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瓜哇海戰

字數:4340   加入書籤

A+A-


    以荷蘭為首的西方聯合艦隊在馬六甲海域被明北洋水師第二艦隊提督王錦世率領的萊州號戰艦鳴炮示警,由於王錦世隻率領一艘戰艦遠航馬六甲,所以隻是警告了一下聯合艦隊便返航了。
    聯合艦隊到了爪哇島海域,停靠在巴達維亞,集齊所有一百多艘艦船後,準備開往呂宋島的馬尼拉,給明水師以毀滅性的打擊。
    王錦世向鄭成功匯報了荷蘭等國艦隊通過馬六甲的情況,鄭成功立即命令王錦世率萊州號、臨清號、濟南號三艘戰艦前去馳援馬尼拉。
    南洋水師大都督盧師準,也是呂宋的大都督對荷蘭聯合艦隊的情報了解的一清二楚。
    從艦艇數量上來看,盧師準的水師的艦艇數量遠遠低於聯合艦隊。
    但從艦艇質量上來比較,聯合艦隊的艦艇與明水師的艦艇不處在一個維度,明水師完全可以吊打他們。
    海戰,一定要在海裏戰的,盧師準下令:南洋水師全師出動,目標是爪哇島的巴達維亞,盧師準要將聯合艦隊堵在老巢裏打。
    風雲際會。
    永昌十八年1664年)十月十七日,爪哇海加裏曼丹島西北海域北緯3°12",東經110°45")。
    晨霧未散,荷蘭聯合艦隊統帥威廉·範·德·霍根站在旗艦“海上雄獅號”甲板上,單筒望遠鏡掃過灰蒙蒙的海麵。這位四十六歲的弗裏斯蘭老將,左臉刀疤在晨光中泛著暗紅。昨夜斥候快船已探得明軍動向——南洋水師主力竟離開馬尼拉,直撲巴達維亞!
    “盧師準瘋了嗎?”西班牙分艦隊司令迭戈·德·科爾多瓦侯爵扯開金邊鬥篷,露出腰間鑲滿紅寶石的佩劍,“放著馬尼拉不守,來打我們老巢?”
    英格蘭統帥羅伯特·布萊克擦拭著銀製聖經掛墜,冷笑:“明國人想複製呂宋戰術,但巴達維亞不是馬尼拉。”他指向海圖,“這裏水道交錯,暗礁密布,正是殲滅鐵甲艦的絕佳戰場!”
    範·德·霍根獨眼微眯。他何嚐不知爪哇海凶險?但聯合艦隊一百二十艘戰艦中,僅有十艘新式鐵甲艦,其餘皆是木殼風帆船。此刻了望塔突然傳來驚呼:“東南方發現黑煙!”
    明軍的碾壓攻勢。
    三十海裏外,南洋水師旗艦“鎮遠號”艦橋上,都督盧師準手握黃銅傳聲筒,聲音冷冽如鐵:“全艦隊展開雁形陣,蒸汽輪機增壓至八成!”這艘排水量五千噸的巨艦,八座鍋爐同時咆哮,煙囪噴出的煤煙在空中拖出黑龍般的軌跡。
    副將朱可貞緊盯測距儀:“敵艦隊呈鬆散縱隊,荷蘭鐵甲艦在前,西班牙大帆船居左,英國戰艦拖後——典型的誘敵深入陣型。”
    “雕蟲小技。”盧師準冷笑,“傳令:第一艦隊繞至加裏曼丹島西側,切斷退路;第二艦隊正麵佯攻;主力艦隊隨本督直插敵陣中央!”
    隨著旗語翻飛,明軍戰艦分成三股鋼鐵洪流。最引人注目的是十二艘鐵甲艦,這些裝備五十門150後膛炮的怪物,此刻炮口全部指向西北。
    死亡三海裏:降維打擊。
    “距離十二鏈約2.2公裏)!”測距兵高喊。這個距離遠超歐洲戰艦射程,但盧師準已舉起令旗:“放偵察艇!”
    二十艘快艇從母艦滑入海中,每艘載有三人觀測小組。他們如離弦之箭衝向前方,在浪尖顛簸中架起光學測距儀——這是大明工部最新研製的“千裏鏡”,可將坐標誤差控製在三十米內。
    “敵旗艦坐標:東經110°43",北緯3°15",風速三級偏西!”首艇觀測員揮動信號旗。信息通過閃光燈編碼傳回“鎮遠號”,炮術長飛速轉動計算羅盤:“仰角22度,方位西北偏西!”
    “開火!”盧師準揮落令旗。
    “轟——!!!”
    “鎮遠號”右舷四十門主炮齊射,苦味酸炸藥推動的尖頭穿甲彈撕裂空氣。範·德·霍根隻見天際亮起數十道火線,還未及反應,“海上雄獅號”前甲板便炸開衝天火球。4英寸鍛鐵裝甲如紙片般撕裂,荷蘭旗艦的船艏像被巨獸啃食,破碎的青銅獅頭墜入海中。
