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南亞驚雷

字數:3381   加入書籤

A+A-


    科倫坡的硝煙尚未散盡,光武帝王錦繁的金色龍旗已再次飄揚在“洪武號”艦艏,龐大的帝國艦隊如同移動的鋼鐵山脈,沿著印度半島西海岸,劈波斬浪,向北進發。下一個目標荷蘭在南亞次大陸最後的據點——科欽。
    科欽香料海岸的明珠
    科欽,這顆鑲嵌在印度西南馬拉巴爾海岸的璀璨明珠,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它位於阿拉伯海、拉克沙海與蜿蜒複雜的瀉湖、水道交匯處,天然形成了一片優良的避風港。數條寬闊的河流在此注入海洋,帶來了肥沃的衝積平原。港口由多個島嶼組成,其中維平島(vyp)和威靈頓島(ellon)如同天然屏障,拱衛著內港。荷蘭人早在17世紀中葉便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科欽,將其打造成東印度公司在馬拉巴爾海岸的核心據點。堅固的聖安傑洛堡(fort eanuel,荷蘭人稱為fort kochi)扼守港口入口,控製著通往富庶香料產區——胡椒、豆蔻、肉桂之鄉——的內陸水道。這裏不僅是重要的貿易樞紐(香料、檀香、象牙),更是荷蘭控製南印度西海岸、威懾周邊土邦的戰略支點。
    然而,此時的科欽,已是一隻被拔光了牙齒的紙老虎。
    當大明艦隊那遮天蔽日的恐怖身影出現在科欽外海時,整個據點陷入了一片死寂的絕望。總督府內,代理總督彼得·範·德·海登(原總督已被調往科倫坡增援,並葬身海底)麵如死灰。他手中緊攥著來自阿姆斯特丹的絕望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 以及來自科倫坡陷落、範·迪門被俘的噩耗。
    海登環顧四周港口內僅剩幾艘武裝薄弱的單桅帆船,岸防炮老舊不堪,數量稀少。要塞(聖安傑洛堡)的守軍不足三百人,且多為雇傭的印度土兵,士氣低落,眼神中充滿了對未知東方巨艦的恐懼。城內的荷蘭商人和職員早已人心惶惶,打包細軟準備逃命。
    “堅守?” 海登苦澀地咀嚼著這個詞,發出一聲絕望的嗤笑。拿什麽守?用這些破爛火炮去對抗那些能輕易摧毀“澤蘭省號”的鋼鐵巨艦?用這幾百名惶惶不可終日的士兵去抵擋如狼似虎的明軍陸戰隊?那無異於螳臂當車,徒增無謂的犧牲,更會徹底激怒那位以“亡國滅種”為目標的東方皇帝!
    巨大的恐懼和對現實的清醒認知壓倒了對命令的盲從。海登做出了他一生中最艱難也最明智的決定。
    “升起白旗!” 他聲音嘶啞地對副官下令,仿佛用盡了全身力氣,“所有……所有守軍放下武器,打開要塞大門……迎接……迎接大明王師……”
    沒有抵抗,沒有炮聲。當大明海軍陸戰隊乘坐登陸艇,在數艘蒸汽巡航艦黑洞洞的炮口“護送”下,兵不血刃地踏上科欽碼頭時,迎接他們的隻有一片死寂和無數驚恐、敬畏、茫然的眼神。荷蘭的三色旗被降下,日月龍旗在聖安傑洛堡的塔樓上緩緩升起。代理總督海登率領著寥寥無幾的荷蘭官員和守軍軍官,在碼頭列隊,恭敬地獻上了象征統治權的城市鑰匙和投降書。港口內殘存的荷蘭船隻也紛紛降下了旗幟。
    無聲的歐洲恐懼下的噤聲
    科欽的陷落,如同在滾燙的油鍋裏滴入一滴冷水,在歐洲引起了瞬間的寂靜,隨即是更深、更廣泛的恐懼蔓延。
    裏斯本(葡萄牙)國王若昂五世緊急召見大臣,反複確認大明艦隊的位置以及葡萄牙在果阿、達曼、第烏等據點的安全。他嚴令果阿總督“絕不可挑釁!保持最大克製!必要時……滿足明軍一切非領土要求!” 葡萄牙與大明的“傳統友誼”此刻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們生怕明軍“順手牽羊”。
