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國庫收入五億兩
字數:3443 加入書籤
永昌帝問道:“今天召集大家來開會主要是商議西征軍的補給輸送問題。”
河南省巡撫孫世寧道:“啟稟陛下,河南糧食儲備充足。”
孫世寧乃孫傳庭的兒子,可謂爹是英雄兒好漢。
山東巡撫王錦盛起立道:“回父皇山東糧食儲備充足。”
南直隸巡撫李師師起立道:“回陛下,南直隸糧食儲備充足。”
交通部尚書王麗起立道:“回陛下,現在鐵路已修到西安,糧食軍械運到西安隻需一日便到。”
永昌帝問道:“從西安到甘肅蘭州之鐵路何時通連?”
王麗答道:“回陛下,還需半年。”
永昌又問道:“那麽,蘭州到伊犁之鐵路更是遙遙無期了?”
王麗答道:“回陛下!這場戰爭是指望不到了。”
永昌帝黯然道:“運用軍需物資最快的還是鐵路,我們的戰士遠在一萬六千裏之遙的極西之地打仗,沒有強大的後勤是不可能贏的,而後勤運輸,顯然鐵路是最理想的運輸工具。”
王麗道:“陛下!您已太心急了,永昌十二年蒸汽機車才問進,短短四年,我們已修通了京廣,京哈,京福三條大動脈,如今,東西大動脈東起登州西至西安也已修通,這個速度已是亙無古人了。”
新成的大明鐵道部尚書洪皓遠起立道:“臣做的還不夠,以後定盡心竭力,加大鐵路建設進程。”
洪皓遠已從大明建投公司調任大明鐵道部尚書,這四年來,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與他的嘔心瀝血的努力分不開。
原崇禎皇帝的貴妃田秀英出任大明建投公司總經理。
永昌帝看著兩鬢白發的洪皓遠說道:“洪尚書已經很努力了,但是,西征的成敗取決於鐵路,給你們五年時間,打通西安到伊犁,伊犁到新西安,新西安到新西寧,另外孟家屯到極北州的鐵路也要打通,北海到新西寧的鐵路也要打通。”
洪皓遠沒再言語,這個任務的確太重了,他“啪”的一聲敬了個軍禮便坐下了。
大明內閣首輔孫傳庭起立道:“陛下!我們要打仗,要修公路、鐵路、要開發極北行省,北海行省,西海行省,到處都需要錢,今年國庫收入五億兩,已是崇禎朝的二十倍,但是還是有點力不從心,到處都要花錢。”
戶部尚書張煌言道:“陛下!戶部恐怕支付不了這麽大的開支。”
內閣閣臣、大明經濟部尚書、永昌帝貴妃趙敏起立道:“陛下!建議國家向大明民生銀行借貸加民間公司參與兩種方法來進行宏大工程建設。”
永昌帝點點頭道:“趙愛卿說的甚合朕意,就采納趙愛卿的辦法。張愛卿!大明民生銀行可有困難?”
張嫣起立道:“陛下!困難不大,目前,銀行資金充足,隻是,金、銀本位的話,需要大量金銀礦石支撐,以目前狀態,國家金銀銅礦恐怕支撐不了流通貨幣的瘋狂擴張,陛下該考慮紙幣流通了。”
趙敏點頭道:“現在市麵流通金銀幣已擴大到了一百億兩銀幣規模,確實快支撐不了了。”
大明內閣閣臣朱慈烺起立道:“陛下,一百億兩相當於50萬噸白銀,加上黃金和銅的補充,市麵也需要5萬噸白銀流通,確實是個天文數字。目前我們年產金10噸,銀500噸,銅5000噸,缺口太大。”
永昌帝道:“目前還不是進行紙幣流通的最好時機,我們要在新收複的地區抓緊探礦工作,爭取盡快找到金、銀、銅富礦,以支撐我國貨幣的流通,另外,考慮一下將金、銀幣的含量降低,也可以增加流通量。”
趙敏道:“這個可以考慮,我們強行推行金銀幣,並不把金銀幣與等價金銀劃等號,這樣可以解決金屬銀短缺問題。”
永昌帝道:“好的,從永昌十七年開始,金銀幣不再以兩為單位,而是以圓角分為單位。”
朱慈烺讚道:“陛下改的好,以圓角分為單位就向世人表明了銀幣與銀不等價,但與其購買力成等價。”
永昌帝道:“我們還得把思路轉過來,現在這個情況,怎麽保障烏拉爾地區的軍需供應?”
王麗道:“陛下不必擔憂,我已經組織了一千輛運輸卡車從西安到新西安,從新西安到新西寧,另外組織了十萬人的築路隊,在這條生命線上鋪設柏油路或石子路以及修建各式橋梁,保障生命線的暢通。”
永昌帝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道:“這樣的安排甚好!”
王麗道:“我的工作離不開大明汽車公司總經理賈運昌的支持,以及陝西、甘肅、新疆、準噶爾、西海等省巡撫及地方官員的積極配合。”
這幾個省的巡撫立即起立,表示這是份內之事,不需要誇獎,為了西征大業,定當盡心竭力。
永昌帝最後道:“為了保證西征的勝利,現成立西征後勤保障小組,小組組長為太子王錦繁,組員為朱慈烺、王麗、徐清、王錦盛、孫世寧、李師師、賈運昌等相關人員。”
賈運昌是賈開宗的長子,大明京師學堂畢業,專業是機械製造,同時又是大明科學院機械所所長。
永昌帝下詔將烏拉爾山改名為金脊嶺,以此表明烏拉爾山是大明領土。
這些各地巡撫和外地官員都風塵仆仆從千裏之外趕來,永昌帝在紫禁城太白閣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宴請與會官員。
尤其是參加會議的石紅玉、趙敏、張嫣、李師師等人,永昌帝與她們也是好久不見,會議結束,永昌帝與皇後與這幾個妃子單獨又在什刹海前海永昌帝的牡丹園敘舊。
永昌帝與石紅玉又兩年未見,這一見麵三自是淚如珠簾,不過,永昌帝還是告訴石紅玉做好西征準備。
永昌帝要的不僅是沙俄,還有幾個不聽話的國家。
有句名言叫做你怎麽對我,我便怎麽對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禮尚往來。
當年,沙俄與我們簽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英法又簽了多少?
永昌帝也會同他們簽的,不過,今天我們是主動方,得利方。
永昌帝與石紅玉晚上自是一番溫存,且不多言。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王淩在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