
    "大師!"慧覺禪師疾奔而來,僧袍染血,"十八銅人叛了!他們在玉泉院......"
    話音未斷,七十二枚透骨釘自林間激射而出。趙佶揮劍成幕,釘雨觸及劍氣竟凝滯半空,顯出道道血紋——這些暗器表麵淬的,是當年毒殺嶽飛的牽機散!
    "好個一石三鳥。"楊驚鴻銀槍點地,震起滿地碎石,"既要奪秘藏,又要栽贓少林。"
    鬆林深處忽現火光,三百西夏鐵鷂子呈錐形陣衝來。當先將領手中狼牙棒掛著顆新鮮頭顱,正是三日前送糧的華山派弟子!
    朝陽刺破雲海時,南峰絕壁垂下血染的繩索。
    趙佶以閉氣訣貼在鷹愁澗峭壁,看著下方混戰的武林群雄。華山派掌門嶽肅正與明教範遙激鬥,七傷拳風震得岩壁簌簌落石。楊驚鴻突然扯動繩索:"地宮入口在此!"
    青銅門上的二十八宿圖殘缺不全,唯留北鬥七星方位閃著幽光。趙佶將拚合的虎符按向天樞星位,機括聲響起刹那,七支毒弩自門縫射出——正是秦檜府中死士慣用的諸葛連弩!
    "坎三步,震七尺。"龍泉劍插入地磚裂縫。
    地麵應聲塌陷,露出下方寒潭。潭底九口鎏金棺槨纏滿浸毒鐵鏈,棺蓋上刻著的竟是金國文字!楊驚鴻銀槍挑開棺蓋,寒氣中躍出十八具青銅屍傀,關節處嵌著的苗疆蠱蟲正發出刺耳鳴叫。
    正午的日光照在長空棧道的鐵索上。
    趙佶以血為墨,在《推背圖》殘卷上畫出地宮機關圖。楊驚鴻撕下戰袍裹住滲毒的右臂,發現血漬竟在麻布上顯出華山地形圖。慧覺禪師突然驚呼:"快看潭水!"
    寒潭無風起浪,漩渦中心浮起具白玉棋盤。棋子皆用人骨雕成,黑子刻著金國將領名諱,白子則是大宋忠良字號。趙佶執起刻著"嶽飛"的白子,棋子突然碎裂,露出內藏的半張血詔!
    "朕悔矣......"殘破字跡正是趙佶親筆。
    潭水忽呈血色,三百童男童女冤魂自漩渦中升起。楊驚鴻銀槍拄地,槍身"還我河山"四字血光大盛:"是金國薩滿的煉魂陣!"
    暮色中的朝陽台騰起狼煙。
    趙佶劍指北鬥,龍泉劍氣引動潭底機關。九口棺槨同時開啟,射出的不是暗器,而是九百支嶽家軍失蹤的神臂弩!明教範遙閃避不及,被三支弩箭貫穿胸膛,臨死前捏碎的傳訊煙花在空中凝成血色蓮花。
    "原來如此......"楊驚鴻槍挑範遙懷中密信,"明教與西夏早有勾結,這局棋從二十年前就......"
    山巔突然傳來鍾聲。陳摶老祖的煉丹爐轟然炸裂,爐中飛出的不是金丹,而是完整的傳國玉璽!趙佶揮劍擊碎玉璽,鎏金螭紋四散紛飛——每片金箔上都刻著"靖康"二字。
    殘月如鉤時,韓世忠的水師旌旗插上北峰。
    趙佶站在落雁峰頂,看著手中化為齏粉的虎符。楊驚鴻率楊家鐵騎肅立身後,銀槍上懸掛的西夏狼旗滴落黑血。慧覺禪師雙掌合十:"少林叛僧已盡數伏誅。"
    "該去汴京了。"趙佶將《推背圖》殘卷拋入深淵,"二十年前的因,該結今日的果。"
    東方既白,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時,陳摶老祖的殘局終於落定。山道上不知誰用劍刻下新的《滿江紅》,最後一個"缺"字浸透晨露,如未幹的熱淚。
    喜歡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請大家收藏:()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