    煉獄時刻:聯合艦隊的崩潰。
    “上帝啊!他們能在三海裏外開火!”英國鐵甲艦“皇家勇士號”上,布萊克眼睜睜看著前方三艘西班牙大帆船化作火團。木質船身在爆炸中解體,帶著七百名水手沉入爪哇海。
    科爾多瓦侯爵的旗艦“聖特立尼達號”更慘——這艘載有八十門炮的巨艦,被兩發炮彈同時命中彈藥庫。三百噸火藥被引爆的瞬間,衝擊波掀翻了鄰近的荷蘭快艦“飛魚號”,漫天飛舞的碎木中,可見鑲金邊的聖地亞哥勳章在空中翻轉。
    “轉向!轉向!”範·德·霍根捂著血流如注的右臂嘶吼。但為時已晚,明軍第二艦隊已包抄到位。二十四艘“福州級”巡洋艦噴吐火舌,速射炮以每分鍾十五發的速度傾瀉彈雨。荷蘭鐵甲艦“澤蘭省號”試圖還擊,但32磅前膛炮的實心彈打在明艦裝甲上,隻留下淺淺凹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兵敗如山:歐洲人的逃亡。
    戰至午時,爪哇海已成修羅場。聯合艦隊損失過半,海麵上漂浮的殘骸延綿十餘裏。幸存的荷蘭鐵甲艦“弗裏斯蘭號”甲板上,範·德·霍根獨眼血紅:“傳令…撤退…”
    這道命令引發連鎖崩潰。西班牙艦隊率先掉頭,科爾多瓦侯爵的副艦“聖母號”慌不擇路撞上暗礁;英國戰艦“勝利號”升起白旗,卻被明軍巡洋艦“漳州號”一炮轟沉……
    “去錫蘭!去錫蘭!”布萊克在“皇家勇士號”上咆哮。殘存的三十餘艘戰艦繞過加裏曼丹島,狼狽逃向馬六甲海峽。他們甚至不敢回巴達維亞——了望兵報告,明軍第三分隊已出現在爪哇島方向!
    巴達維亞陷落:帝國的黃昏
    十月十九日清晨,當盧師準的艦隊出現在巴達維亞灣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安東尼·範·迪門正將機密文件投入壁爐。火光照亮他殘缺的右手——二十年前在澳門被明軍炮火所傷,如今曆史重演。
    “總督閣下,快上船!”衛隊長強行拽他走向密道。但為時已晚,明軍陸戰隊在朱可貞率領下,已攻破棱堡南牆。三百“火龍兵”手持火焰噴射器開路,殖民者苦心經營百年的城牆在高溫中崩塌。
    範·迪門被俘時,正試圖用佩劍刺穿東印度公司旗幟。朱可貞奪過斷劍冷笑:“省點力氣,你的審判將在南京進行。”
    錯過的決戰:王錦世的遺憾
    同日午時,北洋水師分艦隊司令王錦世站在“萊州號”艦橋上,望遠鏡中的馬尼拉港平靜無波。兩艘西班牙舊艦“聖安娜號”“聖胡安號”升起明黃龍旗,懶洋洋地巡邏。
    “盧都督把仗打完了?”王錦世一拳砸在羅盤上。這位膠東漢子滿臉絡腮胡顫抖著:“傳令!全速趕往巴達維亞!”
    但當“萊州號”抵達爪哇海時,隻見荷蘭戰旗在烈焰中墜落。盧師準的南洋水師正在清理戰場,海麵上漂浮的歐羅巴戰艦殘骸,仿佛在訴說一個時代的終結。
    戰後餘波:新秩序的誕生
    戰果統計:
    擊沉敵艦89艘含10艘鐵甲艦)
    俘獲23艘含完整荷蘭鐵甲艦“弗裏斯蘭號”)
    斃傷敵軍兩萬三千人
    明軍僅損補給船一艘,陣亡一人
    永昌帝詔書:
    “設爪哇行省,轄巴達維亞、蘇門答臘等地。擢盧師準為南洋經略使,節製南海諸島。各邦商船須向大明市舶司申領龍旗,違者以海盜論處!”
    在馬尼拉總督府改建的南洋都護府內,盧師準撫摸著繳獲的荷蘭海圖,對朱可貞歎道:“今日我們碾碎的是艦隊,來日要碾碎的,是歐羅巴人染指東方的野心!”
    盧師準看向大海,新下水的“永樂號”鐵甲艦正在入列。這艘排水量為八千噸的巨艦裝備八十門巨炮,它的陰影投向海洋深處——那裏,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王淩在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