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梵音破陣
字數:2772 加入書籤
江心泛起魚肚白時,三百盞河燈突然同時發出爆鳴。血色火苗竄起三尺高,將江麵映得如同煉獄。趙佶赤腳踏過漂浮的銅錢陣,那些刻著"靖康"二字的青銅錢相互撞擊,發出細碎的嗚咽。
楊驚鴻忽然發現異樣——每枚銅錢方孔中都穿著一根銀白發絲,在晨風裏飄搖如招魂幡。他伸手想觸碰最近那枚,卻被韓世忠鐵鉗般的手掌扣住手腕。
"那是柔福帝姬的頭發。"老將軍聲音沙啞如磨刀石,"金人每掠走一個汴梁女子,便削發一縷穿入歲幣銅錢。"他拾起漂浮的銅錢,發絲間突然滲出殷紅血珠,"二十年來,三千青絲盡成雪。"
江底突然傳來悶雷般的震動,沉船殘骸被某種力量托起。嶽飛戰甲上的鱗片在淤泥中閃爍寒光,斷成三截的鐵槍自發拚合,槍頭指天發出龍吟。韓世忠渾身劇震,斷刀脫手飛向戰甲,卻在觸碰瞬間化作齏粉。
"元帥...末將無能!"老將軍跪倒在船板,甲縫滲出的血水染紅膝甲。楊驚鴻突然發現那些血珠並未墜地,而是懸空凝成"黃龍"二字。
趙佶袈裟忽展,金針自袖中激射而出。七十二枚金針釘入銅錢方孔,三千白發驟然繃直如弦。江麵浮現巨大八卦陣圖,陣眼處正是完顏宗望破碎的鐵浮屠鎧甲。
"狼主可知因果輪回?"帝王赤足踏浪而行,每步落下都綻開血色蓮花,"你用來鎖江的龍筋,取自朕兩個皇兒的脊骨。"
完顏宗望的殘破身軀突然從水下暴起,鐵浮屠縫隙中鑽出無數蛆蟲。那些沾滿粘液的白色軀幹上,竟都烙著汴梁百姓的刺青戶籍。
"趙佶!"狼主嘶吼震落江鷗,"你宋室氣數已盡!"他揮動半截狼牙棒砸向銅錢陣,棒頭鑲嵌的佛首突然睜眼——那竟是當年掠走的相國寺鎏金佛像頭顱。
楊驚鴻銀槍如電,槍尖挑中佛首眉心。金鐵交鳴聲中,佛像七竅突然湧出黑血,在空中凝成"臣構言"三字。少年瞳孔驟縮:"紹興和議?!"
韓世忠突然暴喝,斷刀碎片淩空重組。刀身映出黃天蕩衝天火光,老將軍踏浪而起:"二十年前的火,該燒到黃龍府了!"斷刀劈中狼牙棒的刹那,江底沉船殘骸同時爆燃。
三百盞河燈突然脫離水麵,化作火鴉撲向金軍殘部。每個燈芯都傳出女子清唱,細辨竟是柔福帝姬當年被困五國城時常哼的《菩薩蠻》。完顏宗望鐵甲縫隙滲出膿血,那些蛆蟲遇火即燃,在慘叫聲中現出人形虛影。
"我的兒啊!"一個老婦虛影突然抱住狼主右腿,"還我孫兒命來!"更多冤魂從鐵甲中湧出,將完顏宗望拖向江心漩渦。
趙佶袈裟鼓蕩如帆,金針在袖中排列成《千字文》。"天地玄黃"四針率先刺入狼主百會穴,冤魂們突然停止撕扯,齊齊轉向北方汴梁方向跪拜。
江心漩渦突然擴大,露出底部青銅巨鼎。鼎身二十八宿紋路正與趙佶袈裟上的《山河社稷圖》共鳴,鼎腹內壁浮出契丹文字:"以宋帝骨為鼎足,以汴梁魂為薪火"。
楊驚鴻銀槍駐地,槍杆蟠龍紋突然遊動。他背後山河脈絡離體而出,在江麵鋪就北伐之路。少年忽然明白,那些脈絡走向竟與鼎身星圖完全契合。
"驚鴻,接鼎!"趙佶袈裟卷住青銅鼎拋向空中。鼎身碎裂的刹那,三百塊碎片化作金針刺入楊驚鴻周身要穴。少年痛苦跪地,眼中卻見汴梁城景象——柔福帝姬正將繡繃刺入胸膛,以心頭血染就山河圖。
韓世忠突然撕開胸前護甲,露出深可見骨的箭傷:"元帥,末將今日還箭!"他拔出嵌在肋骨間的金翎箭,蘸血書寫"還我河山"四字。箭矢破空擊中巨鼎殘片,鼎中突然湧出黃河怒濤。
完顏宗望在漩渦中掙紮,鐵浮屠甲片片片剝落。每片甲胄內側都刻著汴梁街巷名稱,最深處竟藏著半幅《清明上河圖》。趙佶金針點中虹橋段落,圖中商販突然躍出紙麵,手持算盤秤杆砸向狼主。
"這是..."楊驚鴻看著賣炊餅的老漢虛影,"宣和四年我在虹橋見過的王掌櫃!"
朝陽刺破江霧時,三百冤魂已列成戰陣。韓世忠立於陣前,斷刀映出十二道戰魂虛影——正是當年風波亭赴死的嶽家軍統領。老將軍須發皆張:"今日不破黃龍,韓某自戕於此!"
金軍殘部突然祭出血色經幡,梵文符咒在空中結成"卍"字。楊驚鴻銀槍刺中經幡中心,卻發現槍尖陷入泥沼——那經幡竟是用《紹興和議》的絹本浸泡人血織就。
趙佶忽然盤坐浪頭,袈裟內襯的《金剛經》離體飛旋。每個梵文都化作金鍾罩向金軍戰船,鍾聲震蕩中,經幡上的"臣構言"三字寸寸碎裂。帝王指尖滲出金血,在江麵書寫"直搗黃龍"。
"狼主可識此物?"趙佶突然扯開袈裟,露出心口紋著的玉璽印痕。完顏宗望瞳孔驟縮——那印文正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但每一筆劃都由細密針腳繡成。
楊驚鴻銀槍突然發出悲鳴,槍杆浮現出嶽雲的麵容。少年福至心靈,挺槍刺向玉璽印痕:"嶽帥,借您英靈一用!"槍尖觸及皮膚的刹那,整條江水突然倒流,露出河床上的累累白骨。
韓世忠踏著白骨衝向完顏宗望,每一步都濺起磷火。老將軍斷刀突然生長出火焰刀鋒,那火色青中帶金,正是黃天蕩焚燒金軍連環船的火種。
"這一刀,替元帥還你!"刀光閃過,狼主右臂齊根而斷。
喜歡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請大家收藏:()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