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集,永昌帝壽宴
字數:3438 加入書籤
永昌十八年1663年),紫禁城內金碧輝煌,紅綢高掛。永昌帝王淩端坐於皇極殿龍椅之上,雖年僅三十八歲,卻已統治大明二十載,將帝國版圖擴張至前所未有的疆域。皇後朱媺娖鳳冠霞帔,含笑立於帝側。殿外禮炮齊鳴,萬民歡呼,自北京至南京,從遼東到交趾,舉國皆為皇帝壽辰慶賀。
太子王錦繁身著絳紗龍袍,領諸皇子、公主行三跪九叩大禮。養子王錦晨、大皇子王錦盛、二皇子王錦世、四皇子王錦華等成年皇子皆從封地趕回,依次獻上壽禮——東瀛的珊瑚寶樹、呂宋的金絲珍珠、爪哇的香料巨象……帝國邊疆的奇珍異寶,彰顯著大明四海臣服的威儀。
皇貴妃石紅玉捧出親手繡製的《萬裏江山圖》,貴妃張雪獻上西洋自鳴鍾,趙敏則呈遞西域汗血寶馬。
內閣首輔朱慈烺率百官高呼萬歲,奏報各地豐收、國庫充盈、海軍新艦下水之喜訊。
永昌帝龍顏大悅,卻忽覺一絲悵然——雅妃徐靜姝遠在歐洲,未能歸國。
酒過三巡,太子王錦繁出列叩首:“父皇,兒臣近日翻閱南洋水師奏報,言爪哇以南兩千裏外,可能有一片廣袤大陸,土人稱‘南大洲’。其地荒蕪,僅有零星蠻族,卻沃野千裏,礦藏豐沛。兒臣請命率艦隊遠征,為大明開此新土!”
永昌帝心道:何止可能有,那是一定有的,後世白白便宜了英格蘭那幫海盜。
殿內嘩然。四皇子王錦華當即附議:“父皇,爪哇人留說南邊還有大島,其海岸線綿長,可設良港!”
首輔朱慈烺卻蹙眉:“陛下,南大洲隻是傳說,艦隊遠征耗費甚巨,若遇風暴更是凶多吉少!”
永昌帝抬手止住爭議,目光掃過諸皇子。他深知,這些年輕的龍子們需要更廣闊的天地。長子王錦盛鎮東瀛,次子王錦世撫呂宋,四子王錦華治爪哇,皆已成一方諸侯。而太子王錦繁,需立不世之功方能服眾。
“準。”永昌帝沉聲道,“命南洋艦隊大都督盧思準率鐵甲艦二十艘、補給船三十艘,輔太子南下。錦普、錦天、綿同、錦慶四皇子隨行曆練。”
三個月後,爪哇巴達維亞港旌旗蔽日。五十艘戰艦集結完畢,旗艦“洪武號”乃最新式蒸汽鐵甲艦,裝備120毫米後膛炮十二門,火箭發射器六具。太子王錦繁立於艦橋,身後四位皇子皆披輕甲,意氣風發。
盧思準單膝跪地:“殿下,艦隊已備足淡水、火藥,另攜農具種子三萬件,工匠五百人。”太子頷首:“盧都督,此次非為征戰,乃為殖民。遇土著當以懷柔為先。”
1664年2月14日,艦隊揚帆南下。
4月3日,了望手高呼:“陸地!”——澳洲北岸的紅土懸崖赫然在望。太子命艦隊泊於一個大海灣注:後世叫達爾文灣),派小艇探查。
次日,先鋒營回報:“岸邊遇土著數十,皮膚黝黑,以石矛狩獵。言語不通,但見我軍未逃。”王錦普提議:“可贈大米、麵粉、鐵器結交。”王錦天卻冷笑:“蠻夷何須客氣?直接驅趕便是!”太子斥責:“父皇常言‘遠人當撫’,不可妄動刀兵!”
4月10日,大明軍於海岸築“永昌堡”,升龍旗。盧思準派艦測繪海岸線,發現東部河流密布,土壤肥沃。王錦慶率農墾隊播下稻種,不料三日後,千餘土著圍攻營地,箭矢如雨。
“結陣!”太子令火槍隊齊射,土著潰散。此戰雖勝,卻令太子憂心:“強占其地,必生後患。”遂命人尋土著酋長談判。
1664年5月,通譯通過手勢得知,土著稱此地為“卡卡杜”。太子邀酋長“烏魯”至永昌堡,贈絲綢、大米、白麵、鐵斧,許諾:“大明願以物易物,共享土地。”烏魯見火器之威,終允諾劃界而居。
6月,太子分兵三路:
王錦普率軍西進,於珀斯未命名)築城;
王錦天北上探礦,發現巨型鐵礦;
王綿同組織移民開墾東南平原。
1665年元旦,永昌帝收到太子捷報:“南大洲已設三府九縣,移民兩萬,得金礦一處、鐵礦三處。土著漸習農耕,願為大明子民。”
永昌帝賦詩一首
《大明龍騰賦》
——鐵甲洪流鎮八荒,日月重輝照四方
陸軍鐵甲平山嶽,海軍巨浪吞扶桑。
空軍銀翼摘星鬥,三軍合擊震萬邦。
昔日跪求它國技,今朝科技碾四方。
永昌法典傳九域,漢語學堂遍八荒。
紫禁城頭望寰宇,日月旗飄處——
皆頌大明,永耀曙光
永昌二十年1665年),南大洲正式納入大明疆域,稱“大明南大洲”。永昌帝敕封:
太子王錦繁兼領“南大洲大都督”,集軍的民政於一身。
王錦普為“南大洲宣撫使”;
王錦天督“鐵山礦務司”;
王綿同主理“南大洲農墾司”。
雅妃在歐洲聞訊,遣使送來信函:“聞陛下拓土萬裏,臣亦當效仿,為大明爭雄泰西。”
永昌帝立於承天門城樓,遠眺南方。他知道,這片新大陸將為大明的未來注入無盡生機——而他的子孫們,終將讓日月旗幟插遍寰宇。
因為南大洲太大,1666年,永昌二十一年,經太子王錦繁提議先期在南大洲設立十五個省級管轄區,這十五個新的省分別是新直隸,新河南、新山東、新安徽、新江蘇、新漸江、新福建、新廣東、新廣西、新四川、新雲南、新貴州、新山西、新陝西、新甘肅。
永昌帝頒布詔書,從這十五個省中抽調副省級領導即右布政使任職南大洲為正職。同時從各省中抽調人口填充這片荒涼的大洲。
明國人有個習慣,窮死不願離鄉。詔書頒布下來,應者寥寥。
尤其是各省的右布政使,雖然到達新大洲,便會被提撥為鎮撫一方的封疆大吏,然而誰都知道那裏一片荒蕪,沙漠千裏,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去向那裏,幾年回不了老家一次,所以均有抵觸,更有甚者稱病不去,也有告老還鄉之人。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王淩在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