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少年太子

字數:3254   加入書籤

A+A-


    李定國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所率征西軍已增加到四十萬人,其中作戰部隊二十萬人,後勤部隊二十萬人。
    明軍在烏拉爾山地區修建了兩處要塞,一個是新西寧,在沙俄叫圖魯漢斯克,位於葉尼塞河畔,葉尼塞河被永昌帝改為大明河。
    另一處要塞,永昌帝起明新西京,在沙俄叫庫茲涅茨克,位於鄂畢河畔,鄂畢河被永昌帝改名永昌河。
    西海行省大都督徐清,主要負責征西大軍的後勤。
    西海行省東至葉尼塞河,西至鄂畢河,北至北冰洋,南至準噶爾省。
    準噶爾行省的省府是伊犁,準噶爾行省的大都督是石紅玉的弟弟石紅兵。
    永昌帝日常辦公議事已經搬到乾清宮,乾清宮與坤寧宮都已進行徹底改造,改造成了現代化的辦公場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新增加的官府機構越來越多。
    由於建築業的現代化,紫禁城的建築已不適宜後宮嬪妃居住。
    永昌帝幹脆將什刹海及周邊圈了起來,建起了圍繞前海、後海、西海三個水域建成了三塊建築群作為永昌帝及皇後及妃嬪的居住場所。
    前海是永昌帝及坤寧皇後居所,後海是皇貴妃及貴妃居所,西海是妃、嬪、九嬪、婕妤、昭儀、貴人、美人、才人、選侍、淑女等人的居所。
    這些居所全部是鋼筋水泥結構,帶地下車庫、地下避險、逃生通道,地麵一般三至六層結構。
    永昌帝、坤寧皇後是帶花園的別墅群。
    皇貴妃石紅玉是帶花園別墅,麵積比帝後小一半。
    張雪、趙敏則是獨棟別墅。
    妃、嬪、九嬪等女人則居住在複式住宅樓裏,建了九座六層住宅,又建了九座十二層住宅,全部配備電梯。
    十二層住宅是另一個空間,主要居住嬤嬤、丫鬟、太監、侍衛等皇室服務人員。
    該建築群全部建有獨立衛浴係統,排水係統、照明係統、垃圾處理等現代化係統,基本和幾百年的後世建築沒多大區別。
    所以,永昌帝白天在紫禁城辦公,晚上則在什刹海居住。
    紫禁城和什刹海有皇家專用地鐵聯通,這個地鐵隻服務皇室成員。
    乾清宮是永昌帝的辦公場所,坤寧宮則是坤寧皇後的辦公場所。
    乾清宮裏,永昌帝坐在鑲滿寶石的禦座上,禦座前麵是一個巨大的楠木桌案。
    楠木桌案前麵是一個巨大的楠木橢圓形會議桌。
    這是永昌帝開會的會議室。
    今天內閣及各部官員全到了,顯然這是一個內閣擴大會議,另外五軍都督府人員也到齊了。
    因為這是一個軍事會議,主要討論西征沙皇俄國的問題。
    坤興皇後也參加了,坤興雖然是皇後,但她還兼任大明宣傳部尚書。
    永昌帝沒有規定女人不得幹政這一說法,但他將法律明細化,並在執行上實行官民平等,所以皇室人員基本上都在朝廷各個機構任職。
    由於禦座夠寬大,所以坤興皇後和永昌帝並排坐在禦座上。
    其高人一等的地位一目了然,這就是崇禎皇帝禪讓帝位後要求坤興必須要做皇後,其子必須為太子。
    這也是崇禎所做的唯一正確的事情吧。
    在帝後身旁的錦墩上端坐著一位身姿挺拔的少年,正是永昌帝與坤興皇後的長子王錦繁。生於崇禎十八年1645年)的他雖僅十六歲,眉眼間卻已沉澱出超越年齡的沉穩。此刻他身著一襲玄色織金蟒袍,領口綴著象征儲君身份的九旒白玉珠,腰間玉帶上懸著鎏金錯銀的"大明監國太子"印綬,左肩斜披的赤綬上赫然繡著永昌帝親題的"山河永固"四字篆文。
    少年麵若冠玉,眉骨處一道淡疤自額角斜入鬢間——那是兩年前隨征西軍巡視葉尼塞河要塞時遭遇哥薩克突襲留下的印記。這道傷痕非但未折損其容顏,反在鴉羽般的眉峰映襯下平添幾分銳氣。他繼承了坤興皇後那雙含威的鳳目,眼尾微挑如劍鋒出鞘;鼻梁卻似永昌帝般高峻如昆侖玉柱,薄唇緊抿時隱隱透出鐵血帝王家的凜冽。
    “錦繁,把西海行省的糧秣圖展開。"永昌帝叩了叩楠木桌案,鎏金護甲與紫檀木相擊發出清越聲響。少年應聲而起時,蟒袍下擺翻湧如黑雲壓城,露出內裏暗繡龍紋的玄色軍裝長褲——這身融合了明代親王常服與近代軍裝的奇特裝束,正是永昌十六年新頒布的《皇室儀軌》中為監國太子特製的"觀政朝服”。
    王錦盛自袖中取出象牙軸卷,手腕翻轉間露出纏著鋼絲的玄鐵護腕。這是去年生辰時徐清大都督贈的西域精鋼所鑄,內側還鏨刻著"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的楚辭。當他將五尺長的《西征糧道全圖》鋪展在楠木會議桌上時,滿殿朱紫公卿俱是瞳孔微縮——圖中不僅以赭石標注著新西寧至庫茲涅茨克的三十七座糧倉,更用墨筆細密批注著每條運輸路線的騾馬損耗率。
    “啟稟父皇,據李定國大將軍報,現我軍在烏拉爾地區的兩個要塞新西寧和新西安補給嚴重不夠,我河南糧倉與江南糧倉距離烏拉爾地區兩萬裏,要供應二十萬大軍吃喝住用決非易事。”少年嗓音清朗如碎玉投冰,左手按著腰間佩劍——那柄由工部軍器局特製的"破虜劍"通體泛著冷鋼幽光,劍鞘卻嵌滿波斯進貢的青金石,與禦座上的永昌帝佩劍形製相類而規製稍減。
    坤興皇後看著兒子自信的麵三龐,恍惚想起兩年前那個雪夜——十四歲的王錦盛裹著白狐裘闖進乾清宮,跪倒在父親腳下乞求父皇準予參加李定國的西征大軍,彼時永昌帝立在暖閣窗前看了整整兩個時辰,最終吐出的“準奏”二字,讓這個自幼在什刹海宮殿裏長大的孩子,義無反顧的走向了戰場。
    經過戰爭的錘煉,今年春天回到京師,永昌帝立即安排其觀政,將一些國家大事交給他處理。
    坤興皇後看著充滿自信的兒子,心中無比欣慰。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王淩在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