    馬德裏(西班牙)腓力五世同樣緊張地盯著地圖上菲律賓的位置。他嚴令駐菲律賓總督“加強戒備,但嚴禁任何可能被誤解為敵意的行動!重申西班牙與大明帝國的深厚友誼!” 西班牙人心中充滿僥幸,幸虧他們的主要利益在美洲和菲律賓,南亞次大陸涉足不深。
    巴黎(法國)路易十五和他的大臣們麵色凝重。法國在本地治裏(pondicherry)和卡裏卡爾(karikal)的據點如同狂風中的燭火。宮廷內彌漫著焦慮“明軍的下一個目標會是哪裏?他們真的會止步於荷蘭的領地嗎?” 法國人一邊加緊向印度增派象征性的兵力(更像是政治表態),一邊祈禱明軍的怒火隻燒向荷蘭。
    倫敦(英國)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一片愁雲慘霧。他們在蘇拉特(surat)、孟買(bobay)、馬德拉斯(adras)、加爾各答(calcutta)擁有龐大利益!明軍如此強勢地進入南亞腹地,其威脅遠超荷蘭。議會爭吵不休強硬派主張聯合歐洲力量進行威懾;務實派則力主立刻派出最高規格使團前往明軍艦隊示好,強調商業利益至上,避免衝突。最終,首相沃波爾壓下了強硬的聲音“在巨炮麵前,外交辭令是蒼白的。先確保我們在印度的據點安全!密切觀察,不要做出頭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整個歐洲,無論是王室、議會還是東印度公司,都選擇了沉默。沒有譴責,沒有抗議,甚至連象征性的外交斡旋都小心翼翼,生怕觸怒那條已經亮出獠牙的東方巨龍。大明帝國以科倫坡的雷霆之威和科欽的不戰而勝,清晰地傳遞了一個信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荷蘭就是前車之鑒!在絕對的力量麵前,任何道德譴責和外交辭令都顯得蒼白無力。瑟瑟發抖的歐洲列強,此刻隻求自保,哪裏還敢為注定滅亡的荷蘭發聲?他們甚至私下慶幸,大明皇帝似乎暫時隻專注於捏碎荷蘭這顆“軟柿子”。
    劍指德裏莫臥爾的黃昏
    科欽的輕易得手,如同為光武帝雄心萬丈的征服藍圖注入了強心劑。盧師準關於“南亞經略”的建議在他心中激蕩。荷蘭的領地已是囊中之物,但僅僅如此,如何匹配他“光武”的偉業?如何滿足他對“完美帝王功業”的渴求?他的目光,如同鷹隼般銳利,投向了次大陸腹地——那片遼闊、富庶,卻已顯頹勢的古老帝國莫臥爾。
    莫臥爾帖木兒的餘暉
    莫臥爾帝國的曆史,是一部征服與輝煌的史詩,也正步入夕陽西下的悲歌。
    起源(1526年)由中亞征服者、帖木兒後裔巴布爾建立。他率軍自阿富汗南下,在著名的帕尼帕特戰役中,以少勝多,憑借火炮和騎兵戰術擊潰了德裏蘇丹國洛迪王朝的十萬大軍,奠定了帝國根基。德裏和阿格拉成為帝國最初的權力中心。
    黃金時代在阿克巴大帝時期達到鼎盛。他通過軍事征服(平定拉傑普特人、古吉拉特、孟加拉等地)、靈活的外交(如與拉傑普特王公聯姻)和卓越的內政改革(曼薩布達爾製  軍銜與行政結合、統一的貨幣與度量衡、寬容的宗教政策),將帝國疆域擴展到幾乎整個南亞次大陸北部,建立了高效集權的行政體係。其後的賈漢吉爾(j和沙賈汗時期,帝國在文化藝術(泰姬陵是其象征)、建築、宮廷生活方麵登峰造極,德裏(沙賈汗納巴、阿格拉、拉合爾等城市繁榮一時。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淩在明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