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斷劍重光
字數:2370 加入書籤
錢塘江的浪潮突然停滯在半空。
韓世忠單膝跪在袈裟化成的輕舟上,虎口滲出的鮮血順著斷刀紋路滴落。江水在他腳下翻湧成漩渦,九座青銅巨鼎破水而出,鼎耳銅鈴發出刺耳的嗡鳴。老將軍瞳孔驟縮——鼎身斑駁的銘文間,赫然刻著靖康二年被擄北上宗室的名錄!
"完顏狗賊!"楊驚鴻銀槍橫掃江麵,槍尖挑起三丈水幕。少年背後的"精忠報國"刺青在月光下泛著血色,水幕中竟映出完顏宗望陰鷙的麵容:"宋朝龍脈已斷,這九鼎鎖江的殺局,本王布了整整二十年!"
趙佶赤足踏浪而來,僧袍下擺被江水染成暗紅。帝王五指間七十二枚金針嗡鳴震顫,突然化作流光釘入九鼎獸麵紋的瞳孔:"金針可渡厄,豈容邪祟猖狂!"針尾顫動的刹那,江底傳來龍吟般的劍嘯——竟是三年前沉入臨安的湛盧斷劍!
完顏宗望的狼牙棒卷起腥風,三百道水箭裹著毒砂射向趙佶麵門。袈裟突然鼓蕩如戰旗,金針在月華中結成北鬥陣勢。楊驚鴻的銀槍刺破毒砂,槍尖紅纓散作萬千金絲——那竟是柔福帝姬當年驗身的金釵熔煉而成!
"可認得這釵頭血鳳?"少年怒喝如雷,金絲纏住狼牙棒九寸鐵刺。韓世忠的斷刀已劈開第三座青銅鼎,鼎中湧出的不是江水,而是朱仙鎮血戰時的箭雨!老將軍以刀為盾,掌心血水濺在鼎身,忽然化作"直搗黃龍"四個血字。
趙佶的袈裟驟然撕裂,內襯《清明上河圖》的虹橋處飛出三百柳葉鏢。每枚鏢身刻著陣亡將士姓名,穿透完顏宗望護心鏡時,鏡麵竟映出嶽飛在風波亭刻下的"天日昭昭"!
九鼎同時炸裂的轟鳴中,韓世忠看見鼎耳銅鈴化作飛刀。老將軍反手劈碎三枚暗器,斷刀突然脫手飛旋——二十年前嶽元帥教他的"回馬刀"絕技,此刻正釘入第四座銅鼎的銘文縫隙!
"開!"
隨著老將怒吼,鼎身裂痕中噴出朱紅火油。楊驚鴻銀槍挑起浪花,江水與火油相撞的刹那,整片江麵燃起衝天烈焰。少年在火海中騰挪如蛟,槍尖金絲突然纏住完顏宗望的護腕:"這一式,名喚"還我河山"!"
趙佶的僧鞋踏過火浪,七十二枚金針在指尖結成蓮花印。帝王雙指夾住從火中飛出的湛盧斷劍,劍身鏽跡在高溫中片片剝落:"湛盧既出,當飲胡虜血!"
完顏宗望的狼牙棒突然崩裂。
九寸鐵刺中迸出二十年前劫掠汴京的輿圖,卻在觸及湛盧劍光的瞬間灰飛煙滅。金國狼主暴退三丈,腳下戰船甲板突然塌陷——韓世忠的斷刀正釘在龍骨要害!
"將軍小心!"
楊驚鴻的驚呼被箭嘯淹沒。三支透甲箭穿透火牆,卻在觸及趙佶袈裟時驟然轉向——袈裟內襯的《清明上河圖》中,虹橋下的纖夫突然化作持盾甲士!
江心漩渦中升起十二道金牌虛影。韓世忠目眥欲裂,斷刀劈碎金牌的刹那,嶽飛的"滿江紅"詞句竟在火光中顯現:"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濃稠。
完顏宗望的咽喉被金絲勒出血痕,眼中最後的景象,是三百盞河燈順流而下。每盞燈芯都燃著血菩提,映出二十年前劫掠歲幣熔鑄的"天下太平"鍾。
趙佶的袈裟在晨曦中鋪展如帆,七十二枚金針隨波起伏。韓世忠的斷刀插在太廟殘匾上,刀身反光裏,"嶽"字大旗正插遍燕雲十六州。
"師父,弟子來遲了。"
楊驚鴻跪在江灘,銀槍紅纓散入波濤。少年背後的蓮花烙印突然剝落,露出皮膚上嶽元帥親刺的"盡忠報國"——與風波亭血書上的字跡分毫不差!
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時,九鼎殘骸沉入江底。
趙佶赤腳踏上礁石,懷中《推背圖》殘頁突然自燃。灰燼飄向北方天空,勾勒出開封城門輪廓。錢塘潮頭傳來韓世忠的怒吼,那件載著河山圖的袈裟在浪尖展開,恍若二十年前掠過艮嶽的驚鴻。
下遊漂來的青銅麵具突然開裂,內側血字遇水化作"靖康雪恥"。慧覺禪師坐化的青石上,九瓣蓮花滲入石紋,凝成"天下太平"四字。
地宮深處最後的轟鳴裏,十八銅人化作金粉飛散。每粒金粉都映著年輕麵容,乘著江風撲向北方疆場。當楊驚鴻的銀槍徹底沒入江心,遠在臨安的青磚裂縫中,血色菩提終於綻放成句——
"不教胡馬度陰山"。
喜歡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請大家收藏:()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